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遂寧的民謠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24-08-17 10:12:01
熱度:

遂寧的民謠【專家解說】:  遂寧也是有別名的,叫做斗城。遂寧城處在一個河間盆地的中央,四面環(huán)山,像一個平常人家使用的斗。說到這個“斗”字,我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表述,不得不翻翻資料,《

【專家解說】:  遂寧也是有別名的,叫做斗城。遂寧城處在一個河間盆地的中央,四面環(huán)山,像一個平常人家使用的斗。說到這個“斗”字,我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表述,不得不翻翻資料,《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這個字的解釋是這樣的:“一,容量單位,10升等于1斗;二,(計)量糧食的器具,方形,也有鼓形的,多用木頭或竹子制成?!被旧险f清楚了,但我所見過的斗,是木制的,方形,遂寧城便坐落在這個“斗”的底部。想想,我們的先民真是太樸實,農耕文化培養(yǎng)起來的農耕意識,最講實惠,一城如斗,那就是富饒城郭了,還奢望什么呢?   關于斗城,還有一個小故事。不知是哪一天,大概是一位略懂一點風水知識的讀書人站在大街上,一陣風吹來,拂起了他的衣襟,不由向西南面一望,發(fā)現(xiàn)南埡口就像這個“斗”的缺口,風能從那里吹過來,似乎也會把遂寧的靈氣帶出去。   過了很多年,這種說法一直存在。終于有人想到了一個“堵漏”的辦法,那就是在南埡口建一座佛閣,據(jù)說這樣就可以“擋”回外泄的靈氣了。 這下好了,一座靈氣勃郁、森然如斗的城市,接下來該發(fā)生幾件大事了吧?不知是巧合,還是造化弄人,自從佛閣穩(wěn)穩(wěn)地立在南埡口,遂寧還真出了幾個人才。   明代宰相席書,字文同,號元山,1489年中進士,歷任工部尚書、左副都御史、禮部尚書、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太傅,謚“文襄”。他在開墾農田、興修水利、興辦教育、平定叛亂等方面政績顯著,被嘉靖帝“倚為重臣”。   明代兵部尚書呂大器,字伊若,號先自,1628年中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少傅,謚“文肅”。作為文職官員,他在政治方面有卓越的貢獻,同時具有杰出的軍事才能。   清代名臣張鵬翮,字運清,號寬宇,從22歲中進士起,為官50余年,歷任總督、三部(刑、戶、禮)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幾乎擔任過清王朝從統(tǒng)一到鼎盛時期內政、外交的各種重要工作。   清初榜眼李仙根,字子靜,號南津,是四川在清朝200多年間獲殿試前三名的三人之一。歷任內閣學士、鴻臚寺卿、左副都御史、戶部侍郎、光祿寺少卿等職。   不用再羅列了吧,有了這些出類拔萃的人物,遂寧從此被譽為“文賢之邦”,使這座城市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我知道,所有的傳說只能是傳說。如果面對傳說保持理性,或許這種“理性”就是不理性。多一點想象有什么不好呢?有那么多人都在說遂寧是觀音故里,有那么多人記著她的生日,記著她何時離開故鄉(xiāng),記著她何時修行圓滿……如果真有一尊觀音菩薩,她肯定也會感動,也會把遂寧認作故鄉(xiāng)的。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從一首民謠走進遂寧,在傳說中,我完成了一次短暫的文化考察。但觀音文化這個課題實在太大,一座被千年民謠環(huán)繞的城市,我只看了一角;一尊被萬千傳說縈繞的觀音,我所知不及萬一。我相信,民謠肯定還會流傳下去,人間真誠、善良和美好的品質一定會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