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海南島又叫什么?椰島嗎?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24-08-17 14:40:23
熱度:

海南島又叫什么?椰島嗎?熱心網(wǎng)友:海南島是中國最南部海南省的主島,又稱“瓊崖”、“瓊州”,全島面積33920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島。它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遙相對望。島

熱心網(wǎng)友:海南島是中國最南部海南省的主島,又稱“瓊崖”、“瓊州”,全島面積33920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島。它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遙相對望。島中部的黎田山和東南部的五指山均為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山地,境內(nèi)的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都發(fā)源于這些山脈,形成放射狀水系。環(huán)島海岸線長1528公里?! ?jù)史書記載,遠在2000多年前,海南島就以出產(chǎn)珍珠、玳瑁等奇珍異物而出名。在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就在海南島建立珠崖、儋耳兩郡。從此,海南島正式納入我國版圖,成為我國的神圣領(lǐng)土。據(jù)說,之所通知珠崖、儋耳之名,是因“崖岸之邊產(chǎn)珍珠”和當?shù)乩杳竦亩渖洗髁嗽S多大耳圈之故。在漢武帝時代至南北朝期間,海南島的郡縣設(shè)置變動很大,并一度由合浦郡兼管。三國時海南島歸吳國管轄。至梁代大同中葉(540~541年)又在海南島重建崖州?! ∷宄唤y(tǒng)中國后,將崖州改為珠崖郡,且在海南島的西南部新建了一個臨振郡。唐朝時,在海南島建立5個州和22個縣,許多名稱至今仍沿用。五代以后,戰(zhàn)事頻繁,大批漢民遷居海南島。至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被謫居到海南島;元代又稱為瓊州路,領(lǐng)三州、十三縣;明朝稱海南島為瓊州府?! ∏宕謱傊莞姆Q瓊州道,清末又改三州十三縣?!碍倿槎紩訊u之北,儋居西陲,萬居東陲”。因而,海南島又有瓊島之稱。

###

熱心網(wǎng)友:南島是中國最南部海南省的主島,又稱“瓊崖”、“瓊州”,全島面積33920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島。它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遙相對望。島中部的黎田山和東南部的五指山均為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山地,境內(nèi)的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都發(fā)源于這些山脈,形成放射狀水系。環(huán)島海岸線長1528公里。 據(jù)史書記載,遠在2000多年前,海南島就以出產(chǎn)珍珠、玳瑁等奇珍異物而出名。在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就在海南島建立珠崖、儋耳兩郡。從此,海南島正式納入我國版圖,成為我國的神圣領(lǐng)土。據(jù)說,之所通知珠崖、儋耳之名,是因“崖岸之邊產(chǎn)珍珠”和當?shù)乩杳竦亩渖洗髁嗽S多大耳圈之故。在漢武帝時代至南北朝期間,海南島的郡縣設(shè)置變動很大,并一度由合浦郡兼管。三國時海南島歸吳國管轄。至梁代大同中葉(540~541年)又在海南島重建崖州。 隋朝一統(tǒng)中國后,將崖州改為珠崖郡,且在海南島的西南部新建了一個臨振郡。唐朝時,在海南島建立5個州和22個縣,許多名稱至今仍沿用。五代以后,戰(zhàn)事頻繁,大批漢民遷居海南島。至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被謫居到海南島;元代又稱為瓊州路,領(lǐng)三州、十三縣;明朝稱海南島為瓊州府。 清代又將瓊州府改稱瓊州道,清末又改三州十三縣?!碍倿槎紩?,居島之北,儋居西陲,萬居東陲”。因而,海南島又有瓊島之稱。 回答者:先且公孫 - 經(jīng)理 四級 2-25 20:02椰島?。?! 回答者:sdzbgj - 試用期 一級 2-27 11:24好像因為那里的椰子樹很多,而且海南的特產(chǎn)有椰子粉、椰子...... 回答者:藍綸纓子 - 童生 一級 2-27 11:25海南島的由來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zhì)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lián),大約在人類出現(xiàn)的第四紀,由于地殼斷裂才與大陸分離,其間形成15~30公里寬的瓊州海峽,此島孤懸南中國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島”。 歷史上海南島有三種古稱:珠崖、儋耳、瓊臺。據(jù)文獻資料,"珠崖"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邊,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于海南島古部落的繡面習俗〔在臉面上刻上花紋,涂以顏色,耳朵上戴有裝飾用的耳環(huán)而下垂〕,因而得名;"瓊臺"源于"境內(nèi)白石有瓊山,土石皆白而潤",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置瓊管安撫都監(jiān)臺,遂稱為瓊臺。而根據(jù)考古工作已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的200處遺址和歷史文獻來推斷,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島,并有人類活動。據(jù)《瓊州府志》記載,秦代海南屬其遙領(lǐng)的范圍,沒有任何建制。西漢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shè)儋耳,珠崖兩個郡。到元帝初元三年(三元前46年)撤郡僅設(shè)一個縣叫“朱盧縣”。南北朝梁武帝時,設(shè)制為州,稱“崖州”。隋朝時設(shè)臨振、珠崖兩郡,唐代設(shè)崖州、瓊州、振州、儋州、萬州五個州。到宋代,設(shè)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lǐng)五縣,南寧軍領(lǐng)3縣,萬安軍領(lǐng)2縣,吉陽軍領(lǐng)3鎮(zhèn)。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無大變更。明代海南設(shè)瓊州府,領(lǐng)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民國初期,海南廢道設(shè)公署,后經(jīng)改行政督寨區(qū)、特別行政區(qū)。解放后,海南改為行政區(qū),設(shè)行政區(qū)公署,1988年建省,稱為海南省。 海南建制的演變,自漢初在瓊崖置郡縣到1988年建省,歷時2098年。隨著朝代變更,地名也常有改變,故海南地名有稱“崖州”、“瓊州”、“瓊崖”。在詩文和題詞中,有稱“海外”、“南極”、“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代才常有出現(xiàn),民國之后普遍使用,其正式作為海南地方政區(qū)的稱謂是解放后的1951年,稱“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為省,稱“海南省”,簡稱“瓊”。 位于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只雪梨,橫臥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余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2200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于臺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于鄰近大陸,加之島內(nèi)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云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海南島的開發(fā)歷史非常久遠。據(jù)史書記載,遠在2000多年前,海南島就以出產(chǎn)珍珠、玳瑁等奇珍異物而出名。在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就在海南島建立珠崖、儋耳兩郡。從此,海南島正式納入我國版圖,成為我國的神圣領(lǐng)土。據(jù)說,之所通知珠崖、儋耳之名,是因“崖岸之邊產(chǎn)珍珠”和當?shù)乩杳竦亩渖洗髁嗽S多大耳圈之故。在漢武帝時代至南北朝期間,海南島的郡縣設(shè)置變動很大,并一度由合浦郡兼管。三國時海南島歸吳國管轄。至梁代大同中葉(540~541年)又在海南島重建崖州。隋朝一統(tǒng)中國后,將崖州改為珠崖郡2,且在海南島的西南部新建了一個臨振郡。唐朝時,在海南島建立5個州和22個縣,許多名稱至今仍沿用。五代以后,戰(zhàn)事頻繁,大批漢民遷居海南島。至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被謫居到海南島。明朝稱海南島為瓊州府,元代又稱為瓊州路,領(lǐng)三州、十三明朝稱海南島為瓊州府,元代又稱為瓊州路,領(lǐng)三州、十三縣。清代又將瓊州府改稱瓊州道,清末又改三州十三縣?!碍倿槎紩?,居島之北,儋居西陲,萬居東陲”。因而,海南島又有瓊島之稱。 海南島的地形,以南渡江中游為界,南北景色迥然不同,南渡江中游以以地區(qū),和雷州半島相仿,具有同樣廣寬的臺地和壯麗的火山風光。據(jù)地質(zhì)學家的考證,海南島與雷州半島本來連成一片,只是到了距今1萬年前以來,海面上升,海浪沖刷,形成一條長達80公里,寬約20公里的瓊州海峽,才使兩者南北分居,隔海相望。在南渡江中游以南地區(qū),五指山橫空出世,周圍丘陵、臺地和平原圍繞著山地,環(huán)環(huán)相套,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氣勢十分雄偉。 海南島,是一個“四時?;ǎL夏無冬”的地方,氣候條件特殊。年平均氣溫在24℃左右,為全國之冠。7月份是最高氣溫的月份但平均溫度只有28.4℃,由于海風吹拂,并無十分悶熱的灼人之感;1月份是最冷月份,但平均氣溫為17.2℃,更是溫暖如春。海南島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為充沛,時見暴雨出現(xiàn),也常有臺風侵襲。 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綠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著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產(chǎn)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龍蝦、對蝦等,漁業(yè)資源十分豐富。 環(huán)海南島四周,海濱風光旖旎秀麗,從瓊島門戶的??谑?,向東分別有東寨紅樹木、東郊椰樹林、長坡海藻養(yǎng)殖場、東山嶺、南灣獼猴島、大東海、鹿回頭、天涯海角、大小洞天等旅游點,以及島內(nèi)的興隆溫泉、鹿場、五指山、瓊臺書院、東坡書院、洑波古廟等名勝古跡。 (1)東寨紅樹林 在海南島北岸,沿著鋪前港到東寨港10多公里長的海灘上,生長著一片茫茫無邊際的紅樹林,它像一道綠色長城一般,出沒在海水之中:當潮水上漲時,海灘被海水淹沒,樹干浸泡在水中,只有茂密的樹冠飄浮在海面上;退潮后,泥濘的樹干露出海面,盤根錯節(jié),好像一片原始森林,因而有“海上森林”或“海底森林”的美譽。這就是著名的海南島東寨紅樹林。 紅樹林是一種海灘上生長的熱帶樹木,由紅樹林組成的海灘,就叫紅樹林海灘。它與珊瑚礁海灘一樣,都是生物海灘。在海灘的旅游景觀中,具有特殊的魅力和風貌。 我國紅樹林海灘最北分布到福建省福鼎一帶,不過生長狀況不太好,因為隨著緯度的增高,紅樹林有著種屬變得單調(diào)、個體變得矮小和稀疏等趨勢。因此,海南島是全國紅樹林生長得最好的地方,尤其是鋪前港至東寨港一帶的面積達2534公頃的紅樹林海灘,是我國紅樹林海灘中的佼佼者,在1980年,被建立為我國唯一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 紅樹林并非是一種紅色的樹木,它四季常青,終年碧綠。這里的紅樹林主要有紅樹、紅茄苳、秋茄樹、木欖、水椰、角果木、白骨壤等品種。游人初見紅樹林時,只見紅樹的支柱根十分粗大,縱橫拱形交叉在一起,直插在泥土里。這些支根不僅能支撐樹冠,而且本身亦有吸收氧氣。支柱根的表皮有皮孔。里面有相互通聯(lián)的孔隙。紅樹的地下根通過氣生根得到正常的氣體交換,而不致于在淤泥中窒息死亡。因此,紅樹林特別適宜于海灣泥灘上生長,它以特殊的適應性和極強的生命力,扎根在海灘之上,像一道緊密堅固的海上綠色城墻,保護著海岸免遭沖侵蝕。 如果漸漸走進紅樹林深處,則可見在密林深處的海灘上,有著一些彎彎曲曲的小溪,小溪內(nèi)積水,還可行船呢!沿溪行船倒可,若要親自步行穿越一下紅樹林,則十分困難。因為各種紅樹的奇根怪枝,盤根錯節(jié),東彎西曲,組成一片交叉雜亂的防線,使得通行受阻。紅樹林的支支根根十分繁多,有的一棵樹上竟上掛下長著數(shù)百條氣根!如紅茄苳,從樹干上斜伸出去的根,多達幾十條,甚至幾百條。這種支根的生長使得紅樹林在泥灘上十分牢固地扎根生長。 仔細觀察一下紅樹林的葉子,也是十分有趣的。紅樹林的葉子肥厚光亮,能反射海上強烈的陽光,葉背有短密的絨毛,能防止海水的浸淹。它還有發(fā)達的腺體,能把多余的鹽分排出體外,以保持生理上的平衡。其葉子和樹皮內(nèi),含有一種丹寧酸和特殊的紅色素,保護樹木葉子在海水鹽漬中不致腐爛。因此,紅樹林十分適宜于海灘環(huán)境中生長,素享“海岸衛(wèi)士”的美名。 在各種紅樹林中,紅茄苳個體并不算大,一般樹干高為二、三米,而木欖樹就要大得多,枝干可高達六、七米。有的樹木莖干潔白,玉骨冰肌一般,長得十分清秀美麗,如白骨壤。 不過,紅樹林最有意思的是其繁殖方式。大多數(shù)植物的種子只有在脫離母體后埋入土中才會生根發(fā)芽,而紅樹林則不然。它不是在淤泥灘上生根發(fā)芽,而是在母體上就開始萌芽,長成一株株棒狀幼苗吊在樹上,等到發(fā)育成熟,才從樹上掉下來,插入泥土中,幾小時后,上邊發(fā)出新芽,下邊扎下根,一棵紅樹苗就開始生長了。否則,紅樹的種子光埋在淤泥里生長的話,早被窒息而死了。如果紅樹種子掉下來時,正值漲潮,種子掉在水面上,就隨水四處漂泊了。一般的紅樹種子能在海水中浸泡4個月而不致于失去存生力,因此,借著極強的生命力和海水的流動,紅樹可遠涉重洋,在他鄉(xiāng)異國生長發(fā)育...... http://baike.baidu.com/view/5677.htm回答者:前剛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7 11:27汗~~同志們也太認真了吧。人家海南島的別稱就叫椰島??! 回答者:田田餅干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7 11:30海南島的別稱比較多. 但是用的比較多的還是椰島和瓊州這兩個.

###

熱心網(wǎng)友:海南島的別稱比較多.但是用的比較多的還是椰島和瓊州這兩個.

###

熱心網(wǎng)友:海南島的由來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zhì)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lián),大約在人類出現(xiàn)的第四紀,由于地殼斷裂才與大陸分離,其間形成15~30公里寬的瓊州海峽,此島孤懸南中國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島”。 歷史上海南島有三種古稱:珠崖、儋耳、瓊臺。據(jù)文獻資料,"珠崖"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邊,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于海南島古部落的繡面習俗〔在臉面上刻上花紋,涂以顏色,耳朵上戴有裝飾用的耳環(huán)而下垂〕,因而得名;"瓊臺"源于"境內(nèi)白石有瓊山,土石皆白而潤",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置瓊管安撫都監(jiān)臺,遂稱為瓊臺。而根據(jù)考古工作已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的200處遺址和歷史文獻來推斷,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島,并有人類活動。據(jù)《瓊州府志》記載,秦代海南屬其遙領(lǐng)的范圍,沒有任何建制。西漢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shè)儋耳,珠崖兩個郡。到元帝初元三年(三元前46年)撤郡僅設(shè)一個縣叫“朱盧縣”。南北朝梁武帝時,設(shè)制為州,稱“崖州”。隋朝時設(shè)臨振、珠崖兩郡,唐代設(shè)崖州、瓊州、振州、儋州、萬州五個州。到宋代,設(shè)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lǐng)五縣,南寧軍領(lǐng)3縣,萬安軍領(lǐng)2縣,吉陽軍領(lǐng)3鎮(zhèn)。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無大變更。明代海南設(shè)瓊州府,領(lǐng)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民國初期,海南廢道設(shè)公署,后經(jīng)改行政督寨區(qū)、特別行政區(qū)。解放后,海南改為行政區(qū),設(shè)行政區(qū)公署,1988年建省,稱為海南省。 海南建制的演變,自漢初在瓊崖置郡縣到1988年建省,歷時2098年。隨著朝代變更,地名也常有改變,故海南地名有稱“崖州”、“瓊州”、“瓊崖”。在詩文和題詞中,有稱“海外”、“南極”、“天涯”、“海角”、“南天”等?!昂D稀币幻谒未懦S谐霈F(xiàn),民國之后普遍使用,其正式作為海南地方政區(qū)的稱謂是解放后的1951年,稱“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為省,稱“海南省”,簡稱“瓊”。位于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只雪梨,橫臥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余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2200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于臺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于鄰近大陸,加之島內(nèi)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云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海南島的開發(fā)歷史非常久遠。據(jù)史書記載,遠在2000多年前,海南島就以出產(chǎn)珍珠、玳瑁等奇珍異物而出名。在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就在海南島建立珠崖、儋耳兩郡。從此,海南島正式納入我國版圖,成為我國的神圣領(lǐng)土。據(jù)說,之所通知珠崖、儋耳之名,是因“崖岸之邊產(chǎn)珍珠”和當?shù)乩杳竦亩渖洗髁嗽S多大耳圈之故。在漢武帝時代至南北朝期間,海南島的郡縣設(shè)置變動很大,并一度由合浦郡兼管。三國時海南島歸吳國管轄。至梁代大同中葉(540~541年)又在海南島重建崖州。隋朝一統(tǒng)中國后,將崖州改為珠崖郡2,且在海南島的西南部新建了一個臨振郡。唐朝時,在海南島建立5個州和22個縣,許多名稱至今仍沿用。五代以后,戰(zhàn)事頻繁,大批漢民遷居海南島。至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被謫居到海南島。明朝稱海南島為瓊州府,元代又稱為瓊州路,領(lǐng)三州、十三明朝稱海南島為瓊州府,元代又稱為瓊州路,領(lǐng)三州、十三縣。清代又將瓊州府改稱瓊州道,清末又改三州十三縣。“瓊為都會,居島之北,儋居西陲,萬居東陲”。因而,海南島又有瓊島之稱。海南島的地形,以南渡江中游為界,南北景色迥然不同,南渡江中游以以地區(qū),和雷州半島相仿,具有同樣廣寬的臺地和壯麗的火山風光。據(jù)地質(zhì)學家的考證,海南島與雷州半島本來連成一片,只是到了距今1萬年前以來,海面上升,海浪沖刷,形成一條長達80公里,寬約20公里的瓊州海峽,才使兩者南北分居,隔海相望。在南渡江中游以南地區(qū),五指山橫空出世,周圍丘陵、臺地和平原圍繞著山地,環(huán)環(huán)相套,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氣勢十分雄偉。海南島,是一個“四時?;ǎL夏無冬”的地方,氣候條件特殊。年平均氣溫在24℃左右,為全國之冠。7月份是最高氣溫的月份但平均溫度只有28.4℃,由于海風吹拂,并無十分悶熱的灼人之感;1月份是最冷月份,但平均氣溫為17.2℃,更是溫暖如春。海南島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為充沛,時見暴雨出現(xiàn),也常有臺風侵襲。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綠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著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產(chǎn)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龍蝦、對蝦等,漁業(yè)資源十分豐富。環(huán)海南島四周,海濱風光旖旎秀麗,從瓊島門戶的海口市,向東分別有東寨紅樹木、東郊椰樹林、長坡海藻養(yǎng)殖場、東山嶺、南灣獼猴島、大東海、鹿回頭、天涯海角、大小洞天等旅游點,以及島內(nèi)的興隆溫泉、鹿場、五指山、瓊臺書院、東坡書院、洑波古廟等名勝古跡。(1)東寨紅樹林在海南島北岸,沿著鋪前港到東寨港10多公里長的海灘上,生長著一片茫茫無邊際的紅樹林,它像一道綠色長城一般,出沒在海水之中:當潮水上漲時,海灘被海水淹沒,樹干浸泡在水中,只有茂密的樹冠飄浮在海面上;退潮后,泥濘的樹干露出海面,盤根錯節(jié),好像一片原始森林,因而有“海上森林”或“海底森林”的美譽。這就是著名的海南島東寨紅樹林。紅樹林是一種海灘上生長的熱帶樹木,由紅樹林組成的海灘,就叫紅樹林海灘。它與珊瑚礁海灘一樣,都是生物海灘。在海灘的旅游景觀中,具有特殊的魅力和風貌。我國紅樹林海灘最北分布到福建省福鼎一帶,不過生長狀況不太好,因為隨著緯度的增高,紅樹林有著種屬變得單調(diào)、個體變得矮小和稀疏等趨勢。因此,海南島是全國紅樹林生長得最好的地方,尤其是鋪前港至東寨港一帶的面積達2534公頃的紅樹林海灘,是我國紅樹林海灘中的佼佼者,在1980年,被建立為我國唯一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紅樹林并非是一種紅色的樹木,它四季常青,終年碧綠。這里的紅樹林主要有紅樹、紅茄苳、秋茄樹、木欖、水椰、角果木、白骨壤等品種。游人初見紅樹林時,只見紅樹的支柱根十分粗大,縱橫拱形交叉在一起,直插在泥土里。這些支根不僅能支撐樹冠,而且本身亦有吸收氧氣。支柱根的表皮有皮孔。里面有相互通聯(lián)的孔隙。紅樹的地下根通過氣生根得到正常的氣體交換,而不致于在淤泥中窒息死亡。因此,紅樹林特別適宜于海灣泥灘上生長,它以特殊的適應性和極強的生命力,扎根在海灘之上,像一道緊密堅固的海上綠色城墻,保護著海岸免遭沖侵蝕。如果漸漸走進紅樹林深處,則可見在密林深處的海灘上,有著一些彎彎曲曲的小溪,小溪內(nèi)積水,還可行船呢!沿溪行船倒可,若要親自步行穿越一下紅樹林,則十分困難。因為各種紅樹的奇根怪枝,盤根錯節(jié),東彎西曲,組成一片交叉雜亂的防線,使得通行受阻。紅樹林的支支根根十分繁多,有的一棵樹上竟上掛下長著數(shù)百條氣根!如紅茄苳,從樹干上斜伸出去的根,多達幾十條,甚至幾百條。這種支根的生長使得紅樹林在泥灘上十分牢固地扎根生長。仔細觀察一下紅樹林的葉子,也是十分有趣的。紅樹林的葉子肥厚光亮,能反射海上強烈的陽光,葉背有短密的絨毛,能防止海水的浸淹。它還有發(fā)達的腺體,能把多余的鹽分排出體外,以保持生理上的平衡。其葉子和樹皮內(nèi),含有一種丹寧酸和特殊的紅色素,保護樹木葉子在海水鹽漬中不致腐爛。因此,紅樹林十分適宜于海灘環(huán)境中生長,素享“海岸衛(wèi)士”的美名。在各種紅樹林中,紅茄苳個體并不算大,一般樹干高為二、三米,而木欖樹就要大得多,枝干可高達六、七米。有的樹木莖干潔白,玉骨冰肌一般,長得十分清秀美麗,如白骨壤。不過,紅樹林最有意思的是其繁殖方式。大多數(shù)植物的種子只有在脫離母體后埋入土中才會生根發(fā)芽,而紅樹林則不然。它不是在淤泥灘上生根發(fā)芽,而是在母體上就開始萌芽,長成一株株棒狀幼苗吊在樹上,等到發(fā)育成熟,才從樹上掉下來,插入泥土中,幾小時后,上邊發(fā)出新芽,下邊扎下根,一棵紅樹苗就開始生長了。否則,紅樹的種子光埋在淤泥里生長的話,早被窒息而死了。如果紅樹種子掉下來時,正值漲潮,種子掉在水面上,就隨水四處漂泊了。一般的紅樹種子能在海水中浸泡4個月而不致于失去存生力,因此,借著極強的生命力和海水的流動,紅樹可遠涉重洋,在他鄉(xiāng)異國生長發(fā)育......http://baike.baidu.com/view/5677.htm

###

熱心網(wǎng)友:海南島屬于熱帶氣候,雨熱同期,適合椰子種植,從而椰樹叢生,椰果產(chǎn)量高

###

熱心網(wǎng)友:好像因為那里的椰子樹很多,而且海南的特產(chǎn)有椰子粉、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