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所有關于于謙的章節(jié)和評價,請幫忙摘錄一下,一定高分送上. 所有(⊙o⊙)哦【專家解說】:  但就在王振氣焰滔天之時,也有一個人就不買他的帳,而這個人也實在不是等">

首頁 > 專家說

求<明朝那些事兒>中所有關于于謙的章節(jié)和評價,請幫忙摘錄一下,一定高分送上. 所有(⊙o⊙)哦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24-08-17 13:31:27
熱度:

求<明朝那些事兒>中所有關于于謙的章節(jié)和評價,請幫忙摘錄一下,一定高分送上. 所有(⊙o⊙)哦【專家解說】:  但就在王振氣焰滔天之時,也有一個人就不買他的帳,而這個人也實在不是等

【專家解說】:  但就在王振氣焰滔天之時,也有一個人就不買他的帳,而這個人也實在不是等閑之輩,雖然吃了點虧,但王振終究還是不能把他怎么樣。   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正統(tǒng)六年(1441),當時太祖太后已經(jīng)病危,無法再訓斥王振,三楊也無能為力,王振實際上已經(jīng)控制了朝政大權,所有外地巡撫官員回京都要照例孝敬王振一些金銀財寶,多少倒無所謂,但總得意思一下,表示對這位死太監(jiān)的尊重。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此人從山西巡撫回來,別說金銀,連陳醋都沒帶回來一瓶。王振氣得七竅冒煙,大發(fā)雷霆,當即把這個人關了起來。   王振是一個做事偏激的人,對于這種明擺著不給面子的人,他是不會留情的,他本已準備編織罪名,把這個人干掉。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這個人似乎很有背景。   不但地方上的官僚老百姓幫他說話,連朝中重臣楊士奇等人也為他求情,甚至某些藩王也出面了,要王振不要把事情做絕,否則就要他好看。(藩王可是不好對付的)   一貫整人到底的王振終于意識到,這個人雖然權位不高,卻很不簡單,是不能“人道毀滅”的,于是他一反常態(tài),放了這個人(不放也不行)。   此人也確實厲害,他被整得很慘,卻一句軟話也沒有說過,一直痛罵王振,一點面子也不給他,堅持和他對抗到底。大有你能把我怎么樣的氣勢。   這位硬骨頭有背景的仁兄就是于謙。   可惜在當時這樣的人太少了。   【準備與抉擇】   在這短短的幾天中,王振一直做著青史留名的美夢,而其他的人也有著各自的行動。   首先是大臣們,當他們聽說這個如同驚天霹靂般的消息后,頓時炸了鍋,紛紛上書反對,帶頭的是吏部尚書王直。   吏部就是人事部,由于主管官員任命職權,故而位居六部之首,吏部尚書也有了一個專門的稱呼——天官,可見其威望之高。   在王直的帶領下,百官聯(lián)合上奏折反對出征,但可惜的是,王振是司禮監(jiān),并且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反對無效。   除了這些人外,兵部的兩位主官也上書反對,他們分別是兵部尚書鄺野和兵部侍郎于謙。   鄺野,宜章人,永樂年間進士出身,他為人清廉,十分正直,對于王振的胡作非為很是不滿,這次他上書反對,正是他一貫以來正派品行的表現(xiàn),不出所料,他的反對也被駁回,但這并不是他勸阻行為的結(jié)束,事實上,作為一個從始至終參加了這次遠征的人,他把自己的忠誠保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這位于謙,正是我們后面篇章的主角,要說這位仁兄實在不是一般的強,他的能力和人望也不是一般的高,他得罪過第一號紅人王振,且從未認錯,居然就在王振眼皮子底下還能復官至兵部侍郎,而王振也拿他沒有辦法,可見其根基之牢固,背景之深厚。   這兩位兵部高級官員的抗議被駁回后,也只好去繼續(xù)他們的工作,為遠征作準備。按照規(guī)定,皇帝出征,兵部主要領導應該陪同,經(jīng)過內(nèi)部商議,最終做出了決定:   鄺野陪同出征,于謙暫時代理兵部事宜。   事實證明,正是這一決定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國運。   讓我們看看現(xiàn)在的大明王朝的五個關鍵詞:   軍隊慘敗,皇帝被俘,京城空虛,人心惶惶,投降(逃跑)派。   真是一片亡國之象。   這一幕似乎似曾相識,不錯,在三百二十三年前,曾發(fā)生過極其相似的情況。   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月,盤踞北方的金兵對北宋發(fā)動進攻,太原、真定失守。十一月中旬,金軍渡過黃河。宋欽宗驚慌失措,不知該怎么辦,而大臣們?nèi)珶o戰(zhàn)意,紛紛主張投降。   在這種情況下,十二月初二,宋欽宗正式向金投降。   靖康二年(1127)四月一日,金將完顏宗望押著被俘的宋徽宗、宋欽宗和趙氏皇子后妃、宮女四百余人及其掠奪的大量金銀財寶回朝,北宋滅亡。   如果對照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相隔三百多年的兩個朝代,境況竟然如此的相似,都是兵敗不久,都是京城空虛,都是人心惶惶,都是投降逃跑言論甚囂塵上。而且此時的大明境況更為不利,因為他們的皇帝已經(jīng)落在了敵人的手上,投鼠忌器,欲打不能。   但大明最終沒有淪落到和北宋一樣的下場,因為和當年的北宋相比,此時的大明多了一個人,多了一聲怒吼:   “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發(fā)言者,兵部侍郎于謙。   【于謙】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帝國送走了它的締造者——朱元璋,這對于帝國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但也就在同一年,浙江錢塘縣(現(xiàn)屬杭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誕生了一個帝國未來的拯救者。這自然就是我們的主角于謙。   當然,當時的于謙并不是什么拯救者,對于還是嬰孩的他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和目標就是吃奶。   由于家庭環(huán)境不錯,于謙有著自己的書齋,他就在這里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與當時的所有讀書人一樣,于謙也是從四書五經(jīng)開始自己的求學生涯的。   說老實話,像四書五經(jīng)這種東西是很容易培養(yǎng)出書呆子的,但于謙似乎是個例外,他十分上進,讀書用功刻苦,卻從不拘泥于書本上的東西,除了學習考試內(nèi)容,他還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如兵法等),歷史告訴我們,喜歡看課外書的孩子將來一般都是有出息的。   就如同現(xiàn)在的追星族一樣,于謙也有著自己的偶像,他把這位偶像的畫像掛在自己的書齋里(此舉比較眼熟),日夜膜拜。   有一次,教他讀書的先生發(fā)現(xiàn)他經(jīng)??茨欠嬒瘢愫闷娴貑査麨槭裁催@樣做。   于謙聞言,立刻正色回答:“將來我要做像他那樣的人!”   畫像上的人物就是文天祥。   除此之外,于謙還在書齋中寫下了兩句話作為對文天祥的贊詞。   〖殉國忘身,舍生取義   寧正而斃,不茍而全〗   在我看來,這正是少年于謙對自己未來一生的行為舉止的承諾。   三十余年后,他用生命實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   永樂十九年(1421),于謙二十三歲,此時的他已經(jīng)鄉(xiāng)試中舉,即將赴京趕考。   他將從此告別自己的家,告別江南水鄉(xiāng)的故土,前往風云聚匯、氣象萬千的北京。   前路艱險,但于謙卻毫無怯意,他明白,一個更為寬廣的世界在等待著自己,實現(xiàn)平生抱負的時候到了。   于謙收拾好行李,告別家人,遙望前路漫漫,口吟一詩,踏上征途。   〖拔劍舞中庭,   浩歌振林巒!   丈夫意如此,   不學腐儒酸!〗   于謙,天下是廣闊的,就此開始你波瀾壯闊的一生吧!   【清風】   在京城的這次會試中,于謙順利考中進士,并最終被任命為御史。在之后的宣德元年的朱高煦叛亂中,于謙以其洪亮的聲音,嚴厲的詞句,深厚的罵功狠狠地教訓了這位極其失敗的藩王,并給明仁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此,于謙走上了青云之路。   宣德五年(1430),明宣宗任命于謙為兵部右侍郎,并派他巡撫山西、河南等地。這一年,于謙只有三十二歲。   年僅三十二歲,卻已經(jīng)位居正三品,副部級,實在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于謙也成為了他同年們羨慕的對象。   這當然與朝中有人賞識他是分不開的,而著力栽培,重用他的正是“三楊”。   像楊士奇、楊榮這種久經(jīng)宦海的人自然是識貨的,于謙這樣的人才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事實上,當時確實有人對于謙升遷得如此之快表示不滿,而楊士奇卻笑著說:“此人是難遇之奇才,將來必成棟梁!我是為國家升遷他而已。”   奇才不奇才,棟梁不棟梁,也不是楊士奇說了算的,只有干出成績,大家才會承認你。   于謙就此離開了京城,開始了他地方官的生涯,不過他估計也沒有料到,這一去就是十九年。   在這十九年中,于謙巡撫山西、河南一帶,他沒有辜負楊士奇的信任,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在任期間,威望很高,老百姓也十分尊重他,更為難得的是,他除了有能力外,還十分清廉。   正統(tǒng)年間,王振已經(jīng)掌權,他這個人是屬于雁過拔毛型的,地方官進京報告情況,多多少少都會帶點東西,即使是些日常用品,王振也來者不拒,讓人哭笑不得??墒怯谥t卻大不相同,他是巡撫,權力很大,卻能夠做到不貪一針一線。不但自己不貪,也不讓別人貪。   一個貪,一個不貪,矛盾就此產(chǎn)生了。   于是正統(tǒng)六年(1441),一直看于謙不順眼的王振找了個借口,把這位巡撫關了起來,結(jié)果之前我們已經(jīng)說過了,王振完全沒有估計到于謙的人望如此之高,如果要殺掉這個人,后果可能會極其嚴重。于是王振退讓了,他放出了于謙。   這件事情也讓王振了解到,于謙這個人是不能得罪的。后來于謙官復原職,王振連個屁都不敢放,可見王振此人實在是欺軟怕硬,純種小人。   在牢里仍然大罵王振的于謙出獄后仍然堅持了他的原則,清廉如故。   曾經(jīng)有人勸于謙多少送點東西做人情,對于這樣的勸解,于謙做了一首詩來回答。   估計他本人也想不到,這個無意間的回答竟然變成了千古名句,為人們所傳頌。   〖絹帕蘑菇及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成語兩袖清風即來源于此,于謙先生版權所有,特此注明。   正統(tǒng)十三年(1448),于謙被召入京城,任兵部侍郎,他的頂頭上司正是鄺野。   鄺野是一個十分正派的人,在其任間,他與于謙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兩人合作無間,感情深厚。   如果就這么干下去,估計于謙會熬到鄺野退休,并接替他的位置,當一個正二品的大官,死后混一個太子太師(從一品)的榮譽稱號,明史上留下兩筆:于謙,錢塘人,何年何月何日生,任何官,何年何月何日死。   應該也就是這樣吧。   對于于謙和鄺野自己而言,這樣的生活似乎也不錯,可是歷史不能假設,鄺野不會退休,于謙也不會這么平淡活下去,驚天動地的正統(tǒng)十四年終究還是來到了。   之后便是我們已經(jīng)熟悉的內(nèi)容,貿(mào)易糾紛、邊界吃了敗仗、太監(jiān)的夢想、愚蠢的決策、苦苦的勸阻、一意孤行、胡亂行軍,最后一起完蛋了事。   于謙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的發(fā)生,但他無能為力,他也曾陷入極端的痛苦,鄺野是一個好上司,好領導,他給了自己很多幫助,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那個犧牲在遠征途中的命運可能本來應該屬于自己。   不要再悲痛下去,是應該做點什么的時候了。   【英雄】   在國家出現(xiàn)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我們稱為英雄。   在每個人的心底,都有著當英雄的渴望,就連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這個稱號。   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當?shù)?,如果那么容易,豈不人人都是英雄?!   一般看來,英雄是這樣的幾種人:   所謂英雄者,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人之所不敢當。   所謂英雄者,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   所謂英雄者,堅強剛毅,屢敗屢戰(zhàn)。   如此之人,方可稱為英雄!   但是在我看來,真正的英雄絕不限于此。   所謂英雄,其實是一群心懷畏懼的人。   要成為英雄,必須先學會畏懼。   何解?待我解來:   我們都曾經(jīng)歷天真無邪的童年,躊躇滿志的少年,也時常夢想著將來一展抱負,開創(chuàng)事業(yè),天下之大,任我往來!   但當你真正融入這個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世界,你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挫折,事情從來不會如同你所想的那樣去進行。   于是人們開始退縮,開始畏懼。   他們開始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有人沉淪,有人消極。   然而英雄就是在此時出現(xiàn)的。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著天生的英雄,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會剛毅果斷,堅強勇敢,在母親懷中的時候,我們都是同樣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就此一帆風順,那當然值得祝賀。   但可惜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在你的成長歷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   而這些挫折會帶給你許多并不快樂的體驗,躊躇、痛苦、絕望,紛至沓來,讓你不得安寧。   被人打才會知痛!被人罵才會知辱!   當你遭受這些痛和辱的時候,你才會明白,要實現(xiàn)你的目標是多么的不容易,你會開始畏懼,畏懼所有阻擋在你眼前的障礙。   如果你遇到這些困難,感到畏懼和痛苦,支撐不下去的時候,你應該同時意識到,決定你命運的時候到了。   因為畏懼并不是消極的,事實上,它是一個人真正強大的開始,也是成為英雄的起點。   不懂得畏懼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難,也無法戰(zhàn)勝困難。   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能喚起自己的力量。   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有勇氣去戰(zhàn)勝畏懼。   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終成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所以英雄這個稱號,并不單單屬于那些建功立業(yè),名留青史的人,事實上,所有懂得畏懼并最后戰(zhàn)勝畏懼的人都是英雄。   因為即使你一生碌碌無為,平淡度日,但當你年老回望往事時,仍然可以為之驕傲和自豪。   在那個困難的時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選擇,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這就是我所認為真正的英雄——畏懼并戰(zhàn)勝畏懼的人。   關鍵只在于那畏懼的一刻,你是選擇戰(zhàn)勝他,還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線就在這里,跨過了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這一步就是懦夫!   于謙不是天生的英雄。   至少在正統(tǒng)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的那個早晨之前,他還不能算是個真正的英雄。   雖然他為官清廉,雖然他官居三品,手握大權,但這些都不足證明他是一個英雄。   他還需要去顯示他的畏懼和戰(zhàn)勝畏懼的力量。   于謙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從他怒斥朱高煦到不買王振的帳,他一直都很強硬,似乎天下沒有他怕的東西。   但這次不同,作為代理兵部事務的侍郎,他要面對的是瓦剌的大軍和城內(nèi)低迷的士氣。自己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但如今國家的重擔已經(jīng)壓在了自己的身上,必須謹慎處理,一旦出現(xiàn)失誤,后果不堪設想。   于謙十分清楚,逃就會丟掉半壁江山,所以不能逃。   那么戰(zhàn)呢,說說豪言壯語自然容易,但瓦剌攻來的時候,用語言是不可能退敵的。萬一要是指揮失誤,大明王朝有可能毀于一旦。   是戰(zhàn)是逃,這是個問題。   面對如此重擔,如此巨責,誰能不猶豫萬分,誰能不心生畏懼!   于謙也是人,也會畏懼,但他之所以能夠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就因為他能戰(zhàn)勝畏懼。   他并非天生就是硬漢。   從幼年的志向到青年的科舉,再經(jīng)過十余年的外放生涯,直到被召回京城,擔任兵部侍郎,他并非一帆風順,他曾平步青云,也曾被人排擠,身陷牢獄,幾乎性命不保。但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一切都一直在磨練著他。   也正是在這一天天地磨練中,他逐漸變得堅毅,逐漸變得強大。   強大到足以戰(zhàn)勝畏懼。   鄺野臨走時期冀的目光還在他的眼前,到了這個時候,他應該站出來挽救危局。   可是身陷敵營成為人質(zhì)的皇帝,也先精銳的士兵,城中驚慌失措的百姓,不堪一擊士氣低落的明軍,還有類似徐珵這樣只顧著自己的逃跑派煽風點火,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他:   這是一團亂麻,一盤死棋。   殉國忘身,舍生取義。   寧正而斃,不茍而全!   于謙最終還是邁出了這一步。   國家興亡,我來擔當!   第十六章 決斷!   “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于謙就是這樣訓斥徐珵的。   他接著說道: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遷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難道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嗎?”(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他的這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朝中第一號人物吏部尚書王直站出來公開支持于謙,而明代歷史上另一個連中三元者,后來的憲宗重臣商輅也站在了他的一邊,在這些人的影響下,主戰(zhàn)派終于打動了朱祁鈺,并堅定了他抵抗到底的決心。   由于于謙已經(jīng)代理了兵部尚書,且又是主戰(zhàn)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朱祁鈺便把防守北京的重任交給了于謙。   這是天下最高的榮譽,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擔。   散朝后,于謙走出了大殿,看著烏云密布的天空,回想起這個并不平靜的早晨,他也不由得感到驚心動魄。   但此時的于謙已經(jīng)沒有時間多想了,因為此時他那瘦弱的身軀已經(jīng)承擔起了國家興亡的重擔。   在八月十八日的這個早晨,他進行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也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轉(zhuǎn)變。   他的不朽傳奇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的。   八月十九日。   于謙召開了他的第一次軍事會議,必須說明的是,這位兵部侍郎雖然是個與軍事打交道的主官,之前卻從未指揮過軍隊。算是書生上陣。   話雖如此,書生上陣未必就不行,南宋的虞允文就是以文官的身份組織戰(zhàn)爭,并最終在采石擊敗金完顏亮數(shù)十萬大軍的。   于謙雖然是文官,但他對兵法也有研究,排兵布陣很有一套,相信是小時候看課外書打下的基礎。   所以說,課外讀物實在是必不可少的。   但當于謙真正了解到目前京城的情況時,他才認識到,擺在眼前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撇開那些逃跑投降派不說,軍事上的壓力就實在吃不消,土木堡失利幾乎把所有的老本都賠干凈了,京城里連幾匹像樣的好馬也找不著。士兵數(shù)量不到十萬,還都是老弱殘兵和退休人員。   這倒也罷了,關鍵在于士氣不振,一流部隊被抽調(diào)出去作戰(zhàn),卻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僥幸逃回來的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自然會把敵人描述得極為厲害。   城內(nèi)的二流部隊聽到這些前輩們的議論,自然心里害怕,在他們的眼中,也先和他的蒙古騎兵簡直就是外星怪物,一人長了好幾個腦袋,怎么也打不死。   但最嚴重的問題還在于,大明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代理)自己也沒有信心,朱祁鈺也不算是個膽小的人,可是在如此強大的敵人面前,他也沒有了主意,雖說目前他同意抵抗,但如果再打個敗仗,朱祁鈺也是很有可能改變主意的。   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穩(wěn)定軍心。   于謙在聽完屬下的匯報后,沉思不語,仔細研究過軍事布防圖后,他用低沉而有力的聲音下達了自己的第一道軍令:   “自即日起,奉命征調(diào)如下部隊赴京守衛(wèi):   1、備操軍。包括兩京備操軍、河南備操軍;   2、備倭軍。包括南京備倭軍、山東備倭軍;   3、運糧軍。包括江北所有運糧軍;   4、寧陽侯陳懋所部浙軍(戰(zhàn)斗力較強)。   各軍接到命令后,立刻出發(fā),并按時趕到京城布防,如有違抗,軍令必斬!”   以上部隊共計十余萬人,可以看到,這些部隊并非主力,大多是預備役或是后勤部隊。   主力部隊去了哪里?   全埋在土木堡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最精銳的京城三大營以及京城附近的主力部隊已經(jīng)全軍覆沒,剩下的寥寥無幾,即使逃回來的,也早已被嚇破了膽,士氣全無了,要想保衛(wèi)京城,只能靠這些預備役和后勤部隊了。   除了士兵外,要守住京城還需要一樣更加重要的東西——糧食。   京城人口眾多,要解決這些人的吃飯問題,就必須囤積運輸大量的糧食。   雖然目前京城內(nèi)的糧食還充足,但要是被長期圍困,這個算盤就不好打了。其實就在離京城不遠的通州,儲存著很多的糧食,多到什么程度呢?“倉米數(shù)百萬”。這么多的糧食足夠京城的人吃一年,是當時最大的糧倉。   但大臣們似乎并不想用這些糧食,甚至主張把通州糧倉燒掉。   這又是一件怪事,好好的糧食不用,為何要燒掉?   要知道大臣們并非腦袋進了水,實在是因為這些糧食看得見,用不成。   當時的通州并不是北京城的一部分,事實上,它和京城還是有著相當一段距離的,通州糧倉里的糧食雖然很多,卻很難運進京城,因為如果要安排民工運輸,耗用大量人力不說,還很危險。   當時也先的騎兵部隊已經(jīng)在京城關外附近耀武揚威,而運輸卻需要很長時間,沒準在運輸過程中,對方的騎兵已經(jīng)攻了進來,一旦也先軍隊突破紫荊關,通州指日可下。而那些糧食自然就成了也先的軍糧,所以要運輸糧食,就必須派出軍隊護衛(wèi)。   可現(xiàn)在這個局勢,保衛(wèi)京城的軍力都不足,哪還有多余的人去護衛(wèi)糧食呢?   這是一個難題,看來除了一把火燒掉之外,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了。   可是于謙解決了這個問題,用一個十分巧妙的方法。   這就是他的第二道命令:   “所有受召軍隊進發(fā)時應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糧,并運送至京城?!?   問題就此解決,通州的糧食將由十余萬士兵運送入京。   看到了吧,這就是水平。   所謂有水平就是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想出別人想不出的方法。   匹夫之勇人人皆有,但問題擺在眼前,能否處理好,就要看能力了。   于謙是一個勇敢的人,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他十分明智地把調(diào)兵和運糧這兩個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解決,即不耽誤行軍,還能免去民工的費用,同時保證了運糧隊伍的安全,一舉三得。   力挽狂瀾者,絕非匹夫,國士也。   智勇兼?zhèn)洌綖閲俊?/div>
  1. iPhone5s屏幕下面比上面亮一些是怎么回事兒?我有貼膜 這是膜里進水了還是內(nèi)部問題??謝謝~
    2024-08-17
  2. 城市燃氣主要有哪幾種類型?評價其優(yōu)缺點從哪方面考慮?
    2024-08-17
  3. 2011年月19日,全國低碳經(jīng)濟媒體聯(lián)盟,在北京首次發(fā)布的《中國低碳城市評價體系》,有誰知道內(nèi)容??
    2024-08-17
  4. 如何評價霧霾調(diào)查《穹頂之下》
    2024-08-17
  5. 評價一下中國石油股票的未來行情,最好通俗一點兒,本人是菜鳥
    2024-08-17
  6. 九年級上冊物理書自我評價答案。。。 please。。急需啊。。
    2024-08-17
  7. 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環(huán)境工程方向)(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評價方向)有什么不同
    2024-08-17
  8. 如何評價西方國家的地方行政改革
    2024-08-17
  9. 誰能提供一份有關生物發(fā)酵的評價報告看看呀!
    2024-08-17
  10. 對于城市供暖鍋爐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可能產(chǎn)生的主要環(huán)境影響有哪些,你認為可以采取
    2024-08-17
  11. 用天然氣壁掛爐供暖的地暖,有兩個房間不熱怎么回事兒,注:另外的兩個房間很正常
    2024-08-17
  12. 江蘇省大氣環(huán)境評價有哪些參考法律法規(guī)
    2024-08-17
  13. CPU的生產(chǎn)工藝(32納米45納米之類的)對CPU有什么影響,三核CPU為什么很少,超頻是怎么回事兒?
    2024-08-17
  14. 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安全評價供應站點要納入嗎
    2024-08-17
  15. 火電廠煙氣脫硫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及評價規(guī)程 DL/T5417-2009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