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我國氣候資源的地區(qū)差異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24-08-17 09:25:28
熱度:

我國氣候資源的地區(qū)差異【專家解說】:太陽能資源太陽能資源豐富、光合生產(chǎn)潛力高中國的太陽能資源除川黔地區(qū)外,其余大都相當或超過國外同緯度地區(qū),與美國相當,略高于日本。高值和低值中心處

【專家解說】:太陽能資源

太陽能資源豐富、光合生產(chǎn)潛力高

中國的太陽能資源除川黔地區(qū)外,其余大都相當或超過國外同緯度地區(qū),與美國相當,略高于日本。高值和低值中心處于22~35°N之間。即青藏高原高值中心,其南部光能接近世界上最豐富的撒哈拉沙漠,拉薩有“日光城”之稱。低值中心出現(xiàn)在四川盆地。我國主要農業(yè)區(qū),作物生長期間的光合有效輻射量多,為作物高產(chǎn)提供了充足的光能。青藏高原生長期短,能為植物提供的光合有效輻射量為全國最低。

熱量帶亞熱帶和溫帶

熱量帶多,亞熱帶和溫帶面積大

中國是世界上熱量帶最多的國家,由南往北相繼出現(xiàn)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
我國的氣候資源分布圖
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北溫帶。青藏高原還有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和高原寒帶。中國東部主要農業(yè)區(qū)面積較大,其中亞熱帶和中、南溫帶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2.5%,其熱量與美國主要農業(yè)區(qū)相近似?!?0℃積溫,在40°N地區(qū)比日本略多,與地中海氣候地區(qū)相近;在30°N地區(qū),比地中海氣候地區(qū)多500℃,比西亞、南亞、非洲等地少600~1000℃。

季風氣候顯著影響

熱量資源的季節(jié)變化十分明顯,大部分地區(qū)四季分明,農事活動依賴節(jié)氣的更迭十分敏感。中國東部與世界同緯度相比,冬季過冷,夏季偏熱,而且緯度越高越明顯,冬季比夏季突出。夏季偏熱,一年生喜溫作物(水稻、玉米等)可種植在緯度較高的東北地區(qū),有利擴大喜溫作物種植面積和提高復種指數(shù)。但冬季過冷,卻使越冬作物或多年生亞熱帶和熱帶經(jīng)濟果木林的種植北界偏南。這一熱量特點也是形成我國種植制度多樣性的原因之一。

下墊面復雜多樣

造成了氣候資源的再分配中國山地丘陵約占全國面積的2/3。境內地形復雜,較大山脈的走向、地形起伏、加上離海遠近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光、熱、水資源的重新分配與組合,使得有些地區(qū)非地帶性的影響超過地帶性影響。有出現(xiàn)“氣候區(qū)地”現(xiàn)象和“十里不同天”的說法。例如,西南部金沙江河谷的巧家、華坪、元謀一帶,雖處于中亞熱帶范圍,但卻出現(xiàn)南亞熱帶氣候,≥10℃積溫高達7000~8000℃,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2℃以上,全年基本無霜。又如地處低緯高原的云南,由于緯度增加和海拔高度增高相一致,使南北不到10個緯距的范圍內相繼出現(xiàn)熱、溫、寒帶的氣候及相應的植被。一般在海拔2300~2500米的高寒區(qū),以耐寒作物為主,1300~1500米高度為中溫帶,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區(qū);1300米以下為低熱帶,為一年二熟或三熟區(qū)。中國境內有些東西走向或東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脈,對北來冷空氣和南來暖濕氣流有顯著的屏障作用,是山體兩側水熱狀況顯著差異的分水嶺。例如大興安嶺兩側年平均氣溫相差2~4℃,≥10℃積溫相差300~1000℃,年降水量可相差100~200毫米,成為由農區(qū)向牧區(qū)的過渡地帶。天山山脈成為新疆分割為干旱南溫帶和干旱中溫帶的天然分界線。秦巴山系是標志中國南方與北方氣候的分界線,也是水分盈虧平衡為零的界線,它標志北方旱地農業(yè)與南方以水田為主的農業(yè)的交接帶,又是作物是否休眠越冬的分界線。尤其是該山體的屏障作用使四川盆地冬暖十分顯著,盆地1月平均氣溫比東部平原同緯度地區(qū)偏高3~4℃,≥10℃積溫多300~500℃,無霜期多40~60天,若經(jīng)海拔訂正后的增溫效應,則相當于使四川盆地南移5個緯距的位置。山區(qū)的熱量資源隨海拔高度的變化很明顯。一般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氣溫下降0.51℃,≥10℃積溫減少170℃,生長期約減少4~6天。

特殊地形的熱量效應

也不可忽視。例如亞熱帶山區(qū)的一些山腰,冬季有逆溫現(xiàn)象,多存在暖帶和溫暖小區(qū);一些大的水體(湖泊、水庫),對周圍有調溫效應,這都有利于果林和作物避寒越冬。但在低凹地形,冷空氣易堆積在谷底,形成冷空氣“湖”,使作物易發(fā)生霜凍害。

降水資源分配不均衡

干濕界線與等降水量線相近與全球比,我國降水量不
算豐富。粗略估計,中國平均年降水量約為648毫米,較全球陸地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約偏少19%,比亞洲平均年降水量740毫米偏少12%,在緯度相
同的日本、朝鮮某些地區(qū)的年降水量比我國要多。中國降水的主要水汽來源于太平洋,年降水量的分布趨勢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等雨量線大體呈東北—西南
走向。按這一走向的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線相當于半干旱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25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線又相近于干旱與半干旱的分界線;橫穿東部的9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線是東部地區(qū)半濕潤與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降水量的區(qū)域分布極不均衡。西北內陸流域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36.4%,年平均降水量僅為164毫米,全年總降水量只占全國的9.5%;而我國東南部外流流域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63.7%,平均年降水量達896毫米,其全年總降水量占全國的90.5%。

中國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這是季風氣候的一個重要特征。各地降水季節(jié)分配的差異很大,尤其北方雨季短,降水明顯地集中于夏季。因此,采取季節(jié)調水措施是防旱的重要對策之一。

雨熱基本同季

夏季光、熱、水共濟,氣候生產(chǎn)潛力大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與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基本同步,這是農業(yè)氣候資源的一種優(yōu)勢。夏季溫高雨多,光合有效輛射量大,為植物旺盛生長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氣候生產(chǎn)潛力高。各地雨熱同季的情況有所不同,中國北方,春季升溫快,夏季溫度高,6
氣候資源學
~8月≥10℃積溫占全年的50%以上,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江淮及其以南地區(qū),6~8月≥10℃積溫和降水量均占全年的30~40%,雨熱同季時間長,故復種指數(shù)高。云南和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內氣溫變化較平緩,降水集中程度高于溫度,水熱配合稍差,如云南6~8月積溫只占全年的20~30%,但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青藏高原6~8月積溫占全年的55~65%,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

熱量和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易發(fā)生低溫冷害或旱澇。據(jù)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考證,中國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次的冷期和暖期,曾造成農牧界線南北來回推移;歷史時期氣候冷暖變化也曾引起單、雙季稻的種植界線南北變動兩個緯距。近百年來,我國≥10℃積溫變化有7~8年和2~3年的周期波動,尤以8年周期最明顯。本世紀初期各地積溫偏少,30年代中期開始增多,至50年代達到最高,隨后逐漸下降,在60年代中期曾有一短暫的回暖過程,目前在平均值左右擺動。近30年間,各地最暖年與最冷年的熱量狀況之差是:≥10℃積溫的差值約在500~1100℃之間;≥10℃持續(xù)日數(shù)的差值在30~60天之間。≥10℃積溫相對變率(積溫距平絕對值的多年平均與平均積溫的百分比)是,青藏高原為4~5%,東北、華北北部及西北地區(qū)大于3%,華南及云南南部小于1.5%。熱量資源不穩(wěn)定,可導致農業(yè)不穩(wěn)產(chǎn)。例如,黑龍江省高溫年與低溫年的積溫偏差平均為±300℃左右,這個變化幅度可導致產(chǎn)量增產(chǎn)或減產(chǎn)30%左右。
2024-08-17
  • 誰能幫我寫一篇關于全球氣候變暖的開題報告急!!!!
    2024-08-17
  • 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要求發(fā)達國家限制CO2(1)請你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簡單形象地表達“地
    2024-08-17
  • 根據(jù)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有關材料,開展研究性學習報告。
    2024-08-17
  • 下列做法不符合“團結起來應對氣候變化”這個主題的是( )A.植樹造林B.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氫能等替
    2024-08-17
  • 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的自然特征,氣候特征,農業(yè)特點,主要地形區(qū),主要能源
    2024-08-17
  • 聯(lián)合國新一輪氣候變化大會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開,這是國際氣候談判的又一次重要會議。
    2024-08-17
  • 根據(jù)德國的氣候特征,該國開發(fā)哪一種新能源具有優(yōu)勢
    2024-08-17
  • 根據(jù)荷蘭的氣候特征分析,該國開發(fā)哪一種新能源具有優(yōu)勢
    2024-08-17
  • 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天氣系統(tǒng)有哪些?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