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雜交稻對甲烷排放及土壤產甲烷菌的影響
種植雜交稻對甲烷排放及土壤產甲烷菌的影響【摘要】:經早稻、中稻、晚稻三季24 h 稻田甲烷監(jiān)測結果表明,種植雜交稻沒有明顯增進稻田甲烷排放的作用。在三季種植中,甲烷釋放總量除連晚雜
【關鍵詞】: 甲烷釋放 雜交稻 水稻田 水溶性甲烷 產甲烷細菌
【基金】:GEF/UNDP資助
【分類號】:S19
【正文快照】: 甲烷是一種引起全球性大氣變暖的重要溫室效應氣體,雖然其在大氣中的濃度低于CO2,但它的熱吸收效應卻是CO2的30倍[1]。目前大氣中甲烷的總量為4700Tg,年釋放量為500Tg,其中70%源于生物活動[2]。據(jù)估測淹、灌稻田甲烷的年釋放量可達20~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稻田甲烷代謝及其對電子受體的響應 林德華;趙娜;李鵬飛;王維奇;
水稻植株與CH_4排放的相關因子及模糊聚類分析 傅志強;黃璜;何保良;謝偉;廖曉蘭;
稻田甲烷排放控制方法的研究進展 張竹青,李義純
濕地甲烷生物化學過程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葛瑞娟;宋長春;王麗麗;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進展 王玲,魏朝富,謝德體
FACE對水稻土產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種群及其活性的影響 王殳屹;韓琳;史奕;梅寶玲;朱建國;
微波遙感水稻種植面積提取、生物量反演與稻田甲烷排放模擬 張遠
稻—鴨復合系統(tǒng)土壤中甲烷細菌數(shù)量及其活性研究 鄧曉
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研究 王英
閩江河口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研究 雷波
長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紅壤雙季稻田甲烷與氧化亞氮排放的研究 楊秀霞
水稻田的甲烷釋放及其生物學機理 閔航,陳美慈,錢澤澍
灌溉與綠肥對稻田土壤甲烷釋放能力的影響 陳葦,郭望模,盧婉芳,段彬伍
厭氧發(fā)酵工藝動力學分析與優(yōu)化計算 梁金喜;
穗萌抑制劑在天協(xié)1號制種過程中的應用試驗初報 丁松;朱國邦;劉平;
雜交水稻制種應用穗萌抑制劑試驗初報 丁松;張效忠;林開兵;蘇松田;李家和;李邦虎;劉曉松;王合勤;
沼氣發(fā)酵微生物研究進展 虞方伯;羅錫平;管莉菠;張妙仙;單勝道;
水稻爪哇型恢復系HP121的選育和應用 張培江,孫明,許傳萬,楊聯(lián)松,白一松
從中國水稻育種經驗看遺傳資源的意義 汪向明
怒江州種植秈型雜交水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劉潤福;
糖蜜酒精廢水兩相UASB處理工藝的酸化段特征 張仁江,張振家,谷成,張虹,戴樹桂
雜交粳稻優(yōu)勢的分析 孟祥禎;
稻田CH_4排放的控制措施 上官行健,王明星
牛糞沼氣發(fā)酵過程中物質轉化、微生物生理群變化及產甲烷菌多樣性研究 汪婷;何健;趙子如;李順鵬;
牛糞沼氣發(fā)酵過程中產甲烷菌群落結構的RFLP分析 何健;汪婷;梅琴;李順鵬;
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產甲烷菌的多樣性分異 崔中利;王英;滕齊輝;張斌;曹慧;
論城鎮(zhèn)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綜合效益 劉銀洲;劉春麟;劉春成;徐遠明;周曉棠;
農用地膜殘留對水稻生長發(fā)育危害的初步研究 李江蘇;袁衛(wèi)東;駱麗英;郭茂綠;
超級雜交水稻形態(tài)性狀特征及其遺傳規(guī)律的研究 鄧啟云
水稻重要性狀的遺傳基礎分析 任光俊
水稻鉀高效營養(yǎng)機制研究 李華
超高產雜交稻冠層形態(tài)結構和光合特性及其遺傳研究 劉建豐
水稻籽粒鋅積累機制的研究 李志剛
催化填料研制及其變速生物濾池處理城市污水性能研究 方芳
溫敏核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轉換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其RNAi植物表達載體的構建 陳章權
稻鴨共棲免耕減排甲烷機制及綜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用分子標記剖析水稻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基礎 邢永忠
雜交水稻強弱勢穎花異步灌漿結實特性及其生理機制研究 靳德明
酒糟及廢液綜合利用的研究 王冬梅
湖南省稻瘟菌群體遺傳多樣性研究及水稻品種抗性鑒定 張志飛
復合式厭氧折流板反應器處理城市生活污水試驗研究 蘇鴻洋
雜交水稻抗稻瘟性的遺傳研究 張長偉
稻—鴨復合系統(tǒng)土壤中甲烷細菌數(shù)量及其活性研究 鄧曉
水稻谷粒裂穎性狀及其遺傳的初步研究 朱偉
我國高速公路附屬設施污水處理方法研究 趙琴
瓠瓜雜種優(yōu)勢利用及遺傳研究 汪自松
寒地稻草還田培肥地力技術研究 宋國強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系統(tǒng)處理難降解有機物廢水的特性研究 高峰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進展 曹云英
水稻根系對甲烷傳輸速率的影響 曹云英,許錦彪,朱慶森
土壤微生物活性對林地土壤磷有效性的影響 陳放鳴,李純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于群英
水稻品種以及施肥措施對稻田甲烷排放的影響 邵可聲,環(huán)境模擬和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氣環(huán)境分室,李震
土壤過氧化氫酶活度及其動力學特征與土壤性質的關系 戴偉,白紅英
楊槐混交林生長及土壤酶與肥力的相互關系 趙林森,王九齡
遺傳算法及其在遙感線性、非線性模型反演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唐世浩,朱啟疆,閆廣建,周曉東
厭氧消化過程中Fe、Co、Ni對NH_4~+-N的拮抗作用 李亞新,董春娟,徐明德
基于遺傳優(yōu)化的分段線性影像增強 熊興華,錢曾波,陳鷹,陳剛,張麗
有機無機肥料對農業(yè)環(huán)境影響述評 陳防,魯劍巍,萬開元
中國東南紅壤丘陵區(qū)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研究進展 楊風亭,劉紀遠,莊大方,胡云鋒
免耕稻-鴨復合系統(tǒng)減少甲烷排放及其機理研究 甘德欣,黃璜,蔣廷杰,黃梅
稻田CH_4和N_2O排放消長關系及其減排措施 李香蘭;徐華;蔡祖聰;
種植方式對水稻CH_4排放的影響 傅志強;黃璜;
不同施肥處理稻田甲烷排放研究進展 吳家梅;紀雄輝;劉勇;
不同稻草還田方式對稻田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研究 肖小平;伍芬琳;黃風球;李永;孫國峰;胡清;何瑩瑩;陳阜;楊光立;
添加稻草和選擇性抑制劑的紅壤旱地和稻田可培養(yǎng)微生物的變化 張洪霞;肖和艾;譚周進;楊喜愛;盛榮;葛體達;黃道友;
基于微波冠層散射模型的水稻生物量遙感估算 張遠;張中浩;蘇世亮;吳嘉平;
嵌套式靜態(tài)采樣箱的設計及其在稻田甲烷通量監(jiān)測中的應用 劉孝富;王文杰;王維;蔣衛(wèi)國;劉海江;畢軍平;溫月雷;陳強;
低溫室氣體排放水稻品種篩選的初步研究 傅志強;黃璜;朱華武;
水稻的遺傳生理研究 陳海生
水稻不同栽培模式的節(jié)水效應、生產力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學性狀研究 秦江濤
微波遙感水稻種植面積提取、生物量反演與稻田甲烷排放模擬 張遠
秸稈資源評價與利用研究 畢于運
黃土高原農業(yè)土地利用對土壤呼吸與有機碳貯量的影響 陳先江
覆草旱作條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性狀、碳氮動態(tài)及水稻生產力特征研究 王棟
免耕稻田磷素動態(tài)及組分特征的研究 通樂嘎
旱作和水作條件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研究 李曼莉
閩江河口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研究 雷波
養(yǎng)殖區(qū)底質中甲烷的排放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王娟
長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湖南紅壤雙季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 劉金劍
土地利用變化對閩江口濕地土壤有機碳的影響研究 鐘春棋
閩江河口蘆葦和咸草濕地CH_4排放通量研究 萬曉飛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時空變化及其與水文水質關系 艾永平
基于HSI高光譜數(shù)據(jù)的水稻光譜特征分析與識別技術研究 賈德偉
紅壤旱地和稻田土壤磷素微生物轉化及其有效性研究 張洪霞
我國稻田甲烷排放量和施用氮肥氧化亞氮排放量的估算 85-913-04-05攻關課題組,周毅
淹水稻田甲烷產生和排放的研究現(xiàn)狀 朱德峰,裘凌滄
湖北省雜交水稻高產穩(wěn)產的幾個氣候適應性問題 楊柏松
“兩系”雜交稻空殼發(fā)生部位和分蘗利用的研究 孫昌璜,張智勇,茆敦俊,周嘉槐,鄭相穆
關于雜交水稻秕粒問題的初步探討 賈永貴;
怎樣使雜交稻親本花期相遇 畢伯鈞
種好雜交水稻促進糧食增產 郝育魁;陳家騊;方漢隆;盧廷林;
遼寧省國營農場大面積推廣雜交粳稻的增產經驗 郝育魁;李繼開;
高溫對雜交水稻的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 謝錦云;戚志仁;周廣洽;周青山;王振中;
早季雜交稻出葉速度與氣溫的關系 楊寶;羅啟賢;
關于雜交稻海南鑒定的意見 毛道行;
雜交稻種子發(fā)芽率成秧率較低的原因 周宗岳,胡繼銀,唐宣付
一種保持雜交稻活力的植物源藥物研究 羅寬;廖曉蘭;戴良英;黎定軍;
探討雜交稻親本分蘗進程和展始歷期在制種中的應用 嚴重兵;孫會蘭;
滇南思茅地區(qū)雜交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王志斌;
不同養(yǎng)分管理對雜交稻生育后期功能葉生理活性和籽粒灌漿的影響 李志剛;葉正錢;蔣彬;楊肖娥;V.V.Virmani;
5%銳勁特FS雜交稻直播田拌種試驗總結 朱睦鈞;余小兵;陳燕芳;周繼芳;鄭能文;吳湘富;
高溫對不同類型雜交稻結實率的影響 張再君;朱英國;
雜交稻噴施三唑酮的增產效應 許永久;
水稻柱頭外露性狀的遺傳學初步研究 楊文韜;李迪;
雜交稻霜霉病發(fā)生及防治措施 徐桂慶;徐蕾;耿躍;卜風定;
中稻區(qū)雜交水稻高產障礙因子與對策 陳云呈;
不育秧不插秧 邛崍雜交稻直播成功 姚凱峰本報記者 繆琴
4個組合品種通過省級審定 記者 魏盼生
研發(fā)雜交稻 養(yǎng)活更多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
生產中雜交稻為何產量不高 桃源縣農業(yè)局 徐國祥
江蘇秋糧收購開局平穩(wěn),雜交稻比粳稻受青睞 蘇良文
遼寧雜交稻畝產增二成 記者 韓克銘
冷涼稻區(qū)兩系雜交粳稻高產栽培技術 嵩明縣種子站 易淑華
雜交稻讓世界為中國驕傲 本報記者 杜蘭萍
云南雜交稻新品達到國家超級稻標準 康蕊
麗水育成抗旱雜交稻新組合 許建雨
水稻環(huán)境敏感核不育系的分類、遺傳及亞種間雜交稻親本選配研究 程式華
超高產雜交稻(Oryza Sativa L.)光合作用和光抑制特性的研究 王強
亞種間雜交稻根源細胞分裂素研究 沈波
高稈隱性雜交稻的遺傳評價 張書標
超高產雜交稻冠層形態(tài)結構和光合特性及其遺傳研究 劉建豐
亞種間雜交稻的籽粒灌漿機理及其化學調控研究 王若仲
雜交稻與常規(guī)稻對鉀的需求和利用效率研究 胡泓
基因工程改良雜交秈稻的抗蟲性 馬炳田
內源IAA對亞種間雜交稻籽粒灌漿的信息效應 陶龍興
秈粳雜交稻稻米蒸煮和營養(yǎng)品質性狀的發(fā)育遺傳研究 張小明
不同施氮條件下雜交稻的產量形成特點與氮肥利用率 陳永華
紫葉標記性兩系不育系雜種F_1葉片衰老的生理生化研究 黃宏明
水分脅迫對高產雜交稻功能葉光合及抗氧化系統(tǒng)特性的影響 劉少華
配置方式對常規(guī)稻與雜交稻生理生態(tài)特性的影響 王建林
高產雜交稻“兩優(yōu)培九”劍葉衰退過程中葉綠體超微結構、光合功能特性變化的研究 王貴民
雜交稻指紋圖譜構建及新型分子標記開發(fā)研究 夏紅愛
超高產雜交稻生育后期形態(tài)特征與生理特性研究 劉輝
雜交稻川香優(yōu)3號對稻瘟病的抗病性及其致病菌系的研究 張燕
eui基因對雜交稻若干生物學特性和構成產量因素的影響 章清杞
兩系雜交稻株型的區(qū)域特征研究 張富存
上一篇:鄭州市某高層辦公樓暖通空調設計
-
二甲醚、甲烷及二甲醚/甲烷混合物的爆炸極限實驗研究2024-08-18
-
中國甲烷排放現(xiàn)狀2024-08-18
-
光譜吸收式光纖甲烷氣體傳感器的研究2024-08-18
-
濕地甲烷排放研究若干問題的探討2024-08-18
-
平衡水分條件下煤對甲烷的等溫吸附特性研究2024-08-18
-
煤層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分餾機理2024-08-18
-
水分及溫度對煤吸附甲烷的影響2024-08-18
-
Ni/La_2O_3/Al_2O_3催化劑上甲烷干重整積炭表征與分析(英文)2024-08-18
-
二氧化碳置換甲烷水合物微觀實驗研究2024-08-18
-
超臨界甲烷在高表面活性炭上的吸附測量及其理論分析2024-08-18
-
蘆葦濕地溫室氣體甲烷(CH_4)排放研究2024-08-18
-
煤制天然氣漿態(tài)床甲烷化催化劑的研究2024-08-18
-
基于晶格氧的甲烷化學鏈重整制合成氣2024-08-18
-
煤體甲烷吸附解吸機理研究2024-08-18
-
煤熱解與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過程中焦油的形成機理及組成分析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