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生物質灰渣對生活污水處理效果的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20 13:49:15
熱度:

生物質灰渣對生活污水處理效果的研究【摘要】:長久以來,生活污水處理是農村環(huán)境建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由于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等原因,農村生活污水難以收集和集中處理,制約了大型的污水處理設備

【摘要】:長久以來,生活污水處理是農村環(huán)境建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由于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等原因,農村生活污水難以收集和集中處理,制約了大型的污水處理設備的建設。所以,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的現象普遍存在,生活污水排放到周邊農田、河流或湖泊,對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威脅,嚴重制約了農村地區(qū)生態(tài)建設。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城鄉(xiāng)建設的加快,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越來越受到關注。而由此應用而生的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并日益成為當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研究熱點。 結合重慶多山的地形特征和農村分散居住的特點,本文以生物質灰渣為材料,采用土壤滲濾系統(tǒng),利用生物質灰渣疏松多孔和強大的吸附性能,通過消納、吸收,凈化生活污水,研究生物質灰渣對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試驗設計進水水力負荷、填料密度和生物質灰渣顆粒粒徑,研究不同因素對生活污水處理的影響,探究最佳操作參數,為生物質灰渣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論指導。主要結論如下: 1、生物質灰渣對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隨著水力負荷的增加呈遞減的趨勢,5種處理的去除效果表現為W1(5cm3/(cm2-d))W5(7.5cm3/(cm2-d))W4(10cm3/(cm2-d))W3(12.5cm3/(cm2-d))W2(15cm3/(cm2·d)),在水力負荷為7.5~12.5cm3/(cm2·d)范圍內,生物質灰渣對COD的去除效果最好。5種水力負荷出水總氮(TN)濃度隨進水次數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這個過程中,5種水力負荷下出水TN濃度分別為14.54mg/L、12.65mg/L、6.89mg/L、5.61mg/L和3.46mg/L,去除率為46.6%、52.2%、81.0%、84.8%和88.4%,隨水力負荷的增加,TN的去除效果顯著增加。出水總磷(TP)濃度隨進水次數的增加逐漸升高,去除效果逐漸減弱。改變水力負荷對TP的去除產生消極影響,隨著水力負荷的增加,TP去除效果降低,大小為W4W3W5W2W1。5種水力負荷下氨氮的去除效果均表現優(yōu)良,去除率分別達到98%以上,效果顯著。 2、隨著填料密度的增加,生物質灰渣對COD的去除率表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平均去除率大小順序為R2(0.35g/cm3) R1(0.3g/cm3) R3(0.4g/cm3)。多重比較發(fā)現,R2、R1與R3處理存在顯著的差異性,R3處理對COD的去除效果最差。三種密度填料對TN的去除率大小表現為R2(84.8%) R3(43.3%) R1(26.1%),可見0.35g/cm3的填料密度對TN的去除效果最好。三種密度下平均出水TP濃度分別為0.406mg/L、0.249mg/L和0.406mg/L,平均去除率大小順序為R2(91.3%)R1(85.8%)R3(85.6%),去除效果都較高,方差分析顯示3種處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3種處理對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均達到97%以上,處理間不存在差異性。 3、生物質灰渣對COD的去除效果隨粒徑的增加而增加,在0.25~0.5mm粒徑范圍內出水COD濃度為29.9mg/L,去除率為79.2%,去除效果最好。試驗運行期間,出水TN濃度隨進水次數的增加而增加,前期均保持較高的TN去除率。隨著顆粒粒徑的增加,TN的去除效果逐漸增加,L6(0.1mm)對TN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TP濃度隨著試驗的進行逐漸升高,試驗運行期間,TP的出水濃度大小為L4(0.1~0.25mm)L1(0,25~0.5mm)L3(0.25~0.5mm+0.1mm)L2(0.25~0.5mm+0.1~0.25mm)L5(0.1~0.25mm+0.1mm)L6(0.1mm),顆粒粒徑小于0.1mm時,生物質灰渣對TP的去除效果最差。隨著進水次數的增加,0.1mm顆粒填料對氨氮的去除效果減弱,出水氨氮濃度逐漸升高,而粒徑為0.25-0.5mm的填料則表現出較強的氨氮去除效果。 4、通過水力負荷和填料密度綜合研究發(fā)現,填料密度在0.3-0.35g/cm3,水力負荷在7.5-12.5cm3/(cm2·d)之間時,生物質灰渣對生活污水中COD的處理效果最好;低水力負荷下高密度的填料對TN的去除效果較好,高水力負荷下中等填料密度則具有較好的效果,相比而言R2W5處理效果最好;低水力負荷和中密度填料對生活污水中TP的去除效果較好;氨氮的去除受調控因子限制較小,各種處理均能較好的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氨氮。 【關鍵詞】:生物質灰渣 生活污水 水力負荷 粒徑 密度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X799.3
【目錄】: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文獻綜述12-22
  • 1.1 生活污水的概況12-13
  • 1.2 生活污水的特性13-14
  • 1.3 生活污水的處理現狀14
  • 1.4 生活污水的研究概況14-18
  • 1.4.1 國外生活污水處理現狀14-15
  • 1.4.2 國內農村污水處理現狀15-18
  • 1.5 生物質灰渣的特性及利用18-20
  • 1.5.1 生物質灰渣的理化性質18-20
  • 1.5.2 生物質灰渣的農業(yè)利用20
  • 1.6 結語20-22
  • 第2章 緒論22-24
  • 2.1 研究目的和意義22
  • 2.2 研究目標22
  • 2.3 研究內容22
  • 2.4 研究技術路線22-24
  • 第3章 材料與方法24-28
  • 3.1 試驗材料24
  • 3.2 實驗設計24-25
  • 3.3 測定方法25-26
  • 3.4 數據處理與計算26-28
  • 第4章 結果與分析28-50
  • 4.1 改變水力負荷對生物質灰渣處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影響28-34
  • 4.1.1 改變水力負荷對生活污水中COD去除的影響28-29
  • 4.1.2 改變水力負荷對生活污水中TN去除的影響29-31
  • 4.1.3 改變水力負荷對生活污水中TP去除的影響31-32
  • 4.1.4 改變水力負荷對生活污水中氨氮去除的影響32-33
  • 4.1.5 小結33-34
  • 4.2 填料密度對生物質灰渣處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影響34-40
  • 4.2.1 填料密度對生活污水中COD去除的影響34-36
  • 4.2.2 填料密度對生活污水中TN去除的影響36-37
  • 4.2.3 填料密度對生活污水中TP去除的影響37-38
  • 4.2.4 填料密度對生活污水中氨氮去除的影響38-39
  • 4.2.5 小結39-40
  • 4.3 填料密度和水力負荷組合方式對生物質灰渣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的影響40-42
  • 4.3.1 不同組合方式對生活污水中COD的處理效果40-41
  • 4.3.2 不同組合方式對生活污水中TN的處理效果41
  • 4.3.3 不同組合方式對生活污水中TP的處理效果41-42
  • 4.3.4 不同組合方式對生活污水中氨氮的處理效果42
  • 4.4 填料顆粒粒徑對生物質灰渣處理生活污水的影響42-50
  • 4.4.1 不同粒徑對生活污水中COD去除的影響42-44
  • 4.4.2 不同粒徑對生活污水中TN去除的影響44-45
  • 4.4.3 不同粒徑對生活污水中TP去除的影響45-46
  • 4.4.4 不同粒徑對生活污水中氨氮去除的影響46-48
  • 4.4.5 小結48-50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50-52
  • 參考文獻52-56
  • 致謝56-58
  • 參加課題與發(fā)表論文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國外污水灌溉新技術    曾令芳,吳小亮

污水滲濾土地處理系統(tǒng)中的復氧方式及效果    何江濤,張達政,陳鴻漢,湯鳴皋

秸稈資源評價與利用研究    畢于運

重金屬鉛的生態(tài)效應及其地球化學循環(huán)    劉奇;王化可;李文達;

石油污染物對小白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鄭福麗;江麗華;劉兆輝;王梅;林海濤;宋效宗;

砂濾池系統(tǒng)處理北方農村生活污水試驗研究    王艷芹;袁長波;邊文范;姚利;李國生;張昌愛;劉英;

層次分析法在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評價中的應用    陳永寧;趙和蒼;曹恒;

MBR技術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    王伯昉;

常熟地區(qū)水質監(jiān)測與分析    朱東興;韓恕;楊玉兵;沈宗根;呂洪飛;郝建華;

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汪小勇,張超蘭,姜文

齊螨素等3種農藥對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評價    孔凡彬;謝國紅;袁玉清;陳錫嶺;

鎘對植物毒害與植物耐鎘機理研究進展    熊愈輝;楊肖娥;

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復原理及研究進展    蘇增建;李敏;王穎;

土壤污染與農產品安全及人體健康    邵紅建;常江;張自立;章力干;花日茂;

土地滲濾技術處理高爾夫園區(qū)生活污水的試驗研究    劉飛;鄧輔唐;孫珮石;卿小燕;

高分子“PVF”微濾功能膜的研制生產與開發(fā)應用    銀永發(fā);賀才富;

膜技術在環(huán)境工程中的應用    許榮鵬;

膜分離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中的應用    許振良;

納濾膜法脫除干法腈綸紡絲洗滌廢水中非揮發(fā)組分的研究    鐘常明;郎萬中;許振良;管愛國;朱亞平;

UF-RO處理鋁型材廢水及中水回用技術    許振良;白心平;程亮;魏永明;

MBR處理偶氮染料廢水的啟動特性研究    陳桂娥;李嘯寰;許振良;

人工快滲技術在受污染河道水環(huán)境生態(tài)修復中的應用    賴梅東;劉歡;張海鳳;梅立永;李旭寧;

微濾-電滲析工藝處理高礦化度礦井水的試驗研究    邱瑞芳;崔莉;楊鳳玲;程芳琴;

污水生化處理的智能建模與優(yōu)化控制策略應用研究    楊紅

鄱陽湖重金屬污染特征研究及環(huán)境容量估算    李鳴

人工濕地處理城鎮(zhèn)污水和豬場廢水研究    李淑蘭

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適用技術及機理研究    張增勝

崇明前衛(wèi)村微污染水體的生態(tài)修復與基質研究    張小東

德興銅礦污染土壤重金屬形態(tài)分布特征及微生物分子生態(tài)多樣性研究    謝學輝

土壤鎘污染及農藝調控對蘋果樹體鎘積累影響的研究    于祎飛

智能化控制SBBR處理城市污水脫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學研究    金云霄

青島近海鰭藻種群動態(tài)與產毒特征研究    羅璇

吉林—長春—四平城市經濟帶表土環(huán)境質量評價與生態(tài)地球化學分區(qū)    鮑新華

社會理性決策視角下的農地城市流轉效益測度    胡漪

礦區(qū)植物脅迫作用與遙感信息提取    胡紅

哈爾濱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研究    羅嬌贏

鄱陽湖湖區(qū)水體營養(yǎng)鹽分布格局及富營養(yǎng)化動態(tài)分析    吳穎靖

生產性IC反應器的啟動及“酸化”研究    沈小華

土壤滲濾處理小城鎮(zhèn)污水的試驗研究    田立

玉米酒精廢水處理工藝及啟動研究    蘇濤

污水灌溉對苜蓿生長、品質及土壤相關理化性質的影響    張志華

鍍鎳廢水的處理回用技術研究    李家業(yè)

聚氯乙烯超濾膜親水性改性及水過濾性能研究    謝榮華

抗蟲棉保留利用營養(yǎng)枝的效應和技術研究    董合忠,李振懷,李維江,唐薇,曲惠英,張冬梅

冬小麥小葉型與經濟系數及超高產的關系    李均先,李希鵬,王曉彥,呂秀敏

秸稈焚燒對農田土壤動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解愛華;付榮恕;

氮水耦合對玉米產量和品質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    邵國慶;李增嘉;蘇詩杰;王本翠;趙建波;鄭延海;韓賓;寧堂原;

不同類型鉀肥對甘薯鉀素積累和利用率的影響    王鋒;王汝娟;陳曉光;史春余;

主要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模式    胡榮根;

雜交稻葉面專用新藥“稻多收”的增產效果研究    印天壽,唐玉華,儲修云

單季晚稻高產特性及其配套技術分析    溫懷楠,趙建平,劉金弟

豫東平原夏芝麻高產形態(tài)·生理指標及栽培技術研究    張化遠;岳學友;楊銘;侯樂新;

小麥收獲指數與產量關系研究    李亞敏;柴建明;孫振委;安浩軍;

有機肥對谷子生育性狀及產量影響的研究    祁宏英

細胞質雄性不育玉米增產的生理機制    李從鋒

農牧交錯帶地膜春玉米生態(tài)特征及其氮肥效應的研究    王瑞軍

不同栽培模式和鋅肥對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夏玉米抗旱性的影響    李萌

不同類型甘蔗品種的葉梢產量及其養(yǎng)牛效益比較    許紅

基于棉秸稈中的木糖生物轉化木糖醇的研究    李飛

不同基因型玉米碳氮代謝差異研究    萇建峰

氮磷對旱地冬小麥/夏玉米產量及水氮利用的影響    張文偉

夏玉米—冬小麥輪作土壤CO_2釋放效應及其機理研究    劉合明

合肥市秸稈綜合利用的問題研究    姜樹

地下滲濾生物強化系統(tǒng)的建立及水力負荷對系統(tǒng)脫氮效果的影響    代瑩;李全艷;孫鐵珩;

加壓溶氣氣浮用于鋼鐵總排廢水的研究    韓劍宏;劉海亮;

改良地下滲濾系統(tǒng)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李海波;李英華;孫鐵珩;胡筱敏;

分散式高負荷地下滲濾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和運行    張榮;楊永強;劉勁松;吳世軍;陳繁榮;

兩種介質條件下土壤滲濾系統(tǒng)的特性研究    王哲;朱遠航;趙晨;

地表漫流系統(tǒng)處理污染河水工程設計探討    孫敏;阮曉紅;曾揚;

組合填料生物濾池處理錦綸廢水二級出水的性能研究    劉芳;趙朝成;張秀霞;趙東風;

沸石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城市納污河水    朱小彪;高寶玉;許春華;張憲忠;張永強;

蚯蚓生物濾池的硝化性能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邢美燕;楊健;馬小杰;陳巧燕;

表流濕地冬季運行效果及植物腐爛影響的初步研究    李靜;尹澄清;王為東;陳慶鋒;

臭氧氧化法處理豬場“厭氧-好氧”深度水的研究    趙翔涌;樊栓獅;楊向陽;祝慧;梁得清;

變水力負荷條件下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效能的實驗研究    韓禎;程文;馬騰;程文娟;

波形潛流濕地對低濃度生活污水凈化效果的研究    曾祥英;章北平;孫高升;

UASB反應器處理垃圾滲濾液內循環(huán)運行試驗研究    袁志宇;程赟林;

垂直流人工濕地系統(tǒng)的發(fā)展及對其水力負荷的分析    顧國泉;鄧歡歡;李建華;

ABR反應器在化學合成制藥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徐梓懷;

循環(huán)水池塘養(yǎng)殖生態(tài)工程系統(tǒng)工藝設計及凈化效能(英文)    李谷;吳恢碧;陶玲;姚雁鴻;曾夢兆;

我國農村飲用水除氟試驗研究    田媛;陳永明;王琦;劉效蘭;

宣鋼4#連鑄機設備水系統(tǒng)升級實踐    劉偉;

無泡供氧硅橡膠膜生物反應器處理生活污水工藝及動力學研究    蔣柏泉;劉小兵;

二氧化碳也能治水污染    馮永鋒

禹城人工濕地工程完工    記者 鐘偉 通訊員 倩倩 珊珊 玉鵬

城市污水處理回用技術綜合評價與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    周振民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難降解污水處理找到好辦法    王永軍

污水處理人工快速滲濾系統(tǒng)研究    張金炳

城鎮(zhèn)生活污水楊樹林地慢速滲濾生態(tài)處理研究    白保勛

人工快速滲濾系統(tǒng)污染物去除機理及其處理效果研究    劉家寶

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系統(tǒng)除磷研究    張晟

人工快速滲濾系統(tǒng)污染物去除機理及動力學研究    許文來

城市綠地對降雨徑流及其污染物削減研究    楊栩

折流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城市污水的特性及其除磷脫氮效能研究    嚴子春

水生植物濾床技術改善富營養(yǎng)化水體水質的研究    宋海亮

側向流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及其除磷脫氮效能研究    張紅晶

曝氣生物濾池深度凈化有機廢水的研究    章勝紅

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劉志勇

人工濕地改善湖泊水質試驗研究    譚琴

人工濕地系統(tǒng)實現中水回用實驗工藝研究    王俊

垃圾滲濾液回灌過程中氮元素及其它污染物的轉化規(guī)律    胡海

天然沸石填料曝氣生物濾池脫氮性能和生物再生研究    李冰

低密度沸石曝氣生物濾池處理低濃度氨氮實驗研究    錢福國

土壤—植物滲漏系統(tǒng)中水力負荷及植物對污水凈化的影響研究    倪政

淺流人工濕地中植物根系與水力負荷的研究    王小龍

人工濕地中植物根系的水力負荷研究    蔣小雷

砂土處理生活污水的性能試驗研究    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