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詩人借回答天帝的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漁家傲詩人借回答天帝的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專家解說】:導語:中國是一個詩歌的王國。詩歌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詩歌使我們的生活充滿詩意。詩人正是借助語言、形象、表達技巧來創(chuàng)作詩
導語:中國是一個詩歌的王國。詩歌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詩歌使我們的生活充滿詩意。詩人正是借助語言、形象、表達技巧來創(chuàng)作詩歌的。故考試說明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表達技巧”。近兩年高考命題,對其三者的考察,往往是融會在一起,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許多考生懼怕詩歌鑒賞題,得分率很低。失誤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讀不懂詩歌。由于詩歌語言精練、含蓄、跳躍性大,較難理解;二是不了解事故鑒賞中的一些名詞術(shù)語的含義、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如何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做點探討。一、 明確什么是作品的形象例舉《琵琶行》一文中的形象,明確客體形象和抒情主人公的區(qū)別。就一首具體的詩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側(cè)重的,有的側(cè)重于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有的側(cè)重于描寫客體的,也有全是寫景的。舉例分析:漁家傲 記夢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學生讀詞,并思考:1、該詞的內(nèi)容是什么?2、該詞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3、開篇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通過思考討論,明確:1、 全詞寫的都是夢境:上片寫詞人飛上了天,天帝很關(guān)心她,“殷勤我歸何處”,即問她要到哪里去,歸宿是什么?下片寫她對天帝的回答?!拔覉蟆奔次一卮鹫f,“路長嗟日暮”,前路渺茫,一片昏暗,使人憂傷。她不滿于“學詩漫(徒)有驚人句”,而要乘長風,展鴻圖,飛往仙島(“三山”),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的境界。2、這首詞主要刻畫了不滿現(xiàn)狀、追求理想的詩人自我形象。3、開頭兩句描寫拂曉前夜空的景象:空中云濤翻滾,曉霧彌漫,銀河轉(zhuǎn)動,那里仿佛有無數(shù)風帆在飛舞。這完全是夢中的景象,它渲染夢境,襯托出詞人對理想追求的急切心情。二、 明晰鑒賞目標a) 把握作品刻畫的藝術(shù)形象的內(nèi)容,b) 分析判斷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c) 有時還要判斷其社會意義。舉例分析:待儲光羲不至王 維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思考問題:1、本詩緊扣哪個字而寫?2、描寫了怎樣的內(nèi)容?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1、本詩緊扣標題中的“待”字而寫。2、描寫詩人等待客人的種種情景:一大早打開重門等待儲光羲的來到,詩人坐立不寧,一會兒站起來,一會坐下去,都在傾聽友人來到時的車馬聲。好像(“要欲”)聽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擊的清脆之聲,正要出門去迎接,誰知這是一種錯覺??梢娫娙说却鼻?。然而,從早一直等到晚(“晚鐘鳴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帶沒有到來。于詩人終于明白了(了自,已經(jīng)明白),友人不會來了。“臨堂空復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復情,自多情)。3、本詩通過一系列的細節(jié)描寫,表達了盼望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者說表達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有些詩歌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心聲,在分析文學形象時,一定用考慮到詩歌的時代色彩。如杜甫的《月夜》就有著鮮明的時代性。此詩寫于天寶756年秋,此時杜甫落入安史叛軍之手,身陷長安。題為《月夜》,當是詩人看到長安之月,因望月而思家念妻。詩中的“只獨看”,寫出妻子的孤獨,寫出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之時,自然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不能不激起結(jié)束這種痛苦生活的愿望。“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雙照”而淚痕始干,“獨看”而淚痕不干,顯然是寫出了離別之苦。但是,詩人借望月而抒情,所抒發(fā)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妻離別之情。這種離別之情是深深地打上那個動亂時代的烙印,因此在鑒賞這首詩所飽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達了作者的離別之苦,還用考慮到其社會意義,即“獨看”的淚痕里浸透著天下離亂的悲哀,“雙照”的希望表達著詩人對結(jié)束動亂的企盼。高考詩歌鑒賞題涉及作品形象的社會意義時,一般會提供注釋給考生一定程度的幫助;如果不提供幫助,那一定是在高中畢業(yè)生知識背景之中的。所以,在做詩歌鑒賞題時,一定要聯(lián)系所學過的作家、作品,做到舉一反三。如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是同學們比較熟悉的詩歌,其中有這樣的注釋:詩人寫此詩時68歲。兩年前“以嘲弄風月”罪名被彈劾罷官,歸隱山陰(今紹興)故居。根據(jù)此注釋我們就能很輕松地解答下列問題:讀詩,回答問題:梅花絕句陸游低空銀一鉤,糝野玉三尺。愁絕水邊花,無人問消息。問題:你怎么認識詩中的梅花形象?結(jié)合前一首試管的注釋不難得出答案:高潔寂寞無人問津是罷官而不得起用的作者自身的寫照。三、 了解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古典詩詞中,一些客觀事物被詩人們賦予了特定的含義,時間一長,這些客觀事物就有了固定的含義,形成了特殊的文學意象。師生共同回憶、思考、總結(jié):望月懷遠 喜春悲秋流水思年 折柳送別見雁思歸 聞蟬生涼傲雪開放的梅——意志堅強傲岸高潔虛心勁節(jié)的竹——不隨流俗孤高剛勁凌凍不凋的松——堅毅剛強不畏艱難卓而不群的菊——超凡脫俗孤傲清純詩人寫詩,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情景交融”之法,我們鑒賞詩歌,也應從景、情兩方面去探尋體味。即透過詩人筆下具體可感的事物,探知詩人的內(nèi)心和情緒。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思考問題:1、寫什么景?2、作者由眼前景想到了什么?3、作者用意何在?4、情和景有何關(guān)系?明確:1、前四句寫洞庭湖汪洋壯闊、水天相接、氣魄宏大之景。2、由洞庭湖浩渺之水,聯(lián)想到兩個話題:欲濟無舟、坐觀垂釣。3、(聯(lián)系詩題)望洞庭湖是假,贈張丞相是真。表達了自己在清明之世,閑居則覺得羞恥,出仕而無人引薦,看到在位執(zhí)政的人建功立業(yè),只能徒然羨慕而已。4、洞庭湖水其實是盛唐氣象的象征。表面上是觸景生情,其實是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五、 課堂訓練:(一)、賞析這首詩的藝術(shù)形象點絳唇 李清照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下面問題海棠 蘇軾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1.這首詩所寫的海棠有什么樣的特點? 2.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和藝術(shù)手法來描寫海棠?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三、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下面問題題菊花 黃巢颯颯西風滿園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注:黃巢,唐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青帝,司春之神。1.詩中塑造了菊花傲霜盛開,芳香幽幽的形象,其實,詩人要借菊花來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詩歌的一二句寫景,三四句言志,結(jié)合詩人的身份來看,該詩所言之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課堂訓練答案:(一)、這首詞的上片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著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的形象。下片寫少女忽然發(fā)現(xiàn)有人來了,匆匆忙忙的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襪子,害羞的朝屋里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深閨少女"服禮"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即躲到屋里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xiàn)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形象生動逼真。(二)、1.答:海棠在東風夜色中泛著光彩,吐著芬芳,像一個睡美人,嬌慵而柔媚。2運用擬人、借代(紅妝代指女子)的修辭手法,實寫海棠的色和香,虛寫海棠的神態(tài), 虛實結(jié)合。抒發(fā)了詩人的愛花惜花之情。(三)、1.唐朝末年勞苦大眾。 2.打下天下,取得農(nóng)民革命政權(quán),一定要然勞苦大眾不再受饑寒。 評論這張 轉(zhuǎn)發(fā)至微博 轉(zhuǎn)發(fā)至微博 閱讀(204)|
無相關(guān)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