五部門關于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xiāng)活動的通知
智駕“第一梯隊”面孔模糊,車企盼“靈魂”回歸
2024年10月30日關于智駕“第一梯隊”面孔模糊,車企盼“靈魂”回歸的最新消息:作者|楊 璐編輯|李國政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理想上線端到端;小鵬一套軟件全系標配;智己升級系統,宣稱進入直覺駕駛時代……汽車行業(yè)的&ldqu
作者|楊 璐
編輯|李國政
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
理想上線端到端;小鵬一套軟件全系標配;智己升級系統,宣稱進入直覺駕駛時代……
汽車行業(yè)的“十月之望”,無疑當屬智能駕駛。在這個10月,多家車企舉辦以智能駕駛為主題的科技日等活動,讓智能駕駛的熱度空前。
理想是新勢力三劍客中智駕起步最晚的,但今年開發(fā)速度很快。“我們已經進入智駕行業(yè)的第一梯隊,”創(chuàng)始人兼CEO李想說,“鴻蒙智行是我們在市場上最強的競爭對手。”
“即便和深圳的友商比較,我們的智能駕駛也有比拼能力,也是站穩(wěn)第一梯隊。”在小鵬P7+全球首秀發(fā)布會上,其創(chuàng)始人兼CEO何小鵬在介紹自家智駕能力和水平時,暗暗指向華為。
一邊是新勢力強調“第一梯隊”屬性,另一邊是傳統車企紛紛向智駕“第一梯隊”發(fā)起沖擊。
近一段時期,智駕“第一梯隊”一詞從不少車企口中流出
10月23日,極氪MIX上市后,極氪副總裁陳奇表示,從去年極氪007發(fā)布開始,極氪的泊車、高速智駕基本功就打得比較牢,在行業(yè)里屬于第一梯隊。
10月18日,在奇瑞2024全球創(chuàng)新大會上,奇瑞股份執(zhí)行副總經理、汽車工程技術研發(fā)總院院長高新華底氣十足地說,5年走完10年智駕路,“奇瑞智能駕駛正式進入第一梯隊”。
9月,在AION RT預售發(fā)布會上,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稱,希望AION RT能成為高階智駕的第一梯隊,成為高階智駕普及者。
8月,魏牌藍山智駕版上市發(fā)布,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時隔6年再次上臺為新車造勢,表示魏牌藍山智駕版的智駕和智艙都已經是第一梯隊,甚至可以把“梯隊”去掉,“就是第一”。
新汽車下半場競爭核心是智能化,其主要應用場景為智駕和智艙。各家車企的智能化,硬件區(qū)別可一覽無余,但軟件能力很難量化,孰優(yōu)孰劣難以定論。
具體到智能駕駛,盡管“第一梯隊”的說法滿天飛,但無人能說清“第一”的標準到底是什么。
“第一梯隊”標準不明
有人曾把智駕“第一梯隊”的標準問題,拋給長城汽車CTO吳會肖,她表示“這比較難回答,因為行業(yè)的變化特別快。”
智己汽車CMO李微萌也巧妙地回避了幫寧工作室的這個提問。她說“媒體、用戶開始自發(fā)傳播,讓我真的感受到智己IM AD3.0已經是行業(yè)第一梯隊的水平。”她引用第三方的觀點說,這兩年智駕發(fā)展是階段性的,誰都有可能在某一個時期領先。
在幫寧工作室看來,目前劃分智駕“第一梯隊”的標準不明。
一方面,在行業(yè)政策層面,智能駕駛缺乏系統的評判標準。
不過,行業(yè)和企業(yè)都在完善汽車智能化標準的相關文件。10月9日,我國發(fā)布首個汽車智能安全評價體系,包括汽車智能安全評價體系(AI-SAP)和汽車智能駕艙評價體系(AI-CAP)。
前者特別關注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創(chuàng)新提出了一套智能安全測評規(guī)程,涵蓋50多項考評重點;后者立足智能駕艙交互能力,設計了200余項測試參數。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認為,該體系不僅填補了自動駕駛系統開發(fā)、安全評估領域工程落地的空白,也為全球汽車行業(yè)樹立了新的安全標桿。
10月24日,在小鵬汽車技術分享會上,小鵬汽車副總裁李力耘談到,智駕行業(yè)需要一份公正客觀的智駕評測標準,為此小鵬開源10年智駕評測經驗。
另一方面,在使用感受上,智能駕駛能力評判比較主觀化。
用戶認為好用,這肯定才是標準答案,但這種主觀感受往往無法量化,也難以有權威性的數據來實現排位。
有位自動駕駛從業(yè)者對幫寧工作室表示,智駕能力好不好,上車體驗2個小時就知道差別了。
智能座艙同樣。百度Apollo智能座艙業(yè)務總經理李濤對幫寧工作室說“對于座艙而言,駕駛30分鐘,就能體驗到差異,甚至剛進座艙里就可以感知到了。”
正因如此,所有車企都意識到,自己可以沖擊“第一梯隊”,時代給了所有人機會。
從高端下沉到主流
“周末,我總是拉著女兒陪同試車。她今年7歲,每次一坐進車,就說把自動駕駛打開,你別自己開。”嵐圖汽車CEO盧放說,“他們這一代小孩一出生,就接觸智能科技產品,天生就認智駕,也不緊張,他們認為汽車就是這樣的。”
一位車主說“現在如果沒有智能駕駛,都不配叫新能源汽車了。”
終端市場上,智能駕駛在購車決策中的比重顯著提升。
百度曾對智能駕駛的普及率作出判斷L2級在2025年成為標配,高階智駕將在2025年突破15%搭載率。在整個購車因素中,2021年,智能駕駛的決策因素占比不到2%,2025年將超過30%。
“一款售價在30萬元以上的車,如果不具備高階智駕能力,吸引力就很有限。這個趨勢正逐漸向20萬元價格帶滲透。”李力耘認為。
曾經的豪華炫技功能,如今正走向車車標配,尤其是今年,智駕上車速度極快。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L2級智能駕駛搭載率為26.6%,燃油乘用車為11.5%;2024年1月-6月,新能源乘用車達到54.4%,燃油乘用車達到50.6%。
在接受幫寧工作室采訪時,黑芝麻智能創(chuàng)始人兼CEO單記章表示,現在汽車行業(yè)里,L2以下的車型在快速萎縮,但是,L2以上從去年開始快速上升。
智能駕駛技術從高端市場向主流市場過渡,背后有幾大推手,國內車企恰恰從幾大推手中,看到自己可以彎道超車的機會。
其一,端到端大模型爆發(fā)。
一直起引領作用的特斯拉,在智駕系統FSD V12版本中,采用了端到端大模型架構,即從感知到決策都采用一個模型,負責從輸入到輸出的整個鏈路。
端到端的好處,是提高性能、減少人工干預。為此,中國車企多在加速研習端到端大模型。
今年8月上市的享界S9,采用華為ADS 3.0系統,就是一套端到端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理想汽車于10月23日推送了自研的“端到端+VLM”雙系統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但在10月24日的科技日上,小鵬汽車再次強調,自己是全球唯二、全國唯一實現端到端大模型量產落地。
其二,成本有所下降。
終端價格戰(zhàn)的戰(zhàn)火燒到了產業(yè)鏈上游,從硬件到軟件,智能駕駛系統的成本都降了下來。降本過程有產業(yè)進程的必然,也有不得不降的無奈。
硬件方面,參考激光雷達企業(yè)禾賽科技的數據,2019年禾賽科技的產品均價為1.7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萬元),到2023年,產品均價已經降到448美元(約合人民幣3200元),下降幅度高達95%。
軟件方面,供應商更是把價格卷出天際。
大疆旗下的卓馭科技去年就提出,智駕方案的成本要占整車3%-5%,所以15萬元車型上智駕,那么成本就得下探到4500-7500元。今年,之前價值上萬元的華為智駕系統ADS,也搭載到了20萬元以下的車型上。
如果說供應商的利潤被不斷壓縮,那么做自研的車企則更敢燒錢。
理想一開始就提出高階智駕將永久免費;小鵬也在新車P7+上,全系標配高階智駕,無需選裝。
用戶接受度升高、技術能力普及、量產成本下降,導致沒有哪家車企還能對以智駕為核心的智能化視而不見,這是決戰(zhàn)下一個賽段的制勝點。
“靈魂”在回歸
在自動駕駛資本概念的盛行時期,自動駕駛公司都懷著“解放雙手、顛覆行業(yè)”的愿景,但現在難逃“量產”一關。
為此,自動駕駛公司不得不轉向尋求與車企合作,但行業(yè)風向已變——眼下,車企盛行自研路線,正在將供應商拋棄。
奇瑞曾與華為、卓馭科技、禾多科技等多家智駕供應商合作過,不過在去年,奇瑞將雄獅智能拆分,增加了專門開發(fā)智駕的公司大卓智能,目前正獨立運營。
同時,奇瑞內部的智能化工程師有一兩千人,在智艙上也有很大的投入。奇瑞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入200億元推進智能化戰(zhàn)略。
談及是自研還是合作的問題,大卓智能CEO谷俊麗認為,盡管有些供應商會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但產品不是只有價格的維度,另外還有5個維度,比如差異化、功能性、性能、交互性和國際化。“長遠來看,中高階產品只能是自己來設計。”
10月21日,長安汽車在科技生態(tài)大會上,花了大篇幅講解自研的智駕能力。除縱目科技、華為等合作供應商外,長安旗下子品牌啟源新車啟源E07,就是長安汽車首款智能駕駛核心軟硬件全部自研的產品。
長城汽車的智能化道路開啟得更早。其副總裁劉艷釗稱,魏建軍在2011年跟他講過,長城汽車就是智能駕駛里面的掃地僧(意指平時不顯山露水,但一旦施展才華便讓人驚嘆)。
長城還孵化了智駕公司毫末智行,它一度以“特小長”的名號占據江湖地位。
近期,吳會肖表示,目前長城的研發(fā)投入一半用在智駕上,每年至少花10億元。
車企自研的目的,就是自主掌控核心技術。3年前,上汽集團原董事長陳虹提出“靈魂論”,行業(yè)和產業(yè)鏈對此一直議論紛紛?,F在來看,在智駕技術方面,車企還是傾向于掌握“靈魂”。
根本原因是,在不遠的將來,智能化將左右車企的生死。
原文標題:智駕“第一梯隊”面孔模糊,車企盼“靈魂”回歸
-
兩部門發(fā)文:做好中央和國家機關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2024-10-29
-
高端車型難破局,比亞迪直面智能化大考2024-10-29
-
再傳上市消息,奇瑞汽車追趕智能電動的“風”2024-10-25
-
歐洲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吃定了2024-10-24
-
High level 總結比亞迪汽車智能化探索與實踐2024-10-21
-
四川: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產量,推動汽車產業(yè)轉型升級2024-10-21
-
工信部:新一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等目錄公告2024-10-21
-
本田背叛了本田!燃油車才是本田新能源汽車的救命稻草2024-10-14
-
上海奉賢區(qū):聚焦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等行業(yè),打造一批領軍企業(yè)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yè)2024-10-14
-
央行等四部門:支持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等新興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拓展二次利用市場化場景2024-10-14
-
工信部:2021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終審和2022年度補助資金預撥情況公示2024-10-10
-
豐田反悔了,新能源汽車秘密計劃終于曝光!2024-10-10
-
“最高14萬!”政策集中釋放利好,新能源汽車迎來全新發(fā)展機遇!|10月政策風向標2024-10-09
-
工信部:應用智能駕駛等技術 降低供應鏈物流成本 提升準時交付率2024-10-09
-
遼寧:推動全新動力電池、儲能及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低溫動力電池等項目建設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