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請根據下列材料寫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消息 ??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4-08-17 15:38:33
熱度:

請根據下列材料寫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消息 ??熱心網友:人類目前的生活方式所需,使得我們的地球象是在供應兩個地球生命的需要,這使得世界正在進入一個“生態(tài)信貸緊縮危

熱心網友:人類目前的生活方式所需,使得我們的地球象是在供應兩個地球生命的需要,這使得世界正在進入一個“生態(tài)信貸緊縮危機”。 一是氣候反常。 二是共同促進生物多樣性。 三是污染與健康。 四是水資源。 當今世界正在面臨的全球性的生態(tài)危機 1、森林的減少 2、植被的破壞 3、土地的沙化 4、河流的污染 5、溫室效應 6、物種的滅絕 二、產生嚴重生態(tài)危機的原因 1、人口的增長 2、工業(yè)化進程加快 3、貧富差距嚴重 4、消費文化的盛行 環(huán)境污染主要包括十個方面的問題: ①臭氧層空洞, ②溫室效應, ③酸雨、酸霧, ④飄塵、有害氣體和光化學煙霧, ⑤河流污染, ⑥海洋污染, ⑦土壤污染, ⑧食物污染, ⑨放射性污染, ⑩噪聲污染。 資源銳減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問題: ①森林濫耗, 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土地占用, ③能源短缺, ④水資源緊張, ⑤糧食匱乏, ⑥物種消亡。 目前,世界上個人“生態(tài)足跡”最大的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國、科威特、丹麥等。全球平均“生態(tài)足跡”為2.7公頃,而地球可以承受的人均“生態(tài)足跡”是2.1公頃。人類現在使用的資源,相當于1.3個地球所能提供的。 科學家表示地球正處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所有動植物物種有一半正在消失。這些言論并非全然是危言聳聽。兩年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zhí)行秘書朱格拉夫就曾發(fā)出警告:人類正處在自恐龍滅絕后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危急關頭,而導演這一悲劇的正是人類自身。人類過度活動正在導致動植物物種滅絕的危機。 非常獨特的物種如果滅絕將會比一些近親的物種滅絕造成更壞的后果。植物群落表現出更長的進化史,其產量就更多??ǘ嗵亟忉屨f,比如,毛茛科植物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物種,進化史很長,它們如果滅絕,將會比雛菊或向日葵滅絕造成較大的生態(tài)影響,其影響遠超過的影響。而雛菊和向日葵是近親的物種,具有更為相似的基因組成。即使在某個小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如果一種植物滅絕,另一種就能夠替代它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作用??ǘ嗵卣J為此項研究非常全面,包括歐美和亞洲所發(fā)現的草原植物都進行了研究。而研究結果表明遺傳多樣性能預測物種是否重要。 報告稱,人類向地球索取的自然資源超過地球能向我們提供的。人類對水、空氣和土地的需求,已經消耗了地球近三分之一的可再生資源能力,但地球卻不能及時補給,這會導致森林資源消失、土地沙化、空氣和水源污染以及魚類和其它物種減少。 人類每年由于過度使用自然資源造成的損失達4-4.5萬億英鎊,是全球金融危機造成損失的2倍。隨著人口增多和消費速度加快,這種情況會繼續(xù)惡化。專家預計到2030年,如果人類生活方式沒有任何變化,人類要想維持生存得需要兩個地球供應資源。 時至今日,絕大多數的人們,能夠認識、理解、需要、并接受生態(tài)化了。因為,20世紀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發(fā)展觀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環(huán)境災難,人類再也無法承受起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帶來的損失、自然對人類的報復,以及由此給人類帶來的人地之間、人際之間、和代際之間的種種極度緊張關系。 在我國,可能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正確理解生態(tài)化的深刻含義,說不定有些人還在利用生態(tài)化的號召力達到贏利的目的。但是,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卻在憂心忡忡。2002年,在第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朱镕基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談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時,語氣沉重:“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仍然相當嚴重”。全國人大環(huán)資委主任委員曲格平認為:“局部環(huán)境的破壞可能引發(fā)全局的環(huán)境問題,甚至會使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條件受到威脅”。2003年國家環(huán)保總局自然保護司楊朝飛司長答記者問時說:“我國面臨的生態(tài)壓力仍然很大,在生態(tài)方面,一方治理多方破壞,點上治理面上破壞,邊治理邊破壞,治理趕不上破壞”。 2000年國務院頒發(fā)的《全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綱要》首次全面地提出了樹立科學的生態(tài)保護思想。大多數有識之士確信:生態(tài)化轉換是關系到生存、發(fā)展、健康、幸福的根本,是各行各業(yè)以及人類社會得以持續(xù)發(fā)展的唯一出路;它將成為地球上每一個人的唯一選擇,并在行動上付諸實施?!吧鷳B(tài)化”不僅是一個具有前瞻性、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戰(zhàn)略性、方向性的詞匯、還是一股不容回避的洪流、是人類社會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的國度。然而不幸的是,我國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過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產力由上世紀60年代的300公斤/畝下降到100公斤/畝以下;地下鼠量由過去的8~10只/公頃增至30只/公頃;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萬公頃的速度遞增。紅樹林由歷史上最大面積25萬公頃下降到目前不足1.5萬公頃。 中國水蝕、風蝕和凍融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全國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涉及全國30個省(區(qū)、市)。黃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億噸;長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億噸。隨土壤流失的還有各種營養(yǎng)元素,僅黃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氮、磷、鉀3種元素總量約4000萬噸,超出了2003年全國的化肥需求量(3990萬噸)。 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740種世界性瀕危物種中,中國占189種。中國瀕?;驖u危高等植物4000~5000種,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15%~20%。棲息地環(huán)境改變、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種瀕危或滅絕的重要原因。1988年到2000年期間,黑龍江省嫩江縣天然林斑塊數由240上升為343,平均斑塊面積由80公頃下降為68公頃。長江上已難尋覓白鰭豚的蹤跡,科學家承認該物種功能性滅絕。 呼吁全球投入巨資預防生態(tài)危機 科研人員在報告中呼吁全世界的政治家們,采取類似于拯救全球經濟的巨額救援計劃來預防生態(tài)危機。世界野生動植物基金會主席伊米卡·安耀庫稱:“他們現在需要轉移注意力,關注更值得關心的事情,也就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存狀況。”前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大衛(wèi)·金爵士說:“我們都要承認,目前人類存在理解方面的誤差,地球上多種資源正在迅速消亡,其狀況比白堊紀時發(fā)生的第5次生物大滅絕更可怕、更嚴重?!? 根據2005年的統(tǒng)計數據,全球生物多樣性已經從1970年時的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其中,熱帶物種種類減少了一半。盡管溫帶生物差異性依然穩(wěn)定,但已經下降到歷史最低點。另外,陸地、淡水、海洋、雨林以及草原等地區(qū)的物種差異性都有明顯下降。只有北極地區(qū)以及北美洲地區(qū),沒有顯著變化。 報告還包括了世界自然系統(tǒng)的健康標準——“生態(tài)足跡”。 “生態(tài)足跡”,也稱“生態(tài)占用”,它顯示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指定的人口單位內(一個人、一個城市)需要多少具備生物生產力的土地和水域來生產所需資源和吸納所衍生的廢物。我們可以將“生態(tài)足跡”形象地理解成一只“巨足”,它承載著人類和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城市、工廠、鐵路、農田……,這只腳在地球上留下的腳印越大,人類對生態(tài)的破壞就越嚴重。 目前,世界上個人“生態(tài)足跡”最大的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國、科威特、丹麥等,占地約為8公頃到20公頃;剛果(金)、海地、阿富汗和馬拉維等國家約為半公頃。全球平均“生態(tài)足跡”為2.7公頃,而地球可以承受的人均“生態(tài)足跡”是2.1公頃;人類對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占用超過了地球生物圈可更新能力的至少30%以上。換句話說,人類現在使用的資源,相當于1.3個地球所能提供的。 黃河流域的生態(tài)危機 1 水資源短缺,斷流加劇 黃河流域大部分處于干旱地區(qū),水資源條件先天不足.據統(tǒng)計,黃河擁有水資源只有580億立方米.而且,黃河水因泥沙太多,每年16億噸泥沙至少需200億立方米的水來沖刷,其可利用之水還必須減去200億立方米.這樣黃河實際擁有的可利用水量是每年300億立方米.300億立方米的水資源供沿河9個省區(qū)及河北.天津兩省市使用,本來已經供不應求,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和浪費水資源,使得水資源浪費的狀況越來越嚴重.缺水,成為黃河面臨的一大難題.1979年,黃河領域有154個城市缺水,1988年,缺水城市增加到300個,總缺水量高達54億立方米.進入90年代以后,缺水城市每年都在增加.城市膨脹,流動人口劇增之后,城市用水不得不擠占農業(yè)用水,或在城市完全不顧后果地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現大面積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下水質惡化等.因為缺水,華北糧倉河北省一方面年年旱災,另一方面農田保積年年降低.全省1986年的水田澆灌面積較1980年減少了900萬畝,糧食產量長期徘徊不前.寧夏,甘肅,因為嚴重缺水,大量人口生活在溫飽線以下,無法擺脫貧苦困. 黃河流域水資源條件先天不足,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特別是近20年以來下游斷流頻繁發(fā)生,不僅造成了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加劇,而且對流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一系列的沖擊。據《黃河志》記載,1761年黃河花園口最大流量為3.2萬立方米,1958年7月17日為每秒200立方米。據水文資料記載,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560億立方米,黃河入海水量占徑流總量的比率,50年代為79%,60年代為60%,70年代為55.5%,80年代為51.2%。1972年黃河首次出現斷流現象,當年斷流17天,1991—1995年間平均每天斷流620公里;1997年斷流13次共226天,斷流河段長683公里。黃河可能成為季節(jié)性的內陸河。在斷流的地方,昔日黃河帆影已成無水之舟。斷流使下游沿黃城市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東營,濱州,濮陽等城市對居民實行定時供水,家家戶戶蓄水備荒,擺滿了壇壇罐罐。沿黃兩岸禾苗枯焦,斷流時間一長,便顆粒無收。斷流給工農業(yè)生產造成巨大損失。例如:年產30萬噸尿素合成氨的”中原化肥廠”,因黃河斷流影響,不得不停產。總之,因斷流給沿黃地區(qū)造成的經濟損失,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污染都非常嚴重。僅以山東省濱州為例:濱州地處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腹地,北瀕渤海,是黃河入海的必經之地。這一地區(qū)氣候干燥,降雨量少,地下均為咸水,很難食用,因而這地區(qū)的工農業(yè)生產和城鎮(zhèn)居民生活主要依靠黃河水,黃河水是其經濟命脈。 長江流域的生態(tài)危機 1998年夏季,中國南方罕見的多雨。持續(xù)不斷的大雨以逼人的氣勢鋪天蓋地地壓向長江,使長江無須臾喘息之機地經歷了自1954年以來最大的洪水。洪水一瀉千里,幾乎全流域泛濫。加上東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濫,中國全國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qū)都遭受了這場無妄之災,受災人數上億,近500萬所房屋倒塌,2000多萬公頃土地被淹,經濟損失達1600多億元人民幣。 長江洪水泛濫是長江流域森林亂砍濫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圍湖造田、亂占河道帶來的直接后果。 長江兩岸有4億人口居住,5O年代中期,長江上游森林覆蓋率為22%,由于不斷進行的農地開墾、建廠和城市化,使兩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四川省193個縣中,森林覆蓋面積超過3O%以上的僅有12個縣,一些縣的森林覆蓋面積還不到3%。為此,長江流域180萬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O%發(fā)生水土流失,每年喪失表土24億噸,每年從上游攜帶下來5億噸以上的土砂順著長江流入了東海。由于年復一年的土砂淤積,長江的河床從多年前開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為繼黃河之后的又一條“懸河”。長江的“碧水”早已蕩然無存,其“渾黃”程度可以和黃河“媲美”。另一方面,長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則在迅速地萎縮著,洞庭湖水域面積從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縮減到2145平方公里,鄱陽湖在40年間縮小了1/5,還有數百個中小湖泊已經永遠地從地圖上消失了。這一切都是長江洪水泛濫的原因。 除此之外,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發(fā)的百年來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也有密切的關聯。厄爾尼諾的強大暖濕空氣帶來了強降水,造成長江流域洪峰不斷。緊隨著厄爾尼諾來的拉尼娜現象又使應當按期北移的副熱帶高壓突然殺了個“回馬槍”,使一度相對緩解的長江干流汛情再度緊張起來,以致長江全線告急。長江洪水泛濫和地球溫暖化之間的密切關聯使專家們不無擔心——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一倍的話,地球上的降水量將增加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與地球溫暖化狀況是并行進展的。 1998年的長江洪水無疑在向人們示警:長江流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已危機四伏,它隨時可以給人們帶來新的巨大災難。 古印度有一句格言:“空氣、水和土地不是父輩給我們的禮物,而是我們向子孫的借款。” 每年污染造成的損失,是GDP的7%左右。 1、貧水大國。我國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09位,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之一。我國城市河段70%受到污染;2/3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超標的環(huán)境里;很多城市正在使用只能供8~10年使用的深層巖水,眾多農村人群不得不飲用已被污染的地表和淺層水源。 2、黃河不再咆哮。1972年黃河第一次出現斷流以來,每年斷流次數還在增加。如此下去,黃河很可能成為一條既不注入大海、也不注入湖泊的內陸河。黃河源頭區(qū)瑪多境內原擁有4077個湖泊,現在只剩1000多個,而以面積計,90%以上的湖泊已經干涸。 3、長江在掙扎。嚴重水土流失,使長江流域塘堰總庫容量被泥沙淤積了一半以上,每到汛期,洪水水位高出兩岸達數米到幾十米。水體污染:如2001年,廢水污水排放總量為220億噸,只有53%斷面達到三類以上水質,目前,我國七大水系污染最為嚴重的還不是長江(由重到輕:海河、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珠江)。 4、五大湖泊(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重病纏身。一是湖面萎縮。(例):鄱陽湖由建國初期的5100平方公里縮小到現在的3900平方公里,僅洞庭湖面積和湖容都減少了50%以上。二是污染。巢湖接廢水污水量為五大湖之首,2003年,巢湖水質已超過三類標準。 5、海洋的呼救。近年來,我國海域發(fā)生赤潮頻率提高,東海為我國赤潮高發(fā)區(qū),浙江近岸海域基本無一類海水,四類以上水質占海域面積81%,污染程度居沿海省份第二位。以東海為例,2003年人們向東海傾倒了4245萬立方米的疏浚物(含大量銅、鉛、鋅、砷、鎘、鉻和油類),其中,上海海區(qū)的傾倒量占55%以上,使長江口一帶海域元機氮和無機磷全部超標。 渤海在“死?!边吘壣?。經國家海洋局檢測,渤海的環(huán)境污染已經到了臨界點,水體中的無機鹽、活性磷酸鹽、銅、氮、鋅、石油等全部超標,海底泥中重金屬竟超標2000倍,渤海產卵場污染面積達100%。專家警告:再不果斷采取措施,10年內渤海將成為“死海”。有“魚倉”美譽的渤海,近年來已幾近無魚可捕,20年間,對蝦產量銳減九成,原因是:狂捕濫撈。 6、耕地告急。我國耕地面積僅占世界的7%,人口卻占21%。2003年我國耕地面積比七年前少了1億畝,年均減少1429畝。有預測表明,到2030年,我國耕地人均占有量將減少1/4?,F在比較好的一等耕地面積占總耕地的41.33%,而60%以上的耕地無水源保障。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37%,同時,每年還新增1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積;我國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已經到了極限,占世界7%的耕地,卻使用了占世界近30%的氮肥,化肥、農藥被農作物吸收的僅30%,有70%被大氣、土壤、江河湖海與地下水吸收,使耕地質量逐年下降。 7、土地荒漠化、沙化令人憂。我國現在荒漠化土地26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2600多平方公里。20世紀50年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大面積開發(fā),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截水導致羅布泊干涸。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正面臨著羅布泊的命運。我國沙漠化沙化土地面積已達174.3萬平方公里。 沙塵暴肆虐。這已經成為我國北方的自然災害。建國至2001年的52年間,共發(fā)生88次沙塵暴(平均每年1.7次),進入2000年以后,沙塵暴急劇增加,當年,強和特強沙塵暴就達9次。 8、城市中彌漫著污染的空氣?!吧裰邸蔽逄栵w船拍回來的照片看,我們北方的俄羅斯是綠色的,南邊的東南亞是綠色的,只有我國是枯黃一片。我國600多個城市中,大氣環(huán)境質量符合一級標準的城市不到1%,空氣質量屬于三級與劣于三級的城市占58.3%。全球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我國占8個。我國1/3國土被酸雨侵害。 9、能源危機。改革開放20多年,卻在走著一條“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路。從1990年到2001年,中國石油消耗量增長100%,天然氣增長92%,鋼增長143%,銅增長189%,鉛增長380%,鋅增長11%,10種有色金屬增長276%,這迅速耗盡了國內資源。而我國,石油儲量僅占世界1.8%,天然氣占0.7%,鐵礦石不足9%,銅礦不足5%,鋁土礦不足2%。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超指出,按目前經濟高增長,能源高消耗情景設計,在未來中國20年里,還需要增加26座兗州煤礦,6個大慶油田,8個天然氣西氣東輸工程,4.3年左右的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20個大亞灣核電站和400個大型火電站,還要用20年時間建起美國用50年時間增容起來的電網容量。到2020年我國的能源需求將達到31億噸標準煤,居世界第二,點當年全球的13.2%。目前,我國能源消耗強度仍較高,約為世界經合組織國家均值的4.6倍。 我國各類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同程度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但卻是世界上資源消耗與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是世界上耗水量的第一大國(占世界用水總量的15.4%),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二位,污水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相當于美國的3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不久可能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 1990年環(huán)境污染損失的經濟價值為367億元左右,約占當年GNP的2.1%,1992年環(huán)境污染損失為1096.5元,占當年GNP的4.5%,1993年的污染損失為1085.1億元,占當年GNP的3.16%。據1997年世界銀行統(tǒng)計,中國每年僅空氣與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54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6%,如果將所有的污染對經濟所造成的損失是GDP的7%左右。這一數字正好接近這些年的經濟增長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暸望》2004年40期)。也就是說,我們千萬百計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增長奇跡,實際上被污染所造成的損失無情的抵消了。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創(chuàng)造一美元國民生產總值,消耗的煤、電等能源,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水資源的消耗,我國萬元GDP用水量是美國的近10倍、日本的24倍。 10、高耗能建筑,難以填平的黑洞。由于只考慮當前一次性基本建設的投資,無視長期能源消耗,結果是給后人留下了數百億平方米的高耗能建筑。目前,我國已建房屋有近400億平方米屬于高耗能建筑,新建房屋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 11、環(huán)境污染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大氣、水體、土壤以及食品污染,對人類的健康威脅日見嚴重。一是癌癥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二是2003年SARP(非典)襲擊我國,變異的環(huán)境會產生變異的物質,變異的物質孕育出了人類的天敵,三是由于環(huán)境的毒化,人體血液中正常的白血球數已由20世紀70年代的7000~8000降到了20世紀末的4000左右。男子精子數1940年平均每毫升1.13億個,到1990年7700年,年遞減2%。照此速度,70年后,人類將喪失生育能力。 中國生態(tài)危機主要表現在: 第一,生態(tài)系統(tǒng)全面退化。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的國度。然而不幸的是,我國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過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產力由上世紀60年代的300公斤/畝下降到100公斤/畝以下;地下鼠量由過去的8~10增至30只/公頃;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萬公頃的速度遞增。紅樹林由歷史上最大面積25 萬公頃,下降到目前不足 1.5萬公頃。 第二,水土流失急劇,大量國土“淪喪”。中國水蝕、風蝕和凍融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全國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涉及全國30個省(區(qū)、市)。黃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億噸;長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億噸。隨土壤流失的還有各種營養(yǎng)元素,僅黃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 就含有N、P、K三種元素總量約4000萬噸,超出了2003年全國的化肥需求量(3990萬噸)。 第三,瀕危物種增加,生物多樣性下降。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740種世界性瀕危物種中,中國占189種。中國瀕?;驖u危高等植物4000~5000種,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15~20%。棲息地環(huán)境改變、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種瀕危或滅絕的重要原因。1988~2000期間,黑龍江省嫩江縣天然林斑塊數由240上升為343,平均斑塊面積由80公頃下降為68公頃。由于三峽工程實施和環(huán)境污染,長江上已難尋覓白鰭豚的蹤跡,科學家承認該物種已功能性滅絕。 第四,天然濕地大量消失。在北方,河北省過去50年來濕地消失了90%,即便僥幸存留的濕地,八成以上也變成了污水排泄場所;陜西關中一帶30多個縣,幾十年來消失上萬個“澇池”(池塘)。在南方,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水域面積從最高4000平方公里減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區(qū)濕地狀況更不容樂觀:內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區(qū)過度開發(fā)黑河水,進入綠洲的水量由9億立方米減少到目前的不足2億立方米,致使東西居延海干枯,數百處湖泊消失。濕地被譽“地球之腎”,“腎”萎縮大大降低了其調節(jié)氣候、調蓄洪水、凈化水體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澇災害。 第五,人工林樹種單一,危害國土生態(tài)。幾十年來,大量發(fā)展人工純林的傳統(tǒng)不但未有改觀,反而愈演愈烈。以楊樹為例,原來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楊家將”,現已發(fā)展成了“東西南北中,全是楊家兵”。如今,楊樹已經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嶺。整個大西北、華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區(qū),也以楊樹為主。高密度、單一樹種的人工純林對國土生態(tài)貽害無窮,單一樹種形成的種群實質上是一種生物多樣性極端下降的“綠色荒漠”。 第六,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危及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礎?,F代農業(yè)過分強調技術,用地而忽視養(yǎng)地?!盎瘜W化”盡管帶來了產量的快速提高,但土地出現退化,食品安全受到沖擊。大化肥、大農藥、除草劑、激素、添加劑、農膜,甚至反季節(jié)種植、轉基因技術濫用,使得土壤板結、環(huán)境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病蟲害加劇、產量下降。以前要一年才能長大的豬,現在四個多月就能催肥。兩只翅膀的雞,在激素的作用下可長出3~6只翅膀。這樣的食品進入食物鏈的生態(tài)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國生態(tài)危機現狀還包括生物入侵、全球變暖、海洋生產力下降等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介紹。建議中央政府要像重視環(huán)境污染控制那樣高度警惕生態(tài)危機帶來的隱患,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解決這個難題,還中國一個真正的藍天。只有生態(tài)退化遏制了,環(huán)境才能夠從根本上得以改善。 1、水資源的枯竭和污染。 我國屬于貧水國家,人均占有淡水資源僅2000多m3,約占全世界人均水資源的22.5%。每年人均用水量(含工農業(yè)生產及生活用水)約560m3,并且正以人均約10m3∕a的速度增長,如此巨大的用水量使我國的水生態(tài)嚴重失衡,導致河水斷流、湖泊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新疆的塔里木河曾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其下游年平均流量從20世紀60年代的12.33億m3到90年代銳減為1.2億m3,實際干流縮短了300km,塔里木河下游農田因此而減少了1萬hm2。黃河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斷流,到90年代,年平均斷流量達94d,斷流河段長度達700km。還有許多小河流,已經干枯,或變成了接納污水的臭水溝。我國曾經是世界公認的多湖泊國家,20世紀70年代全國共有面積大于1km3的湖泊2800多個,到90年代減少了500多個。超強開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北京的地下水位下降了50m,華北的一些地區(qū)地下水開采已到盡頭。如此貧乏的水資源還要承受水污染的重壓,全國每年工業(yè)廢水和城鎮(zhèn)生活污水排放總量達420多億t,造成我國的地表水普遍污染,在已監(jiān)測的河流斷面中,70%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30%受到嚴重污染。 2、天然濕地正在減少。沼澤、灘涂這些由水和動植物組成的天然濕地系統(tǒng),具有調節(jié)氣候、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重要功能,被形象地成為地球的腎。我國的濕地面積到20世紀90年代已經減少了400多萬hm2,每年以10hm2萬的速度減少,若再不能有效地控制,20年后我國的濕地將不復存在。 3、森林和草地遭到嚴重破壞。森林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是世界上人均森林占有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森林覆蓋率遠低于世界平均值(27%),截至到2002年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有16.55%。我國草地資源豐富,約占國土面積的40%,無計劃的開墾使草地面積正以每年65萬hm2的速度減少,開墾農田的草地由于沒有采取科學的種植,使得土壤肥力下降產量低,逐步撂荒沙化。

熱心網友:近年來,我國在能源發(fā)展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能源總產量翻了一番,在煤炭生產、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fā)、大水電站建設、核電發(fā)展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我國也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對能源的依賴比發(fā)達國家大得多。同時,我國在開發(fā)和利用能源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第一,能源的生產量不能滿足能源消費需求的增長;第二,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當中,煤炭占到了67%以上,而新能源,包括天然氣、可再生能源、核電等,比例都很低。我國已成為石油純進口國家,而且進口量還在逐漸增加。國際石油價格的不斷攀升給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帶來很大壓力,對國家經濟安全也構成了威脅。此外,長期消耗化石燃料,帶來大量的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也給我國環(huán)境造成巨大的壓力。第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第四,對開發(fā)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戰(zhàn)略意義認識不足,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相對匱乏。同時,由于我國能源利用結構不合理,對環(huán)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隨著經濟的增長,各個國家都已經把節(jié)能降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作為能源發(fā)展的目標。我國能源的利用率比較低,能源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在我國實行節(jié)能降耗和提高能效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可能。中國要以較少能源投入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節(jié)能潛力的挖掘。因此,應將節(jié)能放在能源戰(zhàn)略的首要地位,持之以恒地堅持節(jié)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戰(zhàn)略。 為了保護環(huán)境,實現能源、環(huán)境、經濟的協調發(fā)展,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潔凈能源的發(fā)展,以加速能源結構調整步伐。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如不加以控制,在將來受到具體減排指標約束時,很多行業(yè)會大受沖擊,不得不花費大量資金向排放量較小的國家購買排放權?!毒┒甲h定書》在更深層次上推動了我國能源結構的變革,為新能源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能源結構調整將是我國新世紀能源戰(zhàn)略的主題。隨著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產業(yè)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應、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開發(fā)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世界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點,成為大多數發(fā)達國家和部分發(fā)展中國家21世紀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具有豐富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而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在中長期戰(zhàn)略上應做好大力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的部署。 當前,我國能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地方對能源浪費現象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倡導全社會節(jié)能降耗,培養(yǎng)全民的節(jié)能意識,對我國能源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加強,開發(fā)和利用新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當前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對發(fā)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認識還不充分,應該加強對這方面的認識,促進我國能源發(fā)展。 當前,由于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已經對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了保護環(huán)境,應該積極吸收和推廣國內外能源領域的先進技術,推進能源結構的調整,實現能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為了促進能源的發(fā)展,應充分發(fā)揮政策對新世紀能源戰(zhàn)略實施的服務功能和保障機制作用。要加強對新世紀能源政策的研究和資金的投入,吸收外國能源政策的經驗和成果,結合我國實際,制定和完善我國能源政策。國家可以采用法律和經濟手段,來促進我國能源政策法規(guī)的落實,以此保障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如國家可以采用收能源稅的方法,來控制能耗的增長,并引導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耗朝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向發(fā)展。

熱心網友:自己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