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怎樣理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24-08-17 11:16:35
熱度:

怎樣理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專家解說】:這是佛教因果律的一種體現(xiàn)。這句話是勸人要學(xué)好,做好事,不要作惡??梢哉f是早期的一種公益廣告。所以說這句話的作用只是安

【專家解說】:這是佛教因果律的一種體現(xiàn)。這句話是勸人要學(xué)好,做好事,不要作惡??梢哉f是早期的一種公益廣告。所以說這句話的作用只是安慰好人,可能片面了些。 “善有善報”中的“善”在現(xiàn)代可以理解為樂于助人,熱心公益事業(yè),這是一種解釋,“善”字的另外一種解釋就是善待他人,還有好的行為的意思。那么我們來看看“善報”。這個“善報”應(yīng)該是對你有好處的意思。 “惡有惡報”中的“惡”在現(xiàn)代可以理解為違反道德標(biāo)準(zhǔn),或者觸犯國家法律,這是一種解釋,“惡”字另外可以理解為不好的行為和待人處事的方法。再看看“惡報”,這個“惡報”應(yīng)該就是對你沒好處的意思了。 那好,我們據(jù)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上面的概念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這是公共道德,是好的行為,所以可以稱之為“善”。因為這樣可以避免疾病的傳染和保持城市內(nèi)的衛(wèi)生環(huán)境。而您和您的親人朋友們也能夠生活在更好的環(huán)境里,這不就是對您和您身邊的人有好處的“善報”嗎?可是反過來呢?滿地的粘痰,城市里一刮風(fēng)滿天垃圾。您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存嗎?這就是“惡報”。孔子曾經(jīng)說過:“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污染水源的人,他的子孫就可能喝不到潔凈的水,污染天空的人,他的子孫就可能生活在有毒氣體中,忍受紫外線的輻射。開辦色情場所的人,他的妻女可能被人侵犯。制假的人他的子孫也有可能被假貨所傷害。 一些人為了情婦而傷害妻子,最后愛他的人離開了他,他只不過是抱著一具希望享受奢華生活,而又對他沒有任何感情的美麗皮囊而已。 如果有一天你和一個陌生人發(fā)生沖突,你破口大罵,拳打腳踢,如果對方是一個“善”人,雖然他不會還手,但你給對方和周圍在場的人心中已經(jīng)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對方如果是你即將任職的公司的經(jīng)理呢,如果是一個有仇必報,而又很有勢力的人呢?如果你是一個營銷人員,對方將要成為你的客戶呢?如果未來對你很重要的人就在旁觀的人群中呢?對人而言,這個世界未知的可能性太多了。反之,如果你冷靜處理,和善待人,結(jié)果雖然不一定是最好,但未必會變成最糟。最低限度,如果你做了好事,你自己也會感覺到愉悅的。但做了壞事,你會不安,生活會被這種情緒打亂。誰敢說所有為惡的人心里都很坦然? 佛家對世界理解是很有見地的,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這是一種規(guī)律,是道。這就是為什么佛教是宗教而非迷信。如果人人行善,那不就是和諧社會了嘛。 至于后面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有一定安慰的意思,但有的時候做好事善事,你會即時得到好處,而在漫長的人生中,你如果能堅持的話,那么你的行為將被周圍的人認(rèn)同和贊揚(yáng),好的結(jié)果肯定是存在的。而做壞事為惡的人呢?他們可能會有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但他們的精神是空虛的,有些人最終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只是要盡量去做好事,善待他人,而不去做壞事,那么我們的一生雖然不一定會大富大貴,不會高官厚祿,但會過得很坦然。
    無相關(guān)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