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間歇運行的潛流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及設計方法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20 13:47:37
熱度:

間歇運行的潛流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及設計方法研究【摘要】:通過植物—基質—微生物協(xié)同作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污染物的凈化,這項技術適合我國國情,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國內對

【摘要】: 通過植物—基質—微生物協(xié)同作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污染物的凈化,這項技術適合我國國情,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國內對這項技術的研究應用尚處于發(fā)展階段,有關工藝設計資料和應用實例還不多見。 本論文在系統(tǒng)分析國內外人工濕地研究現(xiàn)狀基礎上,針對人工濕地系統(tǒng)存在的“黑箱”現(xiàn)象,以泗洪縣間歇運行的潛流式人工濕地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按照系統(tǒng)論思想,采取現(xiàn)場調研與室內實驗相結合方法,對人工濕地填料的理化性能和吸附作用、微生物群落結構、污染物去除效果進行定性分析與定量研究;同時,采用不確定性理論,優(yōu)化人工濕地設計方法。得出的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人工濕地填料理化性能測定結果表明:填料粒徑越大,孔隙率越小,滲透系數(shù)越高。玄武巖填料CaO含量0.49%,沸石CaO含量4.68%;玄武巖填料大孔發(fā)育,過渡孔和小孔相對不發(fā)育,沸石填料粒徑越大,大孔越發(fā)育,粒徑越小,過渡孔和小孔越發(fā)育,比表面積越大。 (2)玄武巖和沸石填料對氮磷靜態(tài)吸附實驗結果表明:沸石對氮的吸附平衡時間比玄武巖要短,對磷的吸附平衡時間兩者相差不大。玄武巖對氮和磷的吸附等溫線分別符合Freundlich型和Langmuir型,沸石對氮和磷的吸附等溫線符合Langmuir型。沸石對氮和磷的最大吸附量大于玄武巖,沸石的吸附性能優(yōu)于玄武巖。 (3)填料吸附性能與理化性能有密切關系,同時,填料粒徑與人工濕地床水力停留時間、水力傳導性和填料吸附能力有關,據(jù)此,提出了填料最佳粒徑的概念和填料吸附作用概念模型。 (4)濕地床內沿程不同點位的蘆葦根面、填料上的三種微生物(氨化細菌、亞硝化菌、反硝化細菌)的數(shù)量測定結果表明,無論春季、夏季還是秋季,總體來看氨化細菌反硝化細菌亞硝化菌;同種微生物相比,根面的微生物數(shù)量高于填料表面的數(shù)量。氨化細菌數(shù)量夏秋季比春季高1-2個數(shù)量級,沿程總體各點位數(shù)量基本在兩個數(shù)量級之間變化。亞硝化菌、反硝化菌數(shù)量春夏秋季之間變化不大。 (5)人工濕地水樣水質監(jiān)測結果表明,泗洪縣潛流式人工濕地床溶解氧普遍較低,大多在0.6mg/L以下。CODCr的降解符合一級反應動力學方程,有機物在濕地前部的去除率占整個系統(tǒng)總去除率的80%。CODCr去除率春、夏、秋季分別為74.4%、47.7%和50.9%。 (6)人工濕地系統(tǒng)TN、TP的去除率與季節(jié)有關,其中春季TN的去除率為64.6%,氨氮為70.7%,TP為44.1%;夏季TN的去除率為91.4%,氨氮為85.1%;秋季TN去除率為49.3%,氨氮為50.5% ,TP為13.3%。 (7)泗洪人工濕地系統(tǒng)采用間歇運行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處理效果,三個季節(jié)監(jiān)測結果表明,除了秋季外,泗洪人工濕地的出水能夠滿足一級B排放標準(GB18918-2002)。 (8)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是一個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復雜系統(tǒng),進水水質和水量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針對污水處理廠設計過程中進水水質、水量具有不確定的特點,應用人工濕地一級動力學污染物去除模型,基于區(qū)間數(shù)理論,首次建立了以初沉池和人工濕地床為主體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模型。結果表明:優(yōu)化模型提高了污水處理廠優(yōu)化設計結果的適用性,可對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或方案評估提供決策參考。將泗洪污水處理廠設計值與所建立的優(yōu)化設計模型進行綜合比較,總體來看,泗洪污水處理廠設計是科學的、合理的。 【關鍵詞】:間歇運行 潛流式人工濕地 污染物去除 設計方法 泗洪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X703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Extended Abstract10-13
  • 目錄13-17
  • 圖清單17-21
  • 表清單21-24
  • 1 緒論24-44
  •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24-25
  • 1.2 國內外人工濕地研究現(xiàn)狀25-35
  • 1.3 泗洪縣潛流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概況35-41
  • 1.4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41-44
  • 2 人工濕地填料的理化性能和吸附作用44-64
  • 2.1 前言44
  • 2.2 人工濕地填料理化性能測試44-53
  • 2.3 人工濕地填料吸附能力測定53-59
  • 2.4 人工濕地填料理化性能和吸附作用的關系59-62
  • 2.5 本章小結62-64
  • 3 間歇運行的人工濕地系統(tǒng)微生物群落結構與硝化、反硝化能力研究64-81
  • 3.1 前言64
  • 3.2 人工濕地內微生物群落結構研究64-76
  • 3.3 人工濕地硝化、反硝化能力研究76-79
  • 3.4 試驗研究結果討論79-80
  • 3.5 本章小結80-81
  • 4 間歇運行的潛流式人工濕地系統(tǒng)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81-94
  • 4.1 前言81
  • 4.2 試驗內容和方法81-82
  • 4.3 泗洪人工濕地系統(tǒng)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82-92
  • 4.4 試驗結果討論92-93
  • 4.5 本章小結93-94
  • 5 基于不確定性理論的人工濕地系統(tǒng)工藝設計94-113
  • 5.1 前言94
  • 5.2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一般設計方法94-99
  • 5.3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不確定性來源及分析99-101
  • 5.4 基于區(qū)間數(shù)理論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模型的研究101-110
  • 5.5 泗洪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110-111
  • 5.6 本章小結111-113
  • 6 結論113-116
  • 6.1 主要研究結論113-114
  • 6.2 論文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之處114-115
  • 6.3 研究展望115-116
  • 參考文獻116-124
  • 附錄124-128
  • 作者簡歷128-132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13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大豐市聯(lián)豐污水處理廠BOT項目    陳明;奚圣美;

領先的莫斯科污水處理廠    

淮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系統(tǒng)改造工程    孔宇;

延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縣城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的緊急通知    

傾倒毒泥成京城環(huán)保第一大案    李罡;朱靜文;

高郵市海潮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建效果分析    王海生;張永興;趙建軍;

烏魯木齊南山景區(qū)不再“污水橫流”    

泰興市濱江污水處理總廠    

紐約環(huán)保局要當“能源制造者”    

工業(yè)數(shù)據(jù)庫軟件應用于無錫蘆村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    

洛陽市污水處理與節(jié)能減排的思考和建議    王建美;丁紹凱;

湖州市北污水處理廠卡魯塞爾氧化溝運行管理    黃海明;

污水處理設備國產化——眾望所歸    高相升;

污水處理廠臭氣的生物濾床處理    羅春;馬立實;吳堅;周超平;

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水資源應對措施——談國外水循環(huán)利用及其對我國的借鑒    王苗苗;

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技術研究    班福忱;程琳;張佩澤;苑曉葉;

我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系統(tǒng)能源回收的潛力分析    雷洋;王玉明;楊勇;鄭祥;

污水處理廠曝氣控制    夏文輝;劉芬;周雹;

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利用之探討    徐志瑛;徐志明;

污水處理廠的惡臭污染控制    耿靜;王元剛;李秀榮;徐金鳳;

污水處理廠緣何“曬太陽”    本報記者 劉純友

本市第二大污水處理廠竣工通水    實習記者 劉宇鑫 通訊員 軒永利

長沙5年內將建設5座污水處理廠    魏啟揚

江蘇宜興建九大污水處理廠    何小兵

湖北兩座污水處理廠遭遇“兩重天”    記者 李飛 通訊員 申輝 夏雄彪

污水處理廠不能成“樣子貨”    本報記者 張 輝

別讓污水處理廠成為集中污染源    本報記者 凡德元

污水處理廠為何“曬起了太陽”?    本報記者 郭亞林

江津兩座污水處理廠開始吞污    記者 余虎

污水處理廠成“曬太陽工程”粵反思BOT制度    本報記者 霍宇力

間歇運行的潛流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及設計方法研究    劉漢湖

深圳河及沿岸污水處理廠典型雌激素微生物轉化研究    王凌云

基于不確定性理論與方法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優(yōu)化決策研究    蔣茹

廣州市典型污染河道與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惡臭有機硫化物的初步研究    盛彥清

再生水灌溉對植物生長及土壤微生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研究    焦志華

基于CAST工藝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高效脫氮調控技術研究    劉少武

包含溶解性微生物產物形成與降解及同時貯存與生長機理的新活性污泥數(shù)學模型建立與模擬研究    范吉

堿性磷酸酶在點面污染源磷形態(tài)轉化中的作用研究    謝春生

剩余污泥中重金屬污染的蚯蚓活化—花卉植物修復機理研究    白向玉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徐州段尾水導流工程關鍵問題研究    劉廣民

山東嘉祥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武秋生

蕭山污水處理廠改建工程處理工藝研究    修燕

大慶西城區(qū)污水處理廠生物除臭技術應用研究    邢世才

污水處理廠節(jié)能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工程應用    譚晶

棗莊市污水處理廠氧化溝工藝啟動調試及生產性試驗研究    韓巍

污水處理廠加藥優(yōu)化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    廖雪平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的能耗評價體系研究    李為

污水處理廠遠程交互式系統(tǒng)    王偉東

城鎮(zhèn)生活污水深度處理研究    田秀芳

監(jiān)控組態(tài)系統(tǒng)在污水處理廠中的應用    任蘋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