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耦合的機理及動力學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8 17:07:13
熱度:

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耦合的機理及動力學研究【摘要】:“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節(jié)能減排”是當今廢水處理技術研究與開發(fā)的指導思想和重要原則。論文通過實驗室EGSB和BAF廢水處理反應器及其

【摘要】: “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節(jié)能減排”是當今廢水處理技術研究與開發(fā)的指導思想和重要原則。論文通過實驗室EGSB和BAF廢水處理反應器及其耦合的連續(xù)運行試驗、序批式反應動力學試驗和分子生物學測試與分析,配合進行理論論證和模型研究,對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動力學規(guī)律、耦合機理及影響因素,O2和或微量NO_2下氨氧化菌的氨代謝特性及其動力學,EGSB與限制氧曝氣BAF耦合處理廢水的技術特點,進行了深入和系統(tǒng)研究;以便為研究和開發(fā)集好氧氨氧化、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和反硝化為一體的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在高容積負荷速率下同時去除COD和氨組分的前提下節(jié)約能源和有機碳源,提供科學依據(jù),積累重要技術資料。論文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結果: ①以好氧活性污泥和厭氧活性污泥接種于2個膨脹顆粒污泥床(EGSB)反應器中,進水流量為10 mL/min,回流量為180 mL/min,進水COD濃度在180 mg/L,有機負荷率(OLR)和污泥負荷率(SLR)分別為2.51 kgCOD/(m~3.d)和0.19 kgCOD/(kgMLSS.d),出水COD維持在約40 mg/L,COD去除率達80%以上??刂茰囟仍?2~35℃,pH在6.8~7.2,反應器內(nèi)氧化還原電位在-340 mV以下,水力停留時間(HRT)4.2 h,上升流速4.86 m/h以及加入80 mg/L絮凝劑(硫酸鋁鉀),進而縮短了啟動時間,促進了顆粒污泥的形成。分別經(jīng)過60 d和120 d運行,反應器啟動成功。試驗結果表明,上升流速、絮凝劑和污泥類型對顆粒污泥的形成有明顯影響;接種好氧活性污泥在低濃度COD下,合理控制負荷率仍能成功啟動EGSB反應器。 ②完成啟動的EGSB反應器控制溫度在32℃~35℃、pH值在7.3~8.3、氧化還原電位在-40 mV~-150 mV,水力停留時間(HRT)和上升流速與啟動期相同,進水中添加亞硝酸鹽和氨鹽組分,經(jīng)過240 d運行,逐步耦合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EGSB1#和EGSB2#進水有機容積負荷速率(OLR)分別為4.8 kgCOD/(m~3.d)和2.88 kgCOD/(m~3.d),污泥負荷速率(SLR)分別為0.55 kgCOD/(kgMLSS.d)和0.33 kgCOD/(kgMLSS.d),COD去除率分別達到85%和76%,氨氮去除率分別達到35%和20%,亞硝態(tài)氮去除率都達到99.9%,總氮去除率分別達到67%和59%。結果表明,pH、溫度、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亞硝酸鹽和有機物COD對EGSB反應器中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耦合和顆粒污泥的特性有影響。 ③用間歇式試驗同時測定顆粒污泥的氨氮和亞硝態(tài)氮的消耗量,求得污泥厭氧氨氧化活性為9.84×10~(-4) mgNH+4-N/(mgMLSS.h)或者12.9×10~(-4) mgNO_2~--N/(mgMLSS.h);通過16S-rRNA的分子生物學基因序列測試,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厭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Planctomycete cquenviron-1)。 ④在間歇式試驗反應器中接種顆粒污泥,對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和反硝化動力學特性進行分別研究。求得厭氧氨氧化動力學參數(shù):最大氨氮反應速率為6.65×10~(-3)(mg NH+4-N/(mgMLSS.h)),氨氮半飽和常數(shù)為87.1 mg/L,氨氮抑制常數(shù)為1123 mg/L;亞硝態(tài)氮半飽和常數(shù)為15.39 mg/L,亞硝態(tài)氮抑制常數(shù)為159.5 mg/L;甲烷化動力學參數(shù):最大比基質降解速率為0.158(mgCOD/(mgVSS.h)),半飽和常數(shù)為464.27 mg/L,甲烷的產(chǎn)率系數(shù)為0.254 ml/mg;短程反硝化動力學參數(shù):最大反硝化速率為0.0069 mgNO_2~--N/(mgMLSS.h),亞硝酸鹽氮半飽和常數(shù)為2.26 mg/L,有機物半飽和常數(shù)為4.72 mg/L。三者耦合時厭氧氨氧化速率、甲烷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比單獨研究時均減小。 ⑤采用間歇式試驗方法,分別研究微量NO_2對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和反硝化的影響。微量NO_2對厭氧氨氧化具有強化作用,保持厭氧氨氧化動力學參數(shù)值不變,基于Haldane模型建立了厭氧氨氧化的NO_2強化函數(shù),估計了強化函數(shù)中的最大強化系數(shù)( 48.79)、NO_2半飽和常數(shù)(2570 mg/m~3)、NO_2抑制常數(shù)(3.9 mg/m~3)和基礎速率系數(shù)(0.0188)。微量NO_2對甲烷化和反硝化的影響可用反競爭性抑制動力學方程進行描述;甲烷化的最大比乙酸鹽去除速率為0.149 mgCOD/(mgVSS·h),乙酸鹽半飽和常數(shù)為396 mgCOD/L,NO_2抑制系數(shù)為231 mg/m~3;反硝化的亞硝酸鹽氮最大去除速率0.006865/h,亞硝酸鹽氮半飽和常數(shù)0.1 mg/L,NO_2抑制系數(shù)為1530 mg/m~3。試驗中大部分的NOX出現(xiàn)損失。 ⑥采用間歇式試驗方法,研究微量NO_2對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三者耦合的影響。保持厭氧氨氧化動力學參數(shù)值不變,基于Haldane模型建立了厭氧氨氧化的NO_2強化函數(shù),估計了強化函數(shù)中的最大強化系數(shù)(30.55)、NO_2半飽和常數(shù)(1960 mg/m~3)、NO_2抑制常數(shù)(8.2 mg/m~3)和基礎速率系數(shù)(0.0314)。微量NO_2對三者耦合時甲烷化和反硝化的影響可用反競爭性抑制動力學方程進行描述;甲烷化的最大比乙酸鹽去除速率為0.15 mgCOD/(mgVSS·h),乙酸鹽半飽和常數(shù)為395 mgCOD/L,NO_2抑制系數(shù)為623 mg/m~3;反硝化的亞硝酸鹽氮最大去除速率0.00685/h,亞硝酸鹽氮半飽和常數(shù)0.214 mg/L,NO_2抑制系數(shù)為22400 mg/m~3。試驗中大部分的NOX氣體物質出現(xiàn)損失。三者耦合時甲烷化和反硝化受到NO_2的抑制作用明顯低于獨立試驗;當NO_2小于50 ppm時,三者耦合時厭氧氨氧化速率比獨立實驗時小;在當NO_2大于50 ppm時,三者耦合時厭氧氨氧化速率與獨立實驗時大。 ⑦采用SBR反應器,pH值控制在7.8~8.2,DO控制在0.8 mg/L~1.0 mg/L,溫度控制在30±2℃。初始NH_4~+-N濃度為50 mg/L,待穩(wěn)定后逐漸增加進水氨氮濃度至250 mg/L,每次增加幅度50 mg/L,MPN計數(shù)結果顯示,經(jīng)120 d富集,好氧氨氧化菌的濃度提高了300倍。間歇式試驗結果表明,pH值、DO濃度和溫度對好氧氨氧化菌的富集有顯著影響。在富集過程中,控制pH值、DO濃度和溫度是關鍵因素,游離氨和HNO_2進行適當控制,以保證抑制亞硝酸鹽氧化菌而不抑制好氧氨氧化菌。 ⑧采用批式呼吸法測得好氧氨氧化菌產(chǎn)率系數(shù)為0.2119 mg COD/mg NH4+-NOD(或者0.7268 mg COD/mg NH4+-N)氨氧化菌最大氨氮降解速率為0.1 mg NOD/(mg COD.h)(或者0.0292 mg N/(mg COD.h))。在間歇式試驗中加入24μM NaN3抑制NO_2~--N氧化,建立氨氧化反應動力學方程,得到氨氮半飽和系數(shù)為18.38 mg NOD/L(或者5.36 mg NH4+-N/L),DO半飽和系數(shù)為0.494 mg/L。 ⑨采用批式試驗,在無分子氧條件下,確定了好氧氨氧化菌的NO_2型氨氧化動力學方程,得到了最大氨氧化速率( q NO_2,max=0.144 mgNOD/(mgCOD·h))、二氧化氮半飽和常數(shù)(K NO_2=0.821μmol/L )和二氧化氮抑制性常數(shù)( K I =1.721μmol/L)。在微量NO_2氣體中添加2%O2氧氣后,氨氧化速率明顯提高,最大氨氧化速率發(fā)生在2%O2和50 ppm NO_2的條件下,達到0.198 mgNOD/(mgCOD·h)。在21%O2和微量NO_2條件下,氨氧化速率繼續(xù)大幅度提高;在21%O2和100 ppmNO_2時氨氧化速率達到0.477 mgNOD/(mgCOD·h),比無NO_2空氣曝氣條件下氨氧化速率高3倍。提出了NO_2表觀強化氨氧化函數(shù)的概念,建立了在O2和微量NO_2混合氣體下的氨氧化動力學方程,利用2%O2和微量NO_2條件下的實驗結果驗證了動力學方程,討論了NO_2強化氨氧化的機理。 ⑩進行充填陶瓷濾料的曝氣生物濾池去除COD和氨氧化試驗。進水氨氮為50mg/L左右、COD為100 mg/L左右和回流比為200%時,經(jīng)過20多天的運行,出水氨氮小于0.1mg/L、COD小于30mg/L、亞硝態(tài)氮為45.55 mg/L和硝態(tài)氮為4.18 mg/L;過大和過小的回流比對BAF的運行性能都是不利的。 ⑾將EGSB與BAF耦合,實現(xiàn)了好氧氨氧化、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和反硝化的集成。當進水流量為13 mL/min,進水氨氮濃度為50 mg/L、COD濃度為500 mg/L,外回流比為200%時,系統(tǒng)的總氮去除率達到80.6%,出水COD濃度保持在40 mg/L以下,出水氨氮1 mg/L、亞硝態(tài)氮4.3 mg/L和硝態(tài)氮2.56 mg/L。系統(tǒng)的COD去除負荷速率:1.7122 (kg/m~3.d),氮去除負荷速率為:0.1363(kg/m~3.d);氨氮去除負荷速率為:0.1632 (kg/m~3.d);節(jié)約曝氣量0.2405 (kg O2/m~3.d)和碳源0.1775 (kg COD /m~3.d),回收甲烷554.94(L/m~3.d)。 【關鍵詞】:厭氧氨氧化 甲烷化 反硝化 好氧氨氧化 NO_2型氨氧化 耦合機理 動力學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X703
【目錄】:
  • 摘要3-6
  • ABSTRACT6-25
  • 1 總論25-59
  • 1.1 問題的提出25
  •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25-26
  • 1.3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26-55
  • 1.3.1 厭氧氨氧化(ANAMMOX)菌26-31
  • 1.3.2 好氧氨氧化菌31-34
  • 1.3.3 N_2O和NOx 在生物氮轉化中的作用34-38
  • 1.3.4 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耦合38-42
  • 1.3.5 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動力學42-51
  • 1.3.6 EGSB 與BAF 反應器處理廢水51-55
  • 1.4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55-56
  • 1.5 論文主要內(nèi)容56-59
  • 2 低COD 濃度廢水啟動EGSB 反應器59-65
  • 2.1 材料和方法59-60
  • 2.2 試驗結果與討論60-64
  • 2.2.1 EGSB 反應器啟動的運行情況60-61
  • 2.2.2 影響EGSB 反應器啟動的因素61-64
  • 2.3 本章小結64-65
  • 3 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耦合及其影響因素研究65-81
  • 3.1 EGSB 反應器中實現(xiàn)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耦合65-73
  • 3.1.1 材料和方法65-67
  • 3.1.2 EGSB 反應器中碳和氮的代謝特性67-73
  • 3.2 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耦合的影響因素73-80
  • 3.2.1 溫度、pH 值、氧化還原電位和溶解氧的影響73-75
  • 3.2.2 氨氮和氮氧化物對甲烷化的影響75-78
  • 3.2.3 氮氧化物和有機物對厭氧氨氧化的影響78-79
  • 3.2.4 C/N 比的影響79-80
  • 3.3 本章小結80-81
  • 4 顆粒污泥中厭氧氨氧化菌活性及16S-RRNA 部分基因序列測試81-89
  • 4.1 材料和方法81-84
  • 4.1.1 特有反應測試法測定厭氧氨氧化菌活性81-82
  • 4.1.2 分子生物學方法測定厭氧氨氧化菌82-84
  • 4.2 結果與討論84-88
  • 4.2.1 特有反應測試法測定厭氧氨氧化菌活性84-85
  • 4.2.2 基于16S-rRNA 的分子生物學方法測定ANAMMOX 菌85-88
  • 4.3 本章小結88-89
  • 5 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和反硝化的動力學研究89-107
  • 5.1 厭氧氨氧化動力學模型研究89-93
  • 5.1.1 材料與方法89-90
  • 5.1.2 結果與討論90-93
  • 5.2 甲烷化動力學模型研究93-101
  • 5.2.1 材料與方法93-94
  • 5.2.2 結果與討論94-101
  • 5.3 反硝化動力學模型研究101-104
  • 5.3.1 材料與方法101
  • 5.3.2 結果與討論101-104
  • 5.4 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耦合的間歇式試驗研究104-106
  • 5.4.1 材料與方法105
  • 5.4.2 結果與討論105-106
  • 5.5 本章小結106-107
  • 6 NO_2對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動力學特性的影響及其機理107-123
  • 6.1 NO_2影響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間歇式試驗研究107-113
  • 6.1.1 材料與方法107-108
  • 6.1.2 結果與討論108-113
  • 6.2 微量NO_2下的厭氧氨氧化動力學研究113-116
  • 6.2.1 模型推導113-114
  • 6.2.2 NO_2強化厭氧氨氧化函數(shù)114-115
  • 6.2.3 微量NO_2對厭氧氨氧化的影響115-116
  • 6.3 微量NO_2下甲烷化動力學研究116-119
  • 6.3.1 模型推導116-117
  • 6.3.2 相關參數(shù)確定117-118
  • 6.3.3 微量NO_2對甲烷化的影響118-119
  • 6.4 微量NO_2下反硝化動力學研究119-121
  • 6.4.1 模型推導119
  • 6.4.2 相關參數(shù)確定119-120
  • 6.4.3 微量NO_2對反硝化的影響120-121
  • 6.5 本章小結121-123
  • 7 NO_2對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耦合系統(tǒng)中底物轉化特性的影響123-135
  • 7.1 NO_2影響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耦合的間歇式試驗研究123-127
  • 7.1.1 材料與方法123
  • 7.1.2 結果與討論123-127
  • 7.2 耦合系統(tǒng)中NO_2下厭氧氨氧化與甲烷化反硝化動力學研究127-131
  • 7.2.1 耦合系統(tǒng)中微量NO_2下的厭氧氨氧化動力學研究127-129
  • 7.2.2 耦合系統(tǒng)中微量NO_2下的甲烷化動力學研究129-130
  • 7.2.3 耦合系統(tǒng)中微量NO_2下的反硝化動力學研究130-131
  • 7.3 耦合系統(tǒng)中氮的轉化131-133
  • 7.4 微量NO_2對耦合系統(tǒng)中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速率的影響133-134
  • 7.5 本章小結134-135
  • 8 好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及氨氧化動力學研究135-153
  • 8.1 好氧氨氧化菌的富集135-138
  • 8.1.1 材料與方法135-136
  • 8.1.2 結果與討論136-138
  • 8.2 影響好氧氨氧化菌富集的因素研究138-144
  • 8.2.1 材料與方法138
  • 8.2.2 結果與討論138-144
  • 8.3 氨氧化動力學研究144-152
  • 8.3.1 材料與方法144
  • 8.3.2 結果與討論144-150
  • 8.3.3 氨氧化動力學參數(shù)的比較150-152
  • 8.4 本章小結152-153
  • 9 微量NO_2/O_2下好氧氨氧化菌氨代謝特性及動力學研究153-169
  • 9.1 材料與方法153-154
  • 9.2 微量NO_2對氨氧化的影響154-163
  • 9.2.1 無分子氧條件下NO_2型氨氧化154-157
  • 9.2.2 好氧條件下微量NO_2對氨氧化的影響157-160
  • 9.2.3 過程N 損失及其機理分析160-163
  • 9.3 微量NO_2/O_2條件下氨氧化動力學163-168
  • 9.3.1 無分子氧條件下NO_2型氨氧化動力學163-164
  • 9.3.2 在微量NO_2和O_2下氨氧化動力學164-167
  • 9.3.3 NO_2強化氨氧化的機理167-168
  • 9.4 本章小結168-169
  • 10 EGSB 反應器與BAF 耦合研究169-181
  • 10.1 曝氣生物濾池實現(xiàn)短程硝化169-173
  • 10.1.1 材料與方法169-170
  • 10.1.2 結果與討論170-173
  • 10.2 EGSB-BAF 集成實現(xiàn)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耦合173-179
  • 10.2.1 材料與方法173-174
  • 10.2.2 結果與討論174-179
  • 10.3 本章小結179-181
  • 11 結論與建議181-187
  • 11.1 結論181-184
  • 11.2 建議184-187
  • 致謝187-189
  • 參考文獻189-205
  • 附錄205-20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同步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處理豬場沼液    顧平;萬金保;張文燕;吳永明;

高濃度亞硝酸鹽下產(chǎn)甲烷顆粒污泥反硝化動力學    劉茹;宋英豪;王煥升;賈立敏;林秀軍;

UASB反應器內(nèi)同步厭氧氨氧化與甲烷化反硝化的研究    殷茵;張文燕;萬金保;王榕;李愛民;

生物砂濾工藝用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試驗研究    徐宇峰

同步厭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工藝特性研究    張文燕

缺氧—厭氧反硝化/產(chǎn)甲烷工藝實驗研究與動力學分析    宋佳萍

UASB+A/O+BAF處理高氨氮廢水應用研究    陳莉

上流式厭氧生物膜與生物接觸氧化耦合工藝處理豬場廢水的研究    陳琳

高濃度氨氮廢水的高效生物脫氮途徑    趙宗升,劉鴻亮,李炳偉,袁光鈺

低濃度污水厭氧污泥顆?;龠M技術研究    郭曉磊,胡勇有

氨氧化菌在污水生物處理中的作用    李小鵬,張代均,曹琳,祖波

焦化廢水亞硝化過程的動力學研究    單明軍;張海靈;呂艷麗;任南琪;

二段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污水的試驗研究    邱立平,杜茂安,馮琦

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研究動態(tài)及趨勢    何連生,朱迎波,席北斗,劉鴻亮

低溫厭氧處理低濃度廢水研究進展    初里冰,楊鳳林,張興文

EGSB反應器中顆粒污泥床工作狀況及污泥性質研究    任洪強,丁麗麗,陳堅,倫世儀

pH6.0酸性條件下產(chǎn)甲烷EGSB反應器的運行研究    凌雪峰,左劍惡,顧夏聲

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污水試驗    李汝琪,孔波,錢易

序批式活性污泥(SBR)系統(tǒng)內(nèi)的短程硝化及特性試驗研究    李斌

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微污染原水的動力學模型    程小文;張文藝;蔡建安;

ANAMMOX濾池的啟動及運行研究    韓曉晶;鄭俊;孟海玲;陳慧娣;

甲烷產(chǎn)生菌的特性及其工業(yè)前景    楊薇;

UASB工藝處理秸稈乙醇廢水的厭氧研究    喬華軍;蔣文化;姜濤;馬三劍;

UASB反應器處理制藥廢水的實驗研究    周宇昭;蔣文化;張曄;戴慶武;馬三劍;

基于電極生物膜法對飲用水中硝酸鹽的反硝化脫氮實驗研究    傅振鵬;

數(shù)學模擬技術用于生物絮凝——再生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    趙二燕;劉紹根;劉娟;

淺談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tǒng)及其應用    方文秀;

有機固體廢棄物厭氧發(fā)酵處理的研究進展    左秀錦;鞏瀟;曹建明;蘇榮梅;王永波;

環(huán)境因子對巢湖沉積物中NH4+釋放的影響    劉靜靜;汪家權;徐文炘;

厭氧氨氧化反應器啟動研究進展    林琳;曹宏斌;李玉平;

低C/N城市污水全程自養(yǎng)生物脫氮    張樹軍;孟春霖;念東;陳剛新;楊岸明;周軍;常江;甘一萍;

EGSB反應器中毒后快速恢復活性    黃益平;夏偉;鄒鑫;劉毅;徐景富;劉爽;

微氧條件下煤氣化廢水脫氮途徑及機理    張雷;錢大益;陳凱華;潘建通;

乳制品公司廢水處理的研究進展    馬麗衛(wèi);翟海瑞;王倩;張利娟;楊勁松;

污水人工快速滲濾系統(tǒng)中厭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態(tài)學分析    姜昕;馬鳴超;李俊;鐘佐燊;

IC厭氧反應器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苑建偉;邱凌;劉娟娟;楊鵬;

養(yǎng)殖業(yè)的清潔生產(chǎn)初探    白中炎;許振成;彭曉春;

城市污水COD組分劃分、測試與標準化表征    張代鈞;盧培利;

加速厭氧污泥顆粒化的研究進展    王進;張振家;

低C/N比污水間歇曝氣MBR脫氮研究    陸謝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藝的特性及模擬研究    劉紹根

污水生化處理的智能建模與優(yōu)化控制策略應用研究    楊紅

鼠李糖脂作用下17α-炔雌醇在水/底泥中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及生物有效性    郭艷平

內(nèi)循環(huán)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煉油污水技術研究    秦統(tǒng)福

超高效螺旋式厭氧反應器三相流動特性的研究    陳小光

高效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富集培養(yǎng)物的研究    胡安輝

常溫下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研究    袁志宇

廚余物厭氧產(chǎn)氫過程控制因素優(yōu)化研究    趙明星

農(nóng)村分散式污水處理適用技術及機理研究    張增勝

煙道氣微生物脫硫反應器研究    馬巖巖

生產(chǎn)性IC反應器的啟動及“酸化”研究    沈小華

林可霉素廢水處理工藝及啟動研究    牛娜

旋流內(nèi)循環(huán)厭氧反應器(EIC)處理酒精廢水的試驗研究    丁玉

混凝氣浮-A/O工藝處理毛皮廢水的研究    史明

一種新型厭氧化反應器的研制與啟動試驗研究    孫延格

A~2/O~2在工藝不同運行方式下的脫氮試驗研究    李石磊

幾種工業(yè)廢水處理方法的研究    趙婷婷

同步除硫脫氮除磷微生物篩選及對礦區(qū)廢水處理實驗研究    任軍俊

海綿鐵過濾—水解酸化—膜生物反應器組合工藝處理印染廢水的研究    李冰

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    肖華,周榮豐

污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的研究進展    王青;陳建中;

MAP法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的影響因素分析    胡紅偉;

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效果影響因素試驗研究    仇付國;郝曉地;陳新華;

曝氣充氧中氧總傳質系數(shù)的探討    趙靜野;鄭曉萌;高軍;

曝氣生物濾池中生物膜的活性研究    肖文勝,徐文國,楊桔才

厭氧顆粒污泥同時反硝化與產(chǎn)甲烷的研究    李曉惠;許艷廣;

DO對同步硝化反硝化影響及動力學    徐偉鋒,孫力平,古建國,鄭先強

微污染原水生物預處理工藝中生物膜的形態(tài)和活性    于鑫,李旭東,楊俊仕,張曉健

西北地區(qū)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技術    李梅,黃廷林

磷酸銨鎂脫氮除磷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湯琪

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動力學及定量結構性質關系預測的新概念、新算法研究    孫偉

高效反硝化菌的實驗研究及其脫氮動力學分析    王麗麗

生物脫氮新工藝的研究    康晶

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工藝處理味精廢水的研究    陳旭良

EGSB顆粒污泥甲烷化動力學及NO_2的影響    白玉華

UASB工藝處理養(yǎng)殖廢水的厭氧氨化及產(chǎn)氣率實驗研究    房景燕

全程自養(yǎng)脫氮及厭氧氨氧化的研究    唐林平

兩段A/O工藝處理高氮化工廢水研究    嚴福平

UASB-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四氫呋喃廢水的試驗研究    周成虎

化學沉淀法去除垃圾滲濾液中高濃度氨氮研究    蔡春根

豬場廢水氮磷MAP回收工藝及其對傳統(tǒng)厭氧—好氧處理系統(tǒng)的影響研究    張冬梅

多級跌水復合垂直流濕地控制農(nóng)村面源污染研究    劉峰

混凝沉淀+ABR+UASB+A/O+氣浮工藝處理高濃度抗生素原料藥廢水的研究    蘭晨

厭氧氨氧化—短程硝化聯(lián)合系統(tǒng)處理豬場廢水研究    胡昌旭

IC+A/O+BIOFOR工藝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研究    常娥

A/O生物脫氮工藝影響因素及強化運行效果的試驗研究    張鵬娟

果渣廢液厭氧發(fā)酵試驗研究    何汪洋

UASB-SBR組合工藝處理疫病動物廢水的實驗研究    王書杰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濃度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響    呂錫武,李叢娜,稻森悠平

好氧顆粒污泥實現(xiàn)同步硝化反硝化    楊麒,李小明,曾光明,謝珊,劉精今

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及處理過程中N_2O的控制研究    呂錫武,稻森悠平,水落元之

厭氧氨氧化(ANAMMOX)脫氮新工藝    李亞新,劉美霞

溫度對亞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影響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瑩

SBR法工藝特性研究    劉永淞,陳純

城市污泥兩相厭氧消化的試驗    吳華明,高廷耀,周增炎

生物膜反應器掛膜方法的試驗研究    俞漢青,顧國維

SBR法的五大優(yōu)點    彭永臻

低溶氧下硝化生物膜中菌群的競爭增殖模型    王志盈,彭黨聰,袁林江,李久義,周游

NO_2強化氨氮亞硝化的實驗研究    李小鵬

ANAMMOX反應器快速啟動及對反硝化聚磷的影響研究    李亞靜;孫力平;李計元;

硫酸鹽型厭氧氨氧化性能的研究    張蕾;鄭平;何玉輝;金仁村;

厭氧氨氧化影響因素實驗研究    游少鴻;李小霞;解慶林;馬麗麗;潘小桃;趙文玉;

缺氧氨氧化脫氮研究    劉守勇;傅金祥;張羽;合姣姣;呂亞男;李鋒祥;

污水生物脫氮技術研究進展    武波;

焦化廢水處理中厭氧氨氧化菌的優(yōu)選    S.K.Toh;馮衛(wèi)強;單明軍;呂艷麗;

有機物對厭氧氨氧化生物脫氮影響研究    盧俊平;杜兵;張志;孫艷玲;司亞安;

接種污泥源對厭氧氨氧化啟動效能的影響    路青;李秀芬;華兆哲;堵國成;陳堅;

厭氧氨氧化研究進展及其應用    趙志宏;李小明;廖德祥;曾光明;楊麒;

不同污泥源厭氧氨氧化污泥的比較    朱靜平;胡勇有;

厭氧氨氧化工藝研究進展    路青;張振賢;付秋爽;徐偉濤;黨酉勝;

葡萄糖條件下厭氧氨氧化微生物利用硝酸鹽作電子受體的反應特性    王麗嬌;鐘玉鳴;賈曉珊;

化工污染物對椒江口潮間帶沉積物厭氧氨氧化菌生態(tài)分布的影響    沈李東;杜萍;曾江寧;徐向陽;鄭平;胡寶蘭;

污水人工快速滲濾系統(tǒng)中厭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態(tài)學分析    姜昕;馬鳴超;李俊;鐘佐燊;

厭氧氨氧化反應器啟動研究進展    林琳;曹宏斌;李玉平;

與厭氧氨氧化相匹配的部分亞硝化工藝控制條件研究    趙宗升;朱霞;李小月;

O1-A-O2(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全程硝化)生物脫氮新工藝在焦化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    李玉平;李海波;林琳;曹宏斌;劉晨明;張懿;

亞硝化-厭氧氨氧化串聯(lián)工藝處理污泥脫水液的研究    劉杰;

厭氧氨氧化反應器啟動及富集培養(yǎng)方法研究    李祥;黃勇;袁怡;

城市污水亞硝化穩(wěn)定實現(xiàn)的途徑探討    王俊安;李冬;張杰;朱兆亮;付昆明;

可持續(xù)廢水處理法挑戰(zhàn)傳統(tǒng)技術    郝曉地

脫氮新技術助含氨廢水處理    翁國娟

新區(qū)百余小村莊建起“凈水站”    景明

無錫新區(qū)107個村莊建起污水處理站    善成

味精行業(yè)環(huán)保達標樹立典范    記者 呼躍軍

細菌:沒你想象的那么“壞”    彬彬

厭氧氨氧化混培物包埋固定化特性的研究    朱剛利

厭氧氨氧化性能的研究    張蕾

厭氧氨氧化工藝快速啟動及菌群特性研究    汪濤

基于亞硝化、厭氧氨氧化與反硝化的脫氮耦合工藝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徐崢勇

基于厭氧水解—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技術的城市污水脫氮工藝研究    高范

厭氧好氧除磷厭氧氨氧化脫氮城市污水再生全流程研究    王俊安

厭氧氨氧化工藝特性與控制技術的研究    唐崇儉

豬場廢水厭氧氨氧化反硝化甲烷化復合工藝特征分析及應用研究    顧平

甲魚養(yǎng)殖廢水厭氧氨氧化處理及其微生物機理研究    陳重軍

城市污水連續(xù)流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脫氮工藝與技術    馬斌

利用生物標志物梯烷脂研究東海厭氧氨氧化活動的時空分布特征    曹亞俐

混合營養(yǎng)型厭氧氨氧化的基礎研究    李聰

膠州灣養(yǎng)殖區(qū)沉積物厭氧氨氧化細菌的空間分布、多樣性和豐度的研究    孫秀會

硫酸鹽型厭氧氨氧化的啟動特性與影響因素研究    賴楊嵐

污水處理過程中厭氧氨氧化工藝的微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    李濱

厭氧氨氧化影響因素及一體化研究    李剛強

南海北部與鄂霍次克海深海沉積環(huán)境厭氧氨氧化細菌研究    邵蘇東

典型淡水養(yǎng)殖池塘厭氧氨氧化細菌的菌群結構、多樣性和定量研究    王謹

溫度對厭氧氨氧化的影響研究    鄭宇慧

厭氧氨氧化工藝的啟動及其處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研究    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