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乙烯/乙烷絡合分離吸附劑的制備及表征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9 03:42:38
熱度:

乙烯/乙烷絡合分離吸附劑的制備及表征【摘要】:分離過程的高選擇性、高分離能力及高傳質(zhì)速率是其追求的目標,對于難以用物理法分離或物理法分離能耗甚高的體系,則著眼于研究高分離能力的化學

【摘要】: 分離過程的高選擇性、高分離能力及高傳質(zhì)速率是其追求的目標,對于難以用物理法分離或物理法分離能耗甚高的體系,則著眼于研究高分離能力的化學方法,這已成為改進傳統(tǒng)分離技術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 傳統(tǒng)的低溫精餾法分離乙烯/乙烷,能耗巨大。絡合吸附分離是將π絡合反應與吸附過程相結合的分離方法,用于乙烯/乙烷的分離具有潛在的節(jié)能優(yōu)勢,其關鍵是絡合分離吸附劑的開發(fā)。本文在綜述了絡合吸附分離研究進展及工業(yè)應用現(xiàn)狀的基礎上,探討絡合吸附機理,制備高選擇性、高分離能力的乙烯絡合吸附劑,并研究新型絡合分離吸附劑的吸附平衡及固定床動態(tài)吸附行為,為低能耗的乙烯/乙烷分離新過程的工業(yè)應用奠定基礎。 CO與C_2H_4都能與某些過渡金屬離子如Cu~+,Ag~+發(fā)生可逆絡合反應,CO絡合分離已經(jīng)有許多工業(yè)應用實例,而乙烯絡合分離的工業(yè)應用至今尚未見報道。本文從CO絡合與乙烯絡合分離的差別出發(fā),采用量子化學計算工具,結合分子軌道理論,研究絡合物分子的構型、絡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間的電荷分布和電子轉(zhuǎn)移以及絡合鍵能,比較CO、C_2H_4和C_3H_6分別與CuCl、AgCl的相互作用,揭示CO、C_2H_4和C_3H_6與CuCl、AgCl發(fā)生絡合反應的實質(zhì),結果表明:CO、C_2H_4和C_3~-H_6均能與CuCl、AgCl發(fā)生絡合反應,其絡合能力大小為:CO>C_2H_4>C_3H_6;對同一配體,CuCl的絡合能力大于AgCl。從空間結構看,CO與CuCl的絡合物為直線結構,而乙烯與CuCl的絡合物則為平面三元環(huán)結構。這些研究結果的取得不僅可以給出CO和C_2H_4絡合能力差異的合理解釋,也為新型乙烯絡合分離吸附劑的制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通過比較CO和C_2H_4絡合吸附及其分離體系的不同特點,在絡合吸附劑制備過程中,本文提出以表面氧化改性活性炭為載體的設想,并考察了活性炭氧化改性前后負載CuCl的微觀特征,研究了CuCl在活性炭表面的單層分散,用現(xiàn)代固體表征方法如BET、XRD以及TEM進行了表征。探討了活性炭負載CuCl吸附劑的制備工藝,得到新型絡合分離吸附劑。與文獻報道的乙烯絡合吸附劑相比,本文制備的吸附劑具有較大的乙烯選擇性、較低的吸附熱和穩(wěn)定的變壓再生特性,因此具有更好的工業(yè)應用前景。 對所研制的絡合吸附劑,測定了乙烯、乙烷純組分及其二元混合氣吸附平衡數(shù)據(jù),依據(jù)絡合吸附劑的吸附機理,建立了分別考慮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的吸附平衡模型,模型不僅可以很好地關聯(lián)乙烯、乙烷純組分在絡合吸附劑上的吸附平衡數(shù)據(jù),參數(shù)物理意義明確,而且可以實現(xiàn)從單組分模型參數(shù)預測二元 南京工業(yè)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摘要 混合組分在絡合吸附劑上的吸附平衡,為絡合吸附劑工業(yè)應用提供了必要的基 礎數(shù)據(jù)和設計依據(jù)。 研究了乙烯/乙烷及其二元混合體系在絡合吸附劑上的吸附動態(tài)性能,比較 了濃度、溫度、壓力和流量對穿透曲線的影響,并實驗測定了在惰性氣吹掃的 條件下絡合吸附劑的再生流出曲線,結果對乙烯乙烷混合氣體循環(huán)吸附分離過 程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數(shù)據(jù)。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了孔擴散模型,模型不僅可 以比較好地擬合乙烯、乙烷在絡會吸附劑上的吸附透過曲線,而且可以預測其 再生透過曲線,為絡合吸附劑的工業(yè)應用提供了設計優(yōu)化工具。 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礎上,本文從絡合吸附劑的工業(yè)應用可行性角度,考察 了絡合吸附劑對工業(yè)實際排放氣的適應性,研究了絡合吸附劑對N卜CH八CO。、 O。等氣體的吸附選擇性以及變溫、變壓循環(huán)吸附特性,并提出采用真空變壓吸 附(VPSA)工藝回收環(huán)氧乙烷尾氣中乙烯的方法。結果表明,由于本文研制的 絡合吸附劑具有常溫真空再生的穩(wěn)定性和可行性,裝置規(guī)模不大,操作方便, 運行成本低,經(jīng)濟效益顯著。進一步表明本文開發(fā)的絡合吸附劑具有良好業(yè)應 用前景。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TQ42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緒論11-21
  • 1.1 引言11-12
  • 1.2 π-絡合分離的化學基礎12-13
  • 1.3 基于π-絡合的CO提純與凈化過程13-14
  • 1.4 基于π-絡合的烯烴/烷烴分離過程研究進展14-15
  • 1.5 烯烴/烷烴分離絡合吸附劑及吸附過程的研究進展15-20
  • 1.5.1 分子篩類吸附劑15-16
  • 1.5.2 離子交換樹脂類吸附劑16-17
  • 1.5.3 γ-A1_2O_3、SiO_2類吸附劑17-18
  • 1.5.4 活性炭類及層柱狀粘土類吸附劑18-20
  • 1.6 本文的研究任務及目標20-21
  • 第二章 CO、C_2H_4、C_3H_6與過渡金屬離子絡合機理研究21-33
  • 2.1 引言21-22
  • 2.2 量子化學計算方法概述22-25
  • 2.2.1 量子化學從頭計算法(ab initio)23
  • 2.2.2 半經(jīng)驗分子軌道法23-25
  • 2.3 計算結果與討論25-29
  • 2.3.1 CO、C_2H_4、C_3H_6及其絡合物分子的幾何構型25-27
  • 2.3.2 絡合物分子中電荷分布及電子轉(zhuǎn)移27-29
  • 2.3.3 CO、C_2H_4、C_3H_6與CuCl、AgCl的絡合鍵能29
  • 2.4 CO、C_2H_4在絡合吸附劑上的吸附性能比較29-32
  • 2.5 本章小結32-33
  • 第三章 乙烯/乙烷分離用絡合吸附劑的制備與表征33-50
  • 3.1 引言33-34
  • 3.2 實驗方法、裝置及流程34-35
  • 3.2.1 吸附劑制備34-35
  • 3.2.2 吸附劑性能評價35
  • 3.3 載體的選擇35-38
  • 3.4 活性炭表面氧化處理及TEM表征38-41
  • 3.5 CuCl負載量的影響與XRD、BET分析41-44
  • 3.6 助劑對吸附劑的影響44-45
  • 3.7 焙燒溫度對吸附劑的影響45-46
  • 3.8 絡合吸附劑的穩(wěn)定性及吸附熱分析46-48
  • 3.9 幾種乙烯絡合吸附劑吸附性能比較48-49
  • 3.10 本章小結49-50
  • 第四章 絡合吸附劑吸附平衡數(shù)據(jù)的測定及模型關聯(lián)50-66
  • 4.1 引言50
  • 4.2 吸附平衡實驗測定方法與結果50-52
  • 4.3 吸附平衡模型的建立52-56
  • 4.3.1 模型假設52-53
  • 4.3.2 單組分吸附平衡模型方程53-55
  • 4.3.3 平衡模型方程中參數(shù)值的確定55
  • 4.3.4 雙組分吸附平衡模型方程55-56
  • 4.4 乙烯和乙烷純組分在活性炭載體上的吸附平衡及參數(shù)回歸56-57
  • 4.5 乙烯和乙烷純組分在絡合吸附劑上的吸附平衡及模型擬合57-58
  • 4.6 二元混和組分吸附平衡的預測58-62
  • 4.7 吸附平衡模型的適用性62-65
  • 4.8 本章小結65-66
  • 第五章 絡合吸附劑固定床動態(tài)性能研究66-90
  • 5.1 引言66
  • 5.2 動態(tài)吸附性能的實驗研究66-76
  • 5.2.1 實驗方法及內(nèi)容66
  • 5.2.2 乙烯單組分動態(tài)吸附66-68
  • 5.2.3 乙烯/乙烷雙組分的動態(tài)吸附性能68-72
  • 5.2.4 再生解吸曲線的測定72-76
  • 5.3 動態(tài)吸附過程的數(shù)學模型76-83
  • 5.3.1 模型的建立77-79
  • 5.3.2 方程的化簡及無因次化79-80
  • 5.3.3 正交配過程80-81
  • 5.3.4 方程求解81-83
  • 5.4 乙烯單組分吸附動態(tài)模型擬合結果83-86
  • 5.5 乙烯、乙烷雙組分動態(tài)吸附模擬結果86-89
  • 5.6 本章小結89-90
  • 第六章 絡合吸附劑用于回收排放氣中乙烯的可行性研究90-104
  • 6.1 引言90-92
  • 6.2 絡合吸附劑對環(huán)氧乙烷生產(chǎn)排放氣氣中各組分的吸附性能92-95
  • 6.3 絡合吸附劑的再生特性95-99
  • 6.3.1 變溫再生特性96-97
  • 6.3.2 惰性氣吹掃再生97-98
  • 6.3.3 真空再生98-99
  • 6.4 工業(yè)排放氣吸附回收乙烯的實驗室試驗與可行性研究99-103
  • 6.5 本章小結103-104
  • 第七章 結論104-107
  • 參考文獻107-113
  • 符號說明113-116
  • 致謝11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含金屬高分子膜形態(tài)及烯烴、烷烴滲透行為研究    葉震

變壓吸附法脫除二氧化碳的研究    陳道遠

吸附法回收環(huán)氧乙烷生產(chǎn)尾氣中乙烯的工業(yè)應用基礎研究    光輝

分子篩吸附分離乙烯和氮氣性能研究    李德伏,曾海,張艷,王金渠

量子化學的第二次革命——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簡介    陳志達

高嶺石吸附乙烯和苯的Delft分子力學研究    貢雪東,肖鶴鳴

量子化學在水泥化學領域的研究進展    于京華,程新,劉福田,常鈞,宋廷壽

Cu(Ⅰ)—NaY分子篩的制備及乙烯、乙烷在該分子篩上吸附平衡的研究    岑沛霖

絡合吸收法分離烯烴/烷烴    許崢,周榮琪,段占庭

炭分子篩改性及其對乙烯和氧氣的吸附分離性能    張雄福,王金渠,王青川

載銅活性炭吸附分離氫氣中的微量CO    陳鴻雁,涂晉林,施亞鈞

分子間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學研究方法    朱維良,蔣華良,陳凱先,嵇汝運,曹陽

正交配點法在化學工程中的應用(Ⅰ)    張澍增,李成岳

高分子基多孔炭材料的研究進展    王獻彪;

改性活性炭吸附凈化二氧化硫?qū)嶒炑芯?nbsp;   李國蓮;

大孔樹脂分離純化萬壽菊中玉米黃質(zhì)的研究    陳志強;王洪亮;

一種鏈分子構象完全計算方案    葉世勇,沈良駿

MINDO/3級別上的最大重迭對稱性分子軌道    葉世勇,汪凌云,湛昌國

酶超分子結構化學    張群

三帶模擬移動床色譜分離過程的實驗分析    張家元,林炳昌

模擬移動床分離紫杉醇    李勃,肖國勇,林炳昌,馬子都

替考拉寧-3模擬移動床色譜分離的前處理    張麗華,高麗娟,林炳昌

量子化學EHMO計算萃合物的成鍵    戴曉甦

射頻濺射制備氧化鎳電致變色薄膜的研究    劉化然;閻剛印;劉芳;盛英卓;馮博學;

LSX分子篩的合成及其空分吸附性能    邢淑建;臧甲忠;劉冠鋒;于海斌;

活性炭纖維吸附回收油氣的研究    柴春玲;焦婷婷;遲廣俊;周矛峰;丁炳華;王同華;

氯苯在活性炭固定床中的吸附動力學行為    紀利俊;應衛(wèi)勇;朱家文;武斌;陳葵;

液相吸附研究新技術-微型快速穿透實驗    常啟剛;應維琪;張巍;

尾氣中微量石蠟在吸附劑上的吸附相平衡的研究    盛天祥;熊丹柳;齊鳴齋;葉啟亮;

微型PSA制氧均壓流程工藝參數(shù)試驗研究    劉應書;卜令兵;劉文海;侯慶文;張德鑫;

氣體在吸附床層中傳質(zhì)速率的計算分析    張玉文;王銳;馬艷紅;田津津;

空氣分離用炭質(zhì)吸附劑的結構表征    翟宇愷;李軼;劉婭;

炭質(zhì)吸附劑空氣分離性能評價    翟宇愷;李軼;劉婭;

井下注氣驅(qū)替煤層甲烷機理及規(guī)律研究    楊宏民

原子分子在δ-Pu上的吸附、離解與擴散過程研究    魏洪源

硒代蛋氨酸及其席夫堿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與應用研究    冉學光

新型固體胺吸附分離煙氣中二氧化碳    劉亞敏

MCFB煙氣凈化系統(tǒng)的多種污染物協(xié)同脫除研究    劉海蛟

紅柱石的浮選分離技術及機理研究    周靈初

物理活化法制備椰殼基活性炭及其孔結構演變    楊坤彬

改性吸附材料對惡臭氣體的吸附效應與機理研究    劉南

餐廚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氣提純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及理論研究    尼姝麗

不對稱有機催化合成反應機理研究    唐珂

變壓吸附管道流體動力學特性研究    蘇超

云南蘿芙木中育亨賓提取與分離的研究    劉璇

臭氧果蔬保鮮設備的研制    崔強

含氧模型化合物加氫脫氧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反應性能    包建國

PA6/海泡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形態(tài)結構與性能研究    于海美

Cr-Ce/TiO_2催化處理NO性能研究    羅晶

改性高分子吸附劑的吸附性能研究及應用    錫林哈斯

微反應器中二乙炔基苯同分異構單體的連續(xù)合成    張雪鋒

不同炭質(zhì)多孔材料對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比較    葛明

碳分子篩變壓吸附(PSA)法制取高純度氮氣的工藝研究    顧飛龍

溶膠-凝膠制備技術與新型催化材料Ⅲ.溶膠粒子表面修飾方法制備催化膜    趙宏賓,李安武,谷景華,盛世善,熊國興

用于分離CH_4/CO_2的分子篩型PAN-ACF的制備和性能     陸安慧,鄭經(jīng)堂

活性碳和5A分子篩的吸附特性及其在真空獲得中的作用    符錫理

變壓吸附技術的發(fā)展    梁其煜,李式模,邵皓平

空氣分離變壓吸附裝置分析及其設計    邵皓平,梁其煜

分子篩吸附分離乙烯和氮氣性能研究    李德伏,曾海,張艷,王金渠

新型CO_2-PSA吸附劑的性能研究    張健,張永春,柏巍,田荔

國外二氧化碳的應用及市場概況    梁國侖

應用變壓吸附法分離回收CO_2    唐莉,王寶林,陳健

不同制備工藝和載體上負載銀催化劑的銀粒表觀形貌    朱孟欽,張式

聚合物膜中水蒸氣滲透行為及脫濕過程研究    劉麗

銀催化劑表面修飾以及對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影響的理論研究    賈玲玲

氨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研究進展    郝仕油;肖強;鐘依均;朱偉東;楊輝;

煤粉微富氧條件下燃燒特性的實驗研究    陸泓羽;王春波;雷鳴;邢曉娜;

600MW微富氧燃燒煤粉鍋爐優(yōu)化設計    王春波;邢曉娜;陸泓羽;

微富氧條件下煤粉燃燒及NO生成特性的研究    王春波;陸泓羽;雷鳴;邢曉娜;

二氧化碳回收技術進展    侯建紅;韓小東;程俊;樊麗華;

活性炭表面化學性質(zhì)對二氧化碳吸附平衡的影響    張睿;周貝;段曉佳;胡子君;李俊寧;金鳴林;

餐廚垃圾處理技術分析    張韓;李暉;韋萍;

變壓吸附在沼氣脫碳中的應用    張韓;李暉;張亞兵;韋萍;

改性硅膠吸附劑用于CO_2/CH_4吸附分離的研究    王洪梅;羅仕忠;吳永永;孫思;李通;

用于烯烴/烷烴分離的氣體膜分離與載體促進傳遞耦合過程的原理與理論分析    任吉中;王雁北;鄧麥村;

脫除二氧化碳中微量乙烯π-絡合吸附劑的研究    周錦霞

乙烯—乙烷分離用π絡合吸附劑的研究    周玉梅

吸附捕獲二氧化碳熱質(zhì)傳遞的特性研究    牛傳凱

活性炭改性及其對二氧化碳吸附的研究    魯偉

旋轉(zhuǎn)碟片超重力場中液滴和液膜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    莢江霞

X型沸石分子篩吸附劑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李鵬飛

低濃度二氧化碳高效吸附劑的研究    艾瑩瑩

二氧化碳吸附分離過程數(shù)值模擬與優(yōu)化    朱義成

變壓吸附提純沼氣中CH_4的試驗研究    于潔

乙烯在CuO/γ-Al_2O_3上吸附性能的研究    趙璧英,張玉芬,段連運,謝有暢,唐有祺

X光衍射法測定MoO_3在γ-Al_2O_3表面的單層分散量    劉英駿,謝有暢,明晶,劉軍,唐有祺

應用量子化學研究Ca_2Fe_(2-x)Al_xO_5的水化活性    程新,馮修吉,童大懋

羧甲基田菁膠對高嶺石、蒙脫石吸附機理的研究    謝志鵬,黃勇,杜海清

用量子化學方法計算3CaO·3Al_2O_3·SrSO_4的水化活性    程新,馮修吉

活性碳纖維NACF的織構和表面化學結構的研究    曾漢民;郭錫坤;

固定床吸附分離C_8芳烴的數(shù)學模型    勞妙珍,葉振華

固定床透過曲線的預測    王長泰,林誠

間歇吸附器內(nèi)活性炭吸附水中微量三氯甲烷——孔擴散模型和表面擴散模型    修國華,于千,金革,若尾法昭

活性炭纖維吸附填充床突破曲線預測(Ⅰ)精確解與近似解    修國華,李平,金革

乙烷與CO_2反應制乙烯催化劑研究——催化劑穩(wěn)定性和再生性能考察    徐龍伢,劉金香,王清遐,林勵吾

全活性 Mo-V-Nb 催化劑上乙烷氧化脫氫反應的動力學(一)──各物種的吸脫附行為    周考文,黎令書,李平,李秀君

乙烷與CO_2反應制乙烯催化劑研究    徐龍伢,林勵吾,王清遐

乙烷催化氧化脫氫反應及其催化劑研究的進展    惠從善,韓玉慶

乙烷催化氧化脫氫制乙烯研究進展    徐龍伢,王昌東,王清遐,林勵吾,陳巍,賈繼飛

O_2對C_2H_4/C_2H_6體系中C_2H_4的吸附性能影響    楊旭;姚穩(wěn);劉曉勤;姚虎卿;

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    

乙烯和乙烷直接氧化制乙酸催化劑的研究    葛欣,沈儉一

二碳烴的色譜分離和行為    劉滿倉 ,范必威 ,胡之德 ,段秦娟,潘崇巖

乙烷氧化裂解制乙烯    葛慶杰,于春英,李文釗,徐恒泳

原料氣中乙烷濃度對Na_2WO_4-Mn/SiO_2催化劑甲烷氧化偶聯(lián)制乙烯催化性能的影響    柳海濤;楊得信;高潤雄;王仲來;王曉來;

固體催化劑表面酸堿性在CO_2氧化乙烷脫氫制乙烯中的作用    趙新紅;楊柯利;李順清;柳海濤;王曉來;

乙烷/乙烯絡合吸收劑的初步研究    趙海燕;周榮琪;

重油裂解制乙烯工藝原料適應性的研究    沙穎遜;崔中強;王明黨;張潔;

α-二亞胺鎳/MAO催化乙烯/環(huán)戊烯共聚合    祝方明;鄒昊;伍青;

離子液體負載雙水楊醛亞胺鎳配合物催化乙烯低聚研究    宋科明;潘錦;高海洋;伍青;

不對稱取代吡啶亞胺鐵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研究    郭麗華;高海洋;伍青;

ZSM-5/MCM-41介微孔復合分子篩的制備及應用研究    姜健準;謝倫嘉;張明森;亢宇;趙思源;

養(yǎng)鮮技術在冰箱上的應用    胡哲;

含硝基的苯胺基亞胺鎳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研究    高海洋;陳言;伍青;

中國對乙烯需求巨大    董學清

揚子石化抓住烯烴市場好轉(zhuǎn)增產(chǎn)乙烯    陶炎

茂名石化乙烯單月產(chǎn)量創(chuàng)新高    鐘大海 徐紅

“4.5+1.5”運行模式挖掘裝置潛能    陶炎

重啟“大乙烯”要看下游胃口    世經(jīng)

50萬噸/年催化熱裂解制乙烯項目在沈投產(chǎn)    記者 劉妮

中沙合作建天津百萬噸乙烯項目    劉昕

百萬噸乙烯項目總投資過半    記者 柳悅 通訊員 董波

持續(xù)創(chuàng)新改造 成就燕化乙烯    本報記者 周一兵 陳付

煉油乙烯:抓龍頭保供給優(yōu)化發(fā)展    本報記者 龐利萍 陳國興

乙烯/乙烷絡合分離吸附劑的制備及表征    梅華

SBA-15負載氧化鉬催化劑上乙烷和乙烯選擇氧化反應的研究    樓銀川

乙烯—乙烷分離用π絡合吸附劑的研究    周玉梅

二氧化碳氧化乙烷—低溫Cr系催化劑和反應過程的研究    楊宏

摻雜過渡金屬的MCM-41介孔分子篩的制備、表征及其對CO_2乙烷氧化脫氫制乙烯的研究    李亞男

乙烯反應因子OsDERF1調(diào)控水稻耐逆性的分子機理    萬麗云

含金屬高分子膜形態(tài)及烯烴、烷烴滲透行為研究    葉震

Ca~(2+)、CaM及其目標酶與乙烯誘導番茄和草莓果實成熟衰老關系的研究    顧采琴

乙烯、脫落酸和AtMYB44在HrpN_(Ea)誘導植物生長與抗蟲防衛(wèi)信號傳導過程中的作用    張春玲

乙烷氨氧化制乙腈反應催化劑的研究    潘維成

乙烷氧化脫氫制乙烯Ni基催化劑的研究    孫建

絡合型吸附劑變壓吸附環(huán)氧乙烷生產(chǎn)尾氣中乙烯的研究    戴岳

環(huán)氧乙烷生產(chǎn)尾氣體系中吸附回收乙烯的研究    楊旭

沸石催化劑上苯與乙烯液相烷基化反應的研究    慕俊娟

乙烯分解光催化反應器的開發(fā)研究    王依全

盤錦乙烯工業(yè)公司技術改造決策研究    孟凡錄

中石化中型乙烯企業(yè)營銷策略研究    杲明智

氣固多相光催化過程的磁場效應研究    楊俊偉

番茄成熟過程中超微弱發(fā)光的研究    李淑麗

天津乙烯廠虧損成因分析與解困對策研究    時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