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什么是打春?打春忌諱什么?。?/p>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24-08-17 09:50:14
熱度:

什么是打春?打春忌諱什么啊?【專家解說】:【打春】(每年的第一個節(jié)氣就是“立春”,人們通常叫“打春”。為什么這么叫呢?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種風俗,每年立春這一天,人們穿上節(jié)日的服裝,

【專家解說】:【打春】(每年的第一個節(jié)氣就是“立春”,人們通常叫“打春”。為什么這么叫呢?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種風俗,每年立春這一天,人們穿上節(jié)日的服裝,抬著一頭紙糊的大耕牛,載歌載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紙糊的耕牛抬到縣衙的公堂上,由縣官親自執(zhí)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因此,人們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山西民間流行著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講的就是打春牛的盛況。 [編輯本段]清明節(jié)   【寒食】清明節(jié)前一天   (舊俗中的一個節(jié)日,在清明節(jié)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子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于是規(guī)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后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清明節(jié)】農(nóng)歷三月初八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jié)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jié)”?!岸宋纭北久岸宋濉保耸浅醯囊馑??!拔濉迸c“午”互為諧音而通用。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節(jié)日。我國古代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遭讒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國政治日益腐敗,又不得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無力拯救危亡的祖國,于是自投汩羅江以殉國。此后,人們?yōu)榱瞬皇刽~蝦吃掉其尸體,紛紛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后來端午節(jié)吃粽子、炸糕的來源。這風俗已傳到了國外。   ---清風笑豪情。   詩詞: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乙卯重五詩 陸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菩薩蠻 (宋·陳與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端午 (文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編輯本段]七夕節(jié)   農(nóng)歷七月初七   (農(nóng)歷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我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后有婦女于此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所謂乞巧,即在月光下對著織女星用彩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農(nóng)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边@又是磨鐮刀準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編輯本段]敬老節(jié)   農(nóng)歷的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同時也是中國的敬老節(ji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jié),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jié)日。   每到重陽,人們就會想起王維寫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边@首詩。自古以來,重陽節(jié)就是人們敬老愛老、思念雙親、渴望團圓的日子。   歷史上也有農(nóng)歷七月十三為敬老節(jié)的說法,但于1989年時修改. [編輯本段]中秋節(jié)   農(nóng)歷八月十五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正當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到了晚上,月圓桂香,舊俗人們把它看作大團圓的象征,要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是賞月的佳節(jié)。中秋節(jié)還要吃月餅。據(jù)傳說,元朝末年,廣大人民為了推翻殘暴的元朝統(tǒng)治,把發(fā)起暴動的日期寫在紙條上,放在月餅餡子里,以便互相秘密傳遞,號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義。終于在這一天爆發(fā)了全國規(guī)模的農(nóng)民大起義,推翻了腐朽透頂?shù)脑y(tǒng)治。此后,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就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jié)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 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宋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編輯本段]重陽節(jié)   農(nóng)歷九月初九   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又稱為"雙九節(jié)""老人節(jié)"因為古老的《易經(jīng)》中把“六”定為陰數(shù),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jié)日。慶祝重陽節(jié)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shù)字中又是最大數(shù),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jié),重陽佳節(jié),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jié)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相傳東漢時汝南人桓影,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汝南將有大災難,趕快叫家里人縫制小袋,內(nèi)裝茱萸,縛在臂上,登上高山,飲菊花酒,借以避難。桓景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雞、狗、羊全部死掉。從此,民間就有在重陽節(jié)做茱萸袋、飲菊花酒、舉行廟會、登高等風俗。因“高”與“糕”音同,所以重陽節(jié)又有吃“重陽糕”的習俗。唐代詩人王維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庇涊d了當時的風俗習慣。由于該詩感情真摯,至今膾炙人口。 [編輯本段]冬至   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二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稘h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jié)氣循環(huán)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稌x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闭f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xiàn)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jié)日來過。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qū)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qū)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編輯本段]臘八節(jié)   農(nóng)歷臘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nóng)歷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初八這一天,舊俗要喝臘八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為了頌揚釋迦牟尼的功德,屆時寺廟中要舉行盛大的佛會以示紀念,要焚香禮佛,鐘鼓齊鳴熬粥供佛。臘八節(jié)北方最為寒冷的日子,人們用五谷雜糧、干果熬煮成、臘八粥,在節(jié)日早上食用。熬制臘八粥的原料至少為八樣。各地用料不一,一般有大米、小米、糯米、大麥、小麥米、薏仁米、紅豆、綠豆、蕓豆、蓮子、白果、花生仁、桂圓、杏仁、瓜子仁、葡萄干、紅棗、栗子、果脯等。此外,在民間還有咸臘八粥,葷臘八粥等多種原料的制法。北方的人們這一天里除了喝臘八粥之外,還要祭祀祖先,期盼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臘八節(jié)期間,人們?yōu)榱擞有麓旱牡絹?,在這一天開始制辦來年貨中的食品,做臘八醋,泡臘八蒜,做臘肉,臘鴨、臘魚等食物。 以后民間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編輯本段]小年夜   祭灶節(jié),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jié)等。   臘月二十三.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將要結束。   過去,過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土和尚五",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區(qū)多在二十三日過小年。   過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動是"辭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間稱"灶王爺"。 [編輯本段]傳統(tǒng)節(jié)日表   以下節(jié)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nóng)歷(又稱夏歷、陰歷)來算:   1、正月初一 春節(jié),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   4、二月初二 春龍節(jié) 又叫龍?zhí)ь^ 青龍節(jié)   5、二月十五 花朝節(jié)   6、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 寒食節(jié)   7、三月初三 上巳節(jié)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節(jié)(現(xiàn)定陽歷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jié)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jié)   11、夏至節(jié)   12、六月六 曬伏節(jié)“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jié)”“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jié)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jié),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jié)日,叫做翻經(jīng)節(jié)。   13、七月七日,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jié)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節(jié),又稱鬼節(jié),盂蘭盆節(jié)。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jié)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jié)   17、九月九日 重陽節(jié)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jié)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jié)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臘八節(jié)   22、臘月二十三日 祭灶節(jié),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jié)   23、臘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jié)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圣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圣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圣先師誕 :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日(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nóng)誕:四月二十六日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財神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順星 眾星下界之日 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 “石不動”“十不動” 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jié)日:   “半年節(jié)”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jīng)超出了佛教的范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愿望!   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的誕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jié):中國漢族民間傳統(tǒng)祭祀節(jié)日,在農(nóng)歷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jié)、天倉節(jié),是祭祀倉神的節(jié)日。 [編輯本段]【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英對照】   1. 春節(jié)(農(nóng)歷一月一日) 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2. 元宵節(jié)(農(nóng)歷一月十五日) Lantern Festival   3. 清明節(jié)(4月5日) Tomb-Sweeping Day   4. 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 Dragon Boat Festival   5.中秋節(jié)(農(nóng)歷八月十五) Mid-Autumn (Moon)Festival   6. 重陽節(jié)(農(nóng)歷九月九日) Double-ninth Day   7.. 除夕(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日)New Year's Eve     【我國元旦節(jié)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jù)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jié)序,此為之首?!保粷h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fā)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fā)現(xiàn)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云煙繚繞的圖畫。經(jīng)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后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xiàn)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暗弊质且詧A圓的太陽來表示的?!叭铡毕旅娴摹耙弧弊直硎镜仄骄€,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nóng)歷、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tǒng)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guī)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nóng)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jié)”,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nóng)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了區(qū)別農(nóng)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恰在農(nóng)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nóng)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jié)”,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jié)日.   【元旦詩話】   〔宋〕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旦”一詞來源古代,非指公歷新年,而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亦即春節(jié)。宋吳自牧《夢梁錄》中《正月》開   篇話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元旦”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晉書》:“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   其時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等詩文中。元旦古稱元日   、元正、元長、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從古到今,歷代詩人都為元旦抒情作詩,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   古代元旦宮廷有賀歲之禮,規(guī)模宏大而隆重。三國時曹植《元會》詩:“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   宴此高堂”,描寫了曹魏時元旦賀歲的場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之二:“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表達了已   過60歲的詩人不懼衰老、昂首挺胸進入新一年的風貌。   唐代另一詩人成文斡寫有《元旦》詩:“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   先嘗。”“戴星”,即頂著星宿,比喻晚歸或早出。   “觴”,即酒杯,可作飲酒解。“屠蘇”,是元日專飲的多味藥酒,古人認為飲此酒可以防病消災。飲此酒   有個規(guī)矩,老少不能同時共飲,而是從年幼者依次而來。因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雖然每人都要增壽,但實   際上年少者得了一歲,而年長者卻失了一歲,所以大家勸年少者先飲,以示祝賀,而讓年長者后飲,以避忌諱。   唐人孟浩然寫了一首《回家元日》詩,云:“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nóng)。桑野猶   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痹诖筇剖⑹?,“田家占氣候”,自有半年樂,而詩人“無祿尚   憂農(nóng)”的情懷,則更是讀書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貼春聯(lián)的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的《已酉元旦》詩:“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   酒過花斜?!彼尾省稓q旦》詩:“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痹娭械摹疤曳薄?   “桃板”即指春聯(lián)。   當然,在古代歌詠“元日”的詩篇中,最著名的當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為后人傳誦不衰。   明代陳獻章的《元旦試筆》有如一幅“樂歲圖”。詩人在詩中寫道:“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油然而生。   清代愛國詩人張維屏的《新雷》,雖未用“元旦”、“元日”等詞匯,卻以元旦為題,寫出人們賀歲、迎春   的喜悅:“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币淮鷤ト嗣珴蓶|,1930年1   月寫了一首《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   風展紅旗如畫?!毙蕾p這首詞,猶如走入一幅壯闊的風景畫,全詞淋漓酣暢,清新自然,充滿了樂觀、昂揚的革   命樂觀主義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慶寫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舉   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jié),遙祝延安景物華?!毙?   賞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覺得字里行間浸透著詩人對革命事業(yè)的一片赤誠。其時抗戰(zhàn)維艱,惟有精忠報國,方可   期來日樂土安家。詩中所說的“勝利茶”,是當時重慶商店里出售的紙包茶,意在預??谷談倮R孕迈r事物為   掌故入詩,可見董老對舊體詩的革新意識。打春禁忌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