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小麥秸稈成型燃料孔隙率對燃燒效果的影響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8 17:13:21
熱度:

小麥秸稈成型燃料孔隙率對燃燒效果的影響【摘要】:[目的]通過小麥秸稈成型燃料孔隙率對燃燒效果的影響研究,為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燃燒設備的設計提供依據。[方法]選取顆粒直徑為80目的原

【摘要】:[目的]通過小麥秸稈成型燃料孔隙率對燃燒效果的影響研究,為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燃燒設備的設計提供依據。[方法]選取顆粒直徑為80目的原料為基準體,采用自行設計的孔隙率測定裝置測定其終壓和密度,再由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的實際密度和基準體的密度計算出該種燃料的相對孔隙率;并對成型燃料進行了燃燒性能試驗。[結果]在80目顆?;鶞鼠w,壓力為28 MPa條件下,小麥秸稈致密成型燃料的密度為1432.6 kg/m3,相對孔隙率為27.2%;當壓力在5~10 MPa時,燃料燃燒性能較好,但其成型性能不太穩(wěn)定,壓力消失后,燃料容易反彈;壓力在10~20 MPa時,燃料成型性能穩(wěn)定且燃燒性能好;壓力在20~28 MPa時,燃料成型性能穩(wěn)定但燃料燃燒困難;壓力大于28 MPa后,燃料的相對孔隙率基本沒有什么變化,且燃燒性能極其不好。[結論]壓力在10~20 MPa時,小麥秸稈成型燃料具有較好的壓縮成型性能和燃燒性能,符合生物質成型燃料的使用條件。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yè)貿易職業(yè)學院;河南農業(yè)大學農業(yè)部可再生能源重點開放實驗室;
【關鍵詞】小麥秸稈 生物質能 成型燃料 孔隙率
【基金】: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0624210003)
【分類號】:TQ517
【正文快照】: 生物質能是一種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有特異性,因為其具有可儲存性,可以通過電力或熱的作用轉化為燃料或化學原料[1]。使用生物質能,幾乎沒有SO2產生,產生的CO2和植物生長過程中所需要吸收的CO2在數(shù)量上保持平衡[2-3]。我國的生物質能極為豐富,2005年全國秸稈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安徽省沿淮地區(qū)小麥生產SWOT分析(英文)    汪建來;趙莉;何賢芳;

小麥Bx7亞基過量表達基因(Bx7~(OE))分子檢測及對小麥品質影響(英文)    時曉偉;梁丹;王建賀;王從磊;袁園園;王繼忠;馮剛;

小麥品種(系)籽粒產量與其他若干性狀關系初探(英文)    何賢芳;趙莉;朱昭進;汪建來;

八種生物質顆粒燃燒特征分析    任敏娜;崔永章;李曉;曲云霞;張林華;

25t/h煤粉鍋爐改為燃甘蔗渣、煤混合燃料流化床鍋爐的技術改造    劉德昌,王賢華,劉昕,賴育華,田建新,蔣紹友,韋少鵬,劉建輝,黃明革

中國生物質燃燒排放SO_2、NO_x量的估算    田賀忠,郝吉明,陸永琪,周中平

生物質成型燃料爐灶結渣特性及影響因素試驗研究    王淮東;王曉東;武少菁;劉圣勇;王森;劉小二;陳立國;

散粒物料孔隙率測定裝置的研制    張淑珍,巴衛(wèi)國,徐寶江,張本華

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燃燒機理研究進展    劉圣勇;王艷錦;楊群發(fā);王智展;郭前輝;楊國峰;王曉東;

京郊2種生物質氣化工程的比較及經濟性分析    王愛玲;周中仁;佟瑞平;程賢祿;

戶用生物質半氣化炊事爐研究    楊波;賈孟立;祝建杰;

生物質氣化中焦油的產生及其危害性    鮑振博;靳登超;劉玉樂;郭俊旺;

生物制氣發(fā)動機最大扭矩轉速燃燒排放分析    劉浩龍,王建勇,羅福強,梁昱,湯東

生物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及排放分析    劉浩龍,王建勇,羅福強,梁昱,湯東

煤與玉米秸稈混合燃燒的實驗研究    盧洪波;徐海軍;馬文學;王金龍;張軍;鹿欽軍;

秸桿發(fā)電煙氣處理技術探討    王少權;趙少明;王輝;

我國農村生活能源中SO_2、NO_X及TSP的排放量估算    虞江萍;崔萍;王五一;

生物質熱解的動力學特性研究    齊國利;董芃;

新型秸稈雙床熱解制氣工藝的設計研究    李永玲;印佳敏;左禹;馬潤田;吳占松;

農村生物質資源氣化技術應用研究    韓菲;王延松;蔡春麗;

反燒式固定床生物質氣化試驗研究    丁楊惠勤;朱躍釗;廖傳華;方向;張華;馬雷;

流光放電等離子體在環(huán)保方面的應用    閆克平;

生物質共氣化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    王立群;唐恒;周浩生;宋旭;王同章;

水葫蘆氣化制氫的工藝初步研究    吳志達;林建;林榮英;林誠;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的若干技術分析    何宏舟;

不同催化劑對木屑熱解反應動力學的影響研究    劉文杰;仲兆平;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的若干技術分析    何宏舟;

生物質(綠色能源)發(fā)電在云南的應用及發(fā)展前景    王文紅;蔡正達;高奎;

生物質焦油燃燒動力學及其燃料特性實驗研究    張全國

生物質焦油燃燒動力學及其燃料特性實驗研究    張全國

錐形流化床結構與生物質顆粒流化特性研究    劉寶亮

生物質直接脫氧液化產物生物石油的分析與精制    李金花

城市生活垃圾熱解設備與特性的研究    李新禹

畜禽糞便熱解機理和氣化研究    涂德浴

生物油的分餾及品位提升試驗研究    姚燕

生物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燃燒噪聲及燃燒模擬    湯東

生物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試驗與模擬    梁昱

林業(yè)生物質直接脫氧液化制取液體燃油和酚類化學品研究    武立斌

生物質與煤混合燃燒特性的研究    馬愛玲

生物質快速熱解制生物質油的實驗研究    胡興濤

生物質熱裂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    孫玉鳳

1000kW分布式無焦油農林廢棄物氣化發(fā)電系統(tǒng)    徐君強

促進我國生物質能源發(fā)展的若干法律制度研究    李斌

以銅渣為催化劑的松木屑氣化特性實驗研究    岳旭飛

藻類快速高效熱解的實驗研究與分析    李俊飛

低焦油、高熱值農村秸稈氣化技術的開發(fā)與應用    楊肖

TLUD氣化爐的氣化特性試驗研究    何廣昌

生物質氣化技術及BIGCC系統(tǒng)性能的研究    宋鴻偉

淮河流域農業(yè)氣候資源條件分析    王又豐,張義豐,劉錄祥

小麥品種產量和品質性狀相關的研究    馬傳喜,姚大年,阮龍,陶永祥,韓峰,柏發(fā)梢

煤焦非均相著火溫度與煤種的通用關系及判別指標    傅維標,張恩仲

黑龍江省超高產春小麥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應用前景    高鳳梅;

利用工業(yè)分析值研究煤的燃燒特性    繆巖

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燃燒特性的試驗研究    王翠蘋;李定凱;王鳳印;楊啟容;

中國和CIMMYT小麥品種Bx7亞基超量表達基因(Bx7~(OE))的分子檢測    任妍;梁丹;張平平;何中虎;陳靜;傅體華;夏先春;

黔西北山區(qū)小麥產量構成因素及高產育種途徑研究    唐映軍

冬小麥品種選育若干問題探討    于經川;姜鴻明;劉兆曄;嚴美玲;韓啟秀;

生物質的熱解及燃燒特性研究    柳金偉

生物質成型燃料熱風爐結渣特性及成因試驗研究    劉圣勇;鄭丹;李文雅;蘇超杰;王喜云;

小型燃煤鍋爐改造成秸稈成型燃料鍋爐的前景分析    馬孝琴,李剛

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及產業(yè)化前景分析    張百良,樊峰鳴,李保謙,張杰

生物質成型燃料熱風采暖爐的設計與研究    劉穩(wěn)廷;趙迎芳;劉圣勇;楊富營;葉玉瑩;李蔭;謝海江;蘇超杰;李文雅;

我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展望    王革華

21世紀發(fā)展生物質能前景廣闊    張無敵,宋洪川,韋小巋,熊志偉,陶樸良

燃燒調整對鍋爐結渣影響的分析    楊忠燦,文軍,郭利寶

生物質能的研究進展    屈葉青;朱小順;羅曉霞;

酒用活性干酵母與嗜單寧管囊酵母共同發(fā)酵秸稈水解液產酒精的初步研究    劉慧;王聯(lián)結;

小麥秸稈對含銅廢水的吸附性能和動力學特征    張繼義;蒲麗君;

生物質與煤混合熱解過程中H_2S的排放特性    董信光;張格睿;程世慶;

麥秸稈纖維素接枝丙烯酸制備高吸水性樹脂的研究    賀龍強;劉中陽;

中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CDM項目開發(fā)    孫麗英;田宜水;孟海波;趙立欣;

小麥秸稈處理帶來農業(yè)裝備新市場    

啤酒廢水中生物質能回用的意義    宋建華;

小麥秸桿對水中Pb~(2+)和Cd~(2+)的吸附特性    譚光群;袁紅雁;劉勇;肖丹;

關于生物質利用的最新進展    曹邦威;

生物質(秸稈)成型燃料制備技術應用與市場需求展望    周斌;雷建國;魏然;

生物質爐灶及其成型燃料    郝芳洲;

國外生物質能發(fā)展戰(zhàn)略對我國的啟示    王賢華;陳漢平;邵敬愛;楊國來;張世紅;劉德昌;

流化床生物質CO_2催化氣化模擬分析    張建社;郭慶杰;

自混合下行循環(huán)流化床生物質快速熱解制燃料油    田原宇;梁鵬;蓋希坤;喬英云;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的若干技術分析    何宏舟;

生物質爐具:市場前景看好,更需政府支持    王玉琪;

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對生物質能源開發(fā)利用的影響研究    孫鳳蓮;王雅鵬;

生物質能在能源系統(tǒng)和農村經濟中的作用及發(fā)展戰(zhàn)略    王革華;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的若干技術分析    蔡熾柳;

農村是生物質能應用的廣闊市場    孟海波

生物質能開啟新能源時代的“鑰匙”    本報記者 李有軍

生物質能:走向成熟    本報記者李琮

尷尬的生物質能“十一五”規(guī)劃    本報記者 李永強

南陽生物質能規(guī)劃通過論證    特約記者 趙國慶

生物質能:清潔能源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金東寒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

生物質能產業(yè)亟待政策扶持    本報記者 蘇偉

新興產業(yè)規(guī)劃臨近 生物質能或領銜新能源    記者 于祥明

發(fā)展生物質能政策保障要及時    趙坤

南陽擬建“國家生物質能示范區(qū)”    陳鐵 李瑞

濕生物質定向氣化制取高濃度氫氣的實驗研究及理論分析    黃浩

基于組分的生物質熱裂解機理研究    劉倩

神華不粘煤和勝利褐煤與生物質共液化反應研究    王志紅

木質纖維類生物質定向熱解行為研究    劉軍利

生物質常溫開模致密成型研究    閆文剛

生物質(秸稈)成型燃料燃燒設備研制及試驗研究    劉圣勇

生物質選擇性熱解液化的研究    陸強

中國農業(yè)生物質能源評價與產業(yè)發(fā)展模式研究    高文永

生物質在流化床氣化爐內定向轉化過程的模型模擬研究    周密

傾斜下降管反應器中顆粒運動規(guī)律的研究    楊延強

HPB-V型生物質成型機的改進與試驗分析    牛振華

生物質料物理壓縮成型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    段宇

生物質塊狀燃料成型機的研究設計    何繼龍

基于ANSYS的生物質成型流變規(guī)律及進料螺桿模態(tài)特性研究    劉超

生物質與煤共熱解實驗研究    朱孔遠

熱解溫度對生物質焦油裂解率影響的實驗研究    賀鵬

銅渣催化熱解氣化生物質的實驗研究    趙魯梅

生物質能開發(fā)利用設計與環(huán)境效應的研究    劉威

生物質能資源化利用系統(tǒng)的初始條件及生物周期評價的研究    劉俊偉

堿金屬對生物質與煤混燒PM_(10)排放特性的影響    李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