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崇姓的發(fā)源地在什么地方啊?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24-08-17 13:06:37
熱度:

崇姓的發(fā)源地在什么地方啊?【專家解說】: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妊姓,出自夏朝桀時期太史令終古,屬于以先祖名稱為氏。夏桀時期,太史令終古曾泣諫暴君夏桀,但是頭昏腦脹的夏桀卻不

【專家解說】: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于妊姓,出自夏朝桀時期太史令終古,屬于以先祖名稱為氏。 夏桀時期,太史令終古曾泣諫暴君夏桀,但是頭昏腦脹的夏桀卻不予理置,傷心之余的終古,便出奔商湯,使夏桀的罪狀更昭然若揭。終古的子孫后代便姓了終氏。古代“終”字通“崇”字,終氏亦稱崇氏,讀音作zhōng(ㄓㄨㄥ)。 第二個淵源:源于姒姓,出自上古有崇氏部落首領(lǐng)崇伯鯀,屬于以氏族名稱為氏。 虞舜時期,夏的前身有崇氏部落活動在今河南嵩山一帶,其首領(lǐng)崇伯鯀幫助虞舜治理洪水。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從大禹開始,稱夏禹。 大禹的父親崇伯鯀,是雄據(jù)大河(今黃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lǐng)。 崇伯鯀的有崇氏部落,大多以氏族名稱“有崇”為姓氏,稱有崇氏,讀音作sōng(ㄙㄨㄥ),是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 到商湯時期,自商朝開國以來,有崇氏就輔佐商王開創(chuàng)基業(yè),為商朝平定北方犬戎叛亂立下汗馬功勞。至商紂王帝辛執(zhí)政,崇氏兄弟二人皆封爵位,成為紂王的重要羽翼。兄崇侯虎繼父之位成為北伯侯,掌控北疆地區(qū),阻擋北方犬戎族的入侵。弟崇黑虎,封爵冀州候。當(dāng)時商王朝轄下共八百諸侯,崇氏兄弟二人就統(tǒng)領(lǐng)四百諸侯,可見其寵勢之大。 西周中期以后,有崇氏族人按陜西方言,將姓氏讀音改作chóng(ㄔㄨㄥˊ),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崇氏。 第三個淵源: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熊氏楚國太子商臣之師傅潘崇,屬于以先祖名稱為氏。 在潘崇的后裔中,大多以“潘”為姓氏,稱潘氏;但也有以“崇”為姓氏者,稱崇氏,讀音作chóng(ㄔㄨㄥˊ)。今天江蘇、浙江、河南等省均有許多潘崇的后裔。 第四個淵源: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熊氏楚國將軍崇公,屬于以先祖名稱為氏。 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項羽的麾下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車騎大將崇公。其后代以先祖名號為氏,稱崇氏,讀音作chóng(ㄔㄨㄥˊ)。 第五個淵源:源于鮮卑族,出自金國時期金睿宗完顏氏后裔,屬于避諱改名為氏。 據(jù)史籍《金史·宗端修傳》記載,金國第六位君主章宗完顏璟(女真名麻達(dá)葛,公元1168~1208年)下詔,為避金睿宗完顏宗輔(女真名訛里朵,公元 1096~1135年)名諱,凡太宗完顏晟(女真名吳乞買,金國第二代君主,公元1075~1135年)諸子之宗姓皆加“山”字頭,改為崇氏,讀音作 chóng(ㄔㄨㄥˊ)。 第六個淵源: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崇果嚕氏,以地為氏,世居崇果魯(今黑龍江通河),后以姓氏首字的漢字諧音改為漢姓崇氏。滿族崇吉喇氏,世居烏拉、虎爾哈、瓦爾喀、訥殷等地,后以姓氏首字的漢字諧音改為漢姓崇氏、叢氏,讀音作chóng(ㄔㄨㄥˊ)。 得姓始祖:終古。 崇姓的歷史十分久遠(yuǎn),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傳說的融氏的兒子陸終。據(jù)《元和姓纂》上說,出自夏朝太史令終古,子孫以其名字中的“終”為姓,終、崇同字,亦即崇氏。終古是后世崇氏家族的始祖,在夏桀當(dāng)政時官拜太史令,因勸諫夏桀不成而出奔商湯。崇氏后人尊終古為崇氏的得姓始祖。 二.郡望堂號: 1.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在秦朝時期為縣,西漢時期為楚國。漢宣帝地節(jié)元年(公元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徐州),漢黃龍元年(公元前49 年)復(fù)名楚國,東漢章和二年(公元88年)又改為彭城國。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復(fù)為彭城郡。隋開皇(公元581~600年)初廢郡,隋大業(yè)三年 (公元607年)復(fù)置。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改為徐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fù)為徐州。歷史上的彭城郡,其統(tǒng)轄范圍大致包括今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及邳縣西北部,安徽灘溪縣東部及山東微山縣一帶。彭城郡與沛郡在地域范圍上有部分重疊。 南陽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qū)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qū)。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韓國(公元前263年,秦國大將白起進(jìn)攻韓國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秦朝時期南陽郡設(shè)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shè),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以宛為治所,置南陽郡。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nèi)鄉(xiāng)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yīng)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qū),后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隋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復(fù)置。唐朝初期廢除,唐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鄧州南陽郡改良穰縣(今河南鄧縣)為治所。元、明、清諸朝的南陽府治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濟(jì)南郡:漢朝時期高祖劉邦設(shè)有濟(jì)南國。荊楚七國亂政后改為濟(jì)南郡,治所在東平陵(今山東章丘),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臨淄市一帶。晉朝時期移治歷城(今山東濟(jì)南)。北魏時期改為齊州。宋朝政和中期升為濟(jì)南府。元朝時期則為路。明、清兩朝均為府。民國時期廢府改為山東省省會市。 2.堂號: 奔商堂:夏桀無道,鑿池為夜宮,男女雜處,一月不朝。臣子崇古哭諫,夏桀不聽。崇古遂放棄夏桀,到商湯那里去了。 八.歷史名人: 崇 軍:(生卒年待考),字子云。著名西漢朝大臣。 年十八歲時入長安,從濟(jì)南步行入關(guān),關(guān)吏與繻(帛制通行證,上寫字,分為兩半,出入時驗合)為信,令其返還時驗合。崇軍說:“大丈夫西游,終不復(fù)傳還!”棄繻而去。 后崇軍果當(dāng)選為博士弟子,官至諫議大夫。后執(zhí)節(jié)出關(guān),行使郡國。出使南越,自請“受長纓,一定捆住南越王的脖頸,把他帶到宮殿下”。 崇軍逝世時年僅二十余歲,世稱“終童”。 崇 帶:(生卒年待考),著名漢朝將領(lǐng)。 西漢末期,崇帶任漢代校尉史。王莽篡漢后,崇帶與陳良共殺校尉,自稱廢漢大將軍。 不久,終帶害怕匈奴入侵,禍及自身,便與陳良、司馬丞、韓玄、右曲侯任商等人帶領(lǐng)兩千多人投靠了匈奴。 崇 郁:(生卒年待考),唐朝人。著名唐朝官吏。 為人仁義,做縣官。著名詩圣杜甫和他很有交情,寫過不少詩贈送給崇郁。 崇悅?cè)A:(公元1939~今),江蘇濱海人。著名公安部一所高級工程師,專業(yè)技術(shù)三級警監(jiān)。 主要從事半導(dǎo)體光電器件研制工作。主持?jǐn)z像管系列產(chǎn)品靶面研究和生產(chǎn)。其中圖像存貯管等獲國家科學(xué)大會獎;碲化鋅鎘系列攝像管獲國家科技進(jìn)步三等獎,公安部科技進(jìn)步一等獎和二等獎;作為主要參加者,參與系列硅靶微光攝像管研制和生產(chǎn),獲國家科技進(jìn)步二等獎,公安部科技進(jìn)步一等獎。發(fā)表論文約二十萬字,其中《攝像靶負(fù)像》用靜電場理論和半導(dǎo)體理論,在世界上首次完整建立攝像靶負(fù)像理論模型;《攝像靶光電轉(zhuǎn)換特性》首次在世界上完整解釋光電轉(zhuǎn)換特性的物理機(jī)制。首先在國內(nèi)建立三氯乙烯預(yù)氧化處理工藝,有效消除硅單晶二次缺陷,大大提高硅靶的成品率。此項工藝也適用于其它半導(dǎo)體器件的生產(chǎn)。碲化鋅鎘攝像管靶面制作工藝,實際上完全可以用于制作相同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工藝成熟,轉(zhuǎn)換效率也高。希望與有志者合作,開發(fā)新的能源。 崇 剛:(公元1943~今),安徽天長人。著名地方新聞工作者。 1965年7月畢業(yè)于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 1967年到黃石人民廣播電臺從事記者工作,歷任電臺編辦副主任、臺黨支部副書記、副臺長、黨支部書記、總編輯等職。 1992年任黃石日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1995年兼任《黃石晚報》總編輯。主持編輯出版了《黃石人民廣播電臺三十年》、《鄂東漫行》、《今日黃石》等書,《一封邊防戰(zhàn)士的來信》、《走出困惑》、《舉步之勞嫌麻煩,一樓之內(nèi)寄公函》等新聞作品,曾分獲全省優(yōu)秀廣播作品二、三等獎;《散步健身法》、《大自然的報復(fù)》等科普作品,曾獲黃石市科普作品一等獎。 獲獎的論文有《中等城市臺的改革要走自己的路》、《關(guān)于批評報道“屬”的探討》、《也談報紙的商品屬性和新聞的非商品性》、《堅持抓好三個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圖文兩翼齊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