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2月純電動客車產量為“0”市場到底發(fā)生了神馬?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
時間:2017-03-18 12:30:25
熱度:

2月純電動客車產量為“0”市場到底發(fā)生了神馬? 近日,根據機動車出廠合格證數據統(tǒng)計,2月份我國新能源客車總產量

近日,根據機動車出廠合格證數據統(tǒng)計,2月份我國新能源客車總產量303輛,全部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而純電動客車產量居然為0。

可以說,這刷新了我國純電動客車產量史上最低值,也延續(xù)了2017年以來我國新能源客車產量慘淡的趨勢。

今年1月份,我國新能源客車總產量僅僅228輛,同比下降了91.42%。其中純電動客車產量只有區(qū)區(qū)31輛。

記者在聯系了宇通、中通、金旅、南京金龍等多家大型客車企業(yè)后了解到,受到推薦目錄、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電池檢測報告等多方面的影響,2017年以來各大車企主要忙于車型調整、提交相關檢測報告、申報新一輪公告與目錄等等,處于交替期的2月份,產銷量低迷屬于意料之中。預計市場慘淡還會持續(xù)到3月份,真正市場回暖會在4月份。

另外也有客車企業(yè)相關負責人表示,現階段車企不僅在調整車型,也在調整供應鏈關系,接下來車企對于供應商的選擇也趨于嚴格和謹慎,對成本的控制也更加緊迫。

政策調整后遺癥 市場4月回暖

“這是政策調整后,市場與企業(yè)還需要一點時間調整消化,所以這個階段市場冷淡是很正常的反應。”南京金龍產品總監(jiān)黃福良表示。

據幾大客車企業(yè)的技術相關負責人透露,去年底,國家對純電動客車的各項技術條件等等做出了較大調整,例如補貼標準、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等等方面的要求,車企不僅需要提交的相關檢測報告,還需要接入和測試國家安全監(jiān)管平臺,另一方面還必須對整車產品做出相應地調整。

這直接導致了企業(yè)申報公告與推薦目錄等工作的節(jié)奏被打亂,生產與銷售計劃也受到較大影響。

2017年已經出臺的兩批目錄中,更多的是大家在針對調整期推出的車型,尤其是第一批目錄大部分是2016年的老目錄中的車型,其電池能量密度等均處于較低水平。

“第一批目錄有不少車型是企業(yè)為了2016年遺留下來的訂單而推出,是為了車型可以正常生產銷售?!币晃豢蛙嚻髽I(yè)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預計又不少車型后期會被車企放棄。

而第二批目錄又在3月1日發(fā)布,因而2月份純電動客車的產量為0也顯得不足為怪。

“應該說,前兩批目錄中的車型并不能代表2017年新能源客車技術和車型的主要趨勢,因為大家推出的車型都比較倉促,甚至可以說,是為了應對這一調整期。接下來披露的第294批公告中,新能源客車數量會大幅增加,車型也會更加成熟?!秉S福良表示。

正如以上所料,3月14日,工信部披露了擬發(fā)布的294批汽車產品公告,申報的新能源客車及底盤數量達到509款,比前兩批數量大大提升。

預計第294批汽車及產品公告不久便會發(fā)布,第三批推薦目錄也會隨之發(fā)布,這表示3月份我國新能源客車產銷量仍然不會樂觀,但從4月開始市場會逐步恢復正常。

降成本壓力下 供應鏈重整合

記者了解到,目前車企與上游供應商都處于一直調整與整合的狀態(tài)。

2017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下調,客車企業(yè)迫于成本壓力必然向核心零部件尤其是電池供應商提出降價。而核心零部件企業(yè)面臨上游原材料漲價的壓力等諸多因素,可降價幅度遠遠達不到車企的要求。

“目前車企的降價要求主要集中在電池方面,車企要求電池的價格下調20-30%,而目前電池企業(yè)下調的價格可能只有10%,與車企預期相差太大,”上述客車企業(yè)人士透露。

據介紹,不少車企與電池企業(yè)的價格談判可以理解為一種膠著和博弈的狀態(tài)。一方面電池企業(yè)不愿意主動降價失去了主動權與先機,希望車企能有足夠的訂單保證成交量。另一方面車企對于市場的不可預測性,難以保證有足夠的訂單數量。

尤其是在國家對電池質量、安全均有高要求的情況下,第一梯隊的動力電池企業(yè)更受追捧,這種情況下,恐怕會出現第一梯隊電池供不應求,價格難降的局面;而二三梯隊的電池打起價格戰(zhàn),卻也只能“喝湯”。

據了解,目前也有不少動力電池企業(yè)已經降價,并且幅度較大,但這并不能彌補車企對于其電池能量密度、品質與安全的擔憂。

另外,產業(yè)內不少企業(yè)也開始做資源整合,或者上下游達成戰(zhàn)略合作關系,一方面是為了更有效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緊密與穩(wěn)固的合作關系十分重要。車企不僅僅是選擇供應商,更是選擇合作伙伴。

“依照現在的補貼方案,補貼發(fā)放的周期會延長至24個月甚至更久,這不僅對車企的實力是一種考驗,對供應商的實力更是考驗,車企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有長遠規(guī)劃的企業(yè),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要考量很多因素。”黃福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