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中醫(yī)的藥方子是怎么得來的?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4-08-17 13:39:34
熱度:

中醫(yī)的藥方子是怎么得來的?【專家解說】:  這說明你對中國傳統(tǒng)的很多東西都不是很清楚。學中醫(yī),就離不開要學傳統(tǒng)的東西,什么易經,道德經等都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了解中醫(yī)就必須要了

【專家解說】:  這說明你對中國傳統(tǒng)的很多東西都不是很清楚。學中醫(yī),就離不開要學傳統(tǒng)的東西,什么易經,道德經等都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了解中醫(yī)就必須要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   中醫(yī)藥方的方其實是討論一個相關性的問題,方與那些東西有關呢?  ?、?時間   方首先是聚時,東方聚寅卯辰時,聚春三月,余者依此類推。所以,時是方里面一個很重要的類?!端貑?em>•六節(jié)藏象論》云:“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庇终f:“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边@就是說疾病發(fā)生的一個相關因素就是時間,與時間有關系,這是中醫(yī)很重要的一個特色。你看一個腫瘤病人,他 1994 年發(fā)病與 1995 年發(fā)病就不同了,可西醫(yī)不管這一套,他只看這個 CT 的結果,活檢的結果,至于 1994 年發(fā)還是 1995 年發(fā)跟他沒什么關系。但,如果中醫(yī)也這樣看,也不管這個 1994、1995,那就會完蛋。那你不可能真正弄懂病,因為與疾病發(fā)生的一個很重要的相關因素你沒有考慮進去,你怎么可能全面地認識這個疾???所以,這個時間你要謹記,這個病在 1994 年發(fā)與 1995年發(fā)完全不同,因為相關性不同了,年之所加,氣之盛衰不同了。作為一個中醫(yī),如果這一點忽略了,那很大的一塊你就失掉了。時間的問題現代醫(yī)學也在逐步的認識,比如藥物的服用時間已經得到一定的關注,像強心甙這類藥,在凌晨服用要較其他時間服用效價增加上百倍,還有一些激素類的藥物,也有類似的情況。但,從本質上來說,西醫(yī)對時間的認識還與我們有很大的差別。  ?、?五行   方所聚的第二個因素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所以,疾病跟五行是很有關系的。這種關系在《內經》里面隨處可見。你不談五行,你認為五行是迷信,那你的中醫(yī)搞不好。在《內經》里,在《中基》里,我們經??吹轿逍信c陰陽相提并論,其實,五行就是陰陽的不同狀態(tài)。五行是怎么來的?陽氣處在生的狀態(tài)就叫木,處在長的狀態(tài)就叫火,處在收的狀態(tài)就叫金,處在藏的狀態(tài)就叫水,而生長收藏這個轉換的過程就是土。所以,五行是中醫(yī)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千萬不可輕視。  ?、?六氣   方所聚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東方生風,南方生火(暑),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央生濕。病機講:“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風寒暑濕燥火”,百病的發(fā)生都與風寒暑濕燥火相關,都與這個方相關。是百病而不是某一個病,所以,六氣的相關性是普適的。  ?、?五氣   五氣與上面的六氣有區(qū)別,它主要反映藥物的方位屬性,即寒熱溫涼平。東方溫,南方熱,西方涼,北方寒,中央平。前面我們講到中醫(yī)可以用藥物來模擬時間、模擬空間、模擬方位,就是依據藥物所具有的這個五氣特性。所以,把握五氣乃是中醫(yī)治方的一個要素。  ?、?五味   五味也是方所聚的一個重要因素,東方聚酸,南方聚苦,西方聚辛,北方聚咸,中央聚甘。中醫(yī)處方治病,依靠的是什么呢?很重要的就是藥物的這個五氣、五味。大家看《神農本草經》,它在每個藥物里先談什么呢?先談氣味,氣味放第一位,主治功效放在第二位。氣味是藥物的首要因素,功效主治是次要的因素;氣味是體,主治功效是用。這個主次,這個體用關系大家應該搞清楚?,F在很多人不明體用,主次顛倒,只管主治功效,某某藥治某某病,頭痛就上川芎、白芷,腫瘤就上白花蛇舌草,完全將氣味拋到九霄云外,這個怎么能算中醫(yī)呢?我們再看《內經》,《內經》治病講補瀉,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她憑什么補瀉呢?憑的就是這個氣味。所以,她講:“治寒以熱,治熱以寒”,她講“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鹞恢鳎錇a以甘,其補以咸。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其補以甘。金位之主,其瀉以辛,其補以酸。水位之主,其瀉以咸,其補以苦”。所以,中醫(yī)治方她是憑氣味來治方,有氣味才有方可言。你憑一個活血化瘀,一個緩急止痛怎么治方?它算北方還是南方?是東方還是西方?   五味的研究也告訴我們,疾病跟飲食的相關性非常大,古人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個說法在現代生活中能夠得到更充分的反映。像現在世界上的頭幾號殺手,心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病等,哪一個不與飲食有關?現代醫(yī)學研究飲食,它主要從食物的成分,脂肪多少,糖多少,微量元素多少,飽和脂肪酸多少,不飽和脂肪酸多少,從這些角度去認識。作為中醫(yī),大家不可忘記五味的因素。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從上面這些討論,大家應該發(fā)現中醫(yī)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在中醫(yī)里,導致疾病的是這些因素,可治療疾病的還是這些因素。真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醫(yī)的這個特別之處,大家應該好好地去思考,好好地去琢磨。它與西醫(yī)的概念完全不同。像風是一個致病的因素,“諸暴強直,皆屬于風”。可是風又是一個治病的因素,風能勝濕。而西醫(yī)則完全不是這樣,像結核桿菌、葡萄球菌,這是致病的因素,那么,治病呢?它有另外一個可以殺滅這個致病菌的東西,比如抗生素。而中醫(yī)的病因你是殺滅不了的,風你怎么殺滅,沒有辦法。我們只能夠進行調整,只能根據古人給出的方與方之間的這個巧妙關系來進行對治。讓水能載舟而不覆舟,讓蕭何成事而不讓他敗事。中醫(yī)治病的路子就是這樣,如果從兵法來說,中醫(yī)治病是攻心而不是攻城。   ⑥ 五色   五色是青赤黃白黑,東方青,南方赤,中央黃,西方白,北方黑。既然顏色與方有這樣的關系,這就告訴我們對于色調我們不能光作美觀來看,色澤不僅僅起裝飾的作用,它應該有更深的涵義、更大的作用。一個土氣很弱的病人,用了補土的藥,用了四君子湯,用了理中湯,可是老不好,什么原因呢?結果發(fā)現這個病人老是穿一身青色的衣服,你在這里補土,它在那里伐土,這怎么會好呢?疾病跟那么多的因素相關,而你只知道清熱解毒,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你只知道從功效主治去調理。功效主治如果不靈,你就說中醫(yī)沒效,你就說中醫(yī)的理論滯后于臨床,這怎么行呢?中醫(yī)的這個局面大家說堪不堪憂,應不應該設法改變。   疾病的相關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北方不足的病人,當我們用藥物來調補,感到力量不夠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這個相關性從其他方面來考慮,比如從五色來考慮。這是中醫(yī)很值得注重的一個方面。  ?、?五音   下面我們看五音,五音即角徵宮商羽。東方角音,南方徵音,中央宮音,西方商音,北方羽音。五音對疾病有關系沒有呢?有!《內經》講:望聞問切,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聞而知之謂之圣”——這個“聞”究竟是聞什么?望什么呢?望氣色、望形色。望氣我們很難做到了,我們只能觀形。那么這個聞而知之是聞什么呢?很重要的就是聞這個五音。五音里面哪個音強,哪個音弱,哪個音有,哪個音沒有,五音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怎樣?這些都要能夠區(qū)別。這都是很深的學問。古人云: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這個知音的原始意義就是知五音,只是后來把它泛化了。大家還記得子期、伯牙的故事嗎?可見知音是不簡單的。   聽一個人的聲音就知道你的情況,是不是太玄了呢?不玄!歷史上有的人確實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在隔壁說話,他就知道你的疾病,這才叫“聞而知之”,這才叫圣。為什么呢?因為疾病與五音相關。你的肺病了,那你的商音肯定會出問題,你的心病了,徵音肯定會出問題。所以,聽這個聲音就能大致了解你的情況。只不過我們現在都是聾子,我們聽見的只是胒湮心耳的繁手淫聲,而真正的五音我們聽不懂。有的甚至連五音的概念還搞不清楚,一聽五音,就說這不科學,應該是 1234567,應該是七音,怎么搞五音呢?   五音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值得花大力氣來研究。上面提到的是診斷的角度,從治療的角度看也是一樣。五味能治病,五氣能治病,五音同樣也能治病。商音就是屬于西方,就屬于金,金就能克木。你光知道羚角鉤藤可以平肝熄風,應該知道商音一樣地能夠平肝熄風。   現在西方很多地方都在流行音樂療法,這是一個可喜的苗頭,不過,這個音樂療法還比較初級,還是小學水平,甚至是幼稚園的水平。真正的高水平在高山流水里,在中醫(yī)里。希望大家在這方面作些研究,不要局限于開一個小柴胡湯、麻黃湯,或者時方的荊防敗毒散,不要局限在這里,應該把眼光放開一些。中醫(yī)“不患無位,患無以立”。21世紀中醫(yī)可以有很多的作為,為什么呢?因為她的相關性太多了,正是這個相關性決定了她在很多領域都能夠有所為?,F在許多中醫(yī)到西方去,就只扎個針灸,弄弄按摩,開個中藥,西方人也認為中醫(yī)就這幾招,你為什么不搞搞音樂療法,你可以研究五音,開一個真正的五音療養(yǎng)醫(yī)院?!妒酚?em>•樂書》云:“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流通精神?!笨梢娨魳穼θ梭w的作用,對疾病的作用,并非現在提出來的。這就是說,中醫(yī)里面可以操作的東西太多太多,我們不要只是抓住現在這一點點。   ⑧ 五臭   在方這樣一個框架里面,有很多相關的問題,有時間,有五行,有六氣,有五色,五音,有五味,往下的還有很多。比如五臭,臭是雙音字,這里讀“秀”音。臭跟味不同,它是通過鼻來完成。五臭即臊、焦、香、腥、腐。東方臊,南方焦,中央香,西方腥,北方腐。對于五臭,也許我們對它要比其他敏感,特別有些臭我們的感受很深。比如香燥的東西。香燥的東西為什么大家都這么喜歡?特別在不想吃飯的時候很想吃一些香的東西。為什么呢?因為香屬中央,香入土,香入脾胃,脾胃運化好了,胃口就自然會打開。  ?、?五畜   五畜在《內經》有不同的說法,一種五畜指雞羊牛馬豬,東方雞,南方羊,中央牛,西方馬,北方豬。一種是七篇大論的說法,即五蟲:毛蟲、羽蟲、倮蟲、介蟲、鱗蟲。這個五蟲包括人,它泛指一切的動物?,F在我們這個時代是肉食的時代,過去小時候一個月能吃上一頓肉,所以,吃肉叫打牙祭,可現在哪餐不是肉,哪頓不是肉?現在的疾病越來越復雜,奇疾怪病也越來越多,而很多高發(fā)病率的疾病就與肉食直接相關。從中醫(yī)的角度,從五畜的角度切入,應該會有文章可做。  ?、?五谷   五谷,即麥、黍、稷、稻、豆。東方麥,南方黍,中央稷,西方稻,北方豆。五谷我們在第一章里曾經提到過豆,豆入北方,與腎的關系最密切,所以,豆又稱腎谷。實際上我們看一顆大豆的外觀,它就像一個縮小了的腎。因此,豆類及其制品,對于腎,對于與腎相關的骨和腦就有特殊的作用。比如現在很流行的一個保健食品叫大豆卵磷脂。服用卵磷脂除了調節(jié)血脂,改善心腦功能,增加記憶力外,對某些脫發(fā)還有很好的作用。而從中醫(yī)的角度看,這些作用都與北方有關,都與腎有關。所以,研究食物不能光考慮現代的營養(yǎng)學,還要考慮到“方”的因素。   五谷里面稻屬西方,屬肺谷,而肺主皮毛,所以,從美容的角度講,吃大米恐怕要好一些。南方人的皮膚為什么比北方人細膩,這可能與南方人主食肺谷有關。  ?、衔逯?   五志就是怒、喜、思、憂、恐。東方怒,南方喜,中央思,西方憂,北方恐。情志跟疾病的關系我想大家都有感受,不用在此多說。思慮太過會怎么樣,憂傷太過會怎么樣,恐懼太過會怎么樣,這些在《內經》都有明確的記述。這就說明了情志跟疾病的相關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藥物治療,治來治去都不好,對于這類疾病,解鈴還需系鈴人。在古醫(yī)案里,有不少是用五志的方法治療疾病的,五志能夠致病,五志亦能解病,這些都是因為有方的因素。?   ○12五數   五數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中天數五,地數五,合之即五數也?!兑?em>•系辭》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币蕴斓胤种雌鏀狄蝗迤呔艦樘鞌?,偶數二四六八十為地數,天數為陽,地數為陰。以五方類之,則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東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數的五方的分類實際上就是傳統(tǒng)所說的河圖數,   河圖是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最具神秘色彩的東西,孔子曾經感慨地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乎!”它不僅與易的起源相關,故《易•系辭》曰:“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而且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很大一部分就蘊藏在這個河圖里。在這里我們暫且不就這個神秘性去探微索隱,而是就這個五數的問題作一個討論。   數不允許“抽象”,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內涵,它有一個直接與之關聯(lián)的“象”,這就是河圖的重要內容。一六這兩個數表征水,有一個水的內涵,北方的內涵;二七表征火,有火的內涵、南方的內涵;三八表征木,有木的內涵、東方的內涵,余者依次類推。一六為什么會有水的內涵,北方的內涵?這顯然不是今天在這里就能解決的問題,但是,這是整個古代文化確知確證了的一個事實。這個事實不容推翻,推翻了它就等于推翻了整個古代文化。而從這個事實,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傳統(tǒng)與現代的一個根本差別。   現代的預測學,它根據概率,根據統(tǒng)計,那么古代呢?它就根據這個象數之間的關系。所以,象數學不是一門虛設的學問,它是一門很實在的學問,古人制方的大小,用藥的多少,以及每味藥的具體用量,就是依據這個象數的學問。?   ○13五毒   除了上述這些因素,這里再補充一個五毒,五毒即貪、嗔、癡、慢、嫉。這是佛家的一個概念,在這里提出這個概念,是希望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行為的善惡,特別是心靈世界的善惡與疾病有沒有相關性?!兑?em>•系辭》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薄端貑?em>•上古天真論》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碧竦摕o的狀態(tài),一定是祛除了五毒的狀態(tài),還有貪、嗔、癡、慢、嫉,這個心境不可能恬淡,不可能虛無。而一旦趨入這個境界,就會真氣從之,就會精神內守,就不會有疾病的發(fā)生。由斯可見,道德的問題就不僅僅是一個宗教的問題、社會的問題,也是醫(yī)學的問題。   以上我們粗略地討論了方的涵義。在每一方里,所轄的這些“類”在表面上看雖有很大的差別,但就其本質而言,卻是相同的,卻是等價的。正因為這個等價性,造成了中醫(yī)在診斷上和治療上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看似不同,看似不規(guī)范,看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實際是大同,是殊途同歸。這叫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打法,打法雖不同,但都不能違反“方”的原則。   以上討論的是方的相關性的問題。中藥是按照藥的性味來區(qū)分,如無味,五臭,五色等,這是離不開上面的方的。所以中醫(yī)叫做開方而不叫其他的,他就是模擬一個與疾病相反的東西來克制疾病,這個東西是根據上面的方的相關性來定的,所以叫開方。   中藥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   現在有不少的人喜歡中醫(yī),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認為中醫(yī)藥沒有副作用。而做中醫(yī)的本身也這樣認為。我是堅決反對這種認識的,我以為中醫(yī)的副作用可能比西醫(yī)還大。何以見得?因為西醫(yī)的副作用很容易識別,每一藥物有什么副作用它會清楚地告訴你。青霉素容易導致過敏,它提醒你必須做皮試。利福平容易引起肝腎功能損害,這就告訴你要定期做肝腎檢查,以便對有可能出現的肝腎功能損害作及時的處理??芍嗅t(yī)呢?中醫(yī)披著一層沒有副作用的外衣,什么都可以用,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實這是草菅人命。如果把陽氣耗損了,這個副作用就不僅僅是肝腎損害的問題,而是要折壽的問題。中醫(yī)治病是以偏救弊,用寒去治熱,用熱去治寒。熱者寒之,前提是真正有熱,你才用寒。如果沒有熱,你也用寒,那結果會怎樣呢?這就是《內經》說的“久而氣增,夭之由也”。所以,諸位能說中醫(yī)沒有副作用嗎?中醫(yī)的副作用太可怕了!要不然古人怎么會說“庸醫(yī)殺人不用刀”呢。你要想做中醫(yī),尤其想做一個好的中醫(yī),這個問題千萬不能含糊。這是由寒涼引出的一段話,這個問題不但患者要注意,醫(yī)生尤其要注意。   現在所謂的參考文獻都是后人搞出來的。真正的中醫(yī)經典著作你不讀,那實在是舍本求末,到頭來不著邊際是要鬧笑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