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地球上的萬物是怎樣生長出來的?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4-08-17 09:52:55
熱度:

地球上的萬物是怎樣生長出來的?【專家解說】:所謂人“以天地之氣生”,是說人體要靠天地之氣提供的物質條件而獲得生存;所謂“四時之法成”,是說人們還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guī)律,才能發(fā)育成

【專家解說】:所謂人“以天地之氣生”,是說人體要靠天地之氣提供的物質條件而獲得生存;所謂“四時之法成”,是說人們還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guī)律,才能發(fā)育成長。正如明代大醫(yī)學家張景岳所說:“春應肝而養(yǎng)生,夏應心而養(yǎng)長,長夏應脾而養(yǎng)化,秋應肺而養(yǎng)收,冬應腎而養(yǎng)藏”,即是說人體的五臟生理活動,必須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協(xié)調平衡。這與現(xiàn)代認為生命產生正是天地間物質與能量相互作用的結果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具體地說,“人以天地之氣生”,是說人類生命的起源,源于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于太陽和地球,特別是太陽的火和地球的水。萬物生長靠太陽,一切生物,歸根到底,依靠于太陽的光能和熱能。光和熱是地球上生命的能源,如果缺乏足夠的光和熱,生命就不能發(fā)生和存在。恩格斯曾說過:“我們的地球本身也只是由于有太陽熱才得以生存下去……如果沒有太陽所放射到我們這里的排斥運動,地球上的一切運動都一定會停止?!蔽覀內粘3缘氖澄?,直接或間接來源于植物,用的燃料也來源于植物,來源于其光合作用,其能量都來自太陽。所以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不僅如此,萬物生長還要依賴于地球,因為這是生物活動的基地。地球必須散熱降溫,形成地殼;必須質量足夠,吸引空氣;必須形成大量的水蒸汽,降為雨水,才有可能造成生命發(fā)生的條件。有機體必須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代謝,而構成有機體或原生質的元素,無論占百分之九十幾的四種常用元素,即碳(C)、氧(O)、氮(N),或占百分之幾的多種元素,都是來自自然界,主要來自地球。 祖國醫(yī)學又認為“天地氣交,萬物華實”。這就是說,即使有太陽之陽,地球之陰,但二者不相交轉化,任何生命現(xiàn)象也是不可能的。對此,《黃帝內經》里高度概括說:“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這里的德流氣薄,就是天地氣交。只有如此,事物才有生化的可能。這樣也就清楚了別的行星上為什么沒有生命的現(xiàn)象。原來生命機體的生存,起碼有三個條件:第一,要有適當?shù)臏囟?,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可能有生物存在。行星距太陽太近則太熱,太遠則太冷,而中醫(yī)認為“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第二,是必要的水分,因為生物體絕大部分蛋白質存在于水溶液里,如果缺水就會使生物機能停止或者死亡。第三,要有成分適當?shù)拇髿?。氧和二氧化碳,是生命活動必需的氣體,而行星,大小不足以吸引空氣,大而無水亦無從化生。只有地球與太陽處于現(xiàn)在這樣的動態(tài)關系,絕大部分地面比較適中而均勻地接受太陽能,造成一種“陰陽相錯”、“天地氣交”的局面,于是在適當?shù)墓鉄帷⑺?、空氣等條件下,生命就由此變生出來了。 由此可見,祖國醫(yī)學對生命起源的學說,從其根本觀點來說,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自發(fā)的辯證法。這是由于它認為,天地水火是生命發(fā)生發(fā)展的物質根源,人雖是最高等的動物,但也不過是“物之一種”,從萬物群生分化出來,都來自“天地合氣”。自古以來,在生命的本質和起源問題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祖國醫(yī)學不但沒有“神創(chuàng)論”、“天命論”,而且正是站在唯物主義方面,在與疾病作斗爭,與巫神迷信作斗爭,與“天命論”作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