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長期施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對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養(yǎng)分作物有效率的影響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8 17:09:14
熱度:

長期施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對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養(yǎng)分作物有效率的影響【摘要】:為了揭示長期使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對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養(yǎng)分作物有效率的影響,通過6個長期肥料定位試驗站的

【摘要】:為了揭示長期使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對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養(yǎng)分作物有效率的影響,通過6個長期肥料定位試驗站的數據分析。結果表明,長期連續(xù)施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能夠顯著提高土壤的有機質的含量,與只施用化肥的處理(NPK,NP,N)相比,施用有機肥(NPK,NP,N)和秸稈還田(NPKS,NPS,NS)處理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別提高了18.8%和20.9%。施用有機肥還可以顯著提高土壤磷素的作物有效率,但對土壤氮素作物有效率作用不明顯。秸稈還田對土壤養(yǎng)分作物有效率沒有明顯的影響。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
【關鍵詞】有機肥 秸稈還田 長期肥料定位試驗 有機質 土壤養(yǎng)分
【分類號】:S158
【正文快照】: 中國僅2007年就生產出34億t的人畜禽糞便,是一個巨大的有機肥資源。施用有機肥既可以培肥土壤、節(jié)省化肥,又可以減輕環(huán)境壓力。另外,中國每年生產秸稈達6.2億t,焚燒秸稈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會引起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收集全國各地長期肥料定位站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商品有機肥在甬優(yōu)12號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研究    丁安娜;陳謇;陳江輝;

長期秸稈還田對白漿土有機碳含量及腐殖質組成的影響    萬曉曉;石元亮;依艷麗;

不同耕作與施肥方式對花椰菜生長及養(yǎng)分利用的影響    馬俊艷;左強;吳建新;谷佳林;鄒國元;王世梅;

不同利用方式及不同開墾年限白漿土的肥力變化    依艷麗;萬曉曉;沈月;付時豐;

有機培肥化肥減量對農田有機碳及夏玉米含碳率的影響    高明博

耕層調控和有機物料還田對土壤—小麥系統水、氮時空分布影響的研究    趙院利

關中麥玉輪作區(qū)施氮對秸稈還田小麥產量和秸稈養(yǎng)分釋放的影響    張亮

秸稈還田對黑土土壤主要物理化學性狀影響的研究    李傳寶

不同耕作和培肥模式下豫中區(qū)麥田土壤微生物和腐殖質的研究    郭魏

產生物表面活性劑低溫菌的篩選及初步應用研究    劉暢

有機種植方式下農田土壤有機碳動態(tài)模擬研究    汪張懿

不同耕作措施與秸稈還田對稻麥兩熟制農田土壤養(yǎng)分、微生物及碳庫的影響    楊敏芳

秸稈還田對農田生態(tài)系統及作物生長的影響    江永紅,宇振榮,馬永良

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與循環(huán)經濟    任仲杰;顧孟迪;

無水層節(jié)水灌溉豐產溝秸稈還田對水稻及后茬油菜產量的影響    王允青;郭熙盛;

不同水分管理條件下秸稈還田方式對水稻及后茬油菜產量的影響    王允青;郭熙盛;

有機肥的培肥效應及在烤煙上的作用    張聯合;郁飛燕;苗艷芳;

四川涼山鹽中灌區(qū)高產穩(wěn)產農田土壤培肥研究    彭世逞;吉牛拉惹;

油菜秸稈還田及肥料運籌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王允青;郭熙盛;武際;王靜;胡鵬;李立勝;桑亞松;李紅梅;

不同水分條件下連續(xù)多年秸稈還田對水稻、油菜產量的影響    王允青;王靜;郭熙盛;武際;

稻田麥秸全量還田及不同施氮水平試驗    梁明華;趙明海;魯榮;陳娟;

農田耕作模式生態(tài)經濟學研究    李建安;黃璜;王錦;沈建凱;

砂姜黑土玉米秸稈氮素礦化特征研究    張麗娟;常江;蔣麗娜;徐姍;

不同有機肥料對日光溫室土壤營養(yǎng)和番茄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武春成;毛秀杰;曹霞;陳秀麗;班淑菊;陳余波;

稻稈還田配伍不同促腐劑對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產量的影響    徐培智;解開治;陳建生;楊少海;張發(fā)寶;唐拴虎;黃旭;顧文杰;

稻草還田對油菜生長、土壤溫度及濕度的影響    蘇偉;魯劍巍;周廣生;李小坤;李云春;劉曉偉;

不同菌種秸稈生物反應堆對日光溫室生產的影響    岳玲;衛(wèi)向東;靳玉榮;郭俊秀;孫薇薇;李春風;

砂姜黑土區(qū)小麥玉米輪作秸稈全量還田對冬小麥的生理生態(tài)效應    屈會娟

砂姜黑土區(qū)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秸稈全量還田對夏玉米生育及產量影響研究    沈學善

填閑作物阻控設施蔬菜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和淋失的研究    吉艷芝

土壤水分與耕作方式對冬小麥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謝及產量的影響    鄭成巖

中國主要生物質廢物環(huán)境影響與污染治理策略研究    羅鈺翔

覆草旱作條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性狀、碳氮動態(tài)及水稻生產力特征研究    王棟

農地制度及改革對土壤質量演變的影響    俞海

不同覆蓋條件下稻麥輪作體系的產量效應與氮肥去向研究    艾應偉

中國中部農區(qū)村域人地關系系統定量研究——河南省鞏義市吳溝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實證分析    喬家君

區(qū)域農業(yè)生產環(huán)境影響的價值評估方法及應用    劉光棟

油菜輕簡化生產中幾項養(yǎng)分管理關鍵技術的初步研究    蘇偉

臨沂煙區(qū)綠肥還田配套技術的研究    龐敏

華北地區(qū)秸稈覆蓋下農田降雨轉化過程模擬研究    王兆偉

砂姜黑土玉米秸稈碳、氮礦化特征研究    張麗娟

采用秸稈栽培雙孢蘑菇的研究    宋俊芬

適應秸稈還田的多功能菌劑對冬小麥土傳病害的防控效果及還田效應    李珊

河北平原作物秸稈主要利用途徑的效率與效益的系統研究    王士超

秸稈處理下冬小麥生長及土壤微型生物群落動態(tài)研究    車慧

基于農業(yè)廢棄物利用的茄果類蔬菜育苗基質研究    王春雨

秸稈-膨潤土-PAM對土壤理化性質和作物生長的調控效應    李佳佳

深耕對小麥發(fā)育及節(jié)水效果影響的研究    李濤,李金銘,趙景輝,常志斌

長期定位施肥對鹽化潮土土壤腐殖質組分的影響    王薇;李絮花;章燕平;林治安;趙朋;

有機肥與化肥結合施用對水稻金早09的增產效果    張寶良;

秸稈還田條件下不同氮肥運籌對冬小麥產量、農藝性狀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    周海燕;吳德敏;李彥;張英鵬;劉兆輝;江麗華;

淺談秸稈還田與土壤改良的關系    舒小琴

不同耕作模式下農田土壤呼吸變化初步研究    周曉飛;張慶國;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王曉凌;陳明燦;張雷;

秸稈還田對土壤特性和作物生產的影響    李東升;周為華;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開;

太湖稻麥地區(qū)秸稈還田增產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吳敬民

秸稈還田對作物產量及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    李孝勇,武際,朱宏斌,王允青

華北平原集約化農作區(qū)不同種植體系施用氮肥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寇長林

免耕高留茬拋秧稻穩(wěn)產高產的生理生態(tài)機理研究    劉代銀

不同稻作模式稻田碳固定、碳排放和土壤有機碳變化機制研究    展茗

長三角農田土壤固碳技術的固碳潛力及激勵機制研究    芮雯奕

玉米秸稈整株還田秸稈分解速率及還田效應    師宏魁

毛烏素沙地高等植被調查與研究    李志熙

栽培模式對冬小麥產量形成和養(yǎng)分利用的影響    李華

土地利用方式與施肥制度對土壤活性有機碳庫的影響    趙鑫

不同栽培模式對半旱地輪作體系下作物水肥利用效應的研究    王春陽

還田秸稈腐解特征及其對稻田土壤碳庫的影響研究    陳尚洪

管理措施對草地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石鋒

秸稈還田對微咸水補灌的土壤鹽分抑制及作物產量的影響    許建新;孫文彥;李燕青;段梅堂;李志杰;尹紅娟;

秸稈還田不同年限對土壤腐殖質組分的影響    鄒洪濤;關松;凌堯;范慶鋒;張玉龍;黃毅;

真菌利用纖維素和木質素形成腐殖物質及其結構特征研究    王帥

稻魚系統養(yǎng)分循環(huán)利用研究    吳雪

有機物料與無機肥料配施條件下退化黑土肥力提升及碳庫的研究    依洪濤

黃泥田有機培肥效應及機理研究    榮勤雷

鹽堿地秸稈覆蓋改土增產措施的研究    樊修武,池寶亮,焦曉燕,李東旺,張志平

旱地表土耕作效應研究    李洪文,陳君達,高煥文,王樹東

不同覆蓋處理對旱作玉米生育與產量效應的研究    馮利平,段桂榮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稈半覆蓋技術體系及其評價    籍增順,張乃生,劉杰

高留麥茬的整體效應與配套技術研究    吳崇海,李振金,顧士領

機械化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技術及其效益    陳濤,王廣勝,閆建英

旱地玉米免耕系統土壤養(yǎng)分研究 Ⅰ土壤有機質、酶及氮變化    籍增順,張樹梅,薛宗讓,閻玄梅,樊蘭瑛,張志琴,洛希圖,武金芳,張象俊

還田有機物對淤灌農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響    楊晶秋,王作尊,郭常蓮

有機、無機態(tài)肥料氮在水田和旱地的殘留效應    黃東邁,朱培立,高家驊

殘茬和肥料對免耕小麥產量的效應    PaulE.Rasmussen,楊健

因地巧施化肥    

速測土壤養(yǎng)分新技術——樹脂膜插    薛志成

橡膠園施肥穴肥料殘留養(yǎng)分空間分布規(guī)律研究初報    羅微,劉俊良,茶正早,劉建云,林釗沐,林清火,華元剛

山地土壤養(yǎng)分及其對釀酒葡萄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侍朋寶,張振文

變量施肥對玉米產量及土壤養(yǎng)分影響的試驗    張書慧;馬成林;李偉;徐巖;

種植方式和裸巖率對喀斯特洼地土壤養(yǎng)分空間分異特征的影響    張偉;陳洪松;王克林;張繼光;侯婭;

長期定點施肥對土壤養(yǎng)分及作物產量的影響    曾玲玲;劉德福;洪音;張之一;張興梅;

清苑縣西瓜產區(qū)土壤養(yǎng)分狀況調查    劉淑香;郝艷茹;楊軍玉;

扁穗牛鞭草生長狀況及其對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    胡宗達;葉充;胡庭興;

牛圈肥施用比例對烤煙性狀及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    汪健;魏嵬;畢慶文;趙書軍;郭立;蘇兆俊;王豹祥;徐祥玉;

土壤養(yǎng)分信息系統在平衡施肥中的應用(摘要)    邢竹;李春杰;郭建華;王貴政;

安徽省土壤養(yǎng)分和肥料信息系統研究    馬友華;胡勤遠;賈盛寧;梁紅霞;黃界潁;張自立;

“糧食、牧草和經濟作物”三元結構草田輪作的初探    祝廷成;李志堅;張為政;

平衡施肥毛竹林土壤養(yǎng)分空間異質性研究(摘要)    郭曉敏;牛德奎;郭熙;胡東南;熊國輝;嚴伍明;

川中丘陵區(qū)部分土種的土壤養(yǎng)分的Fuzzy評判探討    張春;鄧良基;張世熔;鄭小佳;何鵬;鄧旭艷;

黃土高原小流域土壤養(yǎng)分的空間變異及其影響因子    邱揚;傅伯杰;王軍;陳利頂;

幾種紫花苜蓿品質分析及其對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    楊起簡;路平;劉玉芬;李海強;

長三角平原地區(qū)農田土壤養(yǎng)分空間變異特征研究    史利江;鄭麗波;柳云龍;

水稻強化栽培體系探討    王玉英;朱波;

間種對林地土壤理化性質及樹體生長的影響    王玉娟;陳永忠;何小三;

測土十年只為農民用好肥多打糧    本報記者 孟朝紅

土壤養(yǎng)分的分析方法    趙強

扶風農民時興為耕地“體檢”配“套餐”    通訊員 唐志強 記者 武盾

宅基地廢墟變“沃土”    記者 陳忠權

蔬菜合理輪種 降害增肥減病    馮國明

培肥高產旱土    夏海鰲

重慶出臺標準規(guī)范土地開發(fā)整理    徐旭忠

蔬菜合理輪種 降害增肥減病    馮國明

化肥對土壤的“兩面性”    王成

惠及9.1萬丹江口農民    通訊員 晨曦梁秀福

土壤養(yǎng)分預測方法的比較研究    徐麗華

玉米主產區(qū)土壤養(yǎng)分與玉米產量的時空變異及其相關性研究    曹麗英

不同土類土壤養(yǎng)分時空變異與水稻精確施肥決策支持系統研究    高輝

不同經營體制下土壤養(yǎng)分空間變異規(guī)律及管理技術的研究    姜城

田間土壤養(yǎng)分與作物產量的時空變異及其相關性研究    許紅衛(wèi)

黃土高原地區(qū)土壤養(yǎng)分的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劉志鵬

不同放牧壓草原休牧后土壤養(yǎng)分和植物群落變化的研究    劉忠寬

離子交換樹脂膜提取土壤養(yǎng)分技術研究    程明芳

三倍體毛白楊養(yǎng)分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及施肥技術研究    李素艷

基于GIS小尺度下豫中煙田管理分區(qū)與推薦施肥研究    江厚龍

耕地土壤養(yǎng)分空間變異與地力評價研究    張鐵嬋

豫中煙區(qū)土壤養(yǎng)分空間變異及其管理分區(qū)    張明

采煤塌陷區(qū)土壤養(yǎng)分循環(huán)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    蘇敏

天等縣龍馬屯巖溶洼地土壤養(yǎng)分空間變異研究    鄭洲

四川盆地丘陵區(qū)農田養(yǎng)分平衡與土壤養(yǎng)分研究    張錫洲

梨園間作芳香植物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與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    胡競輝

興安落葉松林火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與土壤養(yǎng)分研究    趙彬

基于GIS的崇明土壤養(yǎng)分空間變異及肥力綜合評價研究    徐敬敬

施肥對土壤養(yǎng)分及文冠果生長和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研究    魏猛

大棚菜區(qū)土地利用信息遙感提取及其不同方式的土壤質量效應    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