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氣價瘋漲 實際是體制問題!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17-11-30 13:42:15
熱度:

氣價瘋漲 實際是體制問題!11月29日,由北京市中燃聯(lián)信息咨詢中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天然氣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大會在京召開。國家能源局、發(fā)改委相關司局、國土資源部、政府能源智囊機構、科研院所

  11月29日,由北京市中燃聯(lián)信息咨詢中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天然氣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大會在京召開。國家能源局、發(fā)改委相關司局、國土資源部、政府能源智囊機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領導和行業(yè)專家參與會議。會議針對天然氣行業(yè)中最新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并探討了當前天然氣行業(yè)中的若干熱點問題。

  華夏能源網記者整理了會議首日的相關議題,并針對當前最受關注的LNG價格飆升、天然氣競價交易爭議、“氣荒”與冬季調峰問題的精彩發(fā)言進行梳理。

  LNG價格一路飆升,是價格問題,更是體制問題

  近期國內LNG價格迅速飆升,呈現爆發(fā)式增長的態(tài)勢,牽扯著行業(yè)內的神經。

  生意社數據顯示,10月27日至11月27日,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國內LNG價格從4200元/噸漲至6000元/噸。部分廠家的報價甚至飆升至7000元/噸,漲幅達到40%以上。行業(yè)內甚至有預言LNG價格會上漲到8000元/噸甚至10000元/噸。

  價格的飆升嚴重影響著下游的用氣需求。以車用LNG為例,據悉,10月份LNG重卡的銷量環(huán)比下降34%,LNG重卡的價格優(yōu)勢逐漸消失,終端用戶承受著LNG漲價壓力。

  針對LNG漲價以及后續(xù)走勢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景春梅在會議上表示,目前發(fā)改委、能源局高度關注LNG瘋漲問題,正在努力想辦法。

  “LNG價格瘋長問題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影響,發(fā)改委價格司也頻繁接到反映問題的電話,包括來自LNG重卡司機的反饋。”

  但景春梅同時補充道,LNG漲價問題屬于市場化領域,政府直接干預不符合要求,因此目前發(fā)改委、能源局也在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

  景春梅認為目前LNG價格瘋漲表面上是價格問題,實際上是體制問題。“體制改革是國家層面的大事,改革沒有到位,很多改革成本由下游企業(yè)承擔了。承擔著聯(lián)系民生和保供的壓力,從企業(yè)角度包袱越來越重,長此以往肯定不可持續(xù)。長遠來看,LNG市場情況主要受油氣體制改革影響,體制改革推動步伐大的話,可能有根本改觀。”

  景春梅繼而提出建議,下游行業(yè)應當一致合作,通過協(xié)會、學會、聯(lián)合會等方式,把當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難及時向政府反饋,爭取政策能夠給予支持。在政府政策制定意見征求時,積極參與,發(fā)表意見。

  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引爭議

  9月12日,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舉行中石油的首次天然氣競價交易,中石油東部銷售公司的900萬方天然氣全部以20%限價火爆成交。

  但是在目前的天然氣體制下,市場內的買賣雙方參與主體并不充分,競價交易和交易中心的作用也引起業(yè)內人士懷疑。

  9月18號陜西液化氣協(xié)會向上海交易中心致函,認為交易違法要求暫停交易。陜西省燃氣設計院院長郭宗華的兩篇文章《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  請你慢些改》、《再論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引發(fā)了業(yè)內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當前的天然氣競價交易導致價格上升,下游城市燃氣公司面臨價格困境。

  景春梅表示,目前氣源緊張,天然氣價格高,城市燃氣公司通過競價交易購得的天然氣價格也相應上升。但國家對居民用氣實行價格限制,城市燃氣公司針對下游的居民用氣沒有談判能力,處境艱難。

  “天然氣競價交易中心發(fā)揮作用是有前提的,前提有三個,第一,主體多元,多賣多買才有可能競爭形成價格,才有可能降低成本;第二,管道和基礎設施必須公平開放,有的下游企業(yè)可能拿到國外氣源,但進口氣來了以后不能進管道,不能用LNG接收站,這樣不能整體降低價格水平,所以制度因素——管道基礎設施問題是制約天然氣價格非常大的瓶頸,第三個就是經營性環(huán)節(jié)價格放開,輸配環(huán)節(jié)價格獨立,獨立上下游才能直接見面交易,需要輸送根據獨立輸配氣價。根據現有條件,中石油的天然氣競價交易做得有點超前,主要原因是三個前提中的前兩個不能滿足,導致出現一系列問題。 ”

  5年之內,“氣荒”很有可能會持續(xù)下去

  我國冬季調峰儲氣設施的不足與建設落后已經是業(yè)內的共識。

  《中國天然氣發(fā)展報告(2017)》白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建成地下儲氣庫18座,有效工作氣量為64億立方米/年,約占全年消費量的3%。而美國的儲氣庫工作氣量占全年消費量的20%,在歐盟這一數字為25%,我國與歐美國家的水平差距明顯。

  此次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表示,今冬天然氣的供應緊張。一方面是源于對今冬天然氣市場形勢估計不足、第二個最主要原因天然氣儲備建設嚴重滯后。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徐博更是在會上表示,“目前的主要挑戰(zhàn)是冬季天然氣供應跟不上去,可以說在短期內,5年之內,氣荒可能還要持續(xù)下去。”

  徐博呼吁,解決我國“氣荒”問題和儲氣庫不足問題的首要任務是先立法,通過立法規(guī)定供應方、需求方、燃氣企業(yè)、管道企業(yè)、上游企業(yè)、主機企業(yè)的職責,要求燃氣企業(yè)參與到儲氣庫的建設當中。

  而針對儲氣庫建設的緩慢的原因,國家發(fā)改委價格監(jiān)測中心研究院劉滿平博士表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調峰儲氣庫的投資成本過高,當前的工作氣量單位儲存空間投資額高達3-6元/立方米,而卻缺乏專門的調峰價格。工業(yè)用戶和城市燃氣公司很難從中獲利,因此投資儲氣庫的動力很弱,當前主要依賴國家財政補貼和石油公司通過管輸費用和銷售利潤來進行消化。第二個原因是,我國儲氣庫建設的資源條件較差,選址資源少。我國的油氣田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區(qū),消費市場處于中部和東部沿海地區(qū),而中東部地區(qū)氣藏少,沒有足夠的氣田用于建庫。”

  而劉滿平建議,通過提高調峰價格等多種措施,提高儲氣庫的投資回報率;同時降低儲氣庫建設的審批門檻,引進先進技術,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作者/王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