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huán)保節(jié)能

煤化工在“碳中和”歷程中不可或缺

來源:環(huán)保節(jié)能網
時間:2021-08-23 13:00:34
熱度:

煤化工在“碳中和”歷程中不可或缺碳中和 碳達峰 煤化工大氣網訊:世界上提出“碳中和”目標的120余個國家絕大多數以2050年為限,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僅我國和哈薩

碳中和 碳達峰 煤化工

大氣網訊:世界上提出“碳中和”目標的120余個國家絕大多數以2050年為限,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僅我國和哈薩克斯坦以2060年為限。盡管我國“碳中和”目標晚于大部分國家,但卻最為艱難。這不僅因為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還因為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必須在發(fā)展中減碳。

大量分析表明,若依照常規(guī)思路和現有技術體系及水平,我國“碳中和”目標很難如期實現,唯有通過廣泛而深刻的產業(yè)和技術變革,切實謀劃才有可能實現。在這一歷程中,化石能源及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領域的科技工作者要改變思路、加強創(chuàng)新,避免運動式減碳。

煤化工需求仍將持續(xù)

與大多數國家不同,我國“碳中和”進程還包括2030年前“碳達峰”,目的是保障發(fā)展中減碳,從而在現有和未來的能源結構及技術體系之間實現柔性的可持續(xù)轉變。因此,煤炭和煤化工技術將在“雙碳”進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將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目前煤炭消費量已經達峰,并在直線下降;石油消費量將在2030年前后達峰,然后緩慢下降,但2040年的消費量與2020年相當;天然氣消費量將有所增長,2040年消費量將是2020年的2倍左右,然后開始下降。至2060年,我國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不高于20%,煤炭消費比重約為2%左右。

雖然目前各個來源的能源消費預測數據不盡相同,但2040年前后的預測數據差別不大,即未來20年,我國能源結構仍將是“富煤、缺油、少氣”,這正是我國過去發(fā)展煤化工技術的前提。因此,我國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國家能源安全對煤化工技術的需求在未來20年仍然存在,煤化工領域的節(jié)能減排將對二氧化碳減排做出重要貢獻。

新型煤化工技術全球矚目

煤化工一直是我國的重要工業(yè)分支,傳統煤化工中的焦化支撐了冶金業(yè)和碳基材料的發(fā)展,基于煤氣化的化肥生產支撐了糧食增產,基于煤焦和煤電的電石生產支撐了聚氯乙烯(PVC)等聚合物材料的發(fā)展。

本世紀以來,我國新型煤化工技術的發(fā)展全球矚目。2000~2010年間實現了零到一的突破,煤直接和間接液化制油和化學品、煤經甲醇制烯烴等世界一流技術成功實現了產業(yè)化。這些技術經過2010~2020年的發(fā)展,具備了替代5%進口石油的能力,預計未來10年左右將具備替代10%進口石油的能力。

煤化工不僅為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而且推動了我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提升了現代工廠的管理能力、培養(yǎng)了大批高水平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工作者,并提升了綜合國力。

在“碳中和”歷程中,大力發(fā)展風電、光伏、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必然趨勢,但這些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wěn)定性難以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在核能規(guī)模受資源約束、儲能技術尚未完善、成本和規(guī)模不足的情況下,化石能源需要承擔托底的重任,包括煤的高效清潔利用。

但從更長遠看,比如2040年后,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利用規(guī)模大大增加,全球大部分國家接近“碳中和”,石油和天然氣利用份額將顯著降低,國際石油和天然氣貿易規(guī)模將大減,進口油氣將不再成為我國的能源安全問題,由煤制取燃料的需求將會顯著減小甚至消失。然而,煤炭作為低成本的天然芳烴資源將繼續(xù)在化學品和材料生產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特別是與綠電和綠氫耦合的零碳高效化學品生產技術。

做出更多改變

能源約束的社會要求將碳原料吃干榨凈,而“碳中和”約束的社會要避免富碳產物的燃料利用,將提取油氣后的煤焦和生物焦等作為固碳物質貯存,或用于生產化學品和環(huán)保材料,這將更加符合“碳中和”要求。

因此,在綠電和綠氫充足的條件下,依賴煤電和煤焦的電石(碳化鈣)基化學品生產路線將重獲新生,成為零碳或負碳(以生物焦為原料)的有機合成之母,不僅滿足眾多化學品和材料的需求,同時協同氯堿工業(yè)發(fā)展。

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并有效支撐未來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現有煤化工技術必須節(jié)能減排、提高效率,甚至發(fā)生革命性改變,比如作為煤間接轉化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兩個單元——氧熱煤氣化和水煤氣變換面臨技術革新,傳統高溫高能耗電石生產技術將被低溫低能耗新技術取代,不同于現有過程的更高效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術也將產生。

在“碳中和”歷程中,天然氣利用模式將發(fā)生轉變,目前我國推進的居民煤改氣方式終將被電力取代,因為龐大的天然氣管路系統成本高、安全性差,且一家一戶產生二氧化碳無法捕集,而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火電可以顯著提高利用效率,便于二氧化碳捕集,而且可比煤電更加靈活地承擔可再生電力的填谷職能。另外,天然氣的化工利用份額將增加,通過煤間接轉化技術,將天然氣轉化為化學品和材料的技術將迎來新的發(fā)展。

可以確信,煤化工是我國“碳中和”歷程中不可或缺的板塊,其技術進步及科學進展仍將在未來20年發(fā)揮重要作用,并將無縫轉移到天然氣化工、生物質化工、有機廢棄物利用等領域,同時延伸至水泥、冶金等領域,因此煤化工對“碳中和”的貢獻并不局限于煤炭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