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光伏發(fā)電并網逆變器技術規(guī)范(NB/T 32004-2013)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15-03-06 17:28:13
熱度:

光伏發(fā)電并網逆變器技術規(guī)范(NB/T 32004-2013)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光伏(Pv)并網系統(tǒng)所使用逆變器的產品類型、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連接到Pv源電路電壓不超過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光伏(Pv)并網系統(tǒng)所使用逆變器的產品類型、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連接到Pv源電路電壓不超過直流1500V,交流輸出電壓不超過1000V的光伏并網逆變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1408.1-2006絕緣材料電氣強度試驗方法第1部分:工頻下試驗(EEC 60243-1:1998,IDT)   GB/T 2423.1-2008電工電子產品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A:低溫(IEC 60068-2-1:2007,IDT)   GB/T 2423.2-2008電工電子產品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B:高溫(IEC 60068-2-2:2007,IDT)   GB/T 2423.3-2006電工電子產品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Cab:恒定濕熱試驗(IEC 60068-2-78:2001,IDT)   GB/T 2423.4-2008電工電子產品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Db:交變濕熱(12h+12h循環(huán))U EC 60068-2-30:2005,IDT)   GB/T 2423.10-2008電工電子產品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Fc:振動(正弦)QEC 60068-2-6:1995,IDT)   GB/T 2828.1-2012計數(shù)抽樣檢驗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質量(AQL)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劃(ISO 2859-1:1999,IDT)   GB/T 3805-2008特低壓(ELV)限值   GB/T 4207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shù)和相比電痕化指數(shù)的測定方法(IEC 60112,IDT)   GB 4208-20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UEC 60529:2001,IDT)   GB 4824-2004工業(yè)、科學和醫(yī)療(ISM)射頻設備電磁騷擾特性限值和測量方法(CISPR 11:2003,IDT)   GB/T 5169.10-2006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10部分:灼熱絲/熱絲基本試驗方法灼熱絲裝置和通用試驗方法(IEC 60659-2-10:2000,IDT)   GB/T 5169.11-2006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11部分:灼熱絲/熱絲基本試驗方法成品的灼熱絲可燃性試驗方法(IEC 60695-2-11:2000,IDT)   GB/T 5169.17-2008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17部分:試驗火焰500W火焰試驗方法(IEC 60695-11-20:2003,IDT)   GB/T 5465.2-2008電氣設備用圖形符號第2部分:圖形符號(IEC 60417  DB:2007,IDT)   GB/T 12113-2003接觸電流和保護導體電流的測量方法(IEC 60990:1999,IDT)   GB/T 14549-1993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   GB/T 15543-2008電能質量三相電壓不平衡   GB 16895.3-2004建筑物電氣裝置第5-54部分:電氣設備的選擇和安裝接地配置、保護導體和保護聯(lián)結導體(IEC 60364-5-54:2002,IDT)   GB/T 16895.10-2010低壓電氣裝置第4-44部分:安全防護電壓騷擾和電磁騷擾防護(IEC 60364-4-44:2007,IDT)   GB/T 16935.1-2008低壓系統(tǒng)內設備的絕緣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試驗(IEC 60664-1:2007,IDT)   GB 17625.2-2007電磁兼容限值對每相額定電流小于或等于16A且無條件接入的設備在公用低壓供電系統(tǒng)中產生的電壓變化、電壓波動和閃爍的限制(IEC 61000-3-3:2005,IDT)   GB/T 17626.2-200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IEC 61000-4-2:2001,IDT)   GB/T 17626.3-200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IEC 61000-4-3:2002,IDT)   GB/T 17626.4-200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IEC 61000-4-4:2004,IDT)   GB/T 17626.5-200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IEC 61000-4-5:2005,IDT)   GB/T 17626.6-200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IEC 61000-4-6:2006,IDT)   GB/T 17626.8-200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IEC 61000-4-8:2001,IDT)   GB/T 17626.11-200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IEC 61000-4-11:2004,IDT)   GB/T 17626.12-199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振蕩波抗擾度試驗(IEC 61000-4-12:1995,IDT)   GB/T 17626.14-2005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壓波動抗擾度試驗(IEC 61000-4-14:2002,IDT)   GB/T 17627.2-1998低壓電氣設備的高電壓試驗技術第2部分:測量系統(tǒng)和試驗設備(IEC 1180-2:1994,EQV)   GB/T 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發(fā)電系統(tǒng)概述和導則(IEC 61277:1995,IDT)   GB/T 19939-2005光伏系統(tǒng)并網技術要求   GB/T 25919.1-2010  Modbus測試規(guī)范第1部分:Modbus串行鏈路一致性測試規(guī)范   GB/T 25919.2-2010  Modbus測試規(guī)范第2部分:Modbus串行鏈路互操作測試規(guī)范   IEC 60028銅電阻國際標準(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Resistance for Copper)   IEC 60417設備上用的圖形符號(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on Equipment)   IEC 60664-4:2005低壓電器設備的絕緣配置第4部分:高頻電壓應力因素(Lisulation Coordination Ordination for Equipment within Low-voltage Systems Part 4: Considerations of High-frequency Voltage Stress)   IEC 60695-2-20:2004著火危險試驗第2-20部分:基于灼熱絲/熱絲的基本試驗方法熱絲線圈引燃性設備試驗方法和導則(Fire Hazard Testing  Part 2-20:Glowing/Hot Wire based Test Methods Hot-wire Coil Ignitability一一Apparatus,Test Method and Guidance)   IEC 60755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一般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Protective Devices)   IEC 60950-1:2005信息技術設備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Informs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Safety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IEC 60990接觸電流和保護導體電流的測量方法(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Touch Current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Current)   IEC 61032使用防護外罩保護人和設備校驗用探針(Protection of Persons and Equipment by Enclosures-probes for Verification)   IEC 61180-1:1992低壓設備的高壓試驗技術第1部分:定義、試驗和程序要求(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 for Low-voltage Equipment  Part 1:Definitions,Test and Procedure Requirements)   ISO 178-2010塑料一一彎曲性能的測定(Plastics——Detennination of Flexural Properties)   ISO 179-1-2010塑料——擺式沖擊特性的測定第1部分:非儀器沖擊試驗(Plastics Determination of Charpy Impact Properties Part 1:Non-instrumented Impact Test)   ISO 180-2010塑料一一伊佐德式沖擊強度的測定(Plastics一一Determination of Lzod Impact Strength)   ISO 3864-1圖形符號安全色和安全標志第1部分:在工作場所和公共領域中的安全標志設計原理(Graphical Symbols一一Safety Colors and Safety Signs  Part 1: Design Principles for Safety Signs and Safety Markings)   ISO 4892-1塑料一一實驗室光源曝曬方法第1部分:總則(Plastics一一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ce  Part 1: General Guidance)   ISO 4892-2塑料一一實驗室光源曝曬方法第2部分:氛弧燈(Plastics一一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 Part 2: Xenon-arc Lamps)   ISO 4892-4塑料——實驗室光源曝曬方法第4部分:開放式碳弧燈(Plastics一一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  Part 4:Open-flame Carbon-arc Lamps)   ISO 527-1-2012塑料一一拉伸性能的測定第1部分:一般原理(Plastics——O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Part 1:General Principles)   ISO 7000設備用圖形符號索引和一覽表(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on Equipment——Index and Synopsis)   ISO 8256-2004塑料——拉伸——沖擊強度的測定(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Tensile-impact Strength)   EN 50530-2010并網光伏逆變器的全逆變效率(Overall Efficiency of Photovoltaic Inverters)   3術語和定義   3.1   光伏并網逆變器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將光伏方陣發(fā)出的直流電變換成交流電后饋入電網的設備。   注1:本標準中提到的逆變器均指光伏并網逆變器。   注2:本標準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不適用于AC MODULE中的逆變器。   3.2   光伏方陣模擬器photovoltaic array simulator   一種模擬光伏方陣靜態(tài)和動態(tài)電流、電壓特性的功率源。   3.3   逆變器交流輸出端inverter AC output terminal   逆變器交流側對外輸出功率的連接點。   3.4   最大功率點跟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對因光伏方陣表面溫度變化和太陽輻射照度變化而產生的輸出電壓與電流的變化進行跟蹤控制,使陣列一直保持在最大輸出工作狀態(tài),以獲得最大的功率輸出的自動調整行為。   3.8   孤島效應islanding   電網失壓時,光伏系統(tǒng)保持對失壓電網中的某一部分線路繼續(xù)供電的狀態(tài)。   3.9   防孤島效應anti-islanding   一種禁止孤島效應發(fā)生的功能。   注:非計劃性孤島效應發(fā)生時,由于系統(tǒng)供電狀態(tài)未知,將造成以下不利影響:可能危及電網線路維修人員和用戶的生命安全;干擾電網的正常合閘;電網不能控制孤島中的電壓和頻率,從而損壞配電設備和用戶設備。   3.10   電網模擬電源AC simulated power   用來模擬公共電網的測試電源裝置,其輸出電壓和頻率可調。   3.13   電氣間隙clearance   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的最短空間距離。   3.14   封閉電氣操作區(qū)域closed electrical operating area   電氣設備使用的房間或區(qū)域,該區(qū)域有明顯的警告標識,只允許具有相關技能或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進入,且需用鑰匙或工具打開門或移動安全柵后才能進入。   3.15   爬電距離creepage distance   在兩導電零部件之間沿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距離。   3.16   外殼enclosure   包圍內部零部件,可防止外部影響、火焰蔓延、觸及危險的設備部件。   3.17   防火外殼fire enclosure   包圍內部零部件,最大限度減少內部火焰和燃燒物蔓延的設備部件。   3.18   電氣防護外殼electrical enclosure   包圍內部零部件,可限制觸及電擊、能量或灼傷危險的區(qū)域的設備部件。   3.19   污染等級pollution degree   用數(shù)字分級表示的,設備內部或周圍微觀環(huán)境受預期污染的程度。   3.20   帶電部件live parts   正常使用時通電的導體或導電部件,包括中性導體,但按慣例不包括保護中性(PEN)導體。   注:該部件不一定包含電擊危險。   3.21   抽樣試驗sample test   從一批產品中隨機抽取一定數(shù)量的樣品進行的試驗。   3.22   型式試驗燈pe test   對按某一設計而制造的一個或多個設備進行的試驗,以表明該設備設計符合一定的規(guī)范。   3.23   工作電壓working voltage   在額定電壓下,設備的任何特定絕緣兩端可能產生的交流電壓或直流電壓的最高有效值。   注:不考慮瞬時現(xiàn)象。開路和正常運行兩種情況都要考慮。   3.24   基本絕緣basic insulation   在非故障條件下對防觸電起基本保護作用的絕緣。   注:不適用于專門用作功能目的的絕緣。   3.25   雙重絕緣double insulation   由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兩者組成的絕緣。   3.26   加強絕緣reinforced insulation   加在帶電部件上的一種單一絕緣系統(tǒng),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其提供的防電擊保護等級相當于雙重絕緣。   注:單一絕緣系統(tǒng)并不意味著該絕緣必須是均勻物質。它可以由多個絕緣層組成,只不過無法逐層拆分為基本絕緣或附加絕緣來進行試驗。   3.27   附加絕緣supplementary insulauon   除用于故障保護的基本絕緣外,另外設置的獨立絕緣。   3.28   瞬時過電壓transient overvoltage   振蕩的或非振蕩的,通常高阻尼持續(xù)時間只有幾毫秒或更短的時間過電壓。   3.29   保護等級Ⅰ protecuve class Ⅰ   通過基本絕緣和可接觸導電部件的保護接地來防止電擊,因此當基本絕緣失效時可接觸導體不能帶電。   3.30   保護等級Ⅱ protective class Ⅱ   不僅通過基本絕緣來防止電擊,還提供了如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等附加安全防范措施。這種保護既不依靠保護接地,也不依賴于安裝條件。   3.31   保護等級Ⅲ protective class Ⅲ   通過限制電壓等級來防止電擊,且本身不產生危險電壓的設備。   注:對于保護等級Ⅲ類的設備,雖然對防止電擊沒有要求,但適用于本標準的所有其他要求。   3.32   基本防護basic protection   無故障條件下的電擊防護。   注:對于低壓裝置、系統(tǒng)和設備,其基本防護通常對應于GB 16895.21-2011規(guī)定的直接接觸防護。   3.33   均勻電場homogeneous field   電極之間的電壓梯度基本恒定的電場(一致電場)。例如,兩個球之間每個球的半徑均大于二者間的距離的電場。   注:均勻電場條件被稱為情況B。   3.34   非均勻電場inhomogeneous field   電極之間的電壓梯度基本上不恒定的電場(非一致電場)。   注:關于電壓耐受能力,尖端對平面電極結構的非均勻電場條件是最差的情況,被稱為情況A。它可以用一個半徑為30μm的點電極和一個1m× 1m的平面電極代表。   3.35   暫時過電壓temporary overvoltage   持續(xù)相對長時間(相對于瞬時過電壓)的工頻過電壓。   4逆變器類型   4.1按交流側輸出相位數(shù)分類   按交流側輸出相位數(shù)可分為:   ——單相逆變器;   ——三相逆變器。   4.2按安裝環(huán)境分類   按安裝環(huán)境可分為:   ——戶內Ⅰ型(帶氣溫調整裝置);   ——戶內Ⅱ型(不帶氣溫調整裝置);   ——戶外型。   4.3按電氣隔離情況分類   按電氣隔離情況可分為:   ——隔離型;   ——非隔離型。   4.4按應用場合分類   按應用場合可分為:   ——戶用型;   ——工業(yè)用型(如電站、工廠等)。   4.5按使用規(guī)模分類   按使用規(guī)??煞譃椋?   ——電站型并網逆變器(不小于1MW的電站使用);   ——非電站型并網逆變器。   4.6其他分類情況   以上未列出的、制造商申明的其他類型。   5逆變器標識和資料   5.1標識   5.1.1一般要求   a)除內部零部件的標識之外,所有標識在產品安裝之后需能從外部看見;針對整個產品的標識不應放在操作人員無需工具即可拆卸的零部件上。   b)標識可以使用圖形符號,但須依照A.1或GB/T 5465.2-2008的相關要求。逆變器提供的文檔應解釋所使用的圖形符號。   c)逆變器至少應永久標注以下內容:   1)制造商或供應商的名稱或商標;   2)用于識別逆變器的型號或命名;   3)用于識別產地、批次或日期的序列號、代碼或其他標識。批次或日期精確到3個月以內,標識日期的方法在30年內不會出現(xiàn)重復的數(shù)字。   本條款的符合性通過檢查來驗證。   5.1.2逆變器額定參數(shù)   除非本標準其他部分有特別規(guī)定,逆變器上應標注以下適用的參數(shù):   ——輸入電壓范圍、電壓類型以及最大輸入電流;   ——輸出電壓等級、電壓類型、頻率、最大連續(xù)工作電流,以及交流輸出端的額定功率;   ——IP防護等級。   本條款的符合性通過檢查來驗證。   5.1.3逆變器零部件及接口   5.1.3.1熔斷器標識   a)熔斷器標識應給出其額定電流。若熔斷器底座可以裝入不同電壓等級的熔斷體,標識還應給出其額定電壓。標識應靠近熔斷器或熔斷器底座,或者直接標注在熔斷器底座上。也可以標注在其他位置,但需明顯區(qū)分標識所指的熔斷器。   b)如果必須使用特定熔斷特性(例如延遲時間和斷開容量)的熔斷器,則應標明熔斷器類型。   c)對于安裝在操作人員接觸區(qū)以外的熔斷器,以及在操作人員接觸區(qū)內但固定焊接的熔斷器,可以只標注一個明確的參考符號(例如FU1,F(xiàn)U2等),并需在維修手冊中說明相關信息。   5.1.3.2開關設備   開關設備的開與關位置需標注清楚。如果電源采用按鈕開關,可以使用表A.1中的第10個或第16個符號來標注“開”的位置,用表A.1中第11個或第17個符號來標注“關”的位置。這些符號需配對使用,即用表A.1中第10個與第11個符號,或用第16個和第17個符號。   5.1.3.3接口標識   a)如果安全方面有必要,應給出端子、連接器、控制器和指示器及其各種位置的指示,包括冷卻液加注和排線的連接(適用時)??梢詤⒖急鞟.1給出的符號;如果位置不夠,可以用表A.1中的第9個符號。   注:有多個管腳的信號、控制和通信用連接器,不必逐個管腳進行標注,只需標明整個連接器的用途。   b)在緊急制動裝置的按鈕和制動器上,用于警示危險或指示需要緊急處理的指示燈,均須使用紅色。   c)多電壓供電逆變器需標明出廠時設置的電壓。該標識允許用紙標簽或其他非永久性材料。   d)逆變器的直流端子需明確標注連接的極性:   1)“+”號表示正極,“-”號表示負極;   2)其他能夠準確說明極性的圖形符號。   e)保護接地導體的連接端子用以下方式標注:   1)表A.1中的第7個符號;   2)字母“PE”;   3)黃綠雙色導線。   5.1.4標識的耐久性   本條款要求逆變器上的標識在正常使用條件下需保持清晰可辨,而且能夠耐受制造商所指定的清洗劑的腐蝕。   本條款的符合性通過檢查和對逆變器外部的標識進行耐久性試驗來驗證。用浸漬了指定清洗劑的布,以正常壓力(約10N)手工快速擦拭標識15s。若制造商沒有指定清洗劑,則用丙酮替代。擦拭之后,標識須保持清晰可辨,粘貼的標簽不能出現(xiàn)松脫或卷邊現(xiàn)象。   5.2文檔資料   5.2.1一般要求   a)文檔需對逆變器的安全操作和安裝進行說明;若有需要,也可以給出逆變器的維護說明及以下內容:   1)解釋逆變器上的標識,包括所用的符號。   2)端子和控制器的位置和功能。   3)所有與安全安裝和操作逆變器相關的參數(shù)和規(guī)格,包括以下環(huán)境參數(shù),并解釋其含義及影響:     ——環(huán)境分類;     ——潮濕場所分類;     ——預置外部環(huán)境的污染等級;     ——IP防護等級;     ——環(huán)境溫度和相對濕度;     ——每個輸入、輸出端口的過電壓類別。   4)光伏矩陣受到光照而向逆變器輸入直流電壓的警告。   b)安裝說明,操作說明,維護說明等與安全相關的說明文檔應采用逆變器預定安裝使用所在地的通用語言。   c)文檔必須采用印刷形式,并隨逆變器一起提供。   注:電子版文檔可以隨印刷文檔一起提供,但不能替代印刷文檔。   5.2.2安裝說明   文檔需包括安裝說明,也可以包括詳細調試說明?;诎踩紤],對于安裝和調試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危險,需給出警示。文檔提供的信息應包括:   a)組裝、定位和固定的要求;   b)每個電源的參數(shù)和連接方式,關于配線、外部控制器、導線顏色代碼、斷開方式和所需過電流保護的要求,以及關于安裝位置不得妨礙斷開電源的說明;   c)逆變器各個輸出端的參數(shù)和連接方式,以及關于配線、外部控制器、導線顏色代碼和所需過電流保護的要求;   d)通風要求;   e)特殊保養(yǎng)要求,例如對冷卻液(適用時)的要求;   f)噪聲等級相關指示和說明;   g)保護接地的說明。   5.2.3操作說明   操作說明應包括所有保證安全操作的必要信息,包括以下適用的內容:   a)控制器的設置、調節(jié)方法以及調整效果的說明;   b)關于連接附件和其他設備的說明,并明確適用的附件、可拆卸零部件和專用材料;   c)燙傷危險的警告,以及要求操作人員采取的降低風險的措施;   d)關于逆變器沒有按照制造商規(guī)定的方式使用時其保護措施可能失效的說明。   5.2.4維護說明   a)維護說明包括以下信息:   1)保證安全所需要的定期維護周期和說明(例如,更換空氣過濾器或定期加固接線端子等);   2)操作人員接觸區(qū)(適用時)的說明,包括不要進入逆變器特定區(qū)域的警告;   3)零部件的編號和說明,方便找到可以由操作人員更換的零部件;   4)說明安全的清潔方式(適用時)。   b)如果逆變器由多路供電,手冊中需說明開關裝置斷開的順序。   6使用、安裝及運輸條件   6.1正常使用、安裝及運輸條件   6.1.1正常使用條件   6.1.1.1周圍空氣溫度   ——戶內型逆變器周圍空氣溫度范圍:戶內Ⅰ型0℃一+40℃;戶內Ⅱ型-20℃一+40℃。   ——戶外型逆變器周圍空氣溫度范圍:一5℃~+60℃。   6.1.1.2海拔   安裝地點的海拔不超過1000m。   注:當海拔高于1000m時,逆變器電流容量隨海拔升高將低于規(guī)定值;當海拔高于2000m時,需要考慮到空氣冷卻作用和介電強度的下降。對于該條件下運行的逆變器應根據制造商和用戶的協(xié)議進行設計或使用。非正常使用海拔見6.2.2.2。   6.1.1.3大氣條件   6.1.1.3.1濕度   ——戶內型逆變器相對濕度范圍:戶內Ⅰ型5%一85%,無凝露;戶內Ⅱ型5%一95%,無凝露。   ——戶外型逆變器相對濕度范圍:4%一100%,有凝露。   溫度為+40℃時,空氣相對濕度不超過50%。在較低溫度下允許有較高的相對濕度,如+25℃時可達100%。針對溫度變化偶爾產生的凝露應采取特殊的措施。   6.1.1.3.2污染等級   a)污染等級與逆變器使用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有關。   注:電氣間隙或爬電距離的微觀環(huán)境確定對電器絕緣的影響,而不是產品的環(huán)境確定其影響。電氣間隙或爬電距離的微觀環(huán)境可能好于或劣于產品的環(huán)境。微觀環(huán)境包括所有影響絕緣的因素,例如氣候條件、電磁條件、污染的產生等。   b)對用在外殼中的電器或本身帶有外殼的電器,其污染等級可選用殼內的環(huán)境污染等級。   c)為了便于確定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微觀環(huán)境可分為4個污染等級。   1)污染等級1:無污染或僅有干燥的非導電性污染。   2)污染等級2:一般情況下僅有非導電性污染,但是必須考慮到偶然由于凝露造成的短暫導電性污染。   3)污染等級3:有導電性污染,或由于凝露使干燥的非導電性污染變?yōu)閷щ娦晕廴尽?   4)污染等級4:持久的導電性污染,例如,由于導電塵?;蛴暄┰斐傻奈廴尽?   戶外型逆變器和戶內Ⅱ型逆變器一般適用于污染等級3的環(huán)境;戶內Ⅰ型逆變器一般適用于污染等級2的環(huán)境。但是,對于特殊的用途和微觀環(huán)境可考慮采用其他污染等級。如預定在污染等級4的環(huán)境下使用的逆變器,需采取措施將微觀環(huán)境的污染等級降低至1,2,3級。   如果逆變器本身會產生污染或潮濕(例如,電動機碳刷產生的導電污染物,或冷卻系統(tǒng)引起的凝露),則逆變器特定區(qū)域的污染等級會提高。   6.1.1.4沖擊振動   逆變器在生產、運輸、安裝、操作和維護等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沖擊振動,因此需要有合理的預防措施以避免其損壞。在正常工作、運輸?shù)拳h(huán)境中使用的逆變器可采用8.6.4的方法來驗證。   逆變器在非正常工作、運輸?shù)拳h(huán)境中使用時所能承受的沖擊和振動條件正在考慮中。   6.1.2運輸和儲存   如果逆變器的運輸和儲存條件不同于6.1中的規(guī)定,制造商和用戶應達成特殊協(xié)議。對于50kg以上的逆變器,包裝上須給出逆變器重心的標識,以便于運輸和搬運。   6.1.3安裝   逆變器應按照制造商的說明書安裝。   6.2非正常使用、安裝及運輸條件   6.2.1總則   如果逆變器的實際運行和使用條件與6.1規(guī)定的條件不同時,用戶應提出其在該條件下使用時與標準條件的差異,并與制造商協(xié)商在該條件下使用的適應性。運輸、安裝條件參見6.1.2,6.1.3。   6.2.2非正常條件   6.2.2.1周圍空氣溫度   預期周圍空氣溫度低于-25℃或高于+60℃。   6.2.2.2海拔   a)逆變器安裝場所的海拔高于1000m時,由于空氣稀薄,影響其散熱能力,電流容量將低于規(guī)定值。假定冷卻媒質溫度保持不變,圖1給出了電流容量隨海拔變化的關系曲線。   b)溫度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根據我國氣候特點,海拔每升高100m環(huán)境溫度下降0.5℃。對用于高海拔地區(qū)的逆變器進行電流容量修正時,應同時考慮電流容量隨海拔升高而下降的不利因素和環(huán)境溫度降低的有利因素。   c)逆變器安裝場所的海拔高于2000m時,還需考慮電氣介電強度的下降。   6.2.2.3大氣條件   逆變器安裝場所的大氣相對濕度大于6.1.3的規(guī)定值,或大氣中含有過量的灰塵、酸性物質、腐蝕氣體等。如逆變器安裝在近海處。   6.2.2.4安裝條件   逆變器安裝在移動裝置上,或長期或短期處于傾斜位置的電器支持件上(例如安裝在輪船上),或逆變器在使用中受到非正常的沖擊或振動。   6.2.2.5其他條件   其他非正常條件正在考慮中。   7結構和性能要求   7.1結構材料   7.1.1溫升   a)在電的作用下,逆變器受到熱應力的作用和影響,其結構的安全性有可能降低,同時有可能產生不利于安全的影響。非正常溫度可引起危險的,要求進行防護的部位:   1)超過安全溫度的可接觸部位。   2)超過特定溫度的部件、零件、絕緣和塑料材料。逆變器在其預期使用壽命內,且正常使用時,如果超過該特定溫度時,電氣、機械及其他性能有可能會降低。   3)超過特定溫度的結構和安裝表面。超過該溫度,則可能會使逆變器及其元器件預期使用壽命縮短。   b)一般情況下,若逆變器的相關元器件或其表面溫度變化不超過1K/h時,則認為逆變器已達到熱穩(wěn)定狀態(tài)。在全功率條件下,溫升試驗最多持續(xù)7h(模擬一天日照情況)。但如果更長時間的測試會使其產生更大的危險的情況除外。   c)溫度對材料的影響及測試方法見8.4.2.2。   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溫升可能與試驗值有所差異,取決于安裝條件和連接導體尺寸。   7.1.2紫外線暴露   戶外型逆變器的外部塑料件暴露在紫外線照射下,危險防護等級應不低于附錄B的規(guī)定。聚合物材料需要經過耐紫外線輻射的評估,應符合附錄B的規(guī)定。如果部件降級不影響其提供的保護,可忽略本條款要求。   7.1.3外殼防護等級   逆變器應具有防止人體接近殼內危險部件,防止固體異物和水進入的外殼防護措施,避免其對逆變器造成不利影響。逆變器可以根據不同使用場合采取不同的外殼防護措施。戶外型逆變器最低需滿足IP54要求,戶內型逆變器最低需滿足IP20要求。   7.2電擊防護要求   7.2.1概述   電擊防護是逆變器在其預期使用壽命期間,安裝、操作和維修過程中,對可預見的誤操作所帶來的危險采取的一種防護措施。   7.2.2直接接觸防護要求   7.2.2.1一般要求   a)防止人直接接觸到對人產生傷害的帶電零部件,防止直接接觸的措施應通過7.2.2.2或7.2.2.3規(guī)定的一種或多種措施來實現(xiàn)。   b)開放式部件和裝置不需要采取直接接觸防護措施,但其操作說明書中需明確要求最終產品在安裝完成后提供必要的防護措施。   c)預定安裝在封閉電氣操作區(qū)域的逆變器不需要采取直接接觸防護措施。若維修人員在安裝或維修期間需要對逆變器通電,則防護措施需符合7.2.2.2.3的要求。   7.2.2.2外殼和遮欄防護   7.2.2.2.1一般要求   提供保護的外殼和安全遮欄,其零部件在不使用工具的情況下應不能拆卸。滿足這些要求的聚合物材料應同時符合7.1.1及7.4的規(guī)定。逆變器在戶外使用時,其外殼聚合物材料受陽光照射時則需同時符合7.1.2的規(guī)定。   7.2.2.2.2防止接觸要求   a)通過外殼和安全的防護后,人與帶電部件之間的距離需達到以下要求:   1)帶電部件電壓小于等于規(guī)定安全電壓——可以觸及;   2)帶電部件電壓大于規(guī)定安全電壓——不可觸及,且與帶電零部件之間必須有足夠的電氣間隙,即達到根據所考慮電路的重復峰值工作電壓確定的基本絕緣的電氣間隙要求。   注:規(guī)定安全電壓限值按GB/T 3805-2008的規(guī)定。   b)若逆變器采用外殼或遮欄防護,應采用GB 4208-2008規(guī)定的最低為IPXXB(也可按IP2X)的外殼防護等級,按8.2.3.1的方法進行檢驗,以防止觸及危險的帶電部分。   7.2.2.2.3維修人員接觸區(qū)   安裝或維修期間需打開外殼,且逆變器需通電時,對于維修過程中可能無意觸碰到的大于規(guī)定安全   電壓的帶電零部件應提供防接觸保護。防護要求按8.2.3.1檢驗。   7.2.2.3帶電部件的絕緣防護   絕緣需根據逆變器的沖擊電壓、暫時過電壓或工作電壓來確定,并按7.2.4的要求選擇其中最嚴酷的情況。在不使用工具的情況下,絕緣防護應不能被去除。   7.2.3間接接觸防護要求   7.2.3.1一般要求   a)在絕緣失效的情況下,為防止接觸存在電擊危險的電流,要求對間接接觸進行防護。間接接觸   防護的方式一般有三種:   保護等級Ⅰ——基本絕緣和保護接地;   保護等級Ⅱ——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   保護等級Ⅲ——電壓限值。   b)如果間接接觸防護依賴于安裝方式,安裝說明書中需明確指示相關的危險并詳細說明安裝方式。   c)采用絕緣方式進行間接防護的電路按7.2.4進行防護。   d)電壓小于規(guī)定安全電壓[見7.2.2.2.2中a)項]的電路不存在電擊危險。   7.2.3.2接地保護連接要求   7.2.3.2.1一般要求   a)當帶電零部件和可接觸導電零部件出現(xiàn)錯誤連接時,相應的保護連接應能承受因此引起的最大熱應力和動應力。保護連接在可接觸導電零部件出現(xiàn)故障情況下也應一直保持有效,除非前級的保護裝置切斷該部分電源。   b)逆變器提供保護連接,并且確保導體可觸及部件與外部接地保護的電氣連接。圖2所示為逆變器及其相關保護連接的示例。   7.2.3.2.2連接方式   a)逆變器的電氣接地保護連接應當選擇以下方式:   1)通過直接的金屬連接;   2)通過逆變器使用時不會被卸掉的其他零部件連接;   3)通過專用的保護連接;   4)通過逆變器其他金屬元器件連接。   b)直接金屬連接的兩部件,接觸處有涂層或油漆時,應刮去涂層或油漆以確保金屬與金屬的直接接觸。   c)當電氣逆變器安裝在蓋、門或罩上時,可采用例如專門的連接導體、緊固件、鉸鏈以確保保護連接的連續(xù)性,其阻抗需要滿足7.2.3.2.3的要求。   d)金屬軟管或硬管以及金屬套一般不能用作保護導體,除非這些裝置或材料經過研究證明適用于保護連接。   7.2.3.2.3保護連接要求   保護連接應滿足以下要求:   a)對于電路中過電流保護裝置的額定值小于或等于16A的逆變器,保護連接的阻值不超過O.1Ω。   b)對于電路中過電流保護裝置的額定值大于16A的逆變器,保護連接上的壓降不超過2.5V。   保護連接測量及檢查見8.2.3.2.   7.2.3.3外部保護接地連接要求   7.2.3.3.1一般要求   逆變器通電后外部保護接地導體應始終保持連接。除非當?shù)氐呐渚€設計規(guī)則有不同要求,否則外部保護接地導體的橫截面積需符合表1的要求,或者根據GB 16895.3-2004進行計算。   7.2.3.3.2連接方式   a)每個預定需通過保護連接與地相連的逆變器,都需在靠近相應保護連接導體的地方提供一個連接端子。這個連接端子需進行防腐蝕處理,并且符合7.2.3.3.1的規(guī)定。   b)外部保護接地導體的連接方式不能用作其他連接的機械組件。   c)每個外部保護接地導體應使用單獨的連接方式。   d)連接點的電流容量不能因機械、化學或電化學影響而降低。若外殼和導體采用鋁或鋁合金,需特別注意電解液腐蝕的問題。   e)接地回路中不應安裝熔斷器等短路保護開關裝置。   7.2.3.3.3接觸電流   為了在保護接地導體受損或被斷開的情況下保持安全,對于插頭連接的逆變器,使用GB/T 12113-   2003試驗圖4所規(guī)定的試驗電路,測得的接觸電流不應超過3.5mAAC或10mA DC。   注1:GB/T 12113-2003試驗圖4參見附錄C。   注2:注意外部試驗源和地之間的電容對接觸電流測量的影響。   對于所有其他逆變器或根據以上要求測量接觸電流(見8.2.3.3),可采用以下一個或多個保護措施:   a)固定連接:   1)保護接地導體的橫截面積至少為10mm2(銅)或16mm2(鋁);   2)在保護接地導體中斷情況下自動斷開電源;   3)有二次保護接地要求的須在安裝說明書中注明,且采用的二次保護接地導體的截面積須與一次保護接地導體的截面積相同,并提供另外的接地端。   b)用IEC 60309-1:2005規(guī)定的工業(yè)連接器進行連接,而且多導體電纜中保護接地導體的最小橫截面積為2.5mm2。   7.2.4絕緣配合   7.2.4.1一般要求   根據逆變器的使用及其周圍的環(huán)境來確定其電氣特性。   只有基于在其期望壽命中所承受的應力(如電壓)時才能實現(xiàn)的絕緣配合。   7.2.4.2污染等級   逆變器的絕緣在使用期間會受到污染的影響,尤其是通過電氣間隙的空氣絕緣和爬電距離的固體絕緣。逆變器需滿足的最低污染等級應根據6.1.1.3.2的要求確定。   7.2.4.3過電壓   7.2.4.3.1概述   過電壓類別按GB/T 16895.10-2010中443條款判別:   ——類別Ⅳ的設備是使用在配電裝置電源中的設備。   注:此類設備包含如測量儀和前級過電流保護設備。   ——類別Ⅲ的設備是固定式配電裝置中的設備,以及設備的可靠性和適用性必須符合特殊要求者。   注:此類設備包含如安裝在固定式配電裝置中的開關電器和永久連接至固定式配電裝置的工業(yè)用設備。   ——類別Ⅱ的設備是由固定式配電裝置供電的耗能設備。   注:此類設備包含如器具、可移動式工具及其他家用和類似用途負載。如果對此類設備的可靠性和適用性有特殊要求時,則采用過電壓類別Ⅲ。   ——類別Ⅰ的設備是連接至具有限制瞬時過電壓至相當?shù)退酱胧┑碾娐返脑O備。   注:除非電路設計時考慮了暫時過電壓,否則過電壓類別為Ⅰ的設備不能直接連接于電網中。   7.2.4.3.2 PV電路過電壓   一般情況下,Pv電路的過電壓等級定為Ⅱ級,沖擊耐壓分級依據Pv系統(tǒng)電壓見表20 PV電路沖擊耐壓不小于2500V。   7.2.4.3.3電源電路過電壓   一般情況下,電源電路過電壓考慮等級為Ⅲ級,沖擊耐壓見表2。   注:電源電路過電壓等級不一定為m級,某些安裝環(huán)境需要考慮W級過電壓。逆變器提供的安裝信息需說明過電壓等級。   7.2.4.4絕緣位置   7.2.4.4.1電路與其周邊電路之間   電路及其周邊電路之間的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和加強絕緣的設計需考慮以下因素:   ——沖擊電壓;   ——暫時過電壓;   ——電路的額定工作電壓。   7.2.4.4.2直接連接電網的電路   直接連接到電網的電路及其周邊電路之間的電氣間隙和固體絕緣應根據沖擊電壓、暫時過電壓或工作電壓進行設計,選擇三者中要求最嚴酷的。   7.2.4.4.3主電路以外的電路   a)兩個電路之間的絕緣設計應根據對絕緣有較高要求的電路來確定。對于電氣間隙和固體絕緣,由有較高沖擊電壓要求的電路決定。對于爬電距離,由有較高的工作電壓有效值的電路決定。   b)主電路以外的電路及其周邊電路之間的電氣間隙和固體絕緣,需根據沖擊電壓和重復峰值電壓進行設計,并考慮以下要求:   ——系統(tǒng)電壓:對于Pv電路,取最大額定Pv開路電壓;對于其他電路,取工作電壓。   ——沖擊電壓見表2,根據上述系統(tǒng)電壓和7.2.4.3規(guī)定的過電壓等級查表確定。   ——電氣間隙的設計根據工作電壓或沖擊電壓來確定,取二者中要求較嚴酷的。   7.2.4.5絕緣材料   絕緣材料應符合GB/T 16935.1-2008中4.8的要求。   將絕緣材料按相比電痕化指數(shù)CTi值劃分為4組,CTi值是根據GB/T 4207使用溶液A測得的。具體的分組如下:   ——絕緣材料組別Ⅰ CTI≥600;   ——絕緣材料組別Ⅱ CTI≥400;   ——絕緣材料組別Ⅲa CTI≥175;   ——絕緣材料組別Ⅲb CTI≥100。   絕緣材料可用耐電痕化指數(shù)(PTI)來表明耐電痕化性能。根據GB/T 4207規(guī)定的方法使用溶液A驗證PTI值。   按GB/T 4207中相比電痕化指數(shù)(CTi)試驗比較各種絕緣材料在試驗條件下的性能,可進行定性比較,同時就絕緣材料具有形成漏電痕跡的趨向來說,相比電痕化指數(shù)試驗也可進行定量比較。   玻璃、陶瓷或其他無機絕緣材料不會發(fā)生電痕化,爬電距離無需大于其相應的為實現(xiàn)絕緣配合而要求的電氣間隙。   7.2.4.6電氣間隙   7.2.4.6.1概述   電氣間隙除考慮7.2.4.2要求外,還需考慮如下影響因素:   ——電場條件;   ——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件絕緣和加強絕緣的沖擊耐受電壓要求;   ——海拔。   7.2.4.6.2電場條件   7.2.4.6.2.1概述   導電部件(電極)的形狀和布置會影響電場的均勻性,進而影響耐受規(guī)定的電壓所需要的電氣間隙。   7.2.4.6.2.2非均勻電場條件   由于不能控制形狀結構,可能會對電場的均勻性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通過絕緣材料外殼縫隙的電氣間隙應不小于非均勻電場條件規(guī)定的電氣間隙。   表3為非均勻電場的電氣間隙,選用不小于表3所列的電氣間隙可不必考慮導電部件的形狀結構,也不必用電壓耐受試驗進行驗證。   用在海拔2000m-20000m的逆變器,電氣間隙需根據GB/T 16935.1-2008表A.2(參見附錄D)的修正因子進行修正。   電氣間隙的符合性應通過測量來驗證;必要時需進行8.2.3.4的沖擊耐壓試驗和絕緣耐壓試驗。   7.2.4.6.2.3均勻電場條件   只有當導電部件(電極)的形狀結構設計成使該處電場強度基本上為恒定的電壓梯度時才能認為電場均勻。如果確定電場是均勻分布的,而且沖擊電壓大于或等于6000V(對于直接連接電網的電路)或4000V(電路內部),那么電氣間隙可以減小到GB/T 16935.1-2008表E2中情況B的電氣間隙值。   7.2.4.6.3功能絕緣的電氣間隙的確定   要求耐受電壓是逆變器在額定條件下跨電氣間隙兩端預期發(fā)生的最大沖擊電壓或暫時過電壓(見表2),對應的電氣間隙見表3。   7.2.4.6.4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和加強絕緣的電氣間隙的確定   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的電氣間隙按表3的第2.3列確定。   加強絕緣的電氣間隙按表3的第1列確定。對應的電壓值應以下一個更高的脈沖電壓,或者1.6倍的暫時過電壓,或1.6倍的工作電壓為最高電壓值。   7.2.4.6.5海拔   表3中規(guī)定的非均勻電場的電氣間隙對從海平面至海拔2000m均有效,附錄D規(guī)定的海拔修正系數(shù)適合于海拔高于2000m的電氣間隙。   7.2.4.7爬電距離   7.2.4.7.1概述   a)爬電距離要足夠大以防止固體絕緣表面長期退化。對于功能絕緣、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直接采用表4中的數(shù)值。對于加強絕緣表4中數(shù)值要加倍。   b)當表4規(guī)定的爬電距離小于7.2.4.6規(guī)定的或由沖擊試驗確定的電氣間隙時,爬電距離要增加到與電氣間隙相同。   c)表4中的值適用于大多數(shù)情況,爬電距離應從表4中選取,且必須考慮以下影響因素:   ——電壓;   ——污染;   ——爬電距離的方向和位置;   ——絕緣表面的形狀;   ——絕緣材料。   爬電距離通過測量檢驗,測試方法見8.2.3.4.7。   7.2.4.7.2電壓   確定爬電距離是以作用在跨接爬電距離兩端的長期電壓有效值為基礎的。電壓見表4中的第1列,允許插值。   7.2.4.7.3污染   表4中數(shù)據已考慮了微觀環(huán)境污染等級對確定爬電距離的影響。   注:逆變器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微觀環(huán)境條件。   7.2.4.7.4爬電距離的方向和位置   如有必要,制造商應指明逆變器或元件預期使用的方向和位置,以便在設計時考慮污染的積累對爬電距離的不利影響。   注:必須考慮長期存放的情況。   7.2.4.7.5功能絕緣的爬電距離的確定   功能絕緣的爬電距離應按表4規(guī)定的對應于跨接爬電距離兩端的實際工作電壓確定。   當用實際工作電壓來確定爬電距離時,允許用插入值確定中間電壓的爬電距離。應使用線性插入法求插入值,并將所得值的位數(shù)保留到與表4中數(shù)值相同的有效位數(shù)。   7.2.4.7.6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和加強絕緣的爬電距離的確定   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的爬電距離應從表4中確定。允許使用插入值確定中間電壓的爬電距離。應使用線性插入法求插入值,并將所得值的位數(shù)調整到與表中數(shù)值相同的位數(shù)。   因雙重絕緣是由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組成的,故雙重絕緣的爬電距離是基本絕緣爬電距離和附加絕緣爬電距離的總和。   加強絕緣的爬電距離應為表4中基本絕緣所確定值的2倍。   7.2.4.8固體絕緣   7.2.4.8.1概述   由于固體絕緣的電氣強度遠遠大于空氣的電氣強度,故在設計低壓絕緣系統(tǒng)時可能不夠重視。一方面,通過固體絕緣材料的絕緣距離通常遠小于電氣間隙而產生高的電應力,另一方面,實際上很少采用高電氣強度的材料。在絕緣系統(tǒng)中電極與絕緣之間和不同的絕緣層之間均可能產生間隙,或絕緣材料本身有氣隙。在這些間隙或氣隙中,即使電壓遠小于擊穿水平,仍可能發(fā)生局部放電,這就會影響固體絕緣的使用壽命。   許多不利影響會在固體絕緣的使用壽命期內積累,由此形成復雜的過程,且最終導致絕緣老化。電應力和其他應力(例如熱、環(huán)境)的疊加會造成絕緣老化。   可用短期試驗結合適當?shù)臈l件處理(見8.6)來模擬固體絕緣的長期性能。   固體絕緣的厚度與其失效機理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固體絕緣的厚度減少,電場強度隨之增加,失效的風險也隨之上升。由于不可能計算出固體絕緣的所需厚度,因此只能通過試驗來驗證其性能。   7.2.4.8.2應力   7.2.4.8.2.1電壓頻率   電壓頻率會極大地影響電氣強度,介質發(fā)熱和熱不穩(wěn)定性的概率基本與頻率成正比。按照GB/T 1408.1-2006,在工頻下測量時,厚度為3mm的固體絕緣的擊穿電場強度為10kV/mm-40kV/mm。提高施加的電壓頻率會降低大多數(shù)絕緣材料的電氣強度。   注:高于30kHz的頻率對電氣強度的影響見IEC 60664-4:2005.   7.2.4.8.2.2發(fā)熱   發(fā)熱可以造成:   ——由于內應力的消除造成機械上的變形;   ——在高于環(huán)境溫度(例如溫度高于60℃)的較低溫升下熱塑性材料軟化;   ——由于塑化劑損失造成某些材料脆裂;   ——如果超過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某些交聯(lián)材料會軟化;   ——增大介電損耗導致熱不穩(wěn)定性和損壞。   7.2.4.8.2.3機械沖擊   如果材料不具有足夠的抗撞擊強度,機械沖擊會造成絕緣損壞。因此,在規(guī)定運輸、儲存、安裝和使用的環(huán)境條件時要考慮此情況。   7.2.4.8.2.4局部放電(PD)   如果跨在絕緣件上的工作電壓重復峰值大于700V且絕緣件上的電壓應力大于1kV/mm,要進行局部放電試驗。   局部放電特性受外施電壓頻率的影響。在增高頻率的條件下進行加速壽命試驗,可證實失效時間基本與外施電壓的頻率成反比。但實際經驗僅包括5kHz及以下的頻率,因為在較高的頻率下也會存在一些其他的失效機理,如電介質發(fā)熱。   注:高于30kHz的頻率對局部放電的影響見IEC 60664-4:2005。   7.2.4.8.2.5濕度   水蒸氣可能會影響絕緣電阻和放電熄滅電壓,加劇表面污染,腐蝕外形。對于某些材料,高濕度會大大降低其電氣強度。在某些情況下,低濕度也可能是不利的,例如會增大靜電電荷的滯留,會降低某些材料(如聚酞胺)的機械強度。   7.2.4.8.2.6其他應力   某些應力的影響不太重要或影響較小,但在特定情況下,還是應引起注意,如:   ——紫外線輻射和電離輻射;   ——暴露于溶劑或活性化學劑中造成的應力裂紋或應力斷裂;   ——塑化劑遷移作用;   ——霉菌等菌類、細菌的作用;   ——機械塑性變形等。   7.2.4.8.3要求   7.2.4.8.3.1概述   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和加強絕緣的固定絕緣應能持久地承受電場強度和機械應力,并能在逆變器的預期壽命期內承受可能產生的熱影響和環(huán)境影響。   7.2.4.8.3.2耐受電壓應力   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應能承受以下試驗電壓:   a)根據8.2.3.4.2確定沖擊電壓;   b)根據8.2.3.4.3確定適當?shù)慕涣骰蛑绷麟妷骸?   雙重或加強絕緣應能承受以下試驗電壓:   a)根據8.2.3.4.2確定沖擊電壓;   b)根據8.2.3.4.3確定適當?shù)慕涣骰蛑绷麟妷海?   c)如果跨在絕緣件上的工作電壓重復峰值大于700V且絕緣件上的電壓應力大于1kV/mm,要進行8.2.3.4.6的局部放電試驗。   如果逆變器的試驗不能考核元器件或組件內部的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還應在元器件或組件上進行。   如果元器件符合相關標準并且其制造商有可靠的質量控制體系,那么元器件的抽樣試驗可以不做。   7.2.4.8.3.3承受機械應力   在預期使用中可能出現(xiàn)的機械振動或沖擊不應損壞固體絕緣。   7.2.4.8.3.4承受濕度影響   逆變器在規(guī)定濕度條件下應保持絕緣配合。   7.2.4.8.3.5承受其他應力   逆變器可能承受其他應力,這些應力可能會對固體絕緣產生的不利影響正在考慮中。   7.2.5電能危險防護   7.2.5.1危險能量等級的確定   出現(xiàn)下列兩種情況之一,則認為存在危險能量等級:   a)電壓大于等于2V,且60s之后容量超過240VA。   通過以下試驗來檢驗其符合性:逆變器工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調整連接元器件的可變電阻負載,使輸出達到240VA,然后維持60s(適用時,可進一步調整)。如果此時電壓大于等于2V,則輸出功率處于   危險能量水平,除非過電流保護裝置在試驗期間動作,或出于某種原因功率不能在240VA下維持60s。   b)電容器電壓U大于等于2V,按以下公式計算的電能E超過20J。   7.2.5.2操作人員接觸區(qū)   逆變器的設計應保證操作人員在接觸區(qū)內可觸及的電路不產生危險能量。   如果兩個或更多裸露零部件(其中一個可能接地)之間存在危險能量,它們被金屬物體橋接時可能會引起傷害。零部件之間被橋接的可能性通過圖E.1規(guī)定的試驗指來確定。能夠被試驗指橋接的零部件之間,一定不能存在危險能量。   除了限制能量外,還可提供屏障、護欄和類似的防止無意接觸的措施。   7.2.5.3維修人員接觸區(qū)   位于維修或安裝時可能被移動或移除的操作面板中的電容器,逆變器斷電之后電容器存儲的電荷應不構成危險能量。   逆變器電源斷開后,內部的電容器應在lOs內放電至能量低于7.2.5.1規(guī)定的2盯。如果由于功能性或其他原因不能滿足要求,應在外殼、電容器的保護屏障或電容器附件上清楚地標示表A.1中第21個警告符號及放電時間。在維修手冊中也需說明逆變器斷電之后電容器放電時間。   本條款的符合性通過檢查和測量來驗證:檢查逆變器和相關電路圖;考慮各種情況下斷電的可能性,所有開關應分別處于“開”或“關”的位置,逆變器內的周期性耗電裝置或元器件應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   如果不能精確計算電容器的放電時間,則應該進行測量。   7.3機械防護要求   7.3.1通用要求   逆變器不應產生機械危險,棱緣、凸起、拐角、孔洞、護罩和手柄等操作人員能夠接觸的部位需圓滑、無毛刺,在正常使用時不能引起傷害。   7.3.2運動部件要求   運動部件不能碾壓、切割、刺破與之接觸的操作人員的身體,也不能嚴重擦傷操作人員的皮膚。逆變器的危險運動部件需合理布局、封閉安裝或加保護罩,為人身提供足夠的保護。在例行維護期間,若因技術原因不可避免地要求操作人員接觸危險運動部件,例如對運動部件進行調整,則逆變器必須提供以下所有預防措施才允許操作人員接觸:   a)只有借助工具才能接觸。   b)為操作人員提供的說明書須有聲明: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才允許執(zhí)行危險操作。   c)必須拆卸才能接觸到危險部位的蓋子或零部件上需有警告標識,以防止未經培訓的操作人員誤接觸。   如果熱繼電器、過電流保護裝置以及自動定時啟動裝置等,在其復位時產生危險,則逆變器不應加裝這些裝置;本條款的符合性通過檢查來驗證,必要時用試驗指(見附錄E)進行試驗,實驗要求見8.2.3.1。   試驗前先將操作人員可拆卸零部件卸掉,將操作人員可觸及的門和蓋打開。對于沒有采取以上預防措施的逆變器,不允許試驗指以不明顯力從任何方向觸及危險運動部件。對于防止試驗指進入的孔洞,需進一步用直的不帶關節(jié)的試驗指,施加30N的力進行試驗。如果這種試驗指能進入孔洞,則應重新使用新的試驗指進行試驗;如有必要,則應對該試驗指施加至30N的力推入孔洞內。   7.3.3穩(wěn)定性試驗   如果逆變器沒有固定到建筑構件上,則在正常使用時其本身須具有物理穩(wěn)定性。在操作人員打開逆變器的門或抽屜后,逆變器自身需能保持穩(wěn)定,若不能,則制造商應給出警告標識。   穩(wěn)定性要求需通過8.2.4.1試驗來檢驗。   7.3.4搬運措施   a)如果逆變器安裝搬運手柄,則手柄必須能夠承受逆變器本身重力4倍的力。   b)質量為18kg及以上的逆變器或部件,需提供搬運措施,或者在制造商文檔中給出搬運指引。   c)對每個手柄施加大小等于逆變器重力4倍的力,不用夾具,直接將力均勻地施加在手柄中間70mm寬的范圍內。力要逐漸地增加,10s后達到預定大小,并保持1min。如果逆變器安裝了多個手柄,力按正常使用的比例分配到各個手柄上;如果逆變器安裝了多個手柄但預定可以通過一個手柄來搬運,則不能進行力的分配,而要求每個手柄都需承受全部的力,且手柄不能從逆變器上松脫,或者出現(xiàn)永久性變形、破裂或其他失效現(xiàn)象。   7.3.5拋射出的零部件   在故障條件下,逆變器不能安裝拋射出來可能導致危險的零部件,若安裝則必須限制其能量。逆變器對拋射零部件的防護措施,必須使用工具才能拆卸。   7.3.6接線端子   7.3.6.1一般要求   a)接線端子的結構應保證具有良好的電接觸和電氣載流能力,并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接線端子的連接應用螺釘、彈簧或其他等效方法與導體連接,以保證維持必要的接觸壓力。   b)接線端子的結構應能在合適接觸面間壓緊導體,而不會對導體和接線端子造成任何顯著的損傷。   c)接線端子應設計成不允許導體移動或其移動不應有害于逆變器的正常運行及不應使絕緣電壓值下降至低于額定值。   d)接線端子結構要求應通過8.2.4.3試驗驗證。   e)接線端子也可采用光伏連接器,連接器需經檢驗證明適用。   7.3.6.2接線端子導電能力   制造商應規(guī)定接線端子適用連接的導線類型(硬線或軟線,單芯線或多股線),最大和最小導線截面積以及同時能接至接線端子的導線根數(shù)(如適用)。接線端子能夠連接的最大導線截面積應不小于8.4.2溫升試驗所規(guī)定的導線截面積,可用于接線端子的導體應是同一種類型(硬線或軟線,單芯線或多股線),而相同導線類型的最小截面積應至少要比溫升試驗規(guī)定的小兩個等級的標準截面積尺寸(見表5相應列中所列值)。   圓銅導線(公制尺寸和AWG/MCM尺寸)標準截面積值見表5,表5中列出了ISO公制尺寸和AWG/MCM尺寸的近似關系。   7.3.6.3接線端子的連接   用于連接外部導線的接線端子在安裝時應容易進入并便于接線。   接線端子緊固用螺釘和螺母除固定接線端子本身就位或防止其松動外,不應作為固定其他任何零部件之用。   7.4防火要求   7.4.1一般要求   在電的作用下可能受到熱應力影響且有可能使逆變器的安全性能降低的絕緣材料,在非正常熱和火的作用下不應產生不利的影響。在逆變器內部和逆變器外側,通過使用適當?shù)牟牧虾驮骷约安捎眠m當?shù)慕Y構,減少引燃危險和火焰蔓延危險。   注1:通過提高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元器件的最高溫度或限制電路的有效功率來減小引燃的危險。   注2:通過使用阻燃材料和絕緣或者提供足夠的隔離,減少引燃火焰蔓延的可能。   7.4.2減少引燃和火焰蔓延的方法   對逆變器或逆變器的一部分,阻止引燃和火焰蔓延有兩種方法:   a)方法1:選擇和使用能將引燃危險和火焰蔓延的可能性減小的元器件、配線和材料,必要時使用防火外殼。   注:對于元器件數(shù)量比較多的逆變器,推薦使用方法1。   b)方法2:所有模擬試驗不會導致元器件引燃,或使溫度達到燃點,或導致其他著火危險跡象,則此類逆變器或逆變器的一部分不要求有防火外殼。   注:對于元器件數(shù)量比較少的逆變器,推薦使用方法20   7.4.3材料防火   7.4.3.1一般要求   a)外殼、元器件和其他零部件的結構或所使用的材料,應能限制火焰的蔓延。   b)從燃燒性能來講,可燃性等級為VTM-0,VTM-1和VTM-2的材料可認為分別等效于可燃性等級為V0,V-1和V-2的材料,但其電氣和機械性能不一定等效。   c)當材料的可燃性等級適用HB級或HBF級時,按照GB/T 5169.11-2006的規(guī)定,可將在550℃下通過灼熱絲試驗的材料作為替換材料。   d)若無法防止元器件在故障條件下過熱,則這些元器件應安裝在可燃性等級為V1級的材料上,且應與可燃性等級低于V1級的材料相隔至少13mm的空氣間隙,或用可燃性等級為V1級的實心擋板隔開。   e)用作外層外殼的聚合物材料,如果表面積大于,M2或單個方向的長度超過2m,則根據ASTM E162或ANSI/ASTM E84的方法測定,火焰蔓延指數(shù)最大不能超過100,7.4.2規(guī)定的方法1、方法2均適用。   f)材料可燃性要求匯總見表6。   7.4.3.2防火外殼的材料   如果外殼材料不屬于以下規(guī)定的類別,則需對最終定型的外殼或其一部分進行試驗,而且要進行定期的抽樣檢驗。   a)防火外殼所采用的最薄有效壁厚的材料,其可燃性等級根據GB/T 5169.17-2008可判為5VB級,或者最終產品通過5VB級試驗。無論分級還是試驗,試驗結果需符合以下所有要求:   1)樣品不應釋放燃燒的滴落物或者能引燃脫脂棉的顆粒;   2)在試驗火焰第5次施加后,樣品持續(xù)燃燒不應超過1min;   3)試驗后,燃燒孔洞直徑不能大于25mm以。   b)防火外殼材料距離起弧零部件(例如非密封功率器件和未封裝的開關接點)的空氣間隙應大于13mm。   c)防火外殼材料若距離非起弧零部件的空氣間隙小于13mm,而這些零部件在正?;虍惓9ぷ鳁l件下能達到足以引燃外殼材料的溫度,外殼材料應通過IEC 60695-2-20:2004的熱絲引燃試驗。   d)如果樣品熔穿但沒有點燃,則孔洞尺寸須符合本標準的要求。金屬、陶瓷材料和玻璃無須進行試驗即可認為符合要求。   7.4.3.3防火外殼內的元器件和其他零部件的材料   在防火外殼內的元器件(包括安置在防火外殼內的機械防護外殼和電氣防護外殼)和其他零部件的材料應符合以下要求之一:   a)可燃性等級為V-2級或HF-2級;   b)符合包含相關要求的IEC元器件標準。   不適用于以上要求的情況:   a)按7.4.2方法2試驗確認不存在著火危險的電子元器件。   b)安裝在體積不超過0.06m3、全部由金屬制成且無通風孔的外殼內的材料和元器件,或者裝在充有惰性氣體的密封單元內的材料和元器件。   c)直接用于防火外殼內的任何表面(包括載流零部件表面)的一層或多層的薄層絕緣材料(例如膠帶),如果薄層絕緣材料和應用表面的組合符合可燃性等級V-2級或HF-2級的要求。   d)電子元器件,例如集成電路封裝件、光禍合器封裝件、電容器和其他安裝在可燃性等級為V1級材料上的小零部件。   e)帶有PVC.TFE,PTFE,F(xiàn)EP.氯丁橡膠或聚酞亞胺絕緣的導線、電纜和連接器。   f)用于線束的各種夾持件(不包括螺旋纏繞式的或其他連續(xù)形式的夾持件)、帶子、細繩和電纜捆綁材料。   g)以下零部件與故障條件下可能達到引燃溫度的電子零部件(絕緣導線和電纜除外)之間的空間距離至少為13mm,或者相互之間用可燃性等級為VI級的材料做成的實心擋板隔開:   1)作為燃燒物質可以忽略不計的小零部件,包括標簽、安裝腳輪、鍵帽、把手等。   2)用可燃性等級為HB級的材料做成的氣動或液壓系統(tǒng)的管道,粉末和液體的容器,以及泡沫塑料零部件。   7.4.3.4空氣過濾裝置的材料   空氣過濾裝置應使用可燃性等級為V2級或HF-2級的材料制成,要求不適用于以下的結構:   a)空氣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不向防火外殼外面排風的空氣過濾裝置,不管其是否氣密。   b)安置在防火外殼內側或外側,與可能達到引燃溫度的電氣零部件之間是通過金屬屏隔離的空氣過濾裝置,金屬屏可以打孔,但是需滿足對防火外殼底板的要求。   c)由可燃性等級為HB級的材料構成的空氣過濾構件,該構件與在故障條件下可能達到引燃溫度的電氣零部件(絕緣導線和電纜除外)之間的空間距離至少為13mm,或者中間用可燃性等級為V1級的材料做成的實心擋板隔開。   d)安裝在防火外殼外側,用可燃性等級為HB級的材料做成的空氣過濾裝置。   本條款的符合性通過檢查逆變器和材料數(shù)據來驗證。   7.5基本功能要求   7.5.1電氣參數(shù)   7.5.1.1輸入要求   逆變器最大輸入電流或功率要求不超過額定輸入的110%。   7.5.1.2輸出要求   逆變器輸出電流或輸出功率的偏差應在標稱的額定輸出的+10%以內。   7.5.1.3效率   對于逆變器,決定其能量轉換的效率包括動態(tài)最大功率點跟蹤效率和轉換效率。   動態(tài)最大功率點跟蹤效率和靜態(tài)最大功率點跟蹤效率的具體限值正在考慮中。   要求不帶隔離變壓器型逆變器的轉換效率最大值應不低于%%,帶隔離變壓器型逆變器的轉換效率最大值應不低于94%。   注1:對逆變器效率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是不同負載情況下逆變效率的加權平均值。但是,一方面由于沒有足夠的數(shù)據,另一方面國內的各地輻照條件差異較大,能夠廣泛接受的權重值還沒有形成,因此給出一個具有盡量多的負載點的逆變效率曲線作為推薦的替代方法。   注2:最大功率點跟蹤效率(包括靜態(tài)的和動態(tài)的)直接影響對光伏系統(tǒng)所發(fā)出電能的有效利用,推薦進行科學的測試以確定實際的動態(tài)跟蹤效率。   7.5.2自動開關機   逆變器應能根據電壓輸入情況,或故障及故障恢復后等情形,實現(xiàn)對應的自動開、關機操作。   7.5.3軟啟動   逆變器啟動運行時,輸出功率應緩慢增加,不應對電網造成沖擊。逆變器輸出功率從啟動至額定值的變化速率可根據電網的具體情況進行設定且最大不超過50kW/s,或者逆變器輸出電流從啟動至額定值的過程中電流最大值不超過逆變器額定值的110%。   7.5.4恢復并網   由于電網故障原因導致逆變器向電網停止送電,在電網的電壓和頻率恢復到正常范圍后,逆變器應能在20s-5min內自動重新向電網送電,送電時應滿足7.5.3要求。   7.5.5通信   逆變器應設置本地通信接口。通信接口應具有固定措施,以確保其連接的有效性。通信端口電磁兼容應符合7.8要求,并易于組成網絡。通信可以選用RS485等常規(guī)電氣接口及Modbus等常規(guī)通信協(xié)議。   7.5.6冷卻系統(tǒng)   逆變器應具有冷卻系統(tǒng),以確保逆變器持續(xù)正常工作時不因溫度過高而損壞。   7.5.7防雷   逆變器應設有防雷保護裝置。   7.5.8噪聲   在最嚴酷的工況下,在距離逆變器水平位置lm處用聲級計測量噪聲。戶用逆變器要求噪聲不超過65dB,工業(yè)用逆變器不超過80dB。對于聲壓等級大于80dB的逆變器,應在其明顯位置粘貼“聽力損害”的警示標識,并在說明書中給出減少聽力損害的指導。   7.6電能質量要求   7.6.1諧波和波形畸變   7.6.1.1諧波電流含有率   逆變器運行時,注入電網的電流諧波總畸變率限值為5%,奇次諧波電流含有率限值見表7,偶次諧波電流含有率限值見表8。   注:由于電壓畸變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電流畸變,使得諧波測試存在一定的問題。注入諧波電流不應包括任何由未連接光伏系統(tǒng)的電網上的諧波電壓畸變引起的諧波電流。滿足上述要求的逆變器可視為符合條件,不需要進一步的檢驗。   7.6.1.2諧波電流允許值   公共連接點的全部用戶向該點注入的諧波電流分量應不超過GB/T 14549-1993規(guī)定的允許值。   7.6.3三相不平衡度   逆變器并網運行時(三相輸出),引起接入電網的公共連接點的三相電壓不平衡度不應超過GB/T 15543-2008規(guī)定的限值。逆變器引起該點負序電壓不平衡度一般不超過1.3%,短時不超過2.6%。根據連接點負荷情況及安全運行要求可做適當變動,但必須滿足負序電壓不平衡度應不超過2%,短時不得超過4%的要求。   注:針對逆變器控制其輸出電流不平衡度的要求正在考慮中。   7.6.4直流分量   逆變器額定功率并網運行時,向電網饋送的直流電流分量應不超過其輸出電流額定值的0.5%或5mA,取二者中較大值。   7.7電氣保護功能要求   7.7.1過電壓/欠電壓保護   7.7.1.1直流輸入側過電壓保護   當直流側輸入電壓高于逆變器允許的直流方陣接入電壓最大值時,逆變器不得啟動或在0.1s內停機(正在運行的逆變器),同時發(fā)出警示信號。直流側電壓恢復到逆變器允許工作范圍后,逆變器應能正常啟動。   7.7.1.2交流輸出側過電壓/欠電壓保護   逆變器交流輸出端電壓超出電網允許電壓范圍時,允許逆變器斷開向電網供電,切斷時應發(fā)出警示信號。除大功率逆變器外對異常電壓的響應時間應滿足表9的要求,電站型逆變器電壓異常響應時間應滿足表10的要求。在電網電壓恢復到允許的電壓范圍時逆變器應能正常啟動運行。此要求適用于多相系統(tǒng)中的任何一相。   注1:最大脫網時間是指從異常狀態(tài)發(fā)生到逆變器停止向電網供電的時間。   注2:對于具有低電壓穿越功能的逆變器,以低電壓穿越功能優(yōu)先。   7.7.2交流輸出過頻/欠頻保護   電網頻率變化時,逆變器的工作狀態(tài)應該滿足表11的要求。當因為頻率響應的問題逆變器切出電網后,在電網頻率恢復到允許運行的電網頻率時逆變器應能重新啟動運行。   7.7.3相序或極性錯誤   7.7.3.1直流極性誤接   逆變器直流輸入極性誤接時逆變器能自動保護,待極性和相序正確接入時,逆變器應能正常工作。   7.7.3.2交流缺相保護   逆變器交流輸出缺相時,逆變器自動保護,并停止工作,正確連接后逆變器應能正常運行。   7.7.4直流輸入過載保護   a)若逆變器輸入端不具備限功率的功能,則當逆變器輸入側輸入功率超過額定功率的1.1倍時需跳保護。   b)若逆變器輸入端具有限功率功能,當光伏方陣輸出的功率超過逆變器允許的最大直流輸入功率時,逆變器應自動限流工作在允許的最大交流輸出功率處。   注:具有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功能的光伏并網逆變器,其過載保護通常采用將工作點偏離光伏方陣的最大功率點的方法。   7.7.5短路保護   逆變器開機或運行中,檢測到輸出側發(fā)生短路時,逆變器應能自動保護。逆變器最大跳閘時間應小于0.1S,短路容量要求正在考慮中。   7.7.6反放電保護   當逆變器直流側電壓低于允許工作范圍或逆變器處于關機狀態(tài)時,逆變器直流側應無反向電流流過。   7.7.7防孤島效應保護   逆變器并入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配電網時,應具有防孤島效應保護功能。若逆變器并入的電網供電中斷,逆變器應在2s內停止向電網供電,同時發(fā)出警示信號。防孤島效應保護方案的選取規(guī)則參見附錄F。對于并入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輸電網的逆變器,可由繼電保護裝置完成保護。   7.7.8低電壓穿越   a)專門適用于大型光伏電站的電站型逆變器應具備一定的耐受異常電壓的能力,即并入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電網的逆變器必須具備電網支撐能力,避免在電網電壓異常時脫離,引起電網電源的波動。對于并入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的光伏逆變器,具備故障脫離功能即可。   b)逆變器交流側電壓跌至0時,逆變器能夠保證不間斷并網運行0.15s后恢復至標稱電壓的20%;整個跌落時間持續(xù)0.625s后逆變器交流側電壓開始恢復,并且電壓在發(fā)生跌落后2s內能夠恢復到標稱電壓的90%時,逆變器能夠保證不間斷并網運行。   c)對電力系統(tǒng)故障期間沒有切出的逆變器,在故障清除后應快速恢復其有功功率。自故障清除時刻開始,以至少10%額定功率每秒的功率變化率恢復至故障前的值。   d)低電壓穿越過程中逆變器宜提供動態(tài)無功支撐。   e)當并網點電壓在圖3中曲線1及以上的區(qū)域內時,該類逆變器必須保證不間斷并網運行;當并網點電壓在圖3中曲線1以下時允許脫網。   7.8電磁兼容(EMC)要求   7.8.1發(fā)射測試   按照GB 4824-2004,考慮如下兩種電磁環(huán)境:   ——環(huán)境A:與低壓非公用電網或工業(yè)電網的場所/裝置有關,含高騷擾源。   ——環(huán)境B:與低壓公用電網,諸如家用、商用和輕工業(yè)場所/裝置有關,不包括高騷擾源。   制造商應在提供給用戶的信息中規(guī)定逆變器的應用環(huán)境(即設備應用類別)。   7.8.1.1傳導發(fā)射   非家用或不直接連接到住宅的低壓供電網設施中使用的逆變器應滿足GB 4824-2004中1組A類限值,見表13。   家用或直接連接到住宅的低壓供電網設施中使用的逆變器應滿足GB 4824-2004中1組B類限值,見表14。   7.8.1.2輻射發(fā)射   家用或直接連接到住宅的低壓供電網設施中使用的逆變器應滿足GB 4824-2004中1組B類限值,見表15。   非家用或不直接連接到住宅的低壓供電網設施中使用的逆變器應滿足GB 4824-2004中1組A類限值,見表15。   7.8.2抗擾度測試   制造商應提供在EMC測試期間或測試結果中性能判據定義的功能說明,測試結果按如下判據記錄在測試報告里??箶_度測試的性能判據等級見表16。   7.8.2.1靜電放電抗擾度   逆變器應符合GB/T 17626.2-2006的規(guī)定,能承受接觸放電6kV、空氣放電8kV的靜電放電騷擾,滿足性能判據等級B.   7.8.2.2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   逆變器應符合GB/T 17626.3-2006的規(guī)定,能承受10V/m的射頻電磁場輻射場強騷擾,滿足性能判據等級A。   7.8.2.3電快速脈沖群抗擾度   逆變器應符合GB/T 17626.4-2008的規(guī)定,能承受電源線±2kV、信號±1kV的電快速脈沖群騷擾,滿足性能判據等級B。   7.8.2.4浪涌(沖擊)抗擾度   逆變器應符合GB/T 17626.5-2008的規(guī)定,能承受共模±2kV、差模±1kV的浪涌騷擾,滿足性能判據等級B。   7.8.2.5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   逆變器應符合GB/T 17626.6-2008的規(guī)定,能承受10V的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滿足性能判據等級A。   7.8.2.6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   逆變器應符合GB/T 17626.11-2008的規(guī)定,滿足性能判據等級B,具體測試等級要求見8.5.2.6。   7.8.2.7工頻磁場抗擾度   逆變器應符合GB/T 17626.8-2006的規(guī)定,依據逆變器的預期工作環(huán)境承受不同試驗等級的工頻磁場騷擾,滿足性能判據等級A,具體試驗等級選擇見8.5.2.7。   7.8.2.8阻尼振蕩波抗擾度   逆變器應符合GB/T 17626.12-1998的規(guī)定,依據逆變器的預期工作環(huán)境承受不同試驗等級的阻尼振蕩波騷擾,滿足性能判據等級A,具體試驗等級選擇見8.5.2.8。   7.8.2.9電壓波動抗擾度   逆變器應符合GB/T 17626.14-2005的規(guī)定,依據逆變器的預期工作環(huán)境承受不同試驗等級的電壓波動騷擾,滿足性能判據等級A,具體試驗等級選擇見8.5.2.9。   7.9功率控制要求   7.9.1有功功率控制   電站型逆變器應具有有功功率輸出限制能力及有功功率調節(jié)功能。逆變器在正常運行時有功功率變化的速率不應超過10%的額定功率。實際光伏電站發(fā)電時允許出現(xiàn)因太陽能輻照度降低而引起的有功功率變化速率超出限值的情況。   7.9.2電壓/無功調節(jié)   電站型逆變器應具備電壓/無功調節(jié)功能,應滿足額定有功出力下功率因數(shù)在超前0.95一滯后0.95的范圍內動態(tài)可調,并應滿足在圖4所示矩形框內動態(tài)可調,有特殊要求時可以與電網經營企業(yè)協(xié)商確定。在逆變器無功輸出范圍內,應具備根據并網點電壓水平調節(jié)無功輸出,參與電網電壓調節(jié)的能力,其調節(jié)方式、參考電壓、電壓調差率等參數(shù)應可由電網調度機構遠程設定。   7.10安裝要求   7.10.1方陣絕緣阻抗檢測   7.10.1.1與不接地光伏方陣連接的逆變器   與不接地的光伏方陣連接的逆變器應在系統(tǒng)啟動前測量光伏方陣輸入端與地之間的直流絕緣電阻。   如果阻抗小于Umaxpv/30mA (Umaxp、是光伏方陣最大輸出電壓),則:   a)對帶電氣隔離的逆變器,應指示故障,但故障期間仍可進行其他動作和操作。在絕緣電阻滿足上述要求時允許其停止報警。   b)對非隔離逆變器或雖有隔離但其漏電流不符合要求的逆變器,應指示故障,并限制其接入電網。此時允許其繼續(xù)監(jiān)測方陣的絕緣電阻,并且在絕緣電阻滿足上述要求時,允許停止報警也允許接入電網。   7.10.1.2需要功能性接地的逆變器   若逆變器需要通過一個集成的電阻實現(xiàn)光伏方陣功能性接地,則逆變器需滿足本條款a)和c),或者b)和c)。   a)含預置的用于功能性接地的電阻在內,總接地電阻不得小于Umaxpv/30mA。預期的絕緣電阻值可以在所接光伏方陣面積可知的情況下,按每平方米方陣的絕緣阻抗40MQ計算。也可以根據逆變器的額定功率及其連接的最差的光伏方陣的效率來計算。   b)如果電阻小于a)中規(guī)定,那么逆變器應該能夠提供一個在運行過程中監(jiān)測通過電阻和任何一個與之平行的網絡線路(如測試線路)。如果突變電流的響應時間超過表17的限制,應該斷開電阻或者用其他方式實現(xiàn)限流。如果是非隔離的逆變器,或不能滿足漏電流允許的最低電流的逆變器,那么必須從電網中斷開。   c)在正常工作之前,逆變器必須能夠實現(xiàn)接地電阻的測試。   7.10.2方陣殘余電流檢測   7.10.2.1通用要求   a)工作在安全電壓等級以上的不接地光伏方陣有可能導致觸電危險。逆變器沒有隔離,或者雖具有隔離措施但不能保證接觸電流在某個合理范圍內的,若使用者同時接觸到方陣的帶電部分和地時,電網和地的連接(如接地中性線)將為接觸電流提供一個回路,從而產生觸電危險。這種危險可以通過7.10.2.4描述的防護方式消除,亦可通過7.10.2.5規(guī)定的方式,將接觸電流限制在30mA以內。   b)無論光伏方陣接不接地,接地故障的發(fā)生都會導致不應載流的導體部件或結構承載電流,從而引發(fā)著火的危險。該危險可以通過7.10.2.4描述的防護方式消除,亦可通過7.10.2.5規(guī)定的方式,將著火漏電流限制在如下范圍內:   1)對于額定輸出小于或等于30kVA的逆變器,不大于300mA。   2)對于額定輸出大于30kVA的逆變器,不大于10mA/kVA。   7.10.2.2 30mA接觸電流   按照IEC 60990中圖4所示的接觸電流測試電路,依次測試光伏方陣的各個端子與地之間的接觸電流。若測得的值大于30mA限值,則應采用7.10.2.4或7.10.2.5中的措施提供額外保護。   7.10.2.3著火漏電流   著火漏電流應不大于300mA (<30kVA的逆變器),或10訊A/kVA (≥30kVA的逆變器)。當大于此值時則需要采用7.10.2.4或7.10.2.5中的措施提供額外保護。   7.10.2.4殘余電流檢測器(RCD)保護   在逆變器與交流電網之間裝配RCD來提供額外保護,RCD限制設置為30mA,必須是B型而不能是A型或者AC型RCD(IEC 60755)。   7.10.2.5殘余電流監(jiān)控保護   在逆變器接入交流電網,交流斷路器閉合的任何情況下,逆變器都應進行殘余電流檢測。殘余電流檢測裝置應能檢測總的有效值電流(包括直流和交流部件)。無論逆變器是否帶有隔離,與之連接的光伏方陣是否接地,以及隔離形式采用何種等級(基本絕緣隔離或加強絕緣隔離),都需對過量的連續(xù)殘余電流及過量殘余電流的突變進行監(jiān)控。限值如下:   a)連續(xù)殘余電流。如果連續(xù)殘余電流超過如下限值,逆變器應當在0.3s內斷開并發(fā)出故障發(fā)生信號:   1)對于額定輸出小于或等于30kVA的逆變器,300mA;   2)對于額定輸出大于30kVA的逆變器,10mA/kVA。   b)殘余電流的突變。如果殘余電流的突變超過表17所列的限值,則逆變器應當在表17規(guī)定的時間內斷開。   8試驗方法   8.1試驗環(huán)境條件   除非本標準另有規(guī)定說明,試驗場所須滿足以下環(huán)境條件:   ——溫度5℃一40℃;   ——相對濕度5%一75%;   ——大氣壓強75kPa-106kPa;   ——無結霜、凝露、滲水、淋雨、日照等現(xiàn)象。   8.2逆變器安全性   8.2.1外觀及結構檢查   逆變器設備應符合:   a)采用的元器件數(shù)量、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元器件布局、安裝應符合各自技術要求;   b)油漆或電鍍應牢固、平整,無剝落、銹蝕及裂痕等現(xiàn)象;   c)機架面板應平整,文字和符號要清楚、整齊、規(guī)范、正確;   d)標牌、標志、標記應完整清晰,符合5.1的要求;   e)各種開關應便于操作,靈活可靠;   f)文檔資料應符合5.2要求。   8.2.2結構材料驗證   8.2.2.1紫外線暴露   a)試驗裝置。使用以下裝置之一對樣品(樣塊)進行紫外線照射:   1)用一個封閉式雙炭弧燈連續(xù)照射,試驗時黑板溫度為63℃±3℃,相對濕度為50%±5%。   2)用一個功率為6500W、波長為340nm、輻射強度為0.35W/m2的水冷式氛弧燈連續(xù)照射。試驗時黑板溫度為65℃±3℃,相對濕度為50%±5%。   b)試驗樣品(樣塊)的安裝。樣品垂直安裝在輻照裝置圓柱面的內側,并使得最大比例的樣品表面朝向光源。樣品相互之間不應緊挨著安裝。   c)炭弧燈照射裝置。使用ISO 4892-4規(guī)定的或等效的炭弧燈。使用方法按照ISO 4892-1和ISO 4892-4,采用1類濾光片,帶噴水。   d)氙弧燈照射裝置。使用ISO 4892-2規(guī)定的或等效的氛弧燈。使用方法按照ISO 4892-1和ISO 4892-2的方法A,帶噴水。   戶外型逆變器的外部塑料件要滿足7.1.2的要求或提供第三方相關合格測試報告。   8.2.2.2外殼防護等級   逆變器外殼防護等級按照制造商聲明的IP防護等級,參照GB 4208-2008進行驗證。   逆變器外殼的防護等級要求最低滿足7.1.3要求。   注:大型逆變器防護等級驗證可采用提供樣柜的方法等效測試。   8.2.3電擊防護試驗   8.2.3.1試驗指檢查   a)檢查逆變器外殼、擋板等開孔處。   b)用附錄E規(guī)定的試驗指(見圖E.1)和試驗針(見圖E.2)進行試驗,試驗結果應符合7.2.2.2的要求。對外殼開孔進行探頭試驗時,操作人員不用工具即可拆卸或打開的零部件(包括熔斷器座)要先去掉,同時,操作人員接觸的門和蓋要打開。試驗時逆變器中的燈允許留在原位。   對于操作人員不需要工具即可斷開的連接器,應在斷開的過程中和斷開之后分別試驗。任何可移動零部件要置于對結果最不利的位置。試驗指和試驗針按照上述要求,在不施加明顯力的情況下對每個可能的位置進行試驗。質量超過40kg的立式逆變器可以不傾斜。預定嵌入式安裝、架式安裝或并入大型設備的逆變器,應根據安裝說明書要求的安裝方法判斷哪些位置需要進行試驗。   c)對于試驗b)中能夠防止帶關節(jié)試驗指(見圖E.1)進入的開孔,要進一步用直線不帶關節(jié)的試驗指(見圖E.3)施加30N的力進行試驗。如果不帶關節(jié)試驗指能夠進入,這時再重新使用帶關節(jié)試驗指進行試驗,施加的力不大于30N。   8.2.3.2保護連接   8.2.3.2.1基本防護一旦損壞,可能帶有危險接觸電壓的可接觸的可導電部分,即外露可導電部分,都應與保護等電位連接系統(tǒng)連接。   8.2.3.2.2保護連接的阻抗應足夠小,以避免在絕緣失效的情況下,部件之間出現(xiàn)危險的電位差。   8.2.3.2.3對于每個保護連接電路,保護導體和作為每個保護電路一部分的相關點之間的阻抗,應通電流進行測量。測試電流及持續(xù)時間如下:   a)對于過電流保護值小于等于16A的逆變器,測試電流采用200%的過電流保護值(不小于犯A),持續(xù)120s。保護連接的電阻最后測得值不超過0.1Q。   b)逆變器的過電流保護值大于16A,測試電流是過電流保護值的兩倍,并且持續(xù)時間見表18。保護連接的壓降測試中,持續(xù)規(guī)定時間后測量值不超過2.5V0   c)鋇J試過程中及測試后,保護連接不應有熔化、松動或其他可能會破壞保護連接有效性的損壞。   注1:測試電流可用直流或交流電源,輸出不接地。   注2:如果阻抗值很低,需正確放置測量探針。   8.2.3.3接觸電流   接觸電流測量結果應不大于7.2.3.3.3的規(guī)定。   a)對于預定安裝在潮濕環(huán)境中的逆變器,應在進行濕度預處理(見附錄G)后,再進行接觸電流的測量。   b)逆變器不接地安裝,并在額定電壓下。使用IEC 60990:1999中圖4規(guī)定的探頭測量外部保護接地導體及其連接方式間的接觸電流。   c)對于預定連接到接地中性線系統(tǒng)的逆變器,測試場所電網電源的中性線應直接連接到外部保護接地導體。   d)對于預定連接到隔離系統(tǒng)或阻抗系統(tǒng)的逆變器,中性線應通過1W電阻連接到外部保護接地導體,而外部保護接地導體應依次連接到每條輸入相線,測量結果取最大值。   e)對于預定連接到接地系統(tǒng)的被測逆變器,外部保護接地導體應依次連接到每條輸入相線,測量結果取最大值。   f)對于帶特殊接地系統(tǒng)的被測逆變器,試驗時系統(tǒng)應工作在正常條件下。   g)對于預定連接到多個系統(tǒng)網絡的被測逆變器,應分別使用不同的系統(tǒng)網絡進行接觸電流測量。如果能夠確定某個網絡對測量結果最不利,也可以直接用該網絡進行測量。   8.2.3.4介電性能的驗證   8.2.3.4.1一般條件   a)除非有關產品標準另有規(guī)定,試驗都應在完好的逆變器上進行。   b)若為了便于試驗而采用提高試驗嚴酷度的方法,或為了縮短試驗時間而采用較高的操作頻率進行試驗,則需在制造商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而試驗結果應認為是有效的。   c)根據制造商的說明書和8.1規(guī)定的環(huán)境條件,被測逆變器應如正常使用情況一樣接線,并完整安裝在其固有支架或等效支架上。   d)所有逆變器應在自由空氣中進行試驗。除非另有規(guī)定,試驗時不允許維修和更換零部件。   e)為了提供詳盡的和可比較的試驗結果,所有重要的試驗參數(shù)應具有較高的測量精度,因此,用于測量下述試驗參數(shù)的儀器的允許測量誤差如下:   1)試驗電壓(交流/直流):±3%;   試驗電壓(沖擊):±5%。   2)電流:±1.5%。   3)頻率:±0.2%。   4)溫度:   ——100℃以下:±2K;   ——100℃到500℃:±3%。   5)相對濕度:±3%相對濕度。   注:規(guī)定的誤差是指濕度測量儀器的誤差。它不包括箱內的濕度均勻性和/或試品對濕度均勻性的影響,箱內濕度僅在樣品試驗前在一個適當?shù)奈恢脺y量。   6)局部放電量:±10%或±1pC(兩者取大者)。   7)時間(沖擊電壓):±20%;   時間(試驗時間):±1%。   8.2.3.4.2沖擊耐壓驗證   a)一般要求。逆變器的絕緣驗證應采用額定沖擊耐受電壓進行。   如果逆變器某些部分的介電性能受海拔影響較?。ㄈ缑芊獠糠郑瑒t其絕緣驗證可選擇無海拔修正系數(shù)的額定沖擊耐受電壓進行試驗。這些部分是獨立的,而逆變器的其他部分應選擇有海拔修正系數(shù)的額定沖擊耐受電壓進行試驗。   b)沖擊試驗電壓。沖擊電壓試驗值見表19。   沖擊耐壓試驗的波形為1.2/50µs(見GB/T 17627.1-1998中6.1,6.2規(guī)定的波形),正負極性各5次,最小時間間隔為1s.   針對小于表3規(guī)定的電氣間隙需進行沖擊耐壓試驗,試驗電壓根據表19選擇。   如需對用于2000m-20000m海拔的電氣間隙(根據GB/T 16935.1-2008中的表A.2)進行試驗,可以通過電氣間隙在表3中反查來選取試驗電壓值。   c)試驗電壓施加。試驗時保護接地應斷開,除非它本身是試驗對象。試驗電壓施加在:   1)正常工作位置,主電路所有接線端子連接在一起后與外殼或安裝板之間。   2)主電路每極與其他極連接在一起后與外殼或安裝板之間。   3)正常工作不接至主電路的每個控制電路和輔助電路與以下部位之間:     ——主電路;     ——其他電路;     ——外露導體部分;     ——外殼或安裝板。   測試時,以上部位任何合適者可以連接在一起進行。   d)試驗判別。試驗過程中應無有意的擊穿放電。   8.2.3.4.3固體絕緣的工頻耐受電壓試驗   a)概述。本試驗是驗證固體絕緣及固體絕緣耐受暫態(tài)過電壓的能力。   b)試驗電壓值。應根據被試驗電路是否直接連接到電網而分別從表20第2、第3列或者表21中選擇試驗電壓值。電壓試驗應采用50Hz或60Hz的正弦電壓。如果電路中有電容器,試驗可采用直流電壓,直流電壓值等于規(guī)定的交流電壓峰值。   具體試驗電壓值如下:   1)對主電路、控制電路和輔助電路,按表20、表21的規(guī)定選擇,試驗電壓的測量誤差不應超過規(guī)定值的±3%。   2)如果不能施加交流試驗電壓(如有EMC濾波器件時),可應用表20或表21第3列中的直流試驗電壓值。試驗電壓的測量誤差不應超過規(guī)定值的±3%。所施加的電壓的有效值應在規(guī)定值的100%±3%范圍內。   c)試驗電壓施加。當逆變器線路包含有儀表、電容器、固態(tài)電子器件等,且這些器件的介電試驗電壓低于本條款b)的規(guī)定值時,則在進行逆變器試驗前應將這些器件和逆變器分開,具有保護功能的電路在試驗時不應拆除。   對于預定安裝在潮濕環(huán)境下的逆變器,應先按規(guī)定進行濕度預處理(見附錄G),然后立即進行本項試驗。測試部位如下:   ——帶電電路與接地線或外殼之間;   ——帶電電路與鄰極之間。   試驗持續(xù)時間,對于型式試驗至少為60s。施加試驗電壓時可以逐漸上升或下降,試驗持續(xù)時間為達到規(guī)定試驗電壓后保持的時間。   d)試驗結果。逆變器的輸入電路對地、輸出電路對地以及輸入電路與輸出電路間的絕緣電阻不應小于1MΩ。絕緣電阻只作為絕緣強度試驗的參考項目。   試驗時,逆變器應無內部或外部的絕緣閃絡和擊穿或任何破壞性放電現(xiàn)象,但允許輝光放電。   8.2.3.4.4短路試驗后工頻耐受電壓試驗   a)一般要求。逆變器應保持短路試驗時的安裝方式。在實際試驗中如不能實現(xiàn),可以把逆變器與試驗電路斷開或把逆變器移開,但必須注意不應影響試驗結果。   b)試驗電壓值。8.2.3.4.3中b)適用。   c)試驗電壓施加。8.2.3.4.3中c)適用。   d)試驗結果判別。8.2.3.4.3中d)適用。   8.2.3.4.5濕熱性能試驗后的工頻耐受電壓試驗   濕熱試驗后按8.2.3.4.3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   8.2.3.4.7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   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符合性應通過測量來檢驗,測量方法見GB/T 16935.1-2008中6.2或參見附錄H,電氣間隙結果要求符合7.2.4.6的規(guī)定,爬電距離要求符合7.2.4.7的規(guī)定。   8.2.4機械防護要求   8.2.4.1穩(wěn)定性試驗   穩(wěn)定性試驗時,逆變器的各箱柜應在其額定容積范圍內轉至能產生最不利結果的位置,腳輪置于正常使用范圍內對試驗結果最不利的位置。除非另有規(guī)定,門和抽屜等在試驗時需關緊。   a)對于非手持式逆變器,從正常垂直位置向各個方向傾斜10°   b)對于高度超過lm且質量不小于25kg的逆變器以及所有其他落地逆變器,在逆變器頂部或距地面2m處(如果逆變器高度不低于2m),沿任意方向(除向上的方向外)施加250N或者是本身重力20%的力,取較小值,在正常操作時使用的支撐腳,以及預定由操作人員打開的門和抽屜等,需置于最不利位置。   c)對于落地式逆變器,用80ON的向下作用力施加在能產生最大力矩的以下位置:   ——所有水平工作面;   ——明顯突出且距離地面小于1m的其他表面。   試驗期間,逆變器不應失去平衡。   對于壁掛式安裝的逆變器需預先固定到墻壁或天花板的安裝支架上,支架需承受大小等于4倍逆變器本身重力的力。用規(guī)定的緊固件和墻壁結構按制造商說明書的要求安裝之后,再進行符合性檢驗。對于可調整的支架,需調整至距離墻壁(或支撐裝置)的最遠端。如果說明書沒有規(guī)定墻壁結構,則按說明書規(guī)定安裝緊固件,將逆變器安裝固定在支架上;安裝支架除了承受逆變器自重外,還需加上大小等于逆變器重力3倍的力,力的方向沿重心處垂直向下。試驗力在5s-10s內從零逐漸增加到預定值大小,   然后維持1min。試驗后逆變器表面不能損壞并符合7.3.3要求。   8.2.4.2搬運要求   搬運要求見7.3.4。   8.2.4.3接線端子要求   8.2.4.3.1一般條件   逆變器應滿足以下要求或由第三方提供的相關合格測試報告。   a)本試驗不適用于鋁接線端子,也不適用于連接鋁導體的接線端子。   b)除非制造商另有規(guī)定,否則每一試驗應在完好的和新的接線端子上進行。   c)當采用圓銅導線進行試驗時,應采用符合IEC 60028規(guī)定的銅線。   d)當采用扁銅導體進行試驗時,銅導體應具有以下特征:   ——最小純度:99.5%;   ——極限抗張強度:200N/mm2-280N/mm2;   ——維氏硬度:40-65。   8.2.4.3.2機械強度試驗   a)試驗應采用具有最大截面積的合適型號的導體來進行試驗。   b)每個接線端子應接上和拆下導體5次。   c)對螺紋型接線端子,擰緊力矩應按表22第Ⅱ列規(guī)定的力矩,用螺釘旋具擰緊,然后進行第2次試驗。   d)如果表22第Ⅱ列和第Ⅲ列的值相同,只需進行螺釘旋具擰緊試驗。   e)每次擰緊的螺釘或螺母松掉后,應采用新的導體進行下一次擰緊試驗。   f)在試驗中,緊固部件和接線端子不應松掉且不應影響其進一步使用。   8.2.4.3.3彎曲試驗   a)本試驗適用于連接非預制圓銅導線的接線端子,連接導線的根數(shù)、截面積和類型(軟線和/或硬線,多股線和/或單芯線)由制造商規(guī)定。扁銅導體的接線端子試驗可由供需雙方協(xié)商。   b)用2個新試品進行以下試驗:   1)用最小截面積導線及其允許的最多根數(shù)連接至接線端子進行試驗;   2)用最大截面積導線及其允許的最多根數(shù)連接至接線端子進行試驗;   3)用最小和最大截面積導線及其允許的最多根數(shù)連接至接線端子進行試驗。   c)預期要連接軟線或硬線(多股線和/或單芯線)的接線端子應用每種類型導線在不同的試品組上進行試驗。將軟線和硬線(多股線和/或單芯線)一起接入的接線端子應同時進行上述3)項規(guī)定的試驗。   d)試驗應在合適的試驗逆變器上進行,將規(guī)定的導線根數(shù)接至接線端子上。試驗導線的長度應比表23規(guī)定的高度H (H為夾緊裝置到壓板的距離)長75mm。緊固螺釘應擰緊,施加的擰緊力矩符合表22的規(guī)定或制造商的規(guī)定,被測逆變器應按圖8所示固定。   e)按以下程序試驗,使每根導線做圓周運動:被試導體的末端應穿過壓板中合適尺寸的襯套孔,壓板處于設備接線端子下H處,H值見表23。除被試導線外其余導線均應弄彎,以免影響試驗結果。襯套應在水平壓板上,且與導線同軸。襯套中心距壓板中心37.5mm,運動速度為8r/min-12r/min。接線端子出口至襯套上表面的距離應是H,允許誤差為±13mm。襯套應加潤滑油,防止絕緣導線的彎曲、扭轉或自轉。表23規(guī)定的質量掛在導線的末端。試驗應連續(xù)旋轉135轉。   試驗過程中,導線既不能脫出接線端子又不能在夾緊件處折斷。   彎曲試驗后立即對被試設備上經過彎曲試驗的導線進行8.2.4.3.4規(guī)定的拉出試驗。   8.2.4.3.4拉出試驗   a)圓銅導線的拉出試驗。彎曲試驗后,對經過該試驗的導線施加表23規(guī)定的拉力。本試驗中緊固被試導線的螺釘不應再擰緊。拉力應平穩(wěn)地持續(xù)作用1min,不應突然施加。試驗過程中,導線既不能脫出接線端子又不能在夾緊件處折斷。   b)扁銅導線拉出試驗。將適當長度的導線固定在接線端子上,按表24規(guī)定的拉力平穩(wěn)持續(xù)作用1min,拉力方向與導體插入方向相反,不應突然施加。試驗過程中,導線既不能脫出接線端子又不能在夾緊件處折斷。   8.2.5防火要求   8.2.5.1灼熱絲試驗   灼熱絲試驗應在7.4規(guī)定的條件下,根據GB/T 5169.10--2006和GB/T 5169.11-2006的規(guī)定進行。   注:如果試驗必須在試品上的多個地方進行,應注意保證首次試驗引起的材料損壞不影響后續(xù)試驗。   8.2.5.2電熱絲引燃試驗   電熱絲引燃試驗應在7.4規(guī)定的條件下,參照附錄I進行。   8.3基本功能驗證   8.3.1一般要求   a)試驗平臺參照附錄J的規(guī)定連接。   b)試驗過程中允許的試驗誤差若無規(guī)定,則按表25的規(guī)定。   8.3.2電氣參數(shù)   8.3.2.1額定輸入、輸出   在8.1規(guī)定的參考試驗條件下運行時,測得的連續(xù)輸入、輸出電流或功率滿足7.5.1的要求。   將逆變器啟動并置于額定工作狀態(tài),調整逆變器的輸入電壓(升壓或降壓),記錄逆變器停止工作時電壓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8.3.2.2效率   8.3.2.2.1最大轉換效率   根據逆變器的設計原理,測量得到最大的轉換效率應符合7.5.1.3的規(guī)定。   注1:測試過程中,保證逆變器正常運行所消耗的電能都需要考慮。   注2:測試過程中應關閉最大功率點跟蹤功能。   8.3.2.2.2 MPPT效率   MPPT效率包括動態(tài)MPPT效率及靜態(tài)MPPT效率,測量方法按EN 50530--2010的要求進行或參見附錄K。具體的指標(如MPPT效率的最小閡值)正在考慮中。   8.3.2.2.3轉換效率   測量負載點為5%、10%、20%、25%、30%、50%、75%、100%以及可輸出最大效率點處的轉換效率,并以曲線圖的形式在試驗報告中給出。測量方法見附錄K。   在環(huán)境試驗時,測量并記錄逆變器在高低溫環(huán)境下的效率,并記錄在試驗報告中。   注:MPPT效率及逆變器效率曲線,做Ⅰ級、Ⅱ級評定時無需測試:做Ⅲa級評定時需測試溫升及環(huán)境試驗時效率曲線;做Ⅲb級評定時需測試在特定環(huán)境試驗時效率曲線。   8.3.3自動開關機   逆變器應能在制造商規(guī)定的電壓范圍內自動開關機。   按8.3.1的要求接線,調節(jié)直流輸入源,使輸入從低于逆變器允許工作范圍的下限開始增加。當輸入高于允許工作范圍下限時,逆變器應能自動開機;待逆變器工作穩(wěn)定后,調節(jié)直流輸入源使輸入下降到低于允許工作范圍下限時,逆變器應能自動關機。   8.3.4軟啟動   逆變器軟啟動運行時,用功率分析儀、電能質量分析儀或示波器記錄逆變器功率變化曲線,按7.5.3的要求不能出現(xiàn)沖擊現(xiàn)象。   8.3.5恢復并網   逆變器啟動或故障排除后能自動恢復并向電網送電,恢復時間滿足7.5.4的要求。   8.3.6通信   8.3.6.1通信協(xié)議測試   8.3.6.1.1一致性測試   對逆變器進行通信協(xié)議一致性測試,檢查其是否與協(xié)議規(guī)定的相一致。   示例:逆變器通信采用Modbus總線協(xié)議,依據GB/T 25919.1-2010進行測試。   8.3.6.1.2互操作測試   對逆變器進行通信協(xié)議互操作測試,檢查其是否能與系統(tǒng)內其他逆變器或通信設備進行信息交換。   示例:逆變器通信采用Modbus總線協(xié)議,依據GB/T 25919.2-2010進行測試。   8.3.6.2通信功能驗證   8.3.6.2.1一般要求   通過RS485/RS232轉換器與PC機(上位機)連接,設定逆變器在通信狀態(tài)下,可采用專用監(jiān)控管理軟件驗證逆變器遙測、遙調、遙信、遙控功能。應能保證數(shù)據傳輸正確,能進行參數(shù)設定,無任何出錯信息或明顯傳輸延遲。   采用同樣方法分別在常溫條件下、極限溫度(見6.2.2.1)下和電磁兼容試驗中驗證逆變器的通信功能。   8.3.6.2.2遙測(適用時)   通過PC機遠程測量逆變器各回路電量參數(shù):   a)三相電流,準確度至少為2.5級;   b)三相電壓,準確度至少為2.5級;   c)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   d)電網頻率、諧波等。   8.3.6.2.3遙調(適用時)   通過PC機遠程調節(jié)逆變器的各個設定值特性曲線等,能進行參數(shù)設定。   8.3.6.2.4遙信(適用時)   通過PC機讀取逆變器的信息資源,如工作狀態(tài)、故障狀態(tài)、運行時間等。   8.3.6.2.5遙控(適用時)   通過PC機對逆變器發(fā)出指令,逆變器成功收到并能執(zhí)行。   注:逆變器遙測、遙調、遙信、遙控的具體參數(shù)和功能需要生產廠家提供詳細的信息以方便測量。   8.3.7冷卻系統(tǒng)   設備冷卻系統(tǒng)按以下要求設置故障,可根據逆變器的使用情況設置其中一個:   a)完全堵住或部分堵住進風口;   b)堵轉或斷開冷卻風扇,一次一個;   c)循環(huán)水或其他冷卻液應停止或部分限制。   逆變器能持續(xù)運行7h而不損壞,或者具有自動檢測溫度功能,溫度超過允許值時自動停止工作。   注:Ⅲ級設備要求在高溫下驗證冷卻系統(tǒng)的故障試驗。   8.3.8防雷   檢查逆變器是否具有防雷保護裝置。   8.3.9噪聲   在最嚴酷的工況下,在逆變器噪聲最強的方向,距離設備lm處用聲級計測量逆變器發(fā)出的噪聲。聲級計測量采用A計權方式。   測試時至少應保證實測噪聲與背景噪聲的差值大于3dB,否則應采取措施使測試環(huán)境滿足測試條件。   當測得噪聲值與背景噪聲差值大于10dB時,不對測量值做修正;當實測噪聲與背景噪聲的差值為3dB-10dB時,按表26進行噪聲值修正,其值應符合7.5.8中的要求。   8.4電氣性能   8.4.1一般要求   a)試驗中未注明試驗電路的參照附錄J的規(guī)定連接。   b)電氣性能試驗中允許的試驗誤差若無規(guī)定,則按表25的規(guī)定。   8.4.2溫升   8.4.2.1一般要求   溫升試驗應滿足7.1.1的要求。   溫升試驗用的導體應根據試驗電流大小按以下規(guī)定選?。?   a)試驗電流不大于400A:   1)連接導線應采用單芯聚氯乙烯(PVC)絕緣銅導線,其截面積見表27。   2)連接導線應置于大氣中,導線之間的間距約等于設備端子間的距離。   b)試驗電流大于400A的參見附錄L.   8.4.2.2溫升試驗   8.4.2.2.1周圍空氣溫度測量   在試驗周期的最后1/4時間內應記錄周圍空氣溫度。測量時至少用兩個溫度檢測器(如溫度計和熱電偶),均勻分布在被測設備的周圍,放置在被測設備高度的1/2處,離開被測設備的距離約為1m。溫度檢測器應保證免受氣流、熱輻射影響并避免由于溫度迅速變化產生的顯示誤差。   試驗時,周圍空氣溫度應為0℃一50℃,如果周圍空氣溫度的變化超過3℃,應按設備的熱時間常數(shù)用適當?shù)男拚禂?shù)對測得的部件溫升予以修正。   8.4.2.2.2部件溫度的測量   用合適的溫度檢測器測量除線圈外設備的所有部件可能達到最高溫度的不同位置上各點的溫度,并記錄在試驗報告中。   溫度測量選用的溫度檢測器不應影響被測量部件的溫升。   試驗中,溫度檢測器與被試部件的表面應保證良好的熱傳導。   即使在最嚴酷的工作條件下,逆變器所使用的材料和部件的溫度不能超過表28一表30規(guī)定的限值。   為證明設備符合最高溫度限值要求,溫度的測量必須在逆變器廠家規(guī)定的最高使用環(huán)境溫度下進行。同時,還需要考慮所有可能影響溫度測量結果的工作模式和條件。對于最高可在50℃環(huán)境溫度下工作的逆變器,試驗可在0℃一50℃的任意環(huán)境溫度下進行,但是,必須對溫度測量結果進行修正(增加或減少),然后與表28中規(guī)定的溫度限值進行比較。修正值為實際試驗環(huán)境溫度和設備最高環(huán)境溫度的差值。逆變器以最大電流輸出,間隔0.5h記錄1次各個測試部位的溫度數(shù)據,當連續(xù)3次測得同一位置的溫度變化不超過±0.5℃時,記錄此時各個測試位置的最高溫度。溫度測量一般用熱電偶法。   a)測量線圈溫度時可以用電阻變化法進行測量。   b)測量其他零部件溫度時,實際測得溫度不應超過以下規(guī)定的最低限值:   1)表28適用于變壓器、電抗器等線圈類設備及絕緣系統(tǒng):     ——零部件適用的IEC標準;     ——零部件或材料制造商標稱的工作溫度。   2)若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則溫度限值見表29。   3)表30適用于樣品表面或者其附近的表面。   注:可以使用電阻變化法測量溫升,溫升值可通過附錄M計算得出。   8.4.3電能質量   8.4.3.1諧波和波形畸變   a)將逆變器啟動并置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測量逆變器輸出電流諧波,連續(xù)采樣時間不少于1min,總諧波失真(THD)取最大值。   b)型式試驗I級要求逆變器在正常運行時滿足7.6.1的規(guī)定。   c)型式試驗II級要求逆變器在50%額定功率以上運行時滿足7.6.1的規(guī)定。   d)型式試驗III級及以上要求逆變器在30%額定功率以上運行時滿足7.6.1的規(guī)定,30%額定功率以下運行時滿足7.6.1的規(guī)定或分次諧波電流值不超過30%額定功率運行時的分次諧波電流。   8.4.3.2功率因數(shù)   將逆變器啟動并置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測量逆變器輸出端功率因數(shù)。驗證逆變器在不同工作狀態(tài)下,即30%PN、50%PN、70%PN、100%PN時的功率因數(shù)。要求均滿足7.6.2的規(guī)定。   8.4.3.4直流分量   將逆變器啟動并置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測量逆變器輸出端直流分量,連續(xù)采樣時間不少于1min,取最大值。驗證逆變器在不同工作狀態(tài)下,即30%PN、50%PN、70%PN、100%PN時的直流分量。要求均滿足7.6.4的規(guī)定。   8.4.4電氣保護功能   8.4.4.1過電壓/欠電壓保護   8.4.4.1.1直流輸入側過電壓保護   調節(jié)直流輸入源的電壓,直至逆變器直流側輸入電壓偏離允許直流輸入電壓范圍,逆變器的工作狀態(tài)應符合7.7.1.1的規(guī)定。   8.4.4.1.2交流輸出側過電壓/欠電壓保護   將逆變器啟動并置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按7.7.1.2的要求調節(jié)電網模擬電源電壓,在不同的范圍內選取3個不同的電壓值U,逆變器最大脫網時間均符合規(guī)定要求。分別測量3次,要求均滿足7.7.1.2的規(guī)定。   8.4.4.2過電壓/欠頻保護   將逆變器啟動并置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調整電網模擬電源輸出頻率,分別選取49.5Hz<f<50.5Hz,f<49.5Hz,f>50.5Hz內3個不同的頻率值,測量逆變器最大脫網時間。   分別測量3次,要求均滿足7.7.2的規(guī)定。   8.4.4.3極性或相序錯誤保護   8.4.4.3.1直流極性誤接   將所有開關斷開,逆變器直流輸入端正負極反接,輸出正確接線,閉合所有開關,逆變器應能自動跳閘保護。1min后將逆變器直流輸入端正確接線后,逆變器應能正常工作,符合7.7.3.1的規(guī)定。   8.4.4.3.2交流缺相保護   將逆變器輸出端逐一缺相連接,輸入、輸出端通電加載工作電壓時,設備不能工作;正確連接時逆變器正常運行,符合7.7.3.2的規(guī)定。   8.4.4.4直流輸入過載保護   調節(jié)直流輸入源,使其輸出功率超過逆變器允許的最大直流輸入功率,逆變器的工作狀態(tài)應符合7.7.4的要求。   8.4.4.5短路保護   短路保護測試前,預先將需要短路的線路連接使繼電器或類似裝置斷開,逆變器正常啟動后再進行合閘短路操作。短路試驗電路連接參見附錄N。   a)單相逆變器將L-N接通,逆變器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斷開并網回路,并報警。   b)三相逆變器分別將A-B、B-C、A-C、A-N、B-N、C-N接通,再接通電源,逆變器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斷開并網回路,并報警。   要求均滿足7.7.5的規(guī)定。   注1:對于帶隔離變壓器的逆變器,短路處為隔離變壓器的一次側和二次側。   注2:短路測試電路不能接在與外殼連接在一起的熔斷器上。   8.4.4.6防反放電保護   降低逆變器直流輸入電壓,使逆變器處于關機狀態(tài),測量逆變器直流側電流應為零。   8.4.4.7防孤島效應保護   圖9所示為防孤島效應保護試驗平臺,K1為被測逆變器的網側分離開關,K2為被測逆變器的負載分離開關。負載采用可變RLC諧振電路,諧振頻率為被測逆變器的額定頻率(50Hz),其消耗的有功功率與被測逆變器輸出的有功功率相當。試驗應在表31規(guī)定的條件下進行。   試驗步驟如下:   a)閉合K1,斷開K2,啟動逆變器。通過調節(jié)直流輸入源,使逆變器的輸出功率尸EUT等于額定交流輸出功率,并測量逆變器輸出的無功功率QEUT   b)使逆變器停機,斷開K1。   8.4.4.8低電壓穿越   低電壓穿越按7.7.8的要求進行試驗,并按圖10所示連接線(阻抗法或電網模擬器法均可)。   a)測試前先進行逆變器額定功率10%一30%的部分加載測試,待確認測試對公共連接點造成的電壓跌落符合要求后再進行額定功率大于80%的加載測試。   b)記錄低電壓穿越能力測試裝置輸出曲線。   8.4.4.9操作過電壓   a)逆變器與配電網斷開時不應導致其瞬時過壓超過7.7.9規(guī)定的限值。   b)逆變器的瞬時過電壓測試示意圖可參考圖11。   c)步驟:   1)開關斷開前,交流電源暫態(tài)電壓要保持在標稱電壓UN處,其相對誤差為±5%;   2)調整直流源輸出,使逆變器輸出保持在(10%±5%)額定功率處;   3)開關斷開;   4)測量逆變器交流輸出端的電壓,采樣率至少為10kHz;   5)使逆變器輸出在(50%±5%)額定功率和(100%±5%)額定功率處,重復1)-4)。   8.5電磁兼容(EMC)   8.5.1發(fā)射測試   a)按照GB 4824-2008,考慮如下兩種電磁環(huán)境:   ——環(huán)境A:與低壓非公用電網或工業(yè)電網的場所/裝置有關,含高騷擾源。   ——環(huán)境11.11:與低壓公用電網,諸如家用、商用和輕工業(yè)場所/裝置有關,不包括高騷擾源。   b)制造商應在提供給用戶的信息中規(guī)定逆變器的應用環(huán)境(即設備應用類別)。   8.5.1.1傳導發(fā)射   逆變器應在滿載狀態(tài)下運行,參照GB 4824-2008的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測試頻段:150kHz-30MHz.   b)測試端口:輸入、輸出電源的端口、信號線。   c)測試限值:參照GB 4824-2008一組A類或B類限值。   注:針對直流端口傳導發(fā)射測試用的考核限值及人工電源網絡的規(guī)范,目前國際上仍在討論中;在正式標準發(fā)布前,建議使用GB 4824-2008規(guī)定的限值考核直流電源端口(超出人工電源網絡耐壓極限的端口可使用電壓探頭測量)。   8.5.1.2輻射發(fā)射   逆變器應在滿載狀態(tài)下運行,參照GB 4824-2008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測試頻段:30MHz-1000MHz   b)測試端口:外殼整體。   c)測試限值:參照GB 4824-2008一組A類或B類限值。   8.5.2抗擾度測試   8.5.2.1靜電放電抗擾度   逆變器可在輕載狀態(tài)下運行,按照GB/T 17626.2-2006的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試驗電壓:接觸放電6kV,空氣放電8kV。   b)測試端口:外殼整體。   c)每個敏感試驗點放電次數(shù):正負極性各10次,每次放電間隔至少為1s。   d)性能判據等級:B。   8.5.2.2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   逆變器可在輕載狀態(tài)下運行,按照GB/T 17626.3-2006的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頻率范圍:80MHz-1000MHz。   b)試驗場強:1OV/m(非調制)。   c)正弦波1kHz,80%幅度調制。   d)測試端口:外殼整體。   e)天線極化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   f)性能判據等級:A。   8.5.2.3電快速脈沖群抗擾度   逆變器可在輕載狀態(tài)下運行,按照GB/T 17626.4-2008的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試驗電壓:±2kV(電源線),±1kV(信號線)。   b)測試端口:輸入、輸出電源的端口、信號線。   c)重復頻率:100kHz。   d)持續(xù)時間:1min。   e)性能判據等級:B。   8.5.2.4浪涌(沖擊)抗擾度   逆變器可在輕載狀態(tài)下運行,按照GB/T 17626.5-2008的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試驗電壓:±2kV(共模),±1kV(差模)。   b)測試端口:輸入、輸出電源的端口、信號線。   c)極性:正、負。   d)試驗次數(shù):正負極性各5次。   e)重復率:每分鐘一次。   f)性能判據等級:B。   8.5.2.5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   逆變器可在輕載狀態(tài)下運行,按照GB/T 17626.6-2008的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頻率范圍:0.15MHz-80MHz。   b)試驗場強:10V/m(非調制)。   c)測試端口:輸入、輸出電源的端口、信號線。   d)正弦波1kHz,80%幅度調制。   e)掃描步進:≤1%。   f)性能判據等級:A。   8.5.2.6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   逆變器可在輕載狀態(tài)下運行,按照GB/T 17626.11-2008的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電壓暫降等級:0%持續(xù)0.5周期;0%持續(xù)1周期;40%持續(xù)10周期;70%持續(xù)25周期;80%持續(xù)250周期。   b)電壓中斷嚴酷等級:0%持續(xù)250周期。   c)測試端口:輸出AC電源端口。   d)持續(xù)時間:10s。   e)性能判據等級:B。   8.5.2.7工頻磁場抗擾度   逆變器可在輕載狀態(tài)下運行,按照GB/T 17626.8-2006的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測試等級:等級3A/m-10A/m(家用或直接連接到住宅低壓供電網設施中使用的逆變器);等級4A/m-30A/m(非家用或連接到工業(yè)電網設施中使用的逆變器)。   b)測試端口:外殼整體。   c)線圈相對位置:X、Y、Z3個方向。   d)性能判據等級:A。   8.5.2.8阻尼振蕩波抗擾度   僅考核在變電站區(qū)域設施中使用的逆變器。   逆變器可在輕載狀態(tài)下運行,按照GB/T 17626.12-1998的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測試等級:等級2(與控制室和繼電器室內設備電纜相連使用的逆變器);等級3(與安裝在繼電器室內的設備電纜相連使用的逆變器)。   b)振蕩頻率:100kHz和1MHz。   c)持續(xù)時間:至少2s。   d)測試端口:輸出AC電源端口。   e)性能判據等級:A。   8.5.2.9電壓波動抗擾度   逆變器可在輕載狀態(tài)下運行,按照GB/T 17626.14-2005的規(guī)定并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   a)測試等級:等級2(家用或直接連接到住宅低壓供電網設施中使用的逆變器);等級3(非家用或連接到工業(yè)電網設施中使用的逆變器)。   c)測試端口:輸出AC電源端口。   e)性能判據等級:A。   8.5.3測試端口   8.5.1及8.5.2指出的EMC測試項目對應的測試端口匯總表見表34。   8.6環(huán)境試驗   8.6.1低溫工作試驗   試驗按GB/T 2423.1-2008中“試驗A”進行。逆變器無包裝,在試驗溫度為-20℃±3℃(戶內型)或一25℃±3℃(戶外型)的條件下,通電加額定負載保持2h,在標準大氣條件下恢復2h后,逆變器應能正常工作。   8.6.2高溫工作試驗   試驗方法按GB/T 2423.2-2008中“試驗B”進行。逆變器無包裝,在試驗溫度為40℃±2℃(戶內型)或60℃±2℃(戶外型)的條件下,通電加額定負載保持2h,在標準大氣條件下恢復2h后,逆變器應能正常工作。   8.6.3濕熱試驗   a)恒溫濕熱試驗:試驗按GB/T 2423.3-2006進行。逆變器在試驗溫度為40℃±2℃(戶內型)或60℃±2℃(戶外型),相對濕度為90%±3%的恒定濕熱條件下,無包裝,不通電,經受48h試驗后,取出樣品,在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恢復2h后,逆變器應能正常工作。   b)交變濕熱試驗:試驗方法按GB/T 2423.4-2008進行。逆變器試驗溫度相對濕度正在考慮中。   8.6.4振動試驗   逆變器振動試驗的方法按GB/T 2423.10-2008的要求進行。   頻率范圍:10Hz-150Hz。   振幅/加速度推薦:振幅0.075mm;               加速度1g.   振動持續(xù)時間:3個互相垂直的軸方向。   掃頻循環(huán)數(shù):10個掃描周期/軸。   振動試驗后,試品應能正常啟動工作。   注:大型逆變器振動替代方法正在考慮中。   8.7功率控制   8.7.1有功功率控制試驗   用PC機模擬向逆變器發(fā)送多組有功控制信號(包括最大輸出功率及功率變化率等參數(shù)),逆變器應能接收并執(zhí)行,符合7.9.1的規(guī)定。   8.7.2電壓/無功調節(jié)試驗   用PC機模擬向逆變器發(fā)送無功控制信號(包括調節(jié)方式、參考電壓、電壓調差率等參數(shù)),逆變器應在規(guī)定的無功輸出范圍內,根據并網點電壓水平調節(jié)無功輸出,具有無功調節(jié)功能,符合7.9.2的規(guī)定。   8.8安裝要求   8.8.1光伏方陣絕緣阻抗檢測試驗   逆變器連入測試電路,將直流端的電壓設置為低于逆變器啟動的電壓(功率)值。將一個小于7.10.1中阻抗值的電阻(約90%的要求阻抗值)接入逆變器的直流輸入端子與地之間,逆變器響應滿足7.10.1的要求。   8.8.2光伏方陣殘余電流檢測試驗   8.8.2.1連續(xù)殘余電流測試方法   逆變器在最嚴酷的工況下,且直流輸入端無接地,交流輸出端應有一極接地。測試時可以關閉光伏方陣的絕緣電阻監(jiān)測功能。在直流輸入端與地之間接入一個可調電阻??烧{電阻的起始值應設定在使初始殘余電流在7.10.2.1a)規(guī)定的限值之下。然后逐步調低電阻值,記錄殘余電流保護裝置動作時的電流值。該測試應重復5遍,所有測試結果不得超過7.10.2.1 a)中的限值,否則逆變器應在0.3s內斷開電網。   注:如果有多路輸入,且電路分析有同樣的原理及可能的測試結果,則無需逐一測試。   8.8.2.2著火漏電流測試方法   逆變器在最嚴酷的工況下,且直流輸入端無接地,交流輸出端應有一極接地。測試時可以關閉光伏方陣的絕緣電阻監(jiān)測功能,用電流表依次測量每個光伏方陣端子與地之間的漏電流,符合7.10.2.3的規(guī)定。   8.8.2.3殘余電流突變的測試方法   逆變器工作在額定功率條件下,在直流輸入端與地之間接入一個可調電阻,調節(jié)此電阻,使得輸入端與地之間恰好產生30,60,150mA漏電流時,逆變器的斷網時間不得超過7.10.2.5 b)中的限值。   注:如果有多路輸入,且電路分析有同樣的原理及可能的測試結果,則無需逐一測試。   9檢驗規(guī)則   9.1總則   9.1.1本標準提出的試驗需在具有一定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   9.1.2試驗應在與實際工作條件等效的條件下,或在能保證逆變器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的條件下進行。   9.2檢驗分類   評定逆變器性能的試驗包括:   a)出廠試驗。為驗證逆變器性能,保證其符合本標準和型式試驗的相關要求,對組裝后的逆變器必須逐臺進行出廠試驗。出廠試驗合格后應給予出廠試驗合格證明。出廠試驗時,只要有一項不符合規(guī)定要求,則允許返修復試。復試合格后方可給予出廠試驗合格證明。   b)型式試驗。型式試驗是全面驗證逆變器性能指標和質量是否符合本標準要求的一種試驗。   通過以下型式試驗對逆變器質量進行評定:   ——Ⅰ級:逆變器性能滿足基本使用要求。   ——Ⅱ級:逆變器應通過所有測試。   ——Ⅲa級:逆變器轉換效率,不帶隔離變壓器的不低于96.5%,帶隔離變壓器的不低于94.5%;測量靜態(tài)MPPT效率、動態(tài)MPPT效率;三相電壓不平衡度、負序電壓不平衡度一般不超過1.3%,短時不超過2.6%。   ——Ⅲb級:滿足Ⅲa級評定要求外,增加逆變器在非正常條件下(如高原等,見6.2)的檢驗評定。   c)現(xiàn)場檢查。驗證逆變器在實際工況運行情況下的各性能狀況。   d)抽樣試驗。如果工程和統(tǒng)計分析表示出廠試驗沒有必要在每臺逆變器上進行,而可由抽樣試驗來代替,相關的抽樣試驗方法可由制造商依據IEC 60410或GB/T 2828.1-2012規(guī)定要求自行制定,并需在制造商產品生產質量管控文件中體現(xiàn)。   9.3檢驗項目   逆變器評級檢驗項目見表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