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FACE對水稻土產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種群及其活性的影響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8 17:02:41
熱度:

FACE對水稻土產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種群及其活性的影響【摘要】:利用江都市小記鎮(zhèn)的稻-麥輪作FACE平臺,采用最大可能(MPN)法,在2005年水稻生長季研究了不同施肥(常規(guī)N量和

【摘要】:利用江都市小記鎮(zhèn)的稻-麥輪作FACE平臺,采用最大可能(MPN)法,在2005年水稻生長季研究了不同施肥(常規(guī)N量和低N量)、不同秸稈還田(秸稈全還田和秸稈不還田)處理土壤中的產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數量在大氣CO2濃度升高(FACE)條件下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并且借助氣相色譜測定了土壤的產甲烷潛力和甲烷氧化潛力。結果表明:在秸稈全還田情況下,FACE對于產甲烷菌在分蘗期具有促進作用,而在抽穗期與收獲期具有抑制作用,這種作用在低N條件下達到顯著性(P0.05)水平。而秸稈不還田情況下,FACE對產甲烷菌無明顯促進作用;在低量N的施用情況下,FACE對于土壤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具有刺激作用,在水稻抽穗期土壤甲烷氧化菌數量明顯地高于對照,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而常規(guī)施N量秸稈全還田的情況下,在水稻的分蘗期、拔節(jié)期和收獲期FACE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數量卻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土壤的產甲烷潛力測定結果表明,FACE能促進土壤的CH4釋放,尤其是在常規(guī)N量施用條件下。當底物(加入外源CH4)充足時,FACE條件下能使土壤具有較高的氧化CH4的能力,其CH4氧化潛力明顯大于對照土壤,并且這種作用在常規(guī)N肥施用條件下尤為明顯,達極顯著性水平(P0.01)。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陸地生態(tài)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陸地生態(tài)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陸地生態(tài)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土壤與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關鍵詞】FACE 產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產甲烷潛力 甲烷氧化潛力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271111,40231003,40110817) 中國科學院創(chuàng)新方向項目(KZCX3-SW-440,KZCX2-SW-133)資助
【分類號】:S154.3
【正文快照】: 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增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所有溫室氣體中,甲烷(CH4)對溫室氣體效應的功效僅次于CO2,但其增溫潛勢卻為CO2的23倍[1]。近200年來CH4在大氣中的含量以每年1%的速度急劇增加[2],主要是由于CH4排放源的增加和CH4匯的減少[3]。稻田是大氣CH4最為重要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CO_2濃度增加對長白山森林土壤甲烷氧化影響    關鍵;張穎;史榮久;李慧;韓斯琴;徐慧;

大氣CO_2濃度升高下稻田土壤甲烷氧化的微生物調控機理    嚴陳

碳、氮物質對水稻田土壤甲烷氧化活性影響的研究    閔航,陳中云,吳偉祥,陳美慈

稻田甲烷的產生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    陳玉泉

稻田甲烷氧化與銨氧化關系研究進展    賈仲君,蔡祖聰

種植雜交稻對甲烷排放及土壤產甲烷菌的影響    段彬伍,盧婉芳,陳葦,陸雅海,郭望模,WassmannR,LantinRS

氮肥對土壤甲烷產生的影響    丁維新,蔡祖聰

FACE環(huán)境下不同秸稈與氮肥管理對稻田土壤產甲烷菌的影響    韓琳;史奕;李建東;岳進;謝寶華;朱建國;王鴿;

水稻田的甲烷釋放及其生物學機理    閔航,陳美慈,錢澤澍

氮肥對旱地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的影響    胡榮桂

開放式空氣CO_2濃度升高對水稻土壤可溶性C、N和P的影響    馬紅亮,朱建國,謝祖彬,張雅麗,劉剛,曾青

溫度對甲烷產生和氧化的影響    丁維新,蔡祖聰

厭氧發(fā)酵工藝動力學分析與優(yōu)化計算    梁金喜;

土壤有機質分解與轉化的驅動因素    關松;竇森;

秸稈還田的生態(tài)效應研究進展    朱自學;劉天學;

沼氣發(fā)酵微生物研究進展    虞方伯;羅錫平;管莉菠;張妙仙;單勝道;

氣候變化與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研究    刁軍;董曉明;劉鳳芝;賀明慧;

沱江流域資陽段面源污染現(xiàn)狀及防治對策    漆輝;伍鈞;田曉剛;楊剛;湯霖杰;

糖蜜酒精廢水兩相UASB處理工藝的酸化段特征    張仁江,張振家,谷成,張虹,戴樹桂

黃河口濱岸潮灘濕地CO_2、CH_4和N_2O通量特征初步研究    王玲玲;孫志高;牟曉杰;孫萬龍;宋紅麗;姜歡歡;

CO_2體積分數升高對土壤-植物系統(tǒng)碳過程的影響    趙光影;劉景雙;王洋;

CO_2倍增對不同氮水平下小麥幼苗根系及葉片NR活性的影響    宋淑英;許育彬;李世清;王佩玲;

利用畜禽廢水中氨氮馴化礦化垃圾填料氧化填埋場CH_4的研究    賈博;張后虎;張毅;王偉;吳睿;張維佳;

FACE和N處理對三系雜交秈稻汕優(yōu)63產量形成的影響    劉紅江;楊連新;黃建曄;董桂春;朱建國;劉鋼;王余龍;

牛糞沼氣發(fā)酵過程中物質轉化、微生物生理群變化及產甲烷菌多樣性研究    汪婷;何健;趙子如;李順鵬;

牛糞沼氣發(fā)酵過程中產甲烷菌群落結構的RFLP分析    何健;汪婷;梅琴;李順鵬;

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產甲烷菌的多樣性分異    崔中利;王英;滕齊輝;張斌;曹慧;

論城鎮(zhèn)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綜合效益    劉銀洲;劉春麟;劉春成;徐遠明;周曉棠;

沱江流域資陽段面源污染現(xiàn)狀及防治對策    伍鈞;田曉剛;楊剛;湯霖杰;

沱江流域資陽段面源污染現(xiàn)狀及防治對策    伍鈞;田曉剛;胡德忠;楊剛;

氣候變化背景下跨區(qū)域FACE試驗網絡的研究    韓雪;

氣候變暖對寧夏引黃灌區(qū)土壤鹽分及其灌水量的影響    肖國舉;張強;李裕;張峰舉;王潤元;羅成科;

不同類型河濱濕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免耕方式對燕麥田溫室氣體排放與土壤性狀的影響    張志棟

減緩華中典型雙季稻田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措施的研究    秦曉波

植物促生菌與CO_2聯(lián)合作用對商陸和籽粒莧富集銫的影響及其相關機理研究    廖上強

沼氣高效厭氧發(fā)酵的條件及產氣效應研究    楚莉莉

稻田系統(tǒng)主要礦質元素生物有效性對大氣CO_2濃度升高的響應研究    郭嘉

催化填料研制及其變速生物濾池處理城市污水性能研究    方芳

稻鴨共棲免耕減排甲烷機制及綜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系統(tǒng)的特性及調控研究    徐金蘭

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農田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特征    高志嶺

鎘脅迫下黑麥草對二氧化碳升高的生理生化響應研究    賈炎

耕作方式及其轉變對麥玉兩熟農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響    田慎重

垃圾生物覆蓋土對填埋場甲烷減排的機理研究    王靜

閩江河口沼澤濕地土壤甲烷產生潛力及其影響因子    陳重安

城市污泥添加廚余垃圾厭氧發(fā)酵產揮發(fā)性脂肪酸的研究    張莉

閩江河口蘆葦濕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分析    廖稷

營養(yǎng)元素的添加對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碳過程的影響    徐淑新

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甲烷排放的研究    唐其文

密云水庫溫室氣體通量的時空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楊萌

垃圾填埋場覆土層植物根圍甲烷氧化活性研究    趙長煒

稻田甲烷排放及產生、轉化、輸送機理    王明星,李晶,鄭循華

稻田CH_4的傳輸    上官行健,王明星,陳德章,沈壬興

生活垃圾填埋操作方式對覆土中Ⅰ型甲烷氧化菌的影響研究    余婷;何品晶;呂凡;邵立明;

高濃度CO_2對紅松根際及根外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賈夏;韓士杰;趙永華;周玉梅;

大氣CO_2濃度升高對作物根際土壤氮的影響    馬紅亮;吳艷紅;朱建國;徐一杰;謝祖彬;劉鋼;楊玉盛;

大氣CO_2濃度升高對稻麥根系周圍土壤C、P、K的影響    馬紅亮;徐一杰;朱建國;吳艷紅;謝祖彬;劉鋼;高人;

開放式空氣中CO_2濃度增高(FACE)對水稻生長和發(fā)育的影響    楊連新;王云霞;朱建國;Toshihiro Hasegawa;王余龍;

大氣CO_2濃度升高對稻田土壤溶液中陰離子濃度的影響    王小治;尹微琴;孫偉;封克;朱建國;

土壤微生物對大氣CO_2濃度升高的響應    羅艷

水稻土中CH_4氧化的研究    顏曉元,蔡祖聰

土壤 Eh 和溫度對稻田甲烷排放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    徐華,蔡祖聰,李小平

不同栽培措施對水稻田甲烷釋放甲烷產生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影響    閔航,陳美慈,錢澤澍

CO_2 濃度升高對水稻根系分泌物的影響——總有機碳、甲酸和乙酸含量變化    王大力,林偉宏

不同水稻土甲烷氧化菌和產甲烷菌數量與甲烷排放量之間相關性的研究    陳中云,閔航,陳美慈,趙宇華

水稻田的甲烷釋放及其生物學機理    閔航,陳美慈,錢澤澍

土壤質地、溫度和Eh對稻田甲烷排放的影響    蔡祖聰,沈光裕,顏曉元,鶴田治雄,八木一行,陽捷行

稻草還田對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影響    陳葦,盧婉芳,段彬伍,Wassmann R,Lantin RS

大氣CO_2濃度升高對植物—土壤系統(tǒng)地下過程影響的研究    馬紅亮,朱建國,謝祖彬

產甲烷菌研究進展    單麗偉,馮貴穎,范三紅

稻田CH_4排放及控制技術的研究(英文)    王增遠,徐雨昌,李震,過益先,R Wassmann,H U Neue,R S Lantin,L V Buendia

自然濕地土壤產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樣性的分子檢測    佘晨興;仝川;

溫度對甲烷產生和氧化的影響    丁維新,蔡祖聰

產甲烷菌的分離純化培養(yǎng)及其培養(yǎng)基對于菌株的選擇作用    龐德公;楊紅建;

不同類型土壤中甲烷釋放特性和產甲烷菌數量的研究    陳美慈,閔航,吳偉祥,賈伯華

反芻動物瘤胃產甲烷古菌的生物學研究    劉園園;張卉;王士長;

厭氧濾器處理屠宰廢水的微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    趙宇華;錢澤澍;

濕地稻-鴨復合生態(tài)種養(yǎng)對甲烷菌種群數量影響的研究    鄧曉,廖曉蘭,黃璜,唐群鋒

雞糞沼氣池產甲烷菌多樣性    郎會花;楊洪江;張永剛;

能源微生物的研究進展    賀靜;馬詩淳;黎霞;劉來雁;鄧宇;張輝;

輔酶F_(420)及其在厭氧處理中的作用    吳唯民;蔣青;

低溫產甲烷菌的研究現(xiàn)狀    宋素琴;張志東;顧美英;房世杰;

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產甲烷菌的多樣性分異    崔中利;王英;滕齊輝;張斌;曹慧;

植物光合作用對開放式CO_2濃度增高(Free Air CO_2 enrichment,FACE)的響應與適應    陳根云;

土壤-作物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大氣CO_2濃度升高的響應    謝祖彬;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結構和功能解析    邢新會;羅明芳;吳昊;王磊;

瘤胃甲烷調控方法評述    劉開朗;王加啟;卜登攀;李旦;趙圣國;于萍;

高密度培養(yǎng)甲烷氧化菌的研究    吳昊;邢新會;緱仲軒;

水稻葉片光合作用對開放式空氣CO_2濃度增高(FACE)的響應與適應    陳根云;勇振華;廖軼;陳悅;張海波;張道允;朱建國;許大全;

小麥葉片光合作用對開放式空氣CO_2濃度增高(FACE)的響應與適應    廖軼;陳根云;張道允;朱建國;許大全;

牛糞沼氣發(fā)酵過程中產甲烷菌群落結構的RFLP分析    何健;汪婷;梅琴;李順鵬;

ONE FACE TO CHINA在中國統(tǒng)一管理    劉燕

氣象部門首個FACE試驗平臺建成    

未來世界的“窗口”    本報記者 張曄

他們?yōu)?0年后水稻產量“把脈”    蔡立 吳紅梅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對糧食生產到底有多大影響    本報記者 張曄

瓦斯克星——微生物    談奇石

分級管理 全力支持    郭瑩

日本期待收獲巨量天然氣    況葉

戶外品牌為什么在中國喜歡獨立門戶?    本報記者 王佳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藥物治療進展    

瘤胃產甲烷菌定量檢測與微生物菌群調控研究    郭嫣秋

晉南牛和山羊瘤胃產甲烷菌多樣性研究    裴彩霞

絞股藍皂甙對山羊瘤胃菌群及微生物發(fā)酵特性和甲烷產量的影響    王新峰

FACE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及其原因分析    黃建曄

水和乳化液對煤層產甲烷菌群活性影響研究    肖棟

沼澤濕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機理研究    丁維新

厭氧烴降解產甲烷菌系的組成及其代謝產物的特征    周蕾

高溫油藏微生物群落結構及石油烴厭氧降解產甲烷體系構建研究    Mbadinga Serge Maurice

系列硫酸寡糖的制備及其結構與序列分析    于廣利

甲烷氧化菌的微生態(tài)解析及其應用基礎研究    韓冰

提高產甲烷菌活性的應用研究    呂映輝

豬后腸產甲烷菌群多樣性及其與乙酸生成關系的研究    楊翠鳳

mcr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分析沼氣池產甲烷菌多樣性中的應用研究    徐彥勝

長期不同施肥對中國東北黑土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與功能的影響    楊芊葆

甲烷氧化菌的高密度培養(yǎng)    梁洪野

低溫產甲烷菌群分析    王宇珊

水稻生長和產量對大氣CO_2濃度升高響應的基因型差異-FACE研究    賴上坤

稻米品質對大氣CO_2濃度升高響應的基因型差異-FACE研究    李亞平

開放式空氣中CO_2濃度升高(FACE)對秈稻品種穎花形成的影響    王陳燕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響因素和甲醇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    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