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潮間帶物種有哪些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24-08-17 12:10:25
熱度:

潮間帶物種有哪些【專家解說】: 在各種類型海岸中,潮間帶生態(tài)分化最完備的要數(shù)巖基海岸。巖基海岸可按潮汐分區(qū)或按生物分區(qū)。按潮汐的分區(qū)可以最常見的半日潮潮汐類型為例,一般

【專家解說】:

      在各種類型海岸中,潮間帶生態(tài)分化最完備的要數(shù)巖基海岸。巖基海岸可按潮汐分區(qū)或按生物分區(qū)。按潮汐的分區(qū)可以最常見的半日潮潮汐類型為例,一般分為:①潮上帶。大潮高潮線以上的地方?;旧喜皇艹毕绊?,但在波浪波及的范圍內。包括2~3個亞帶,如沖激帶(直接受到波浪沖洗的地帶)、飛濺帶 (不受波浪直接沖擊,但是飛濺的浪花可及的地帶)和水霧帶(不受波浪沖擊和浪花直接波及)。這里一般沒有大型底棲生物種群,是一個為碎浪所形成的水霧嚴重影響的地帶。在帶上部有地衣,中、下部有藍藻、硅藻及少量濱螺出現(xiàn)。②高潮帶。由小潮高潮線至大潮高潮線之間的地帶。由于此帶露出水面的時間較長,因而出現(xiàn)在這里的生物多是耐干類型,如濱螺、藤壺以及藻類中的海蘿等。小石花菜出現(xiàn)于溫帶海域的高潮帶;在熱帶海域,高潮帶內無藻類濱螺和藤壺也只見于巖石的裂縫里。③中潮帶。由小潮低潮線至小潮高潮線之間的地帶。此帶干濕條件適宜,生活在這里的生物幾乎每天都有露出和淹沒的機會,可以說是能在水界和氣界生活的兩棲型生物。寒帶的中潮帶有大量墨角藻類;在溫帶有以石莼為主的綠藻和牡蠣;在熱帶則是管枝藻目的一些種類、擬石花菜和牡蠣等。④低潮帶。由大潮低潮線至小潮低潮線之間的地帶。此帶淹沒在水下的時間很長,生長在這里的生物具備潮下帶生物的特點。在寒帶地區(qū)分布于低潮帶的主要生物是巨藻和海帶類;在溫帶是幾種馬尾藻和一些紅藻。動物有海綿、腔腸動物、多毛類、貝類、蟹、棘皮動物及海鞘類。在熱帶有大量的馬尾藻、海綿、腔腸動物、多毛類、貝類、海膽、海星、海參和海鞘類。⑤潮下帶。由基準面以下直至藻類分布的最低界限。此帶有大量的海草和無脊椎動物如海參、扇貝、鮑等出現(xiàn)。  生物分區(qū)現(xiàn)通用J.R.劉易斯方案,由濱螺上部界限至藤壺上部界限之間的區(qū)域為邊緣潮間帶;由藤壺類上限至海帶類上限之間的區(qū)域為真潮間帶。

      沙灘

      兩帶生物分區(qū)是潮間帶分區(qū)的主流, 潮間帶生態(tài)由于海浪強力沖擊的結果,海岸的大部分是軟相底質的沙灘。除石礫海灘外,暴浪所及的外海沙灘非常不利于生物的生存。這里缺少大型海洋植物,僅有動物(多為底埋鉆穴動物)和某些小型植物出現(xiàn),但在淺水內灣的沙平臺和河口動植物分布較多。  與硬相底質的巖基海岸分區(qū)不同,沙灘動物的分區(qū)幾乎很少有人注意。由于沙灘動物埋于砂內營穴居生活,不同于巖基生物之裸露在巖石表面,所以在沙灘起重要作用的環(huán)境因子是沙的機械組成而不是潮汐。 K. 達爾(1953)以甲殼類為依據(jù)將沙灘劃分為3帶:①最上帶或邊緣亞陸地帶,在溫帶主要的動物類型是端足類,在熱帶則主要是蟹類;②中潮帶,通常為等足類所占有;③邊緣潮下帶,在北極和溫帶以各類穴居的端足類為特征,而在熱帶主要是蟹類。這種分區(qū)與巖基分區(qū)相似,使用的標志種類都是習見的,因而很實用。  沙灘潮間帶種群最重要的特征是數(shù)量變動較大,在溫帶特別明顯。溫帶的絕大多數(shù)生物是一年生;僅在外海沙灘有少數(shù)多年生種類,如文蛤。此外沙灘的生物種群中常有不規(guī)則的年度變動,例如在某些年份,沙灘里的斧蛤數(shù)量很大,但隨后的年份內卻數(shù)量稀少。

      珊瑚礁

      一種熱帶淺水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珊瑚礁群落所包含的動植物種類特別豐富,即或在貧營養(yǎng)而浮游生物稀少的海區(qū)也能保持很高的生產(chǎn)力。估計其粗生產(chǎn)量在每平方厘米每年 300~5000克之間。對于珊瑚礁群落高生產(chǎn)力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舉出幾方面的有利條件。在珊瑚礁中,自養(yǎng)生物和異養(yǎng)生物緊密地共生在一起,有利于養(yǎng)分循環(huán)。在珊瑚礁地區(qū)。光能是充足的,而一些菌類和藍藻還能直接固氮。

      珊瑚礁的分布范圍很窄,只見于北緯20度至南緯25度之間。中國位于分布的北限。從形態(tài)上可將珊瑚礁分為岸礁、堡礁和環(huán)礁。中國海南島南部和臺灣省南部者均屬岸礁類型,南海諸島為環(huán)礁。由于珊瑚礁的地質、地貌情況各有不同,所以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生物種類也很復雜。造礁石珊瑚以及一些殼狀石灰藻都是珊瑚礁的主要營造者。因此,珊瑚礁又有“藻礁”和“珊瑚礁”之分。

      珊瑚礁上生活著各類海洋動植物,常見的植物有各種馬尾藻類、海綿藻、喇叭藻、團扇藻、網(wǎng)球藻、香蕉藻、法囊藻、傘藻、江蘺、乳節(jié)藻、沙菜、鳳尾藻、仙掌藻以及麒麟菜等熱帶性藻類。動物有蝴蝶魚、隆頭魚、雀鯛、刺尾魚、鸚嘴魚等,還有海蛇。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各個門類幾乎都有代表生活在這里。

      石沼

      由海岸侵蝕作用形成的一種不規(guī)則水體。一般有兩種類型:一種的邊緣連續(xù)、完整,因此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能保有原來不大的水體;另一種的邊緣有小缺口,石沼水體可以經(jīng)常與海水交換,只是較為遲緩。前一種類型的石沼,其水面上下的生物種類有很大不同,在水下接近水面處有很高的生物量,但在后一種類型的石沼中,接近水面處不存在大量生物。  石沼是非常便于人們觀察和研究的一種生境,是研究海洋形成和破壞的線索。石沼生物受復雜的環(huán)境因子的支配,有人認為這些因子包括沼底的性質及深度,波浪作用、溫度、鹽度、氫離子濃度和光。最大變化出現(xiàn)在海岸中部的石沼,最穩(wěn)定的條件是在海岸最低部位的石沼。有人根據(jù)石沼水面高度與海面的關系,而有潮上帶石沼、潮間帶石沼和潮下帶石沼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