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熱帶印度洋增暖對南極平流層極渦的影響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8 21:03:32
熱度:

熱帶印度洋增暖對南極平流層極渦的影響【摘要】:過去幾十年,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大部分海洋,特別是熱帶印度洋,顯著增暖.同時,南極平流層極渦呈現(xiàn)發(fā)展加深的趨勢.以前的模擬結果顯

【摘要】:過去幾十年,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大部分海洋,特別是熱帶印度洋,顯著增暖.同時,南極平流層極渦呈現(xiàn)發(fā)展加深的趨勢.以前的模擬結果顯示,臭氧耗損的輻射冷卻效應是南極極渦加深的主導因子,但模擬的臭氧耗損單獨引起的南極極渦加深比實際觀測到的要強.這說明有其他因子參與影響了南極極渦的趨勢變化,其作用是部分抵消臭氧耗損的影響.是否熱帶印度洋增暖是其中的因子之一,這個問題還不清楚.利用4個大氣環(huán)流模式,通過給定理想的、與觀測到的強度相當?shù)臒釒в《妊笤雠瘡娖?進行集合試驗,研究了這一問題.結果表明:熱帶印度洋增暖有利于南半球春、夏季極地平流層增暖、南極極渦減弱,于是傾向于部分抵消臭氧耗損的輻射冷卻效應.這一結果能部分解釋以前的模擬發(fā)現(xiàn)—臭氧耗損單獨導致的南極極渦加深比觀測到的要強.鑒于平流層變暖不利于極地平流層冰晶云的形成、遂有利于臭氧恢復,現(xiàn)在的結果暗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氣候系統(tǒng)的內部動力調整過程將有利于南極臭氧洞的恢復.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竺可楨-南森國際研究中心;
【關鍵詞】南極平流層極渦 臭氧耗損 印度洋變暖 大氣環(huán)流模式 行星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 40775053)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暨創(chuàng)新方向項目(編號: KZCX2-YW-BR-14)資助
【分類號】:P433
【正文快照】: 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在自然氣候系統(tǒng)中,與臭氧有關的光化學反應過程盡管復雜,但基本維持大氣中的臭氧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但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發(fā)現(xiàn)南極上空臭氧明顯減少了[1,2](圖1(b)).臭氧層破壞與人類活動向大氣排放氟里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北半球平流層大氣環(huán)流轉型的基本氣候特征    張靈;李維京;陳麗娟;

北半球平流層大氣環(huán)流的季節(jié)轉型特征及其與對流層的關系研究    張靈

平流層極地臭氧損耗影響對流層氣候的研究進展    胡永云;

春季南半球環(huán)狀模與長江流域夏季降水的關系:Ⅱ印度洋和南海海溫的“海洋橋”作用    南素蘭;李建平;

1979年以來南極平流層冬季變暖    胡永云;朱金奎;劉驥平;

Impact of Global SST on Decadal Shift of East Asian Summer Climate    付建建;李雙林;羅德海;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Pacific-North American Teleconnection Pattern and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宋潔;李崇銀;周文;潘靜;

A Comparison of Polar Vortex Response to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Warming    李雙林;

南極濤動和南極繞極波的年代際變化    卞林根;林學椿;

105°E和125°E越赤道氣流與南、北半球環(huán)流變化的關系    劉向文;孫照渤;倪東鴻;李維京;賈建穎;譚桂容;

從中期天氣過程看近幾年長江中下游梅雨偏少的原因    鮑名;

北極平流層冬季早期變暖的GCM模擬研究    胡永云;姜天宇;

澳洲北部強/弱越赤道氣流對應的環(huán)流配置    劉向文;孫照渤;李維京;黃亮;

關于平流層異常影響對流層天氣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    胡永云;

全球變化條件下的平流層大氣長期變化趨勢    胡永云;丁峰;夏炎;

南半球環(huán)狀模與ENSO的關系研究    宮婷婷

熱帶印度洋海表溫度主模態(tài)的長周期變化及對溫室氣體增加的響應    鄭小童

印度洋海溫異常對亞洲主要降水區(qū)的影響研究    楊明珠

春季南半球環(huán)狀模與長江流域夏季降水的關系及相關聯(lián)的全球海溫變化模態(tài)    南素蘭

中國夏季降水的氣候變率及其可能機制研究    王遵婭

大氣環(huán)流圈變化特征以及與ENSO的關系    馬杰

海溫對東亞夏季風年代際及冬季風年際變異的影響    付建建

廣義平衡反饋方法及其在研究海洋對大氣反饋中的初步應用    溫娜

我國內陸干旱區(qū)過去千年來濕度變化的搖蚊記錄及其對比    陳建徽

平流層極渦異常及其對對流層的影響研究    易明建

馬斯克林高壓的變化特征及其與我國東部夏季降水的關系    陶娜麒

緯向平均氣流變動的主要模態(tài)及其與AO、AAO和ENSO的聯(lián)系    白瑩瑩

印度洋偶極子狀增暖趨勢及其形成機制    孟素婧

浙西梅汛期降水特點和變化規(guī)律及異常降水環(huán)流特征對比分析    汪紅燕

北半球平流層大氣環(huán)流的季節(jié)轉型特征及其與對流層的關系研究    張靈

近年來北極平流層臭氧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特征    劉姝媛

南印度洋偶極子的特征和機理及其與ENSO的關系探討    張嵐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年代際變化及其氣候影響    龔道溢,何學兆

梅雨與北極濤動及平流層環(huán)流異常的關聯(lián)    李崇銀;顧薇;潘靜;

熱帶準兩年振蕩影響北半球冬季大氣環(huán)流的診斷分析    陳文,楊蕾,黃榮輝,邱啟鴻

氣候平均場中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雙脊線特征及其與季風槽準10天振蕩的關系    祁莉;管兆勇;張祖強;何金海;

大氣環(huán)流的季節(jié)變化和季風    曾慶存,張邦林

全球變化條件下的平流層大氣長期變化趨勢    胡永云;丁峰;夏炎;

大氣準定常行星波異常傳播及其在平流層影響東亞冬季氣候中的作用    陳文;魏科;

南海夏季風爆發(fā)早晚對廣西氣候的影響    廖雪萍;覃志年;何慧;歐藝;

北半球平流層各高度場諧波分析的若干基本事實    瞿章,呂世華,鄭光,林俊峰,邱海龍

北半球50hPa多年月平均經向剖面上的季節(jié)變化    瞿章,張海俊,鄭光,陳芳

平流層極地臭氧損耗影響對流層氣候的研究進展    胡永云;

1873~2000年東亞夏季風變化的研究    郭其蘊,蔡靜寧,邵雪梅,沙萬英

長江流域夏季降水與前期北極濤動的顯著相關    龔道溢,朱錦紅,王紹武

南海和印度洋海溫異常對東亞大氣環(huán)流及降水的影響    閔錦忠,孫照渤,曾剛

南海夏季風爆發(fā)與熱帶海洋海溫和大氣環(huán)流異常變化關系的研究    陳永利,白學志,趙永平

春季南半球環(huán)狀模與長江流域夏季降水的關系:Ⅰ基本事實    南素蘭;李建平;

南海-熱帶東印度洋海溫異常對南海夏季風影響的數(shù)值試驗    趙永平,吳愛明

臭氧耗竭科學評價執(zhí)行總結    鐘曉紅

北極的臭氧損耗    孟巖松;

大氣、海洋、地學研究中數(shù)值模擬的進展    曾慶存

BCC大氣環(huán)流模式對亞澳季風年際變率主導模態(tài)的模擬    王璐;周天軍;吳統(tǒng)文;吳波;

全球氣候變化對涇河流域徑流和輸沙量的潛在影響    曹穎;張光輝;羅榕婷;

陸面過程模式的研究進展簡介    汪薇;張瑛;

AGCM中云的不均勻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張鳳

氣候變化對我國水文水資源系統(tǒng)的影響研究    石緞花;李惠民;

熱帶太平洋SST異常對IAP-9LAGCM年際變率影響的模擬    薛洪斌;張銘;王業(yè)桂;

熱帶大氣季節(jié)內振蕩的季節(jié)性特征及其在SAMIL-R_(42)L_9中的表現(xiàn)    賈小龍;李崇銀;

SMIP2試驗對亞洲夏季風的模擬能力及其可預報性的分析    施洪波;周天軍;萬慧;王斌;宇如聰;

臺灣水保特殊地優(yōu)勢植物需水量預測    張俊斌;蔡尚悳;吳志峰;

全球大氣環(huán)流模式BCC_AGCM2.0.1對1998年夏季江淮流域強降水過程的回報試驗研究    頡衛(wèi)華;吳統(tǒng)文;

大氣環(huán)流模式物理參數(shù)的優(yōu)化調試    王在志;

AMIP模式對大氣經向質量輸送的模擬評估    趙煜飛;李建平;

全球大氣環(huán)流模式(BCC_AGCM2.0.1)云輻射特征模擬    王在志;吳統(tǒng)文;張芳;王蘭寧;董敏;

全球大氣環(huán)流模式BCC_AGCM2.0.1對云量的模擬    張芳;吳統(tǒng)文;王在志;董敏;

積云對流參數(shù)化方案在熱帶大氣季節(jié)內振蕩模擬中的重要性    胡文婷;段安民;吳國雄;

跨季度汛期氣候數(shù)值預測試驗    李煥連;李清泉;王蘭寧;董敏;

IAP9L模式中大尺度凝結降水方案的改寫與試驗    陳鵬;張芳苒;張貴臣;

分塊地形坐標大氣環(huán)流模式動力框架對大地形強迫的數(shù)值模擬    梁丹青;張銘;曾慶存;

CH_(4-x)F_x(x=1,2,3)與CH_3吸氫反應的直接動力學研究    馮麗霞;李琳;王文亮;王渭娜;

植物給氣候號脈    本報記者 延宏

全球“綠色海關”計劃啟動    吳銘

年產2萬噸氟化工項目落戶太倉    記者 趙晏彪

2萬噸環(huán)保型制冷劑項目落戶太倉    記者  徐允上

綠色海關:拒環(huán)境污染于國門之外    陌上桑

短期氣候動力預測模式系統(tǒng)    負責人 丁一匯 張學洪 倪允琪

環(huán)保制冷劑的先行者    龔文俊

科技孵化“孵出”聯(lián)合國金獎    駐太倉首席記者 徐允上

北極的夏天漸漸變長    

40年冰層厚度減少40%    鄭曉春

南、北半球大氣的相互作用和越赤道氣流的氣候學研究    趙煜飛

海溫對東亞夏季風年代際及冬季風年際變異的影響    付建建

平流層對流層物質交換以及平流層水汽與臭氧的研究    謝飛

西南澳類季風環(huán)流及其與西南澳洲降水的關系    馮娟

全球大氣環(huán)流模式對1998年夏季江淮流域強降水過程的回報試驗研究    頡衛(wèi)華

氣候變化對區(qū)域作物和生活需水量影響研究    尹君

2010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6-7月降水異常的成因分析    李慧

大規(guī)模城市化影響東亞季風和中國氣候的敏感性試驗    張葉

印度洋海盆增暖及ENSO對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的影響    程守長

2009/2010冬季中國氣溫異常及其對海表溫度的遙響應    張岳軍

幾種氟代烷烴與自由基抽氫反應的直接動力學研究    馮麗霞

熱帶對流層頂層結構及其變化特征    辛玉姣

三種動力框架對全球氣候及東亞夏季風模擬的影響探究    魏婷

中國極端氣候事件的數(shù)值模擬及其對土壤濕度異常響應的敏感性分析    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