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988,1994,2003年通貨膨脹的研究
引言:4月以來,食用油、面粉和大米的價格不約">

首頁 > 專家說

100分,幫忙拼湊一篇關于通貨膨脹的論文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4-08-17 10:37:15
熱度:

100分,幫忙拼湊一篇關于通貨膨脹的論文【專家解說】:拼湊了1個小時,希望對有用
我國1988,1994,2003年通貨膨脹的研究
引言:4月以來,食用油、面粉和大米的價格不約

【專家解說】:拼湊了1個小時,希望對有用 我國1988,1994,2003年通貨膨脹的研究 引言:4月以來,食用油、面粉和大米的價格不約而同地上漲了10%~20%,同時,肉禽蛋奶等消費品價格也隨之上漲。北京市米價、面價、菜價及主副食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價格上漲一成,面粉價格漲幅超過10%,北京市場上銷售的黑龍江、遼寧、吉林三省產的大米每500克平均上漲6分錢左右。與此前周期性年末因需求導致物價來去匆匆的上漲不同,這一次物價上漲可能是中國全面通脹的開始。 關鍵詞: 通貨膨脹:最初指因紙幣發(fā)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紙幣流通規(guī)律表明,紙幣發(fā)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 一.1988年通貨膨脹的特點及原因 (一)特點 第一,波及面廣。8月中旬始大城市突起搶購風,席卷全國城市和部分鄉(xiāng)村。第二,涉及50個大類500多種商品,部分地區(qū)搶購糧食食油。大到幾千元的高檔商品,小到易消耗的便宜貨,均在搶購之列。第三,盲目性大。消費者不是為消費,而是為保值,購物時不管品種、不管牌號、不問質量、不講價格,很多商場積壓多年的殘次商品,也被一搶而空。第四,各階層群眾普遍產生購物保值心理。第五,零售商品總額增幅高。8月份社會商品零售總額63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38.6%,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增加13%。糧食增銷30.9%。棉布增銷41.2%,綢緞增銷35.5%,洗衣機增銷130%。電冰箱增銷82.8%,電視機增銷56%。第六,商品搶購風潮伴隨擠兌銀行儲蓄存款風潮。不僅擠兌活期存款,且擠兌未到期的定期存款。8月份城鄉(xiāng)儲蓄存款減少26.1億元。其中定期減少27.8億元,活期增加1.7億元。 (二)原因 由于宏觀調控不到位,1987年中國經濟繼續(xù)過熱,增長率達11.6%,1988年為11.3%,預算外投資膨脹無法控制。1988年7月份,物價上升幅度已達19.3%,創(chuàng)歷史最高記錄,各階層群眾產生通貨膨脹預期。但此時,仍準備進行全面的價格改革。結果成為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場搶購風潮的導火索。 二.1994年通貨膨脹的特點及原因 (一)特點 1.固定資產投資膨脹在先,零售物價,特別是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緊隨其后.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逐步復蘇,地方政府和企業(yè)的投資沖動在國家有關政策的刺激和強化下,紛紛轉變?yōu)楝F實的投資需求,資過度是引發(fā)并維持新一輪通用的真正原因,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是通貨膨脹初期的主要成份。 2.零售物價中,生產資料價格升后降,生活消費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1994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上升24.1%,其中,食品消費價格上升31.8%。1995年5月全國零售物價已回落到17.6%,但居民消費品價格的上升已超過生產資料價格的上升,成為新一輪通貨膨脹后期持續(xù)居高運行的主導因素。 3. 糧食生產并未出現異常減產,但糧食價格的上漲卻后來居上,持續(xù)伴隨并推動著后期通貨膨脹的發(fā)展. (二)原因 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狀況有時會嚴重地影響到基礎貨幣的投放,并進而影響到物價水平。我國1994年高達21.7%的通貨膨脹率就與當年外匯儲備的急劇上升有很大的關系。1994年初,我國外匯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官方匯率和市場調劑匯率的并軌,并開始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外匯管理辦法。由于人民幣的大幅度貶值,我國1994年的出口增長高達31.9%,貿易收支由1993年的逆差122.2億美元一舉轉變?yōu)轫槻?3.9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由1993年的275.2億美元上升至337.7億美元,增幅達22.7%;實際利用外資額458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這使得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儲備由年初的212.0億美元猛增到516.2億美元,增加了304.2億美元?;A貨幣的高速增長事業(yè)了貨幣供給的相應增長。因此被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是1994年高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 三.2003年通貨膨脹的特點及原因 (一)特點 2003年國慶后,穩(wěn)定了7年的糧油價格一夜之間上漲了許多,據國家統(tǒng)計局資料顯示,200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2%。城市上漲0.9%,農村上漲1.6%。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價格上漲3.4%,服務價格上漲2.2%。商品零售價格下降0.1%。工業(yè)品出廠價格上漲2.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2%。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4.4%,其中,谷物上漲2.3%,棉花上漲35.3%,油料上漲19.4%,畜產品上漲1.8%。 (二)原因 1、需求拉動通貨膨脹。當年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主要來自對投入工廠,道路及其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龐大需求。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劇增加。 2、成本推進通貨膨脹 (1)工資增長過快引起通貨膨脹。其發(fā)生具備兩個條件: 其一是勞動市場的不完全競爭性。其二是貨幣工資率的增長快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企業(yè)的單位產量工資成本等于貨幣工資率除以平均勞動生產率所得的商。當貨幣工資增長率超過平均勞動生產率時,單位產量的工資成本必然上升,于是又產生通脹。2003年中國城鎮(zhèn)新增勞動力在650萬左右,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zhèn)轉移需要就業(yè)的1000萬(城市化水平如果每年上升1%,轉移勞動力壓力為1000萬左右),下崗再就業(yè)壓力為400萬, 2003年城鎮(zhèn)能解決的就業(yè)崗位為1000萬左右。2003年51782萬城鎮(zhèn)人口以56.44%充分從業(yè)率標準計算,城鎮(zhèn)充分就業(yè)勞動力應當為29225萬人,推算失業(yè)率將達到15.4%。但同時,我們可以看到2003年以來銀行貸款、國家外匯儲備和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也超高速增長,居民工資水平的增加使得居民有更多的資金存款。 (2)利潤增長過快。在壟斷或其它不正常情況下,某一行業(yè)只有幾個企業(yè),或某種產品只有一個廠家,當職工要求提高工資,原材料價格又不斷增長時,企業(yè)便乘機大幅度地提高價格以獲取高額利潤。當這個行業(yè)產品價格上升引起別的行業(yè)產品成本上升而影響到其他行業(yè),或者通過示范作用波及其他行業(yè)時,利潤推進通貨膨脹便會出現。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年增長9.1%,達11.67萬億元人民幣(合1.409萬億美元),達到最高點,如此大的利潤水平推進通貨膨脹。 (3)進口成本推進通貨膨脹。2003年我國對原材料(如石油)的需求量增加,進口的成本也不斷增加,推進了通貨膨脹。 3、資源配置結構化引發(fā)通貨膨脹。如果社會需求結構發(fā)變化,而資源配置結構沒有及時進行相應調整,一些發(fā)展迅速的產業(yè)便出現資源短缺,產品價格趨于上升。每個產業(yè)或行業(yè)均存在工資和價格上升容易而下降困難的情況。這樣,社會資源不能在各個行業(yè)迅速流動,缺乏彈性變化的經濟結構便引發(fā)出通貨膨脹。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03年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351億元,是1993年來最高水平。而這些投資基本上集中投向少數幾個行業(yè),如汽車與房地產開發(fā),各類房地產貸款增加了4264億元,占全部長期貸款增加額的37%,投資過快的增長高于信貸投放的擴張。 產生通貨膨脹的原因除上述三個方面外,還包括人們的預期和心理,及通脹發(fā)生原因消除后的慣性,國外通脹的傳染等。 論2003年通貨膨脹 價格魔杖:1980年代的兩次通貨膨脹 附件:我國1988.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