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說

從古到今戰(zhàn)勝困難獲取成功的例子,最好是古代但不要傳說要真實的拜托了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4-08-17 13:24:15
熱度:

從古到今戰(zhàn)勝困難獲取成功的例子,最好是古代但不要傳說要真實的拜托了【專家解說】: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學

【專家解說】: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撰寫的《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主動請纓出擊匈奴,兵敗被俘,漢武帝震怒。滿朝文武都認為李陵叛降,全家當誅。而在這時,身為太史令的司馬遷卻為李陵辯護。漢武帝認為他是藉李陵之功,詆毀這場戰(zhàn)爭的主帥李廣利(此人為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哥哥),進而批評自己用人不當,造成軍事失利。漢武帝因而大怒,將司馬遷投入牢獄,以“誣罔”(欺騙皇帝)的罪名判處死刑。當時的死刑有兩種方式可以充抵,第一種是“令死罪入贖錢五十萬減死一等””。另一種是按照漢景帝時期所頒布的法律“死罪欲腐者,許之”,處以腐刑(閹割)。由于沒有足夠的金錢可以贖身,司馬遷只得屈辱地接受腐刑。 出獄后,司馬遷改任中書令,發(fā)憤撰寫史書,亦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史記》最初沒有書名,司馬遷將書稿給東方朔看,東方朔佩服不已,將其命名為《太史公書》,后世稱《太史公書》為《史記》。 -------------------------------------------- 真正發(fā)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制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fā)明電機后,愛迪生就決心制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后,制定發(fā)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fā)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tǒng)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fā)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后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xù)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制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xù)幾天試驗,發(fā)明炭絲作燈絲后,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后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xù)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fā)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后,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fā)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后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