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西北偏北,西南之難,全在風電與光伏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3-08-02 11:13:06
熱度:

西北偏北,西南之難,全在風電與光伏新疆日照充足,夏季長達15個小時以上的日照時間帶來了甜美多汁的各類瓜果,也帶來了充足的新能源電力。日前,“疆電外送”第三條

新疆日照充足,夏季長達15個小時以上的日照時間帶來了甜美多汁的各類瓜果,也帶來了充足的新能源電力。

日前,“疆電外送”第三條直流通道獲國家發(fā)改委核準批復哈密至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重慶輸電400億千瓦時以上。

該工程是“疆電外送”第三條直流通道。起點位于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落點位于重慶市渝北區(qū),線路全長約2290公里,設計輸電能力800萬千瓦。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重慶市輸送電量400億千瓦時以上,其中新能源電量占比50%以上。

這不是新疆第一次向外輸送電力,也不是新疆第一次輸送新能源電力,但卻是新疆第一次將電送往西南地區(qū)。

2022年,電力過剩的四川罕見地遭遇電荒,成為西南電力的揮之不去的陰霾。今年夏天,有學子高考結束后戲稱“如果夏天四川還限電,就去重慶避暑。”但重慶的電力也并不充足,2022年在高溫的襲擊下,七大主城區(qū)限電。西南到底遇到什么難事?

01重慶之窘,西南之危

西南地區(qū)風景秀美,群江環(huán)繞,有“巴東三峽巫峽長”的長江,也有“含煙帶月碧于藍”的嘉陵江,更添大小分支無數(shù)。由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西南地區(qū)以水電見長,水力發(fā)電居全國首位。

▲截至2021年末,四川的水力發(fā)電一直獨樹一幟,居全國首位,貴州的排名也非??壳?。圖源前瞻經濟學人APP

西南地區(qū)中,唯有重慶的水電發(fā)展遜色不少。重慶,“貧煤、少水、無油、富氣”,資源有限,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重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曾表示,“2020年以后基本沒有可開發(fā)的大中型電源,新增電力需求將主要依靠外來輸入。”當前,重慶以火力發(fā)電為主,水力發(fā)電占比不到20%。2022年重慶市火力、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發(fā)電量分別為751.6億千瓦時、171.8億千瓦時、28.1億千瓦時、4.21億千瓦時,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了77.8億千瓦時、減少了60.5億千瓦時、增長了7.4億千瓦時、增長了0.04億千瓦時。

2021年重慶電力缺口500萬千瓦,預計2035年全市新增電力缺口約2500萬千瓦。長期缺電,也是“疆電東送”的原因之一。

而反觀四川,經2022年一“役”,水電見底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今年四川鉚足了勁蓄水。7月21日,四川省水利廳表示,截至7月21日,四川省20座大型水電水庫可用蓄水量80.34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0.29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偏多19.12億立方米。四川蓄水充足,最近,貴州黃果樹瀑布也迎來最大水量,想來蓄水量不會下降。

極端天氣頻發(fā),水電大省需要重視“過于依賴水電”電力弊端。而西北卻在這次“電力革命”中脫穎而出。

02西北偏北,風光為電

西北偏北,羊馬很黑;西北偏北,風光為電。

西北為大漠、為草原、為戈壁,荒涼的土地上,卻孕育著巨大的能量。除了豐富的化石能源,大面積的土地和豐富的光能、風能為新能源發(fā)展提供了沃土。

2020年以來,西北已向多省貢獻出新能源電力,展現(xiàn)新能源實力。

世界首個新能源遠距離輸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累計向華中地區(qū)輸送“綠電”100億千瓦時。

世界首條±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銀川東換流變電站,將電力以直流輸電形式從寧東送至山東。目前,該工程輸送電力除了火電、水電,還增加了風電和光電。

2022年1月-10月,疆電外送電量373.03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電量26.38億千瓦時,占總外送電量三成以上。

2022年10月,內蒙古敖瑞、烏蘭察布2項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獲自治區(qū)能源局核準批復。敖瑞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是配套國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qū)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重要匯集送出工程,匯集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地區(qū)160萬千瓦風電,通過上海廟至山東直流通道實現(xiàn)清潔能源外送。

陜北—武漢±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以下簡稱±800千伏陜武直流)是國內首次應用新一代特高壓輸電技術、大規(guī)模輸送清潔能源的電力通道。

2023年3月,國內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外送項目和首個大型地面廠房抽蓄項目開工。從隴東送電至山東和玉門抽蓄電站。

2023年7月,±800千伏祁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我國西電東送的大動脈,西起甘肅祁連換流站,東至湖南韶山換流站,是首次將大規(guī)模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與火電打捆輸送的特高壓直流工程。

西北六省在繼西南水電、華東火電、沿海核電之后,拿下新能源發(fā)電第一的桂冠。在雙碳目標下,未來的西北,或成為電力支柱。

03南來北往,西去東來

水電和火電一直是我國的主要電力來源。從建國期的零基礎,到目前的四通八達,電力經歷了幾輪發(fā)展,目前已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水火互濟、風光互補”的格局。

第一輪,較為完整的電力工業(yè)體系建成,全國都能用電,但還是缺電;第二輪,從“集資辦電”到“政企分開”,電力進入了迅速發(fā)展期,中國供電量超過很多經濟大國,也開啟了核電供電,并形成以500千伏為骨干網架的六大區(qū)域電網;第三輪,電網主架基本建成,發(fā)電企業(yè)和電網企業(yè)基本分開,發(fā)電量躍為世界第一,在此期間,三峽水電站建成,實現(xiàn)了全國聯(lián)網。

目前,電網又面臨著轉型壓力。第一,極端氣候條件下,過往的水力發(fā)電發(fā)展遭遇了阻礙;第二,“雙碳”目標下,油氣煤逐漸被淘汰或需改進,新能源發(fā)電正在走向電力主流。

在電力革命的壓力下,當前的格局已不能滿足未來需求。在發(fā)展中,由于中原地區(qū)的地理限制,大基地數(shù)量有限,又有棄風、棄光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光伏和風電發(fā)展不如西北便利。

如今特高壓直流電項目在不斷投產,西北向全國的輸電格局正在成形,儼然成為新能源電力大基地。截至2022年年底,西北地區(qū)累計送出超3000億千瓦時綠電,助力中東部地區(qū)碳減排超2億噸。

原文標題:西北偏北,西南之難,全在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