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中德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到底差在哪兒?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16-07-27 09:13:33
熱度:

中德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到底差在哪兒?當提到新能源電動汽車時,你的腦海是不是會馬上聯(lián)想到政府補貼,送牌等一系列優(yōu)惠呢?目前,各國補貼政策雖側重點不盡相同,但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將左右新

當提到新能源電動汽車時,你的腦海是不是會馬上聯(lián)想到政府補貼,送牌等一系列優(yōu)惠呢?目前,各國補貼政策雖側重點不盡相同,但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將左右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方向。

01.jpg

在前不久結束的“第七屆中國?青海綠色發(fā)展投資貿易洽談會”的“鋰產業(yè)-新生態(tài)”論壇上,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交通與能源領域主任金采爾提到,德國已于2016年5月實施了電動汽車補貼政策。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德國有哪些補貼政策,中德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差在哪兒?

德國的補貼方式

2016年5月,德國聯(lián)邦內閣正式通過決議,開始實施電動汽車補貼、減免稅款等一系列政策補貼。

按照規(guī)定,自2016年5月18日起,在德國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將獲得4000歐元(約合2.8萬元人民幣)補貼,購買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將獲得3000 歐元補貼。補貼總金額共計12億歐元,由政府和汽車制造商平攤,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補貼發(fā)完為止,最晚持續(xù)到2019年6月30日。個人、公司、基金、社團和協(xié)會均可申請補貼。但凈售價超過6萬歐元的電動汽車不在此次補貼政策之列。

除了直接的補貼外,在2020年前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還將享受免繳10年汽車稅的優(yōu)惠政策,免稅政策可追溯至2016年1月1日起的電動汽車購買者。員工在單位駐地可以免費充電,并不計入其“應稅所得”。

說完上述德國的政府補貼政策,電動君忍不住談一談國內電動汽車補貼與德國補貼政策到底差在哪兒了?

05.jpg

補貼資金成分不同

首先從補貼資金成分來看,中國補貼資金全部來自于財政部,并且部分省市也已出臺相關補貼規(guī)定,在中央補貼的基礎上,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地方補貼。而在德國,補貼資金由政府和與政府達成一致的車企各付一半,并且各地方沒有出臺相應的地方補貼規(guī)定。

我國的補貼力度顯而易見,無論對消費者還是車企,都有著極大的誘惑力和刺激。但是如此龐大的政府開支,很難長期維持下去,補貼退坡在所難免。反觀德國的補貼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省政府開支,并且德國政府設置了12億歐元的總補貼金額,最晚將補貼至2019年。這也體現(xiàn)了德國的補貼政策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制定政策時,就考慮到了補貼退坡的方式及時間點。

補貼對象不同

在中國購買電動汽車,不僅補貼消費者,還補貼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但是德國的所有補貼優(yōu)惠都是圍繞消費者,汽車制造商并不能獲得補貼,反而還需和政府共同承擔補貼。

我國的這種補貼方式好處在于不僅能夠刺激消費者,還能夠提高車企研發(fā)、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通過對供需雙方的刺激,從而拉動整個電動汽車產業(yè)迅速發(fā)展。另外,給予車企補貼,除了為了刺激其研發(fā)、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外,也因為我國的汽車制造業(yè)相比德國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國家給予財政等方面的支持。

反觀德國的財政補貼,僅僅針對消費者,對于車企來說,生產、銷售的是不是新能源汽車都無關緊要,但是從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角度看,不給予車企補貼政策,同時也意味著政府對于車企不做過多干涉,避免了政策補貼影響企業(yè)對于技術路線的選擇。另一方面,由于車企不是補貼收益方,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車企“騙補”的行為。

補貼車型分類及標準不同

我國對于電動汽車補貼車型的分類明確,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包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包含增程式)客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包含增程式)專用車、貨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

此外,我國的補貼政策對于電動汽車的質量也有一定要求,需要達到標準才能獲得補貼,并且標準仍在不斷提高。2016年的新補貼標準,純電動乘用車符合補貼標準的續(xù)駛里程和時速,由80km提升至100km,由不低于80km/h提高到100km/h。

而 德國此次補貼僅對乘用車進行補貼,對于車型只有低于6萬歐元這一個要求??梢悦黠@看出,我國對于在公共交通領域發(fā)展電動汽車十分重視,并且對于補貼的車型、性能標準有更明確的要求,避免了新能源汽車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

補貼發(fā)放流程不同

02.jpg

在北京購買一輛電動汽車,消費者無需填報申請和證明,在購買環(huán)節(jié),消費者需要付的款項已經是扣除了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之后的價格。

而在德國購買一輛新能源汽車,需要支付的金額只是扣除了車企的一半補貼。在向政府申請補貼時,須出具已經獲得汽車銷售公司補貼的證明,最后才能獲得政府補貼。根據(jù)媒體報道,盡管在購買新能源汽車過程中,消費者需要墊補資金,但德國聯(lián)邦政府專門設立了經濟出口控制辦公室,進行補貼發(fā)放工作。補貼一般在四至五周內就會發(fā)放到位,操作過程十分透明。

相比之下,對于消費者來說,我國的補貼流程即更加便捷、效率,省去了很多環(huán)節(jié)。但由于不用消費者進行登記,也使得車企“有漏可鉆”。而德國的補貼發(fā)放流程雖然比我國復雜,但是能夠準確統(tǒng)計消費者的購買信息,也能夠督促車企給予消費者補貼。

筆者有話說

隨著電動汽車的不斷發(fā)展,國內補貼政策漸漸地力度減小是必然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終將不能一直由策驅動,市場的介入是肯定的,市場、政策共同驅動是下一步的趨勢。德國的補貼政策,能給我國補貼戰(zhàn)略調整提供許多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