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專家說

我國研制核武器是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完成的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24-08-17 09:01:25
熱度:

我國研制核武器是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完成的【專家解說】:中國核武器大事記表
---------------------------------------------------

【專家解說】:中國核武器大事記表 -------------------------------------------------------------------------------- 核武發(fā)展螫伏期:1946-1953年 1946年, 中國安全部門負責人康生倡導招募海外華裔科學家,特別是火箭和核能方面的專家。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惱羞成怒的美國多次威脅要對華動用核武。 1951年, 中蘇開始聯(lián)合在新疆進行鈾礦勘探。 1953年,中國原子能委員會在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 1月,由核科學家錢三強率領的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訪問莫斯科。 7月,朝鮮戰(zhàn)爭結束。 核武急速發(fā)展期:1955-1965年 1955年1月4日,莫斯科宣布將按照協(xié)定提供給中國核裂變材料 1月15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議決定發(fā)展戰(zhàn)略武器。 9月,加州理工學院培養(yǎng)的火箭專家錢學森和150名旅居歐美的華裔科學家返華服務。 1956年,中國從蘇聯(lián)得到2枚仿德制R-1型火箭。 3月14日,錢學森向中央軍委提交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è)的建議書】并在與會上討論通過。 5月26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提出了要發(fā)展原子彈的目標;航空航天部的前身 --彈道導彈研究院及原子能研究設計院成立,錢學森任導彈研究院院長。 1956年十月十七日,中央批準聶榮臻的“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導彈研究戰(zhàn)略。 1957年,蘇聯(lián)贈送給中方2枚更先進的R-2型導彈。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進行仿制。 10月15日,聶帥在“中蘇核技術合作協(xié)定”上簽字。 1958年初,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為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發(fā)展核武器的指導方針”。 同年,中國開始對R-2進行仿制,即東風-1。 三月三日,中央書記處批準在中國西北地區(qū)建立導彈試驗靶場,在遼西建立海上導彈試驗靶場。 1959年6月20日,蘇聯(lián)單方面撕毀同北京簽訂的核技術合作協(xié)定,開始取消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了援助。 1960年11月5日, 由中國仿制蘇聯(lián)的東風-1短程彈道導彈首次進行了成功的試射。 1964年6月29日,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試射成功。 10月16日15時(北京時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中國從此成為核俱樂部的第五個成員。 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fā)表聲明,10月17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致電世界各國政府首腦,闡明中國對于核武器問題的立場: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發(fā)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御,為了保衛(wèi)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5年,東風-2制導系統(tǒng)完成升級工作,改進后的導引系統(tǒng)采以電解積分儀為核心的全慣性制導。 同年,中國展開東風-3的設計工作。 文革滯后期:1965-1976年 1965年3月,中央軍委做出研制洲際彈道導彈的決定,當時經(jīng)論證確定為液體洲際導彈。 5月,東風-4的設計工作正式開始,東風-5的項目可能同時上馬。 5月14日,一架裝有原子彈的轟炸機從西北某機場起飛,飛臨試驗場上空,飛行員按照預定成功地實現(xiàn)了空爆。這是中國進行的第二次原子彈爆炸試驗。 11月,東風-2A增程型彈道導彈發(fā)射試驗成功。 1966年,中國首次部署東風-2中程彈道導彈。 10月,首枚直徑為1,400毫米的固體火箭發(fā)動機試車成功。 10月27日,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唯一一次攜核彈頭實彈發(fā)射試驗在甘肅雙子成基地取得成功,一枚2萬當量裝藥的東風-2導彈在900公里外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上空預定高度爆炸。 12月26日,東風-3進行了首次試射。 1967年3月,以周恩來總理為首的中央專委命令七機部立即展開具有二級固體火箭的巨浪-1的研制工作。 1967年3月2日,周總理批準在東北地區(qū)建設中遠程地地導彈試驗場。 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7月1日,中國戰(zhàn)略導彈部隊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來親自命名為“第二炮兵”。 1970年1月30日,東風-4中遠程彈道導彈發(fā)射試驗成功。 5月,正式部署東風-2A。 4月14日,由東風-4衍生的“長征-1”型運載火箭將中國第一枚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1”號射入近地軌道。 12月26日, 中國自行研制的核動力潛艇下水。 1971年5月,東風-3開始服役。 11月15日,東風-4彈道導彈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1974年,中國建立了戰(zhàn)略導彈作戰(zhàn)指揮體系。 1975年5月,中央決定抓緊東風-5洲際導彈的研制,同時積極進行潛射彈道導彈的研制。 8月4日,東風-3戰(zhàn)略核導彈定型生產(chǎn)。 11月26日,長征-2運載火箭首次發(fā)射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偵察衛(wèi)星),該衛(wèi)星在3天后按預定指令返回地面。 核武研制恢復期:1976-1986年 1976年1月23日, 2,000噸級核彈頭試驗,從此實現(xiàn)了核彈頭小型化。 10月,文革結束。 11月27日,發(fā)射一枚限程洲際導彈,載有一枚400萬當量的核彈頭。 12月7日,用試驗型的全程洲際導彈發(fā)射第七顆衛(wèi)星。 1977年12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下達“關于加速我軍武器裝備現(xiàn)代化的決定”。決定指出將以發(fā)展常規(guī)武器裝備為主,有重點的發(fā)展導彈核武器。 1978年,鄧小平提出“以戰(zhàn)略導彈打游擊”的思想,直接導致了東風-21的產(chǎn)生。 10月14日,中國首次進行地下核試爆。 1980年,中國首次部署東風-4型中遠程彈道導彈。 5月18日,東風-5洲際導彈自甘肅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作全程試射,成功。 1981年初,夏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下水。 同年,中國開始“試驗性”部署2個東風-5陸基發(fā)射井。 9月21日,“風暴-1”型運載火箭一箭三星成功,向世人顯示多彈頭分導式重返大氣層載具的能力。 1982年10月12日, 中國用一艘蘇制Golf級常規(guī)動力潛艇,水下發(fā)射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成功。 1983年, 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開始服役。1980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務,射程從2,000公里增加到 3,000公里。 1984年,二炮正式承擔起戰(zhàn)略值班的神圣職責。 4月8日,長征-3發(fā)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wèi)星成功。 10月1日,在35周年國慶閱兵式上,二炮首次向世人公開亮相。 1985年5月20日,東風-21試射成功。 9月28日,第一次潛射巡航導彈試驗。 10月15日,人民解放軍首次從夏級發(fā)射巨浪-1,因未成功,故未廣泛報道。據(jù)西方情報機構的披露,9、10月前后中國共進行了四次巨浪-1試射,均告失敗,其中一艘夏級核潛艇在發(fā)射中被全毀。 12月,據(jù)信,東風-3的增程工作告一段落(1981-1985),導彈射程從2,700公里增加到3,500公里以上。 體制改革躍進期:1986-至今 1986年,用東風-4彈道導彈進行多彈頭分導式重返大氣層的第一次試驗。 同年,東風-31/41/JL-2的研制工作正式展開。 3月21日,中國對外宣布不再進行大氣層核試驗。 10月11日,第八次回收偵察衛(wèi)星。 12月16日,東風-5洲際導彈設計定型。 1987年,中國向沙特阿拉伯秘密輸出了36枚東風-3戰(zhàn)略導彈,此舉震驚全球,尤其使那些曾對中國戰(zhàn)略導彈生產(chǎn)能力質(zhì)疑的西方核武專家跌破了眼鏡。 6月5日,第33次地下核爆,當量為20萬噸級。 1988年4月,中國訪問學者從美國勞倫斯實驗室回國,使得幾項中子彈技術獲得了突破。 9月7日,長征-4A運載火箭向太陽同步軌道發(fā)射“風云-1”號氣象衛(wèi)星。 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從夏級潛艇上發(fā)射了巨浪-1型彈道導彈,此枚導彈落在了半徑為65公里 的目標區(qū)內(nèi),其中心為北緯123。53度,東經(jīng)28。13度。巨浪-1導彈設計定型。 9月28日,中國進行了第34次地下核爆,當量僅為1~20千噸,美國率先報道中國剛剛試爆了一枚中子彈。 90年中情局參院聽政會上承認中國掌握了從勞倫斯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Lab)帶走的技術機密。 同年,M-9戰(zhàn)術彈道導彈定型生產(chǎn)并對外出口。 1989年8月,東風-21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以機動方式發(fā)射成功。 1990年5月26日,第35次核爆(地下),當量為40千噸。 8月16日,第36次核爆(地下),當量為50-200千噸。 1992年,M-11戰(zhàn)術彈道導彈定型生產(chǎn)并出口。 3月9日,中國簽署反核子擴散條約,成為該條約第174個會員國。 5月21日,第37次核爆(地下),此次核爆威力巨大,當量測得為1,000-2, 000千噸。 9月25日,第38次核爆(地下),當量為1-20千噸。 1993年10月5日,第39次核爆(地下),當量為80-90千噸。 1994年6月10日,第40次核爆(地下),當量為10-40千噸。 10月7日,第41次核爆(地下),當量為40-150千噸。 1995年,中國可裝載戰(zhàn)術核武器的殲轟-7進入預量產(chǎn),并開始裝備部隊。 7月21-23日,江西樂平的二炮基地向臺灣外島澎嶼附近發(fā)射了4枚東風-15。 5月15日,第42次核爆(地下),當量為40-150千噸。 5月29日,美、日國防部同時傳出消息,中國的新型東風-31洲際導彈從山西太原向新疆庫爾勒地區(qū)成功地進行了首次高彈道的試射。 8月17日,第43次核爆(地下),當量為20-80千噸。 1996年,東風-31洲際導彈研制成功。 3月8日及13日,江西樂平、福建永興島與東山島,向臺灣海域各發(fā)射2枚改良型東風-15。 6月8日,第44次核爆(地下),當量為20-80千噸黃色炸藥。 7月29日,中國搶在禁止核試前進行了第45次核爆,當量為1-5千噸。同日,中國宣布從即日起中國開始暫停核試驗。 9月24日,中國外長錢其琛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和美、俄、法、英等60多個國家聯(lián)合簽署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1999年8月2日,中國對外宣布試射“新型遠程導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