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基于斑馬魚毒性效應的污水再生處理工藝過程的比較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20 13:47:52
熱度:

基于斑馬魚毒性效應的污水再生處理工藝過程的比較研究【摘要】:本研究針對污水再生回用中可能產(chǎn)生的水環(huán)境安全問題,以模式生物斑馬魚胚胎作為生物檢測材料,采用斑馬魚胚胎暴露試驗和生物毒性

【摘要】:本研究針對污水再生回用中可能產(chǎn)生的水環(huán)境安全問題,以模式生物斑馬魚胚胎作為生物檢測材料,采用斑馬魚胚胎暴露試驗和生物毒性檢測技術,對中國南方某濱海城市的污水處理廠高負荷活性污泥法(A)和改良A2/O工藝(B)兩個典型污水再生處理工藝過程進行比較研究,以期為污水再生處理工藝過程優(yōu)化和降低再生水的生態(tài)風險提供實驗依據(jù)。實驗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1)污水處理廠出水經(jīng)次氯酸鈉消毒處理后對斑馬魚胚胎有顯著的致死毒性效應,且在不同的毒理學終點產(chǎn)生如色素沉積減少、發(fā)育延緩、心跳減弱、卵黃囊異常和卷尾等不同的半致死毒性效應。實驗表明,本研究采用的生物檢測方法的靈敏度高,通過污水次氯酸鈉消毒再生水染毒、斑馬魚胚胎暴露實驗建立了再生水生態(tài)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利用斑馬魚胚胎毒性效應差異來研究污水再生處理工藝過程及差異的方法相比于大型儀器的化學分析更為簡便、快捷、直接、可靠。 (2)以斑馬魚胚胎暴露實驗建立的再生水生態(tài)風險評價指標對比研究了A、B兩個典型污水處理工藝典型工藝段(進水池、好氧曝氣池、二沉池)消毒水樣的毒性效應及差異。結果表明,兩者的曝氣-消毒水樣對斑馬魚胚胎的致死毒性均高于進水-消毒,且B工藝的曝氣-消毒水樣暴露的斑馬魚胚胎72h致死毒性顯著,高于A工藝的曝氣池段水樣。兩污水處理典型工藝段出水消毒后均使斑馬魚胚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半致死毒性效應:心跳減緩、色素沉積減少、卵黃囊異常、卷尾和孵化延遲。A工藝曝氣池段對斑馬魚胚胎毒性影響較大的為色素沉積減少率,B工藝曝氣池段對斑馬魚胚胎毒性影響較大的為孵化率和心率,兩污水處理工藝過程均對卷尾毒性效應有所降低。整體看來,B工藝曝氣池段帶來的致死半致死毒性效應高于A工藝。 (3)為進一步探明A、B兩種典型污水處理工藝的斑馬魚胚胎毒性效應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比較研究了A、B兩種典型污水處理工藝各處理單元出水消毒后的斑馬魚胚胎毒性差異,結果表明,A工藝的高負荷曝氣過程帶來了較大的致死毒性,經(jīng)二沉池之后毒性有所降低。B工藝各單元間的致死毒性差異較為明顯,且改良A2/O工藝段水樣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斑馬魚胚胎的致死毒性效應。A工藝污水再生處理過程對斑馬魚胚胎的半致死毒性效應表現(xiàn)為,卵黃囊異常率和色素沉積減少率逐級增加,各單元卷尾率較高,到二沉池段顯著降低;B工藝污水再生處理過程中,在改良A2/O工藝段顯著出現(xiàn)卷尾、心率降低、色素沉積減少等毒性效應,在二沉池段皆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降低。且好氧池和紫外消毒池對斑馬魚胚胎的孵化毒性效應較強。綜合致死半致死毒性效應結果,污水處理工藝過程中各單元水樣對斑馬魚胚胎均有較大的致死效應,不同處理工藝過程對斑馬魚胚胎的半致死毒性指標有所不同,且污水處理工藝生化過程越復雜,水樣消毒后帶來的致死毒性有增強的趨勢。 (4)為探明A、B兩種典型污水處理工藝的斑馬魚胚胎毒性效應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進一步研究了污水再生處理過程中溶解性腐殖酸類物質(zhì)的變化與斑馬魚致死毒性效應的關系。實驗結果可見,污水處理各階段水樣中腐殖酸類物質(zhì)的含量增高與斑馬魚胚胎的致死毒性增高的趨勢一致。實驗結果表明,污水處理工藝過程越復雜,微生物生成的溶解性腐殖酸類物質(zhì)濃度越高,斑馬魚胚胎的致死毒性效應越強,說明斑馬魚毒性效應與污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生化過程關系較密切。 【關鍵詞】:斑馬魚胚胎 毒性效應 污水處理工藝 差異
【學位授予單位】:海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X703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導論10-25
  • 1.1 研究背景10-14
  • 1.1.1 水資源現(xiàn)狀10
  • 1.1.2 再生水的利用現(xiàn)狀10-11
  • 1.1.3 我國再生水水質(zhì)標準11-14
  • 1.2 再生水處理工藝14-18
  • 1.2.1 二級處理14-16
  • 1.2.2 深度處理16-18
  • 1.3 消毒副產(chǎn)物與其前體物研究綜述18-20
  • 1.3.1 消毒副產(chǎn)物前體物18-19
  • 1.3.2 消毒副產(chǎn)物的種類與危害19-20
  • 1.4 斑馬魚的研究進展20-22
  • 1.4.1 斑馬魚的特點20
  • 1.4.2 斑馬魚胚胎技術及其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20-22
  • 1.5 論文的目的、研究內(nèi)容和意義22-25
  • 1.5.1 選題思路與目的22
  • 1.5.2 研究內(nèi)容22-24
  • 1.5.3 技術路線24-25
  • 2 再生水對斑馬魚胚胎毒性效應指標體系的建立25-35
  • 2.1 材料與方法25-28
  • 2.1.1 試驗試劑與儀器25-26
  • 2.1.2 試驗水樣26
  • 2.1.3 試驗生物26
  • 2.1.4 試驗方法26-27
  • 2.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7-28
  • 2.2 結果與分析28-32
  • 2.2.1 余氯對斑馬魚胚胎的影響28
  • 2.2.2 再生水對斑馬魚胚胎的致死毒性效應28-29
  • 2.2.3 再生水對斑馬魚胚胎的半致死毒性效應29-32
  • 2.3 討論32-35
  • 3 兩工藝典型工藝段出水消毒后對斑馬魚胚胎的毒性效應差異35-42
  • 3.1 材料與方法35-37
  • 3.1.1 試驗試劑與儀器35
  • 3.1.2 試驗水樣35-36
  • 3.1.3 試驗生物36
  • 3.1.4 試驗方法36
  • 3.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36-37
  • 3.2 結果與分析37-40
  • 3.2.1 兩工藝典型工藝段出水消毒后對斑馬魚胚胎的致死毒性差異37
  • 3.2.2 兩工藝典型工藝段出水消毒后對斑馬魚胚胎的半致死毒性差異37-40
  • 3.3 討論40-42
  • 4 基于斑馬魚胚胎毒性效應的污水再生處理工藝過程的差異42-52
  • 4.1 材料與方法42-44
  • 4.1.1 試驗試劑與儀器42
  • 4.1.2 試驗水樣42-43
  • 4.1.3 試驗生物43
  • 4.1.4 試驗方法43
  • 4.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43-44
  • 4.2 結果與分析44-50
  • 4.2.1 污水再生處理工藝過程對斑馬魚胚胎的致死毒性效應差異44-45
  • 4.2.2 污水再生處理工藝過程對斑馬魚胚胎的半致死毒性效應差異45-50
  • 4.3 討論50-52
  • 5 污水再生處理過程中腐殖酸類物質(zhì)的變化及其與毒性效應的關系52-58
  • 5.1 材料與方法52-54
  • 5.1.1 試驗試劑與儀器52
  • 5.1.2 試驗水樣52-53
  • 5.1.3 試驗生物53
  • 5.1.4 試驗方法53-54
  • 5.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54
  • 5.2 結果與分析54-57
  • 5.2.1 各單元水樣消毒前對斑馬魚胚胎的毒性效應54-55
  • 5.2.2 腐殖酸類物質(zhì)的變化及其與致死毒性效應的關系55-57
  • 5.3 討論57-58
  • 6 結論58-60
  • 參考文獻60-64
  • 致謝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淺談鋁的污染及毒性效應    劉冬蓮,石洪凌

1,8-二羥基蒽醌對大型溞的毒性效應    孫敬艷,黃麗萍,喬顯亮,楊希川,陳景文

農(nóng)藥和化肥對無尾兩棲類蝌蚪的毒性效應研究進展    李貞;李丕鵬;徐齊艷;陸宇燕;

鉻對文昌魚的毒性效應和生長的影響    林加涵,林海寧,黃志斌,方永強

動物所專家應用代謝組學方法評價低劑量農(nóng)藥的復合毒性效應    

上海河流沉積物的有機提取物對3種細胞的毒性效應    康佳;雷炳莉;劉倩;王學彤;吳明紅;徐剛;傅家謨;

化學提取法預測土壤中鎘對蚯蚓的毒性效應    劉智敏;顧雪元;王曉蓉;湯佳昀;羅軍;

一種評價重金屬污染對大型海藻毒性效應的新方法    于志剛,張經(jīng),史峰巖,吳超元

復雜環(huán)境條件下富勒烯的微生物毒性效應    龐然;岳芳寧;王希萌;陳威;張承東;

鎘對中國林蛙腎組織結構的毒性效應    黃敏毅;張育輝;

溢油污染對蟹類幼體毒性效應的評價    唐峰華;沈盎綠;沈新強;陳志杰;

構建海膽胚胎發(fā)育毒理模型檢測除草劑的毒性效應    王永華;王媛;丁君;常亞青;

代謝組學方法用于全氟辛烷磺酸鹽的毒性效應研究    崔琳;曹冬;江桂斌;

以腈醛化合物為例探討混合物聯(lián)合毒性效應中關鍵原子電荷的作用    林志芬;田大勇;王大力;尹大強;

鎘污染對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生長發(fā)育的毒性效應    王艷;王雯娜;唐鶯瑩;臧瑞玲;蔡偉民;

低劑量菲污染對小麥細胞色素P450和過氧化物酶的毒性效應    李昕馨;宋玉芳;

低劑量菲污染對植物細胞色素P450和過氧化物酶的毒性效應    李昕馨;宋玉芳;

Beta-腎上腺受體阻滯劑對模式魚的毒性效應研究    孫立偉;池劍;彭祖華;傅正偉;

梯度方法研究燃煤電廠脫硫海水對褶牡蠣(Plicatula Gmelin)的汞富集及毒性效應    劉錫堯;袁東星;劉麗華;梁英;陳耀瑾;林方芳;

二苯甲酮類紫外防曬劑的生物毒性效應研究    趙慧敏;李敏;魏東斌;杜宇國;

發(fā)現(xiàn)煙草顆粒物致癌新機制    通訊員 沈基飛 記者 陳麗平

有機錫化合物和煙堿類殺蟲劑對牙鲆魚鰓細胞株(系)的毒性效應與機理研究    宿烽

幾種環(huán)境內(nèi)分泌干擾物對青島近海常見海洋動物的毒性效應    朱麗巖

滇池魚類典型環(huán)境內(nèi)分泌干擾物生物富集及毒性效應研究    劉晶靚

六溴環(huán)十二烷(HBCD)和菲(PHE)對菲律賓蛤仔毒性效應與污染檢測技術的研究    張輝

無機砷在淡水浮游植物和動物中的富集與毒性效應研究    汪寧欣

全氟辛烷磺酸發(fā)育神經(jīng)毒性的分子機制研究    王法琦

不同營養(yǎng)條件下萘和菲對小球藻的毒性效應及機制研究    孔慶霞

鉻(Ⅵ)和菲復合污染對土壤生物的毒性效應及危害性評價研究    崔春燕

基于斑馬魚毒性效應的污水再生處理工藝過程的比較研究    白娟娟

鉻對中國林蛙(Rana chensinensis)幼體的毒性效應    王維君

三氯異氰尿酸和鹽酸環(huán)丙沙星對水生生物的毒性效應    王翔

人工合成氧化銅納米顆粒對浮萍的影響:毒性效應、吸收方式和分布規(guī)律    呂琨淼

重金屬(銅、鋅和汞)對中華倒刺鲃生物毒性效應的研究    何志強

有機錫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效應及其預測方法研究    王珊珊

四溴雙酚-A對魚類的毒性效應    陳瑪麗

銅、鎘、硒對大型溞的毒性效應及機理研究    董曉曉

三丁基錫和菲對魚類的毒性效應研究    徐文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