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性能研究與熱遷移因子分析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8 21:28:18
熱度:

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性能研究與熱遷移因子分析【摘要】: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主要分為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和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根據(jù)聚光方式的不同有點聚焦和線聚焦兩種形式。菲涅

【摘要】: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主要分為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和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根據(jù)聚光方式的不同有點聚焦和線聚焦兩種形式。菲涅爾透鏡是透射式聚光系統(tǒng)的一種聚光元件,由帶尖劈的同心槽組成,尖劈角度由透鏡中心到透鏡邊緣逐步變化,以形成對入射到不同半徑處的入射太陽光線產(chǎn)生不同的折射偏角而實現(xiàn)光線匯聚,聚光光斑通過位于焦斑處的太陽能吸收器實現(xiàn)太陽能光熱轉換;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是指利用線聚焦反射鏡陣列將太陽光匯聚到位于焦點處固定的接收器,從而實現(xiàn)太陽能光熱轉換。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在聚光光伏發(fā)電、中高溫太陽能熱利用、太陽能制冷空調(diào)和太陽能熱發(fā)電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文針對菲涅爾聚光器的聚光特性,研究了與之相匹配的非真空的腔體吸收器,對采用不同結構腔體吸收器的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進行了理論與實驗研究,具體工作如下: 首先,對采用腔體吸收器的聚光太陽能集熱器的光熱轉換過程進行熱力學分析,得出了在一定幾何聚光比、光學效率、大氣質量和大氣透明度等條件下聚光太陽能集熱器的優(yōu)化集熱溫度和腔體吸收器的吸熱效率。通過建立腔體吸收器的理論模型,利用熱力學第二定律得出了采用腔體吸收器的聚光太陽能集熱器完整的效率表達式,利用該表達式得出的效率值能夠反映出此類聚光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性能,同時可以對腔體吸收器進行優(yōu)化,在高倍聚光條件下實現(xiàn)高效太陽能光熱轉換。對于采用腔體吸收器的線聚焦太陽能集熱器,在理論最大幾何聚光比條件下,其最優(yōu)的集熱溫度約為775K,效率約為0.50;對于采用腔體吸收器的點聚焦太陽能集熱器,在理論最大幾何聚光比條件下,其理論上最優(yōu)的集熱溫度約為2500K,效率約為0.84。 其次,對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光學性能進行理論研究,導出了菲涅爾透鏡和菲涅爾反射鏡幾何聚光比的理論表達式。建立了采用八種點聚焦腔體吸收器和八種線聚焦腔體吸收器的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理論模型,通過仿真表明:對于點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當點聚焦菲涅爾透鏡的尺寸為1000mm×1000mm×3mm,吸收器開口直徑為60mm時,圓錐體型腔體吸收器(頂角60°)具有最好的光學性能,其理論光學效率為89.95%,光學聚光比為318.12;對于線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當線聚焦菲涅爾透鏡的尺寸為400mm×320mm×2mm,吸收器開口寬度為80mm時,三角形腔體吸收器(頂角60°)具有最好的光學性能,其理論光學效率為81.15%,光學聚光比為4.06;對于線聚焦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當單排菲涅爾反射鏡的尺寸為6000mm×300mm×2mm,吸收器開口寬度為60mm時,圓弧形腔體吸收器具有最好的光學性能,其理論光學效率為81.67%,光學聚光比為32.67,但三角形腔體吸收器內(nèi)部的能量分布比圓弧形腔體吸收器內(nèi)部的能量分布均勻,且三角形腔體吸收器內(nèi)壁面的能量密度要高于圓弧形腔體吸收器和其它形式的線聚焦腔體吸收器,因此,采用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線聚焦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具有較好的熱性能。此外,還對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光偏特性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對于采用圓錐體型腔體吸收器的菲涅尓透鏡太陽能集熱器,其跟蹤誤差應該控制在±1.8°之內(nèi);對于采用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菲涅尓透鏡太陽能集熱器,其跟蹤誤差應該控制在±4.5°之內(nèi);對于采用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菲涅尓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其跟蹤誤差應該控制在±8.0°之內(nèi),這樣才能保證上述三種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焦斑能夠落在腔體吸收器之內(nèi)。 第三,分別搭建了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和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的實驗裝置,對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性能進行了實驗測試,得到了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空曬性能參數(shù)、瞬時效率曲線和總熱損失系數(shù),研究結果表明,對于點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采用圓錐體型腔體吸收器,集熱器的空曬性能參數(shù)約為0.55(m~2·K)/W。對于采用圓錐體型腔體吸收器的點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溫度最高可達250℃,光熱轉換效率約為35.40%,總熱損失系數(shù)約為255W/(m~2·K)。對于線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采用三角形腔體吸收器,集熱器的空曬性能參數(shù)約為0.33(m~2·K)/W。對于采用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線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溫度最高可達180℃,光熱轉換效率約為28.70%,總熱損失系數(shù)約為50W/(m~2·K)。對于線聚焦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采用管束三角形腔體吸收器,其空曬性能參數(shù)約為0.36(m~2·K)/W,當集熱溫度為90℃時,集熱器的光熱轉換效率約為45.20%,總熱損失系數(shù)為8W/(m~2·K);集熱溫度為120℃時,集熱器的光熱轉換效率約為40.10%,總熱損失系數(shù)約為12W/(m~2K);當集熱溫度為150℃時,集熱器的光熱轉換效率約為36.60%,總熱損失系數(shù)約為17W/(m~2·K)。與采用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線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的總熱損失系數(shù)相比,在相同的集熱溫度范圍內(nèi),采用管束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線聚焦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的總熱損失系數(shù)較小,這主要是因為前者的吸收器開口朝上,對流損失較大,后者的吸收器開口朝下,有利于抑制對流熱損失,因此總熱損失系數(shù)較小。在給定條件下,這三種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性能已經(jīng)超過真空管式太陽能集熱器,只要控制好熱損失,其集熱性能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最后,在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導出了采用腔體吸收器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熱遷移因子理論表達式,并對采用八種點聚焦腔體吸收器,八種線聚焦腔體吸收器和三種改進的線聚焦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熱性能進行了對比分析。優(yōu)化分析的結果表明,對于采用圓錐體型腔體吸收器的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存在最優(yōu)的腔體開口直徑、吸收管內(nèi)徑和腔體頂角,在本文的研究條件下,分別為80mm,15mm和60°,為了獲得更好的熱性能,其幾何聚光比應大于等于500,吸收管與傳熱流體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應大于1200W/(m~2·K),總熱損失系數(shù)應小于100W/(m~2·K);對于采用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存在最優(yōu)的腔體開口寬度、吸收管內(nèi)徑和腔體頂角,分別為50mm,18mm和60°,為了獲得更好的熱性能,其肋片效率應大于0.80,幾何聚光比應大于等于55,吸收管與傳熱流體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應大于600W/(m~2·K),總熱損失系數(shù)應小于25W/(m~2·K)?;趦?yōu)化結果,提出了采用三種改進的線聚焦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并進行了理論與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方管結構的三角形腔體吸收器,其效率因子和熱遷移因子的實驗相對優(yōu)化率分別為7.21%和6.67%;采用管束結構的三角形腔體吸收器,其效率因子和熱遷移因子的實驗相對優(yōu)化率分別為5.89%和5.95%;采用一體化管板結構的三角形腔體吸收器,其效率因子和熱遷移因子的實驗相對優(yōu)化率分別為8.41%和7.89%。因此,在系統(tǒng)運行壓力不太高的情況下(如低于0.20MPa),可以采用方管結構的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當系統(tǒng)運行壓力較高的情況下(如大于0.30MPa),可以采用管束結構的三角形腔體吸收器或者采用一體化管板結構的三角形腔體吸收器,從而提升系統(tǒng)的集熱性能,滿足中高溫太陽能光熱轉換應用的要求。 【關鍵詞】:腔體吸收器 菲涅爾透鏡 菲涅爾反射鏡 太陽能 熱遷移因子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K513.1
【目錄】:
  • 摘要6-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緒論15-29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5-17
  • 1.2 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研究與應用現(xiàn)狀17-26
  • 1.2.1 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17-24
  • 1.2.2 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24-26
  • 1.3 對以往研究工作的總結26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26-28
  • 與本章工作相關的主要研究成果28-29
  • 第二章 采用腔體吸收器的聚光太陽能集熱器光熱轉換過程熱力學分析29-39
  • 2.1 采用腔體吸收器的聚光太陽能集熱器構成及其工作原理29-30
  • 2.2 采用腔體吸收器的聚光太陽能集熱器集熱過程熱力學分析30-37
  • 2.3 本章小結37-38
  • 與本章工作相關的主要研究成果38-39
  • 第三章 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光學性能分析39-78
  • 3.1 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的光學性能39-57
  • 3.1.1 點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44-50
  • 3.1.2 線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50-57
  • 3.2 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的光學性能57-65
  • 3.3 腔體吸收器頂角改變對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光學性能的影響65-66
  • 3.4 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光偏特性分析66-76
  • 3.4.1 采用圓錐體型腔體吸收器的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的光偏特性67-70
  • 3.4.2 采用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的光偏特性70-73
  • 3.4.3 采用三角形腔體吸收器的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的光偏特性73-76
  • 3.5 本章小結76-77
  • 與本章工作相關的主要研究成果77-78
  • 第四章 點聚焦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實驗研究78-94
  • 4.1 點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的構建78-82
  • 4.2 點聚焦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性能分析82-84
  • 4.3 點聚焦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性能的實驗研究84-93
  • 4.3.1 空曬性能參數(shù)的測定85-87
  • 4.3.2 瞬時效率曲線的測定87-92
  • 4.3.3 總熱損失系數(shù)的測定92-93
  • 4.4 本章小結93
  • 與本章工作相關的主要研究成果93-94
  • 第五章 線聚焦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的實驗研究94-114
  • 5.1 線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的構建94-97
  • 5.2 線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性能分析97-98
  • 5.3 線聚焦菲涅爾透鏡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性能的實驗研究98-105
  • 5.3.1 空曬性能參數(shù)的測定98-100
  • 5.3.2 瞬時效率曲線的測定100-104
  • 5.3.3 總熱損失系數(shù)的測定104-105
  • 5.4 線聚焦菲涅爾反射鏡太陽能集熱器的實驗研究105-113
  • 5.4.1 空曬性能參數(shù)的測定108-109
  • 5.4.2 瞬時效率曲線的測定109-111
  • 5.4.3 總熱損失系數(shù)的測定111-113
  • 5.5 本章小結113
  • 與本章工作相關的主要研究成果113-114
  • 第六章 采用腔體吸收器的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熱遷移因子理論分析與優(yōu)化114-147
  • 6.1 聚光型太陽能集熱器的效率因子和熱遷移因子114-115
  • 6.2 點聚焦式腔體吸收器115-127
  • 6.2.1 點聚焦腔體吸收器的比較120-123
  • 6.2.2 點聚焦腔體吸收器的優(yōu)化123-127
  • 6.3 線聚焦式腔體吸收器127-145
  • 6.3.1 線聚焦腔體吸收器的比較133-136
  • 6.3.2 線聚焦腔體吸收器的優(yōu)化136-145
  • 6.4 本章小結145-146
  • 與本章工作相關的主要研究成果146-147
  • 第七章 總結與展望147-152
  • 7.1 研究總結147-150
  • 7.2 創(chuàng)新點150
  • 7.3 工作展望150-152
  • 參考文獻152-165
  • 附錄一 符號與標記165-168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168-170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參與的科研項目170-171
  • 致謝171-1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基于菲聶爾透鏡的聚焦太陽能PV/T系統(tǒng)熱電性能研究    翟輝;代彥軍;吳靜怡;

聚焦型太陽能集熱器中腔體吸收器的熱性能研究    張麗英;翟輝;代彥軍;王如竹;

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    江澤民;

太陽能線聚焦腔體結構吸收器熱遷移因子理論分析    白濤;代彥軍;王如竹;

太陽能高倍聚光能量傳輸利用理論及試驗研究    韓延民

采用腔體吸收器的線聚焦太陽能集熱器的理論及實驗研究    翟輝

太陽能菲涅爾線聚焦集熱器與中溫蓄熱裝置研究    陳宇

槽式聚焦太陽能集熱器及其應用研究    張麗英

太陽能線聚焦腔體吸收器熱遷移因子分析及集熱器應用研究    白濤

大型鍛件熱處理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    崔曉龍,萬妮麗

青藏高原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策略    伏洋;張國勝;李鳳霞;劉寶康;

日光溫室微氣候模擬研究    王蘭;陳佩寒;李敏霞;

太陽能電池光譜性能測試系統(tǒng)    楊良;

用內(nèi)膛表面溫度評估緩蝕添加劑的作用效果    葛朝暉;余永剛;曹連忠;梁西瑤;袁威;

高功率LED熱管理方法研究最新進展    馬璐;劉靜;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olar cell arrays in concentrating light intensity    徐永鋒;李明;王六玲;林文賢;項明;張興華;王云峰;魏生賢;

提高車用液體燃油加熱器熱效率的試驗研究    毛華永;王大鵬;王大海;朱賀;逄學艷;郝勝兵;

非理想炸藥爆炸熱作用的實驗研究    姬建榮;蘇健軍;劉艷萍;嚴家佳;王國慶;

坦克裝甲車輛冷卻性能的集成化預測模型    畢小平;趙以賢;劉西俠;王普凱;許翔;

內(nèi)置轉子套管換熱器的實驗及數(shù)值模擬研究    張震;楊衛(wèi)民;閻華;丁玉梅;

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貯熱水箱溫度分層實驗結果及分析    姚春妮;郝斌;賈春霞;

生物質茜素類染料結構改性及其無助劑染色    戚益;顧鈺;安冬;徐倩倩;杜鵑;羅艷;

新型吸附制冷機的研制與實驗研究    龔麗霞;王如竹;夏再忠;

Turbo-B類池沸騰雙側強化管傳熱性能實驗研究    姜帆;歐陽新萍;李海珍;張同榮;

滿液式蒸發(fā)器用強化蒸發(fā)管的換熱實驗研究    林格瑋;楊偉;陳煥倬;

盤式制動器熱-結構耦合分析    劉佩佩;申焱華;

導熱系數(shù)對熱傳導的影響    焦雯;黃海明;

北京市能源消費特征和節(jié)能降耗途徑研究    王軍;吳萬標;周銳;方秀玉;薛婷;

國際水電發(fā)展情況及對有關問題的思考    賈金生;

鉑鋁合金粘結涂層的高溫氧化行為研究    宋鵬

擴散火焰形態(tài)及氣化爐內(nèi)熔渣沉積與傳熱規(guī)律研究    梁欽鋒

細顆粒物的電收集技術研究    朱繼保

微尺度環(huán)境下預混火焰穩(wěn)燃方法的研究    汪洋

低揮發(fā)份劣質燃料循環(huán)流化床燃燒特性研究    李社鋒

納米流體輻射特性機理研究及其在太陽能電熱聯(lián)用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    趙佳飛

脈沖放電電凝并結合堿液吸收煙氣多種污染物協(xié)同脫除研究    徐飛

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氣的基礎研究    魏永剛

缸蓋冷卻水套內(nèi)沸騰傳熱特性的研究    傅松

振蕩流熱管換熱器換熱性能及其在干燥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    柴本銀

熱電廠能量利用與節(jié)能技術改造研究    李華

梯級水電站優(yōu)化運行研究與應用    鄭慧濤

強內(nèi)熱源多孔介質條通道流動換熱實驗技術研究    丁銅偉

高能燃料燃燒流場的數(shù)值模擬與結構設計    張哲衡

化學回熱器結構設計及性能分析    許亮

增壓鍋爐過熱器動態(tài)性能仿真研究    曹和平

奧鎂公司隧道窯余熱回收項目管理案例研究    李俊峰

薄膜熱物性的測試系統(tǒng)研究    呂安新

凍土帶可燃冰成因機理研究    李彬彬

1025t/h鍋爐冷態(tài)啟動汽包壽命有限元計算    劉文會

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tǒng)的經(jīng)濟分析    韓晶,石久勝

有機固-固相變材料的研究進展    樊耀峰,張興祥

地熱發(fā)電簡述    周大吉

熱輻射不可逆性的研究    張懷德

采集太陽光的照明系統(tǒng)研究    張耀明

LiNO_3熱物性參數(shù)及熱穩(wěn)定性試驗研究    熊亞選;張麗娜;吳玉庭;馬重芳;

聚焦型太陽能集熱器中腔體吸收器的熱性能研究    張麗英;翟輝;代彥軍;王如竹;

空間用平板形菲涅耳透鏡的設計和光學效率研究    張明,黃良甫,羅崇泰,安棟梁,孫燕杰,王多書,郭俊濤

表征漫射體反射特性的一個重要物理參數(shù)——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    黃潤;

貯熱材料PG-PE二元體系相圖的構筑    康艷珍,武克忠,李英品,張超星,劉曉地

采用腔體吸收器的線聚焦太陽能集熱器的理論及實驗研究    翟輝

空芯光纖的傳輸特性研究    楊義

基于球面機構的太陽跟蹤裝置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    王濤

太陽能線聚焦腔體吸收器熱遷移因子分析及集熱器應用研究    白濤

加州太陽能電站前景光明    成容;

熱管式真空管太陽能開水器    許新中;葛洪川;范立新;王強;

太陽能集熱器系統(tǒng)的仿真研究    葉宏,葛新石,魏蔚

太陽能建筑    俞善慶;

太陽能技術節(jié)能新主張——訪國家住宅與居住環(huán)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燕輝    劉晴;

太陽能在建筑中的綜合利用    梁篤榮;騰德義;張淑紅;

桑普“云集熱”太陽能系統(tǒng)新理念    唐文濤;

光合作用“最優(yōu)路徑”可改進現(xiàn)有太陽能電池設計    

關于太陽能集熱器    朱明高;

與太陽輻射量有關角度的定義和計算公式    張鶴飛;

中國北方太陽能集熱器發(fā)展探討    邊志敏;楊桂元;

太陽能、蓄熱與地源熱泵組合系統(tǒng)供熱空調(diào)設計與應用    李新國;趙軍;呂強;王健;

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與建筑一體化技術的應用 解讀福建省地方標準《居住建筑與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一體化設計、安裝及驗收規(guī)程》    黃夏東;

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與建筑一體化技術的應用 解讀福建省地方標準《居住建筑與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一體化設計、安裝及驗收規(guī)程》    黃夏東;

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與研究    孔祥強;李瑛;楊前明;

淺議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應用技術    曹楊;

淺議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應用技術    曹楊;

一種太陽能集熱器定時追蹤太陽系統(tǒng)    曹艷明;伍保強;

一種太陽能輔助多功能熱泵系統(tǒng)    張光玉;

節(jié)能供熱系統(tǒng)的集中控制    溫荃;李玉嘉;

我區(qū)建成首個太陽能集熱器檢測平臺    記者 馬疆虎

北京將在建筑中應用三十萬平方米太陽能集熱器    張定友

小城里的太陽夢    薛秀春 劉月月

“低碳的,當然受歡迎”    記者 梁夢勛 通訊員 王福龍 祁振生

低碳呼喚“平板”回歸    本報記者 劉月月

企業(yè)齊喚政策東風    本報記者 徐若濱

復合太陽能技術成建筑節(jié)能重要途徑    沈陽建筑大學市政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耿耿 李慧星 肖瑋 李貝妮

太陽能熱利用科普問答(三)    驀妮

科技創(chuàng)新造福社會 健康發(fā)展續(xù)寫輝煌    本報記者 蒙華 劉榮慧

對抗寒冬不留情    本報記者 范建

采用腔體吸收器的線聚焦太陽能集熱器的理論及實驗研究    翟輝

菲涅爾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性能研究與熱遷移因子分析    謝文韜

地源熱泵與太陽能集熱器聯(lián)合供暖系統(tǒng)研究及仿真分析    吳曉寒

復合式熱泵供熱系統(tǒng)的耦合特性研究    劉逸

槽式太陽能直接蒸汽熱發(fā)電系統(tǒng)性能分析與實驗研究    楊賓

碟式聚光太陽能熱發(fā)電系統(tǒng)用斯特林發(fā)動機的研制    李鐵

嚴寒地區(qū)太陽能-土壤耦合熱泵季節(jié)性土壤蓄熱特性研究    張文雍

嚴寒地區(qū)太陽能—土壤耦合熱泵季節(jié)性土壤蓄熱特性研究    張文雍

重力熱管在太陽能光電光熱利用中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張濤

太陽能明托熱機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侯景鑫

CPC太陽能集熱器的性能研究及凝結水輔助加熱系統(tǒng)的分析    郝俊勇

新型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熱性能模擬測試技術研究    凌以健

特殊條件下太陽能平板集熱器性能研究    張威

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內(nèi)部溫度場和流場分布特性的研究    高留花

新型CPC真空管式太陽能集熱器的模擬研究    高宏宇

槽式太陽能集熱器熱效率分析研究    東朝陽

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抗凍方法研究    李芷昕

蛇形復合拋物面太陽能集熱器的性能研究    張曉偉

太陽能集熱器和相變材料熱交換器    Luis Daniel Alejandro López

蛇形管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試驗研究    李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