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制備工藝改進及新型器件結構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8 21:27:50
熱度:

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制備工藝改進及新型器件結構研究【摘要】:本論文的主要工作為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LSC)制備工藝的改進及LSC新型器件結構的研究。論文分為三個部分(三章):

【摘要】:本論文的主要工作為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LSC)制備工藝的改進及LSC新型器件結構的研究。論文分為三個部分(三章):第一部分是文獻綜述;第二部分是液相夾層LSC和原位聚合工藝制備PMMA-LSC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底面耦合電池結構LSC的制備與優(yōu)化。 第一章主要綜述了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的研究背景和國內(nèi)外相關工作的最新研究進展。首先,對太陽能電池的原理進行了簡單介紹,并對太陽能電池的發(fā)展歷史、現(xiàn)狀與趨勢及光伏建筑一體化進行了總結;其次,從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的損耗機制及降低損耗的路徑出發(fā)對目前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概括,并對影響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效率的因素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說明了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意義。 第二章是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制備工藝的優(yōu)化研究。(1)通過在玻璃夾層中注入熒光染料溶液制備了78mm×78mm×mm液相夾層LSC,耦合硅電池后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9%,比使用相同染料的同尺寸玻璃夾膠LSC提高了30%。理論計算表明,由于熒光夾層均勻,無雜質(zhì)缺陷,液相夾層LSC的實測效率接近器件的理論效率極限。此類LSC既能通過玻璃保護熒光層又能保持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且可快速更換熒光染料溶液循環(huán)利用,提供了一種LSC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路徑。(2)用原位聚合工藝制備了一系列78mm×78mm×7mm PMMA-LSC,由于PMMA光波導均勻無缺陷,其光傳輸損耗比玻璃夾膠明顯降低,四側耦合硅電池后光電轉換效率最高達到4.10%,接近了目前使用晶體硅電池LSC的最高效率。當PMMA光波導的三側耦合反射鏡,一側耦合太陽能電池時,耦合電池的功率最高達到109.5mW,實現(xiàn)了等效聚光。在此基礎上,考察了PMMA光波導不同區(qū)域?qū)让骜詈想姵剌敵龉β实呢暙I,研究了反射鏡和底面白色背景對LSC中熒光傳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白色背景和三側反射鏡都能有效提高光波導各區(qū)域?qū)让骐姵毓β实呢暙I,白色背景對側面電池功率的提高作用在短距離處較明顯,三側耦合反射鏡對電池功率的提高作用則在長距離處更明顯。 第三章針對目前LSC中所用熒光材料吸收波段有限和自吸收的問題,開展了LSC新型結構的研究。我們基于PMMA平面光波導制備了一系列78mm×78mm×7mm底面耦合電池結構的LSC (BMP-LSC),該結構不僅能吸收光波導熒光而且能夠吸收透射太陽光及部分逃逸光錐內(nèi)的熒光。研究了PMMA光波導不同區(qū)域?qū)Φ酌骜詈想姵毓β实呢暙I,并考察了電池覆蓋面積與LSC性能的關系以及底面耦合電池間的相互影響,探索了提高器件效率和性價比的途徑。研究發(fā)現(xiàn),耦合一塊太陽能電池BMP-LSC的功率增益最高達到1.38,據(jù)我們所知,為已報道的PMMA-LSC效率的最高值;耦合兩塊太陽能電池時實現(xiàn)了較低的$1.89W-1發(fā)電成本;耦合三塊太陽能電池時可達到5.03%的光電轉換效率??疾炝说酌鎯蓧K耦合電池間距對BMP-LSC效率的影響,發(fā)現(xiàn)電池中心相距29mm時,電池功率增益較高,相距太近或太遠都會由于電池間的熒光競爭吸收及熒光傳輸路徑變長影響到電池效率。最后對BMP-LSC在光伏建筑一體化中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 光伏建筑一體化 LSC工藝改進 液相夾層 原位聚合 PMMA 光波導 熒光染料 性價比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M914.4
【目錄】: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文獻綜述11-51
  • 1.1 太陽能簡介11-17
  • 1.1.1 太陽能電池12-17
  • 1.1.1.1 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12-13
  • 1.1.1.2 太陽能電池的發(fā)展歷史、現(xiàn)狀與趨勢13-15
  • 1.1.1.3 光伏建筑一體化15-17
  • 1.2 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17-42
  • 1.2.1 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的工作原理17-18
  • 1.2.2 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的損耗18-22
  • 1.2.2.1 光波導介質(zhì)的傳輸損耗18-19
  • 1.2.2.2 熒光材料的損耗19-21
  • 1.2.2.3 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損耗21-22
  • 1.2.3 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的研究進展22-40
  • 1.2.3.1 光波導介質(zhì)的選擇22-24
  • 1.2.3.2 熒光材料篩選24-35
  • 1.2.3.2.1 有機熒光染料24-30
  • 1.2.3.2.2 半導體量子點材料30-31
  • 1.2.3.2.3 稀土發(fā)光離子31-33
  • 1.2.3.2.4 潛在的LSC熒光材料33-34
  • 1.2.3.2.5 金屬表面等離子體增強LSC發(fā)光34-35
  • 1.2.3.3 電池與熒光材料匹配度的優(yōu)化——疊層LSC的設計和制備35-37
  • 1.2.3.4 其它減少逃逸損失的方法37-40
  • 1.2.4 LSC的數(shù)值模擬40-42
  • 1.3 論文主要內(nèi)容及研究意義42-43
  • 參考文獻43-51
  • 第二章 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制備工藝的優(yōu)化51-75
  • 2.1 液相夾層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51-60
  • 2.1.1 引言51-53
  • 2.1.2 實驗部分53-55
  • 2.1.2.1 試劑與儀器53
  • 2.1.2.2 液相夾層LSC的制備53-54
  • 2.1.2.3 液相夾層LSC的性能表征54-55
  • 2.1.3 結果和討論55-57
  • 2.1.4 理論模擬57-60
  • 2.2 原位聚合PMMA制備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60-69
  • 2.2.1 引言60-61
  • 2.2.2 實驗部分61-63
  • 2.2.2.1 試劑與儀器61
  • 2.2.2.2 原位聚合PMMA制備LSC器件61-62
  • 2.2.2.3 器件性能表征62-63
  • 2.2.3 結果與討論63-69
  • 2.2.3.1 PMMA-LSC性能63-65
  • 2.2.3.2 反射鏡對PMMA-LSC性能影響65-67
  • 2.2.3.3 PMMA光波導各區(qū)域?qū)SC的功率貢獻67-69
  • 2.3 本章小結69-70
  • 參考文獻70-75
  • 第三章 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新型結構探索75-91
  • 3.1 引言75-77
  • 3.2 實驗部分77
  • 3.3 結果和討論77-87
  • 3.3.1 BMP-LSC性能分析77-79
  • 3.3.2 電池耦合方向?qū)MP-LSC性能的影響79-80
  • 3.3.3 PMMA光波導各區(qū)域?qū)MP-LSC效率的貢獻80-82
  • 3.3.4 底面耦合電池數(shù)對BMP-LSC性能的影響82-83
  • 3.3.5 BMP-LSC中底面耦合電池間距對效率的影響83-87
  • 3.4 本章小結87-88
  • 參考文獻88-91
  • 總結與展望91-92
  • 在讀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與成果92-93
  • 致謝9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玻璃夾膠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    張軍;徐智磊;蘇湛;孫軼瑋;趙晗;耿俊杰;張俊;孫松;丁建軍;羅震林;鮑駿;高琛;

斯托克斯位移及其在太陽能光伏器件中的應用    王同心

部分重疊雙柵MOSFET特性的研究    韓名君;趙陽;柯導明;

CCD輸出二極管反向漏電機理的研究    易萍

晶界對AlGaN薄膜紫外探測器時間響應特性的影響    王蘭喜;陳學康;王瑞;曹生珠;

6H-SiC熱氧化層高溫漏電及紅外光譜表征研究    曹群;牟維兵;楊翰飛;楊治美;龔敏;

鏈式氧化制備SiO_2膜的研究    張松;席曦;王振交;唐寧;季靜佳;李果華;

VB-GaAs晶體生長技術中摻Si濃度的控制    牛沈軍;王建利;蘭天平;

電化學C-V法對載流子濃度縱向分布的精確測量    李若凡;武一賓;楊瑞霞;馬永強;商耀輝;牛晨亮;

50 V LDMOS漏電容非線性研究    朱少博;孫偉鋒;李海松;陸生禮;

高效率808nm激光器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    趙懿昊;陳宏泰;陳國鷹;楊紅偉;趙潤;彭海濤;

1N4626型齊納二極管的低噪聲關鍵技術研究    劉興輝;劉通;

功率MOSFET低溫工作特性分析    董志芳;

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真實傳感器實驗    王云;李寶河;李長江;

Nb摻雜BaTiO3的電子結構研究    涂才根;劉諾;張曦;

多重雜質(zhì)(Au、Ni)摻雜n型硅材料的熱敏特性    董茂進;陳朝陽;范艷偉;叢秀云;

疊層太陽電池中不同基質(zhì)硅量子點的特性研究    林娟;楊培志;

一種用于太陽被動跟蹤的光電角偏差探測裝置    賀曉雷;呂文華;李建英;于賀軍;

一種用于太陽被動跟蹤的光電角偏差探測裝置    賀曉雷;呂文華;李建英;于賀軍;

μc-Si (p)/c-Si(n)異質(zhì)結太陽電池的模擬計算與優(yōu)化    李力猛;韓兵;周炳卿;陳霞;郝麗媛;

納米金剛石薄膜紫外探測器研究    王蘭喜;陳學康;王云飛;郭晚土;吳敢;曹生珠;尚凱文;

HgCdTe環(huán)孔p-n結光伏探測器暗電流機制    李欣;王淑芬;毛京湘;趙晉云;

SOA非線性應用關鍵參數(shù)的測量    程乘

硅基應變引入方法與MOS器件相關基礎研究    楊洪東

溶膠—凝膠技術在紡織品多功能整理中的應用    汪青

ZnO基透明導電膜的制備與摻雜研究    龔麗

超順磁性氧化鐵和LSMO/BCFO復合多鐵薄膜的制備及其物性研究    馬銘

氧化物薄膜憶阻器的材料選擇與行為機制研究    李海濤

氧化釓摻雜對氧化鉿高K柵介質(zhì)氧空位抑制作用及電學性能研究    季梅

射頻域巨介電/鐵氧體磁電雙性能材料與器件研究    賀穎

3C-SiC/Si異質(zhì)外延生長與肖特基二極管伏安特性的研究    陳達

高亮度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研究    喬忠良

高功率GaAs光電導開關設計技術研究    李寅鑫

硅、鍺切割片的損傷層研究    張秀芳

電子證據(jù)可靠性問題分析    崔震宇

Mn、Co、Al摻雜SiC薄膜制備及其光敏性質(zhì)研究    趙興亮

HIT太陽電池硅片處理及復合透明導電膜的研究    王淑珍

摻N的4H-SiC第一性原理研究    張智

電場對Bi-Sb-Te和Mg-Si-Sn熱電材料微觀結構及其性能的影響    陳瑞雪

采用PLD方法在多種基底上生長ZnMgO三元薄膜及紫外探測器的制備    張俊

界面修飾對氧化鋅基薄膜晶體管性能的影響    曹欣悅

量子點激光器Ⅰ-Ⅴ特性和光譜研究    馬傳賀

光伏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趨勢及思考    趙玉文;

薄膜生長速率對有機光伏器件性能的影響    黃啟雄;袁永波;連加榮;周翔;

碳納米管光伏器件的研究進展    金鐵凝;陳長鑫;張亞非;

光伏器件在光學分析儀器中的應用    孫振東;范世福;

噴涂法制備大面積倒置聚合物光伏器件    劉智勇;徐文濤;王寧;楊小牛;

半導體P—n結光伏器件的偏置電路分析    劉芳元;

改善有機光伏器件性能的新型緩沖層    梁立志;吳英;石景龍;康博南;

星型銪(Ⅲ)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有機光伏器件的表征    王彬彬;宋艷秋;孫二軍;

結電容對光伏器件Ⅰ-Ⅴ特性測試的影響    文靜;王玲;李言謹;

一種新型光電聚合物的光伏器件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王斌;何志群;趙瓛;孫劍淵;梁春軍;劉應良;曹少魁;

電工所研制出首例突破11%的鐵電-半導體耦合光伏器件    

界面納米結構對有機光伏器件光電流性能的影響研究    楊立功;陳林;施敏敏;白茹;汪茫;陳紅征;

石墨烯在光伏器件中的應用    陳永勝;

新型烷氧基苯取代的苯并二噻吩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光伏器件    肖璐;袁俊;劉波;李永舫;鄒應萍;

用于有機光伏器件的三取代苝二酰亞胺添加劑    周曼溪;王金澤;陳廣新;江潮;李齊方;

聚(苯撐乙炔-電子受體)共聚物光伏性能研究    牛俊峰;李惠;李武;曾翎;楊志祥;路勝利;

HgCdTe光伏器件多層鈍化膜等離子體處理的研究    儲開慧;喬輝;湯英文;陳江峰;胡亞春;賈嘉;李向陽;龔海梅;

基于表面改性硅納米線和P3HT的超穩(wěn)定高效雜化光伏器件    張付特;申小娟;宋濤;孫寶全;

熱退火對小分子有機光伏電池性能的影響    左易;萬相見;陳永勝;

具有D-A結構的噻吩和苯并噻二唑共聚物的光伏器件研究    趙光金;何有軍;何暢;李永舫;

基于水溶性材料制備聚合物-納米粒子雜化光伏器件    陳召來;張皓;楊柏;

聚合物光伏器件形貌特性、性能及穩(wěn)定性研究    陸運章

基于聚合物—富勒烯體異質(zhì)結光伏器件的應用研究    徐苗

基于聚合物/無機復合體系太陽能電池光伏特性的研究    李妍

納米ZnO基有機/無機復合光伏器件研究    王麗丹

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制備工藝改進及新型器件結構研究    張義

有機小分子光伏器件設計與研究    莊陶鈞

有機光伏器件的光學計算與模擬    仝海躍

小分子有機光伏器件的研究    陳艷

Ⅱ-Ⅵ族半導體材料的制備及在有機光伏器件中的應用    朱鈞鈞

聚合物/染料復合結構光伏特性的研究    梁嘉

近紅外量子點熒光集光太陽能光伏器件的制作和性能    張俊

種子層誘導納米相結構有機光伏器件的設計與制備工藝    楊峰

基于CuPc:C60的小分子有機光伏器件研究    李欣

多酸/聚3-己基噻吩光伏器件的組裝及性能    石金靜

有機光伏器件的界面電子結構及其電子復合與產(chǎn)生過程的研究    李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