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河西走廊五市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4-08-17 12:24:59
熱度:

河西走廊五市【專家解說】:綜述中國甘肅省西北部狹長高平地。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龍首山以南,烏鞘嶺以西。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又因在甘肅境內,也稱甘肅走廊。東西長約1,

【專家解說】:綜述   中國甘肅省西北部狹長高平地。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龍首山以南,烏鞘嶺以西。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又因在甘肅境內,也稱甘肅走廊。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數(shù)十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為山前傾斜平原。走廊分為三個獨立的內流盆地︰玉門、安西、敦煌平原,屬疏勒河水系;張掖、高臺、酒泉平原,大部分屬黑河水系,小部分屬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平原,屬石羊河水系。   在整個走廊地區(qū),以祁連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綠洲農業(yè)較盛。走廊自古為溝通西域要道,「絲綢之路」也經過這里。嘉峪關、敦煌莫高窟和陽關均位於走廊西部,目前蘭新鐵路也由此通過。 范圍   位于甘肅省西北部祁連山和北山之間,又叫甘肅走廊。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100~200千米,因為位置在黃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于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里,寬數(shù)公里至近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于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肅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稱涼州)、張掖(甘州)、金昌、酒泉(肅州)和嘉峪關 地位   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一部分。15世紀以后,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干道,為西北邊防重地。 地質地貌與水系   河西走廊屬于祁連山地槽邊緣拗陷帶。喜馬拉雅運動時,祁連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來的洪積、沖積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現(xiàn)南山北麓坡積帶、洪積帶、洪積沖積帶、沖積帶和北山南麓坡積帶。走廊地勢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沖積平原形成武威、張掖、酒泉等大片綠洲。其余廣大地區(qū)以風力作用和干燥剝蝕作用為主,戈壁和沙漠廣泛分布,尤以嘉峪關以西戈壁面積廣大,綠洲面積更小.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圍,由山區(qū)河流搬運下來的物質堆積于山前,形成相互毗連的山前傾斜平原。在較大的河流下游,還分布著沖積平原。這些地區(qū)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引水灌溉條件好,便于開發(fā)利用,是河西走廊綠洲主要的分布地區(qū)。   河西走廊氣候干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yè)發(fā)達。       氣候 河西走廊的氣候屬大陸性干旱氣候,盡管降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但發(fā)展農業(yè)的其它氣候條件仍非常優(yōu)越。   河西走廊當?shù)卦屏肯∩伲照諘r間較長,全年日照可達2550小時~3500小時,光照資源豐富,對農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十分有利。因地處中緯度地帶,且海拔較高,熱量不足、但作物生長季節(jié)氣溫偏高,加之氣溫日變化大,有利于農作物的物質積累,特別適于瓜果糖份的積累。 土壤   河西走廊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上。沖積扇上部組成物質以礫石為主,夾有粗砂,目前很少利用;沖積扇中部和下部組成物質以沙土為主,多辟為耕地。沖積平原土質較細,組成物質以亞砂土、亞粘土為主,也是開耕的主要區(qū)域。在長期耕作灌溉條件下形成厚達1米、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高的土層,為發(fā)展農業(yè)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   走廊西部分布棕色荒漠土,中部為灰棕荒漠土,走廊東部則為灰漠土、淡棕鈣土和灰鈣土,淡棕鈣土分布在接近荒漠南緣的草原化荒漠地帶;灰鈣土分布在祁連山山前黃土丘陵、洪積沖積扇階地與平原綠洲?;易鼗哪翈У奈鞫艘允嗷易鼗哪翞橹?,東端以普通灰棕荒漠土和松沙質原始灰棕荒漠土為主,東北部原始灰棕荒漠土和灰棕荒漠土型松沙土占顯著地位。鹽漬土類廣泛分布于低洼地區(qū),自東向西,面積逐漸擴大。草甸土分布面積則自東向西縮小。     為防止風沙和干熱風侵襲,綠洲地區(qū),采用鉆天楊、青楊、新疆楊、沙棗等,營造防風林帶,效果顯著。 農業(yè)   河西走廊灌溉農業(yè)區(qū)歷史悠久,是甘肅省重要農業(yè)區(qū)之一。它是西北地區(qū)最主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經濟作物集中產區(qū)。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糧、幾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和瓜果蔬菜。平地綠洲區(qū)主要種植春小麥、糜子、谷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馬鈴薯。油料作物主要為胡麻。瓜類有西瓜和白蘭瓜,果樹以棗、梨、蘋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