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我國能源狀況以及利用情況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4-08-17 11:03:22
熱度:

我國能源狀況以及利用情況【專家解說】:能源是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在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優(yōu)質能源的出現和先進能源技術的使用。在當今世界,能源的發(fā)展,能源和環(huán)境,是全世界

【專家解說】:能源是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在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優(yōu)質能源的出現和先進能源技術的使用。在當今世界,能源的發(fā)展,能源和環(huán)境,是全世界、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問題。 “能源”這一術語,過去人們談論得很少,正是兩次石油危機使它成了人們議論的熱點。能源是整個世界發(fā)展和經濟增長的最基本的驅動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自工業(yè)革命以來,能源安全問題就開始出現。在全球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國際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國家的高度,各國都制定了以能源供應安全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穩(wěn)定能源供應的支持下,世界經濟規(guī)模取得了較大增長。但是,人類在享受能源帶來的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等利益的同時,也遇到一系列無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戰(zhàn),能源短缺、資源爭奪以及過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 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關于能源的定義,目前約有20種。例如:《科學技術百科全書》說:“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大英百科全書》說:“能源是一個包括著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用適當的轉換手段便可讓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書》說:“在各種生產活動中,我們利用熱能、機械能、光能、電能等來作功,可利用來作為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種載體,稱為能源”;我國的《能源百科全書》說:“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經轉換提供人類所需的光、熱、動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載能體資源?!笨梢?,能源是一種呈多種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轉換的能量的源泉。 確切而簡單地說,能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資源。 通常凡是能被人類加以利用以獲得有用能量的各種來源都可以稱為能源。 能源亦稱能量資源或能源資源。是指可產生各種能量(如熱量、電能、光能和機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質的統稱。是指能夠直接取得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氣、煤層氣、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一次能源和電力、熱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似的可第十六道路. [編輯本段]分類 能源種類繁多,而且經過人類不斷的開發(fā)與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經開始能夠滿足人類需求。根據不同的劃分方式,能源也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1、按來源分為3類:地球本身蘊藏的能量 通常指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和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 ①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除直接輻射外,并為風能、水能、生物能和礦物能源等的產生提供基礎。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正是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在植物體內貯存下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它們實質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來的太陽能。此外,水能、風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陽能轉換來的。 ②地球本身蘊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熱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體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溫泉和火山爆發(fā)噴出的巖漿就是地熱的表現。地球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它是一個大熱庫。地殼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層,一般厚度為幾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殼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狀的巖漿,厚度為2900公里?;鹕奖l(fā)一般是這部分巖漿噴出。地球內部為地核,地核中心溫度為2000度??梢?,地球上的地熱資源貯量也很大。 2、按能源的基本形態(tài)分類,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現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轉換而成的能源產品,如電力、煤氣、蒸汽及各種石油制品等。一次能源又分為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及生物質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巖等)。根據產生的方式可分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沒有經過加工或轉換的能量資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資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三種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們成為全球能源的基礎;除此以外,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圍內;二次能源則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間接轉換成其他種類和形式的能量資源,例如:電力、煤氣、汽油、柴油、焦炭、潔凈煤、激光和沼氣等能源都屬于二次能源。 3、按能源性質分,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人類利用自己體力以外的能源是從用火開始的,最早的燃料是木材,以后用各種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泥炭等?,F正研究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當前化石燃料消耗量很大,但地球上這些燃料的儲量有限。未來鈾和釷將提供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一旦控制核聚變的技術問題得到解決,人類實際上將獲得無盡的能源。 4、根據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可分為污染型能源和清潔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潔型能源包括水力、電力、太陽能、風能以及核能等。 5、根據能源使用的類型又可分為常規(guī)能源和新型能源。常規(guī)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資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新型能源是相對于常規(guī)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用于核能發(fā)電的核燃料等能源。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較小,或品位較低,或有間歇性,按已有的技術條件轉換利用的經濟性尚差,還處于研究、發(fā)展階段,只能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數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分布廣闊,是未來的主要能源之一。 6、人們通常按能源的形態(tài)特征或轉換與應用的層次對它進行分類。世界能源委員會推薦的能源類型分為:固體燃料、液體燃料、氣體燃料、水能、電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熱能。其中,前三個類型統稱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類認識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為人們所需的某種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把它們加熱到一定溫度,它們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熱能。我們可以用熱來取暖、做飯或制冷,也可以用熱來產生蒸汽,用蒸汽推動汽輪機,使熱能變成機械能;也可以用汽輪機帶動發(fā)電機,使機械能變成電能;如果把電送到工廠、企業(yè)、機關、農牧林區(qū)和住戶,它又可以轉換成機械能、光能或熱能。 7、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凡進入能源市場作為商品銷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氣和電等均為商品能源。國際上的統計數字均限于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和農作物殘余(秸稈等)。1975年,世界上的非商品能源約為0.6太瓦年,相當于6億噸標準煤。據估計,中國1979年的非商品能源約合2.9億噸標準煤。 8、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人們對一次能源又進一步加以分類。凡是可以不斷得到補充或能在較短周期內再產生的能源稱為再生能源,反之稱為非再生能源。風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氣等是非再生能源。地熱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從地球內部巨大的蘊藏量來看,又具有再生的性質。核能的新發(fā)展將使核燃料循環(huán)而具有增殖的性質。核聚變的能比核裂變的能可高出 5~10倍,核聚變最合適的燃料重氫(氘)又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中,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核能是未來能源系統的支柱之一。 隨著全球各國經濟發(fā)展對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現在許多發(fā)達國家都更加重視對可再生能源、環(huán)保能源以及新型能源的開發(fā)與研究;同時我們也相信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專家們會不斷開發(fā)研究出更多新能源來替代現有能源,以滿足全球經濟發(fā)展與人類生存對能源的高度需求,而且我們能夠預計地球上還有很多尚未被人類發(fā)現的新能源正等待我們去探尋與研究。 [編輯本段]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經濟,擺脫貧困,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主要任務。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作為世界上發(fā)展最快的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的發(fā)展和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供應持續(xù)增長,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為世界能源市場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能源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全球能源安全,正在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 中國政府正在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加快發(fā)展現代能源產業(yè),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把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yè)化、現代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繼續(xù)為世界經濟發(fā)展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一、能源發(fā)展現狀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fā)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能源資源勘查力度,組織開展了多次資源評價。中國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占主導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余探明可采儲量約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巖、煤層氣等非常規(guī)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折合年發(fā)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fā)年發(fā)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于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于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資源人均擁有量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fā)。 ——能源資源賦存分布不均衡。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賦存在華北、西北地區(qū),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qū),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賦存在東、中、西部地區(qū)和海域。中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qū)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資源賦存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guī)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征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 ——能源資源開發(fā)難度較大。與世界相比,中國煤炭資源地質開采條件較差,大部分儲量需要井工開采,極少量可供露天開采。石油天然氣資源地質條件復雜,埋藏深,勘探開發(fā)技術要求較高。未開發(fā)的水力資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遠離負荷中心,開發(fā)難度和成本較大。非常規(guī)能源資源勘探程度低,經濟性較差,缺乏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工業(yè)迅速發(fā)展,為保障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供給能力明顯提高。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fā)展的能源供應格局,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能源供應體系。建成了一批千萬噸級的特大型煤礦。2006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2.1億噸標準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產量23.7億噸,列世界第一位。先后建成了大慶、勝利、遼河、塔里木等若干個大型石油生產基地,2006年原油產量1.85億噸,實現穩(wěn)步增長,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氣產量迅速提高,從1980年的143億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億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逐步提高。電力發(fā)展迅速,裝機容量和發(fā)電量分別達到6.22億千瓦和2.87萬億千瓦時,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發(fā)展較快,運輸能力顯著增強,建設了西煤東運鐵路專線及港口碼頭,形成了北油南運管網,建成了西氣東輸大干線,實現了西電東送和區(qū)域電網互聯。 ——能源節(jié)約效果顯著。1980—2006年,中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6%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9.8%的增長。按2005年不變價格,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噸標準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噸標準煤,年均節(jié)能率3.9%,扭轉了近年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勢頭。能源加工、轉換、貯運和終端利用綜合效率為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單位產品能耗明顯下降,其中鋼、水泥、大型合成氨等產品的綜合能耗及供電煤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 ——消費結構有所優(yōu)化。中國能源消費已經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24.6億噸標準煤。中國高度重視優(yōu)化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氣有所增長。終端能源消費結構優(yōu)化趨勢明顯,煤炭能源轉化為電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潔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顯提高。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中國能源科技取得顯著成就,以“陸相成油理論與應用”為標志的基礎研究成果,極大地促進了石油地質科技理論的發(fā)展。石油天然氣工業(yè)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勘探開發(fā)技術體系,特別是復雜區(qū)塊勘探開發(fā)、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煤炭工業(yè)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礦井,重點煤礦采煤綜合機械化程度顯著提高。在電力工業(yè)方面,先進發(fā)電技術和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得到普遍應用,水電站設計、工程技術和設備制造等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核電初步具備百萬千瓦級壓水堆自主設計和工程建設能力,高溫氣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術研發(fā)取得重大突破。煙氣脫硫等污染治理、可再生能源開發(fā)利用技術迅速提高。正負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電示范工程相繼建成投運,正負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電試驗示范工程開始啟動。 ——環(huán)境保護取得進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huán)境保護,加強環(huán)境保護已經成為基本國策,社會各界的環(huán)保意識普遍提高。1992年聯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后,中國組織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等手段全面加強環(huán)境保護,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的能源政策也把減少和有效治理能源開發(fā)利用過程中引起的環(huán)境破壞、環(huán)境污染作為其主要內容。2006年,燃煤機組除塵設施安裝率和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近100%,煙塵排放總量與1980年基本相當,單位電量煙塵排放減少了90%。2006年,全國建成并投入運行的脫硫火電機組裝機容量達1.04億千瓦,超過前10年的總和,裝備脫硫設施的火電機組占火電總裝機的比例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 ——市場環(huán)境逐步完善。中國能源市場環(huán)境逐步完善,能源工業(yè)改革穩(wěn)步推進。能源企業(yè)重組取得突破,現代企業(yè)制度基本建立。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能源投資快速增長,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煤炭工業(yè)生產和流通基本實現了市場化。電力工業(yè)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建立了監(jiān)管機構。石油天然氣工業(yè)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能源價格改革不斷深化,價格機制不斷完善。 隨著中國經濟的較快發(fā)展和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斷增長,構建穩(wěn)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面臨著重大挑戰(zhàn),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資源約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國優(yōu)質能源資源相對不足,制約了供應能力的提高;能源資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續(xù)穩(wěn)定供應的難度;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后,導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費國家平均水平,進一步加劇了能源供需矛盾。單純依靠增加能源供應,難以滿足持續(xù)增長的消費需求。 ——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環(huán)境壓力加大。煤炭是中國的主要能源,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改變。相對落后的煤炭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大了環(huán)境保護的壓力。煤炭消費是造成煤煙型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隨著中國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氣污染已經變成煤煙與機動車尾氣混合型。這種狀況持續(xù)下去,將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更大的壓力。 ——市場體系不完善,應急能力有待加強。中國能源市場體系有待完善,能源價格機制未能完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huán)境成本。能源資源勘探開發(fā)秩序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能源監(jiān)管體制尚待健全。煤礦生產安全欠賬比較多,電網結構不夠合理,石油儲備能力不足,有效應對能源供應中斷和重大突發(fā)事件的預警應急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編輯本段]中國能源形勢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是一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能源生產量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費占世界總消費量的l/10,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又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發(fā)展經濟與環(huán)境污染的矛盾比較突出。近年來能源安全問題也日益成為國家生活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日益成為中國戰(zhàn)略安全的隱患和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瓶頸。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帶動了能源消費量的急劇上升。自1993年起,中國由能源凈出口國變成凈進口國,能源總消費已大于總供給,能源需求的對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在中國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結構性矛盾日益成為中國能源安全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常規(guī)能源和新能源其中,已被人類廣泛利用并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起過重要作用的能源,稱為常規(guī)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四種。而新近才被人類開發(fā)利用、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發(fā)展的能量資源稱為新能源,相對于常規(guī)能源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情況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內容。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氣等。 [編輯本段]世界能源消費預測 據IEA發(fā)布的《世界能源展望 2007》預測,全球2005年到2030年間的一次能源需求將增加55%,年均增長率為1.8%。能源需求將達到177億噸油當量*,而2005年為114億噸油當量?;剂先詫⑹且淮文茉吹闹饕獊碓?,在2005年到2030年的能源需求增長總量中占到84%。石油仍是最重要的單種燃料,盡管它在全球需求中的比重從35%降到了32%。2030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量將達到1.16億桶/日,比2006年多出3200萬桶/日(增長了37%)。從絕對數量上看,煤炭需求量增幅最大,與近年來的飛速增長保持一致。在2005年到2030年間煤炭需求量將上升73%,其在能源總需求中的比例也將從25%提高到28%。煤炭用量增長大多來源于中國和印度。天然氣的比例適度的增加,從21%上升到22%。電力用量將翻一番,它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從17%上升到22%。預計要滿足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大概需要在能源供應基礎設施方面投入22萬億美元的資金,籌措所有的投資資金將具有挑戰(zhàn)性。 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和人口增長最快,在參考情景中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長量的74%。僅中國和印度就占全球增長量的45%。OECD國家占五分之一,轉型經濟國家占其余的6%??偟膩砜?,到了2015年,發(fā)展中國家的能源需求在全球能源市場中占47%,在2030年占一半以上,而目前僅為41%。發(fā)展中國家在全球所有一次能源(非水利可再生能源除外)需求中所占的比重將增加。全球能源需求增長量約有一半用于發(fā)電,另外有五分之一用于滿足交通運輸需求,其中大部分是基于石油的燃料。 [編輯本段]世界石油市場預測 1.世界石油價格 世界石油價格定義為石油精煉企業(yè)的年平均進口原油收購成本。本文描述了三種不同的油價?;鶞是榫按砹水斍皩PEC可能行為的判斷,OPEC可以通過調整產量使世界石油價格維持在22-28美元/桶范圍內。據估計,OPEC將是中期國際石油市場的主要供應者,因此它的產量決策將對世界油價有很大影響。世界低油價情景代表未來市場石油生產競爭激烈并且供應充足。高油價情景代表OPEC出于非經濟原因,制定較低的石油產量目標,內部團結且能夠形成市場壟斷。 2.世界石油供應 據預測,2025年的世界石油供應將比2001年增加4400萬桶/天。產量的增加不僅來自OPEC國家,也來自非OPEC產油國。然而,總增加量中可能只有40%來自非OPEC國家。在過去20年中,非OPEC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增加導致OPEC的市場占有率遠遠低于其歷史最高市場份額 1973年的52%。新的勘探和開采技術、工業(yè)成本降低、政府對廠商的財稅優(yōu)惠政策都有利于非OPEC產油國石油生產量的繼續(xù)增加。未來20年中石油需求增加量中的60%將由OPEC成員國產量的增加來完成,而不是依靠非OPEC產油國。預計在2025年OPEC石油產量比其在2001年的產量高出2500萬桶/天。預計OPEC組織2010年的生產能力比前期預測的略少。一些分析家提出OPEC可能通過保留生產能力擴張的策略來追求價格繼續(xù)攀升。
  1. 誰有未來各種能源供應結構的預測圖,世界或我國的,但是是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各種能源的,謝
    2024-08-17
  2. 隨著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逐步落實,我國經濟
    2024-08-17
  3. 怎樣正確認識我國建國后經濟體制的選擇過程
    2024-08-17
  4. 空氣的流動形成風,風具有能量,稱為風能.風能具有來源豐富、安全衛(wèi)生等優(yōu)點.圖是我國某地區(qū)風力發(fā)電的
    2024-08-17
  5. 我國發(fā)展低炭經濟的理由
    2024-08-17
  6. 我國發(fā)展低碳經濟的障礙與對策
    2024-08-17
  7. 我國資源與環(huán)境問題及對策
    2024-08-17
  8. 小區(qū)的供水設備管理總是很麻煩,運行狀況還要自己經常去現場看,怎么辦?
    2024-08-17
  9. 除資源跨區(qū)域調配外,緩解長江三角洲地區(qū)能源緊張狀況的措施還有哪些
    2024-08-17
  10. 地球的傳統能源(如石油,煤炭)儲量剩多少,按現在的狀況能維持多少年,持續(xù)使用這些資源產生的結果。
    2024-08-17
  11. 該圖是我國某地生態(tài)農業(yè)系統圖。讀圖,回答13~14題。 小題1:圖中各字母代表的含義,正確的是 ①a一糧
    2024-08-17
  12. 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各有哪些主要能源資源?
    2024-08-17
  13. 我國要完成好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任務有哪些可供選擇的措施?
    2024-08-17
  14. 我國在貫徹落實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方面已經做了哪些有益的實例事情
    2024-08-17
  15. 當前我國在貫徹落實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已經做了哪些有益的事情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