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薄壁多通孔甲烷化催化劑反應工程基礎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8 21:02:22
熱度:

薄壁多通孔甲烷化催化劑反應工程基礎研究【摘要】:建立了測定不規(guī)則形狀催化劑當量直徑的實驗方法,求解了薄壁多通孔顆粒的等比表面積當量直徑和等體積當量直徑,為擴散反應模型的建立和有效導

【摘要】:建立了測定不規(guī)則形狀催化劑當量直徑的實驗方法,求解了薄壁多通孔顆粒的等比表面積當量直徑和等體積當量直徑,為擴散反應模型的建立和有效導熱系數(shù)的計算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采用浸漬法制備了ZrO2/Al2O3復合載體鎳基甲烷化催化劑,在中低溫域(340~430℃),壓力為0.1~2.5 MPa,原料氣H2/CO為1~4.5,空速為8000 mL/(g·h)條件下考察了操作條件對催化劑的活性的影響。采用CO氫助解離機理,建立了雙曲型本征動力學模型,通過最大繼承法對雙曲型本征動力學模型進行參數(shù)估值,獲得動力學模型參數(shù)?;诒菊鲃恿W,建立了該催化劑顆粒上的擴散-反應模型計算催化劑的內擴散效率因子。在內循環(huán)無梯度反應器中進行了宏觀反應速率實驗,用得到的宏觀反應速率數(shù)據(jù)對所建立的擴散-反應模型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所建立的擴散-反應模型是可靠的,適用于工業(yè)計算??疾炝瞬僮鳁l件對內擴散效率因子的影響,結果表明,升高壓力、降低溫度都有利于消除內擴散的影響。通過測定固定床軸向和徑向的溫度分布,研究床層的傳熱特征。建立了固定床擬均相二維傳熱數(shù)學模型,驗證固定床傳熱數(shù)學模型可靠性,并求解徑向有效導熱系數(shù)和壁給熱系數(shù)。通過直線擬合得到床層徑向有效導熱系數(shù)和壁給熱系數(shù)與顆粒雷諾數(shù)的經驗關聯(lián)式。 【關鍵詞】:甲烷化 薄壁多通孔 動力學 擴散-反應模型 導熱系數(shù)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203.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12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的主要內容11-12
  • 第2章 文獻綜述12-25
  • 2.1 煤制天然氣甲烷化工藝12-15
  • 2.1.1 Tops(?)e公司TREMP~(TM)技術12
  • 2.1.2 Davy公司CRG技術12-13
  • 2.1.3 Lurgi公司甲烷化技術13-14
  • 2.1.4 均溫甲烷化技術14
  • 2.1.5 無循環(huán)甲烷化工藝14-15
  • 2.2 CO甲烷化催化劑研究現(xiàn)狀15-16
  • 2.3 CO甲烷化反應動力學16-19
  • 2.4 擴散-反應模型19-20
  • 2.5 固定床熱傳導20-22
  • 2.6 異形催化劑的應用22-25
  • 第3章 薄壁多通孔甲烷化催化劑形狀系數(shù)的測定25-30
  • 3.1 概述25
  • 3.2 形狀系數(shù)和當量直徑的測定原理25-26
  • 3.2.1 形狀系數(shù)的定義25-26
  • 3.2.2 測定原理26
  • 3.3 實驗裝置和流程26-27
  • 3.4 規(guī)整圓柱顆粒形狀系數(shù)測定27-28
  • 3.4.1 規(guī)整圓柱顆粒床層壓降測量27
  • 3.4.2 規(guī)整圓柱顆粒形狀系數(shù)的計算27-28
  • 3.5 薄壁多通孔顆粒形狀系數(shù)測定28-29
  • 3.5.1 薄壁多通孔顆粒床層壓降測量28
  • 3.5.2 薄壁多通孔顆粒床層空隙率測定28
  • 3.5.3 薄壁多通孔顆粒形狀系數(shù)的計算28-29
  • 3.6 小結29-30
  • 第4章 ZrO_2/Al_2O_3復合載體鎳基甲烷化催化劑本征動力學30-43
  • 4.1 概述30
  • 4.2 催化劑制備30-31
  • 4.3 催化劑活性評價31-34
  • 4.3.1 儀器標定31
  • 4.3.2 催化劑裝填31-32
  • 4.3.3 催化劑還原32
  • 4.3.4 反應裝置和流程32-33
  • 4.3.5 數(shù)據(jù)分析和處理33-34
  • 4.4 操作條件對反應的影響34-36
  • 4.4.1 溫度對反應的影響34
  • 4.4.2 壓力對反應的影響34-35
  • 4.4.3 H_2/CO對反應的影響35-36
  • 4.5 反應動力學36-41
  • 4.5.1 消除內擴散和外擴散36
  • 4.5.2 動力學實驗數(shù)據(jù)36-38
  • 4.5.3 動力學模型38-39
  • 4.5.4 參數(shù)估值與模型檢驗39-41
  • 4.6 小結41-43
  • 第5章 薄壁多通孔催化劑顆粒擴散-反應模型43-56
  • 5.1 概述43
  • 5.2 擴散-反應模型的建立43-48
  • 5.2.1 模型方程44-46
  • 5.2.2 模型求解46-48
  • 5.3 宏觀動力學實驗數(shù)據(jù)48-51
  • 5.3.1 實驗條件48
  • 5.3.2 實驗流程48-49
  • 5.3.3 實驗步驟49
  • 5.3.4 數(shù)據(jù)處理49-51
  • 5.4 內擴散效率因子51-53
  • 5.5 操作條件對內擴散效率因子的影響53-55
  • 5.5.1 溫度的影響53-54
  • 5.5.2 壓力的影響54-55
  • 5.6 小結55-56
  • 第6章 氣體流動狀態(tài)下多通孔顆粒傳熱研究56-68
  • 6.1 概述56
  • 6.2 實驗流程56-58
  • 6.3 實驗數(shù)據(jù)58-60
  • 6.4 固定床傳熱數(shù)學模型60-64
  • 6.4.1 模型建立60-62
  • 6.4.2 模型求解62-64
  • 6.5 結果與討論64-66
  • 6.5.1 傳熱參數(shù)的關聯(lián)64-65
  • 6.5.2 計算值與實驗值比較65-66
  • 6.6 小結66-68
  • 第7章 結論和展望68-70
  • 7.1 結論68-69
  • 7.2 展望69-70
  • 參考文獻70-76
  • 致謝76-77
  • 碩士學習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ZrO_2-Al_2O_3復合載體對鎳基催化劑甲烷化性能的影響    楊霞;田大勇;孫守理;孫琦;

均溫甲烷化技術用于煤制天然氣探討    樓韌;任筱嫻;鐘永芳;

復合氧化物載體對鎳基催化劑上CO甲烷化反應性能的影響(英文)    張罕;董云蕓;方維平;連奕新;

Perovskite LaFeO_3 supported bi-metal catalyst for syngas methanation    

Ni/MWCNT及鑭改性Ni/MWCNT催化CO_2甲烷化反應的性能    張榮斌;梁蕾;曾憲榮;商金艷;汪濤;蔡建信;

TiO_2對Ni/Al_2O_3催化劑CO甲烷化性能的影響    詹吉山;郭翠梨;張俊濤;張金利;

制備條件對Ni/ZrO_2-SiO_2催化劑煤氣甲烷化的影響    劉文燕;趙安民;張海濤;應衛(wèi)勇;房鼎業(yè);

甲烷化催化劑及反應機理的研究進展    胡大成;高加儉;賈春苗;平原;賈麗華;王瑩利;許光文;古芳娜;蘇發(fā)兵;

煤制天然氣高溫甲烷化催化劑研究進展    藺華林;李克健;趙利軍;

Methanation of carbon dioxide on Ni/ZrO_2-Al_2O_3 catalysts:Effects of ZrO_2 promot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novel ZrO_2-Al_2O_3 carrier    

合成氣甲烷化鎳基催化劑的研究    趙安民

整體式催化劑上的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及反應器模擬    趙陽

異形甲烷蒸汽轉化催化劑效率因子    程實

煤制天然氣甲烷化工藝溫控優(yōu)化    張旭;王子宗;

甲烷化反應器及配套工藝技術開發(fā)    高振;侯建國;穆祥宇;姚輝超;張瑜;張勃;侯海龍;

ZrO_2負載金屬對CO_2甲烷化的催化作用    劉華平;葉素芳;王呈呈;孔麗萍;葉向榮;鐘依均;朱偉東;陳剛;王樹華;

MoO_3對Ni/Al_2O_3催化劑CO甲烷化性能的影響    楊霞;秦紹東;龍俊英;孫守理;

工業(yè)副產煤氣的資源化利用研究進展    劉輝;王雯;魏曉明;黃燕;劉廣青;

煤制天然氣氣質產品組成分析    崔德春;門秀杰;李強;徐慶虎;

傳統(tǒng)合成氨工藝中甲烷化催化劑的失活和預防    孫經東;

新型煤制氣甲烷化無循環(huán)工藝探究    姚輝超;宋鵬飛;侯建國;王秀林;高振;穆祥宇;張瑜;

淺談變溫吸附在煤制天然氣中的作用    曹立軍;

煤制天然氣工藝技術    王騰飛;

薄壁多通孔甲烷化催化劑反應工程基礎研究    沈葉婷

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器本質安全化設計研究    陳亞軍

整體式催化劑反應/反應耦合強化的研究    劉茜

蜂窩狀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氮氧化物催化還原性能研究    劉小婉

煤制合成天然氣裝置能耗分析與節(jié)能途徑探討    劉永健;何暢;馮霄;王季秋;李安學;

CuO-ZnO-ZrO_2的檸檬酸燃燒法制備及其催化CO_2加氫合成甲醇的性能    郭曉明;毛東森;盧冠忠;王嵩;

CO甲烷化研究進展    鄭榮兵;徐新良;徐亞榮;王吉德;

焙燒溫度對Ni-Fe/γ-Al_2O_3催化劑一氧化碳甲烷化性能的影響    王寧;

CO甲烷化Ni基催化劑的研究進展    路霞;陳世恒;王萬麗;馬紫峰;

煤制天然氣技術發(fā)展概況與市場前景    汪家銘;蔡潔;

CO_2在高分散Ni/La_2O_3催化劑上的甲烷化    宋煥玲;楊建;趙軍;丑凌軍;

α-Ni/γ-Al_2O_3催化劑催化一氧化碳甲烷化反應的研究    馬勝利;譚猗生;張清德;韓怡卓;

不同進氣方式對熱等離子體應用于CH_4-CO_2重整的影響    白玫瑰;陶旭梅;吳青友;黃志軍;李育亮;印永祥;戴曉雁;

煤制天然氣工藝技術和催化劑影響因素的分析探討    趙鋼煒;肖云漢;王鈺;

氨分解制氫與鈀膜分離氫的研究    張建

高溫變換催化劑床層的反吹    朱昌厚;

催化劑工程在硫酸生產中所起的作用    彭明華

車輪狀烴類蒸汽轉化催化劑的評述    羅家立;

論化肥催化劑的硫中毒    郭漢賢;

低變催化劑的非氧化卸出方法    楊彥偉,吳全貴,王贊峰,武法詠

低變催化劑還原流程的改造    孫永勝

中壓耐硫變換工藝及催化劑的使用現(xiàn)狀    縱秋云

高溫變換催化劑使用狀況分析及更換方案探討    吳崎

監(jiān)控再生操作 降低催化劑跑損    汪忠明

變換催化劑的使用和評價    萬兵

Z-503預轉化催化劑的工業(yè)應用    周新娣;盧福明;

使用鈷鉬系催化劑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呂洪浩;曹昭君;劉阿萍;

鈷鉬耐硫變換催化劑的裝填及硫化    王建國;

CTO-1脫氧催化劑的工業(yè)應用    胡召芳;陳荔;劉應杰;劉華偉;李木林;胡典明;王先厚;孔渝華;

預載活性組分汽油脫臭催化劑床層壓降增大和活性下降原因分析及對策    閻富山;羅繼剛;

DZG-10催化劑的首次工業(yè)應用    王元琪;梁長君;高慧東;

RN-10B催化劑在滄州分公司加氫精制裝置上的應用    艾中秋;

低溫SCR脫除NOx催化劑的開發(fā)    杜霞茹;李鋒;付桂芝;肖菲;束慶宇;劉振峰;

制氫原料加氫凈化催化劑使用技術    杜彩霞;

JB-1新型耐硫變換催化劑的中試與工業(yè)應用    江展昌;范涌泉;范欽紅;

烴類原料蒸汽轉化制氫系列催化劑及技術成功    李杰

從春到夏的堅守與突破    王永軍 白志敏

催化劑,CO變換工藝的靈魂    原化學工業(yè)部副總工程師 中國氮肥工業(yè)協(xié)會原理事長 王文善

節(jié)能型全徑向串塔新工藝的五大特性    

基于微纖維結構化的F-T合成蠟油氫解催化劑制備、結構及性能研究    蔣堅

人工神經網(wǎng)絡輔助設計六氟丙烯氫氟化催化劑    鐘光祥

選擇性催化還原氮氧化物鈰基催化劑的研究    彭悅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應器流向變換強制周期操作的模型化    吳慧雄

原料組成對渣油加氫轉化性能及催化劑性質的影響    孫昱東

氧化鈰基催化劑的制備及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李俊峰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催化劑氧化/還原行為研究    武新穎

碳一化學品轉化反應及催化劑的研究    李文澤

過渡金屬基催化劑在乙醇合成乙酸乙酯反應中催化性能的研究    王麗霞

摻雜六鋁酸鹽催化劑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應研究    李菁

鈣鈦礦型復合氧化物催化劑用于焦爐煤氣二氧化碳重整反應的研究    朱秋樺

水蒸汽法再生乙炔氫氯化鉍基無汞催化劑的研究    李士偉

銅基甲醛乙炔化催化劑活性銅物種的形成及炔化性能研究    羅敏

焦化輕油加氫制備高辛烷值汽油調和組分的研究    任云朋

Mn_2O_3/AC微波催化劑微波選擇催化還原氮氧化物研究    李虎

裂解汽油一段加氫催化劑HTC-200的應用研究    趙寶春

鎳基裂解汽油加氫催化劑的開發(fā)及工業(yè)應用    魏弢

14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催化劑濕法與干法硫化開工的應用研究    任鵬軍

蜂窩狀釩鉬鈦脫硝催化劑的涂覆技術及性能研究    劉波

Ni-Mo型潤滑油加氫處理催化劑研究    張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