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楊裕生表示處理新能源汽車騙補不能止于四部委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16-07-21 14:00:59
熱度:

楊裕生表示處理新能源汽車騙補不能止于四部委編者:新能源汽車“騙補”核查臨近尾聲,即將公布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先生,素來關注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對&ld

  編者:新能源汽車“騙補”核查臨近尾聲,即將公布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先生,素來關注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對“騙補”核查處罰一事,投書第一電動網(wǎng),關切之情溢于言表。本文標題為編輯所加,原文標題為“處理新能源汽車騙補是四部委的責權嗎”。正文部分小有修改,但延續(xù)作者本意。本文僅代表楊裕生先生的觀點。歡迎讀者朋友通過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自媒體頻道發(fā)文討論。 

  工業(yè)與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人士在2016年7月8日天津的《第二屆鋰電及關鍵原材料采配會/技術交流會》上宣稱:“騙補:調查已經(jīng)完成,等待結果公布。僅點名小部分企業(yè)(如吉姆西),大部分企業(yè)均不會存在風險”。

  賽迪研究院是工業(yè)與信息化部下屬的顧問單位,其代表在會上所提供的信息應該是可靠的。他所說新能源車騙補問題的這段話雖然不長,卻說明了如下事情:

  1、存在騙補行為的企業(yè)確實還有“大部分”,但是在結果公布時他們不會有被點名的“風險”。

  2、公布結果,僅由工業(yè)與信息化部等部委“點名小部分企業(yè)”,沒有涉及追究刑事責任。

  對此,我結合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學習黨中央“依法治國”的精神,整理出如下問題:

  1、詐騙是犯罪。詐騙罪(刑法第266條)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新能源汽車騙補是否構成犯罪,要由公檢法部門按法律程序審理確定,而不應由工業(yè)與信息化部等四部委作出判斷。

  2、2016年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五條決定中的第五條明確要“打擊‘騙補’行為”。如果新能源汽車“騙補”構成了犯罪,應由人民法院依法用法律來懲處,而不應止步于工業(yè)與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行政處罰。

  3、根據(jù)有關司法解釋,詐騙罪的“騙取數(shù)額較大”,以2000元為起點。但這并不意味著詐騙未遂的,不構成犯罪。詐騙未遂,情節(jié)嚴重的,也應當定罪并依法處罰。新能源汽車補貼一輛乘用車在2萬元以上,最小的商務車補貼30萬。所以,即使騙取國家的補貼尚未到企業(yè),也不是確定不構成犯罪的理由。是否構成犯罪,如何處罰,要由法院審定。

  4、四部委擬以“點名小部分企業(yè)(如吉姆西),大部分企業(yè)均不會存在風險”的方式,處理這件轟動全國、總額數(shù)以若干億計的事件,不僅給人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印象,難以服眾,而且可能存在濫用職權、違背依法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問題,與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打擊‘騙補’行為”的要求也不符合。

  總之,依法治國,決不能作為空喊的口號,而應該是國家機關的實際行動。我作為有52年黨齡的一名中共黨員,從愛護我黨的執(zhí)政部門和有關公務人員出發(fā),將上述問題提請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