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24-08-17 12:22:56
熱度:
我國古代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專家解說】:歷代航海技術介紹 一、先秦時期 殷商與西周時期,人們除了會制造船舶之外,已能制成帆而利用風力航行。甲骨文用“凡”代替“帆”,說明殷人行船已經(jīng)使用
【專家解說】:歷代航海技術介紹
一、先秦時期
殷商與西周時期,人們除了會制造船舶之外,已能制成帆而利用風力航行。甲骨文用“凡”代替“帆”,說明殷人行船已經(jīng)使用帆,不過,這時的帆一般主要用在陸地江河航行中。而隨著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海上活動興起,人們航海的地理知識逐漸增加,將中國東部外測的不同水劃成“北?!保ń癫澈#?、“東?!保ń顸S海)、“南海”(今東海)。人們已了解到“百川歸?!辈⒁婚_始在沿海巡航。同時,人們在江河和航海過程中,逐漸認識了風,并利用風和帆航行。
先秦時期,人們在認識風的同時,也對一些云雨氣象有所了解,如《尚書·洪范》“月之從星,則從風雨”等都是人們在航行中注意天氣變化而總結出的經(jīng)驗規(guī)律。
這一時期,人們對海洋水文特別是潮汐有一定的了解。如《尚書·禹貢》“朝夕迎之,則遂行而上”等,說明當時人們已知知道趁漲潮出海,利用海洋定向潮流,順流而下。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海上導航技術已與天文學聯(lián)系起來。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經(jīng)對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恒星進行了定量觀測,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并把海上航行與天文學相結合,利用北極星為航行定向。戰(zhàn)國時期,磁石“司南”已發(fā)明。但其用途主要用于陸上定位。英尺,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以太陽和北極星為海上導航標志。
總之,先秦時期的航海技術已有一定的基礎,人們對海洋的認識逐漸深刻,對洋流、風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氣象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利用太陽和北極星為海上導航標志,并發(fā)明了海上測天體高度的儀器。
二、秦漢時期
秦漢時代的遠洋航海,人們已開始自覺使用季風航海。中國人已掌握了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的季風規(guī)律,并已應用于航?;顒?。實際上,東漢應勛在《風俗通義》已經(jīng)提到:“五月有落梅風,江淮以為信風?!保奥涿凤L”意即梅雨季節(jié)以后出現(xiàn)的東南季風。兩漢時期人們只有利用季風,才能做遠洋航行。
在先秦時期天文導航的基礎上,秦漢時期的導航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據(jù)《漢書·藝文志》載,西漢時海上導航的占星書已有《海中星占驗》十二卷,《海中五星經(jīng)雜事》二十二卷等有關書籍總計達一百三十六卷之多,可能是中國航海人員載航海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天文經(jīng)驗和規(guī)律。其內容應是記錄航海中對星座、行星等位置判定以確認航線。
除天文導航外,地文導航與陸地定位在航海中也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漢時,人們已能利用“重差法”精確測量海上地形地貌。唐代李淳風《海島精算》記載了這種利用矩或表進行兩次觀測,可求得海島之高度和與船的距離,這對后世航圖的測繪及航程的推算具有深遠的影響。
漢時,人們對潮汐已不僅局限與水面的漲落,而能找出其中的原因。王充在《論衡·書虛篇》第一次科學地將潮汐成因與月球運動聯(lián)系起來,反映了人們對潮汐認識的進步,同時對人們航海借海潮流向進出港灣有一定的幫組。
總之,秦漢時期造船業(yè)發(fā)達,已能利用季風航行,天文和地理導航幾時進一步提高,并能對潮汐現(xiàn)象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航海技術的進步,使中國已步入了世界先進航海國家的行列。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造船業(yè)發(fā)展的同時,航海知識與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
三國王震《南州異物志》對當時航行于南海水域的海船風帆駛風技術有所描述:“其四帆不正前向,皆駛邪移,相聚已取風吹,邪張相取風氣”這段記載說明了當時中國南海航行者已擁有增減隨宜的四帆帆船,掌握“邪張相取風氣”的打偏駛風技術,并在印度洋上的航線,也是利用七帆帆船駛風而航行的。
隨著三國以后的航?;顒釉龆啵瑢ξ魈窖蠛陀《妊蟮男棚L規(guī)律已有所認識和利用。
這一時期航海技術有所進步,還表現(xiàn)在人們已對航行所經(jīng)海區(qū)的海岸地形有了初步了解,如對今南海的珊瑚已有所認識,同時天文導航技術也已采用。
四、隋唐五代時期
隋唐五代時期航海技術趨于成熟,人們已能熟練運用季風航行,天文、地理導航水平都有明顯提高,對潮汐也能進一步正確解釋。
唐代,人們已能認識到北起日本海,南至南海的風有規(guī)律德到來和結束,這種與航行有關的季風成為“信風”。在利用這些信風航行的同時,人們已能正確地歸納和總結出這些信風的來去規(guī)律。如義凈正是借著對南海季風、北印度洋及孟加拉灣的季風和洋流規(guī)律的認識和利用而乘船到達東南亞室利佛逝國而還歸中國的。同時唐代人兒你們對海洋氣象有了進一步認識,已能利用赤云,暈虹等來預測臺風。
唐代天文定位術的發(fā)展,集中體現(xiàn)在利用仰測兩地北極星的高度來確定南北距離變化的大地測量術。開元年間天文學家憎一行已可以利用“復矩”儀器來測量北極星距離地面的高度,雖與實際數(shù)字有一定的差距,但這是世界首次對子午線的實測,而且這種測量術很可能已經(jīng)在航行中使用。唐代航行者已掌握利用北極星的高度而進行定位導航。
與天文定位術一樣,隋唐地文導航技術也有一定提高?!皬V州通海夷道”中對航海方向、距離、時間已相對具體,對某些地區(qū)的地理位置或地形特征已有明確的地文定位描述,并且對遠洋航行中的人工航標也有記錄。特別是隨著數(shù)學的進步,航海家已經(jīng)能在勾股定律相似關系的原理基礎上,運用兩次觀測計算的“重差法”來測量陸標,大大提高了海岸測量術的水平。
在《海濤志》中,作者竇叔深入研究了潮汐運動與月亮運動的同步規(guī)律,對潮汐運動中的形成原因、大小潮出現(xiàn)的時間、計算方式、潮汐循環(huán)的周期等做了詳細的論述。而稍后的封演,也對一月之中潮汐逐日推移的規(guī)律做了非常清晰的論述。
五、兩宋時期
兩宋時期航海技術的提高,最突出的是指南針的廣泛應用。
宋以前的航海指引,一般是憑天象、天體識別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倚太陽辨向,至北宋時期,航海技術開始了重大的突破,已能利用指南針航行。而指南針的應用,在南宋時期發(fā)展成羅盤形構,隨著精確度不斷提高,應用越來越廣泛海上航行已逐步依靠指南針指示方向,比北宋時期更為進步。也促進了中外海上交通的發(fā)展。指南針應用于航海,是世界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對世界文明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兩宋時期,有關海圖的記述已十分明確,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和劉豫獻于金主亶的海道圖等,都說明了當時海圖的發(fā)展。海上交通航線的發(fā)展,為海道圖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海道圖的產生出現(xiàn),是人類海洋知識不斷積累的結果,為人類進一步征服海洋,發(fā)展海上交通事業(yè),提供了更多的技術工具與技術知識。在海洋地理識別探測方面也有較大進步。根據(jù)天氣變化確定方位,判斷環(huán)境。并已懂得利用長繩系砣測量海深,并從砣底所粘附的海底泥沙判斷航行位置及情況。而且還能利用季風航行,其駕馭風力的技術也具有相當水平。在海上航行安全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利用信鴿作為海上交通工具。并已能進行水下修補船只,防止?jié)B漏致沉。由于航海技術不斷提高,令兩宋時期的對外海上交通更具安全,航向更為穩(wěn)確,航行時間也大為縮短,有利于中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進一步發(fā)展。
六、元朝時期
元代指南針的應用更為普遍,也更為精確,已成為海舶必備的航海工具。元代航海中,把指南針許多針位點連結起來,以標明航線,稱之為針路。指南針應用的技術進一步提高。以天干、地支和四卦(乾、坤、 、艮)作為航海羅盤上編排的航路方位,這樣,海船航行更能精確地確定航向,把握航線。
元朝航海技術的提高,還表現(xiàn)在對海岸天象與規(guī)律的認識與掌握,以保證海船航行的安全與穩(wěn)定。元朝海上交通,已能熟悉地掌握與利用季風規(guī)律。元朝航海家在長期的海上交通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編成有關潮汛、風信、氣象的口訣。
而有關的口訣據(jù)稱“屢驗皆應”,說明了元朝對海洋氣象變化規(guī)律,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與掌握,有助于進一步駕馭海洋,促進海外交通貿易的進一步發(fā)展。
七、明朝時期
明朝的航海技術主要表現(xiàn)在對海洋綜合知識的運用以及航行技術方面有較大的提高與進步。
1、關于航路航向
明代指南針的應用更為普及與精確。過去指南針的運用,主要是單針與縫針之法。但明人《順風相送》中已經(jīng)有“定三針方法”、“定四針方法”。雖然不詳其具體應用方法,但應該可以肯定其航路航向必然更為清晰準確,幾個指南針一齊運用于確定航向,還必須有計量單位,確定航程。至遲在明代已經(jīng)以“更”作為計量單位運用于航海之中。明清時期,一更約為六十里計。因此,“更”并非是一個單純的計時單位,而是指一更時間內,船舶在標準航速下所通過的里程。以“更”用于航海,也是明代航海技術發(fā)展的一個標志,它與指南針結合,可以推算船位航速,令航行路線方向更為精確,明代“針”、“更”結合的航海方法已十分普遍,反映了明代航海技術所具有的先進性。
2、關于地形水
大海航行,必須了解航路的地形水勢,掌握航道的水深及暗礁淺灘,才能安全可靠地進行海上交通活動。
明人測量水地深淺名為打水,以托為單位。明人在航海圖繪制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雖然宋元時期已有航海圖樣問世,但只是以沿海為主,遠洋航海似未能備及。直至明代,航海圖的繪制已有很大的進步,具有很高的水平,不僅沿海地區(qū),海外遠洋地區(qū)也有掌握,最典型的是明人茅元儀所輯《武備志》卷二百四十附圖上所載的《鄭和航海圖。該圖自南京繪圖,一直至東非沿岸,航圖遍及廣大西太平洋與印度洋海岸地區(qū),記載了五百多個地名,并繪有針路,各處星位高低。對于航行途中的山峰、島嶼、淺灘、礁巖、險狹用的海圖,顯示了明人對掌握航路地形水勢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具有深刻的認識。在實際應用中更反映了明代航海技術的發(fā)展水平。明代航海者對海外航路的地形水勢已有相當?shù)恼莆铡C鞔愃茖铰返匦嗡畡莸木唧w指南,趨于綜合化與形象化,反映了明代航海技術的提高。
3、關于航海天象
觀天象,包括星位、信風及海流潮汛的變化規(guī)律。
牽星術來確定船舶的航行位置。牽星術,乃是當時一種利用天文狀況進行測位的航海技術。即在船上利用牽星板來觀察某一星辰的高度,借以確定船只所在的地理位置。特別是在深海中,地形水勢難以提供有效的識別,無所憑依,往往以天象來確定航位?!多嵑秃胶D》中就附有《過洋牽星圖》,記錄在印度洋地區(qū)的牽星航海。
對信風的利用。明人費信《星槎勝覽·占城圖》中云:“十二月,福建五虎門開洋,張十二帆,順風十晝夜至占城國?!庇置魅笋R歡《瀛涯勝覽·滿喇加》中謂,歸航,“等候南風正順,于五月中旬開洋回還”。表明明人對季風規(guī)律的掌握與運用,已經(jīng)十分得心應手。
明人對海上風云氣候、海流潮汐的變化規(guī)律也十分熟悉?!俄橈L相送》和《指南證法》中就記載了許多關于這方面的氣象記錄和歌訣,說明了明人對航海天象的認識與重視,如《順風相送》中“逐月惡風法”,“定潮水消長時候”,“論四季電歌”,“四方電候歌”等。按農歷月日,對海洋氣象的風雨規(guī)律作了詳盡的記述。
八、清朝前中期
清朝前中期的航海技術雖然沒有很大創(chuàng)新,但是對于海洋地理的重要性還是具有充分的認識與總結。航海圖的繪制也有相當?shù)乃?。清陳倫炯《海國聞見錄》中就有附圖六幅,這些圖較前人的地圖詳備、精確。陳氏《海國聞見錄》中的《天下沿海形勢錄》,更對中國東北、東南沿海的海洋地貌、水文航運都有詳細的說明。這些都具有重要海上指南價值。
在航海應用技術中,基本上繼承前人的傳統(tǒng)方式。但也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指南針的應用,普遍使用三針法,對航海天象觀察、航海地形水勢都有系統(tǒng)的掌握。并且開始以沙漏計時。比起傳統(tǒng)的焚燒更香以及日月位置估算時間更為精確。清前期沙漏的運用,說明了當時在吸收外國航海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航海工具的技術性能與技術水平。
“中國洋艘,不比西洋呷板,用混天儀、量天尺,較日所出,刻量時辰,離水分度,即知為某處。”相形之下,中國的航海技術已開始落后于西方。
上一篇:美國在中東到底有什么目的
-
09河北省直事業(yè)單位考試 公共基礎知識2024-08-17
-
我國在科技事業(yè)上有哪些成就2024-08-17
-
市級節(jié)能監(jiān)察中心是否屬于全額事業(yè)單位,福利待遇與好的企業(yè)相比如何,比如跟電廠相比如何?謝謝2024-08-17
-
天津市地熱勘察開發(fā)設計院屬于事業(yè)單位嗎,待遇怎么樣?2024-08-17
-
我國在科技事業(yè)上有哪些成就2024-08-17
-
勝利油田石油管理局屬于事業(yè)單位2024-08-17
-
請問有知道東北地區(qū)哪些大型企事業(yè)單位用生物質鍋爐嗎?2024-08-17
-
玉米秸稈回收利用算公益事業(yè)嗎2024-08-17
-
現(xiàn)在的煤炭事業(yè)什么情況?2024-08-17
-
都說環(huán)衛(wèi)部門要變成企業(yè)股份制單位而不在是事業(yè)單位?是嗎?2024-08-17
-
CO2氣體排放過多會造成地球溫度升高,引起許多生態(tài)問題.1997年聯(lián)合國各成員國就如何減少CO2等的排放量達成一項《京都議定書》,但作為2024-08-17
-
請寫一句話,贊揚閔老為石油催化事業(yè)所作出的杰出貢獻2024-08-17
-
太陽能熱水器在資產分類中是哪一類?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tǒng)里2024-08-17
-
公共事業(yè)局:天然氣安裝開口費的收取是根據(jù)什么?2024-08-17
-
北京基業(yè)達電氣新能源事業(yè)部是做電動汽車充電樁的嗎?我也是有所耳聞,想驗證一下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