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土壤—植物滲漏系統(tǒng)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效果與蔬菜廢棄物漚制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20 13:49:00
熱度:

土壤—植物滲漏系統(tǒng)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效果與蔬菜廢棄物漚制研究【摘要】:本文系湖南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重點項目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0NK2006)。為全面推進區(qū)域性農村清潔工程建設,

【摘要】:本文系湖南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重點項目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0NK2006)。為全面推進區(qū)域性農村清潔工程建設,構建適于湖南農村生活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與模式,本文以湖南省不同生態(tài)區(qū)2007~2010年已建土壤—植物滲漏凈化池入、出水為研究對象,通過不同季節(jié)定位取樣與室內分析測定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入、出水中pH值、銨態(tài)氮、化學需氧量(COD)、總氮、總磷的含量及其變化;并以春夏季當季2種葉菜類蔬菜廢棄物為研究對象,通過簡易自然漚制法,研究了蔬菜漚肥中pH、可溶性氮磷鉀指標含量及其變化。所得結果如下: (1)各生態(tài)區(qū)、各年限、各季節(jié)中,土壤—植物滲漏池對應入、出口各192個水樣的pH值無明顯差異,均在國家相關污水排放標準(pH6~9)范圍內;出口水樣COD含量均全部達標;出口水樣總氮的處理效率比較好,降低率最高達到了98.3%,桃源夏季,赫山春、夏、秋季,寧鄉(xiāng)夏、冬季,能夠全部達標,其他生態(tài)區(qū)、季節(jié)的達標率也在75%以上;出口水樣銨態(tài)氮的處理效率良好,降低率最高達到86.3%,達標率最高為91%;出口水樣總磷的處理效率較差,雖然降低率不低,但仍出現(xiàn)達標率較低或全部不達標的情況。綜上所述,除磷外經(jīng)土壤—植物滲漏池處理后的污水各項指標處理效果良好,即使不能達標的,但因其含量較低,可直接用于農田灌溉,因此該項技術適合在湖南省各地推廣應用。 (2)春夏季包菜和夏芽白廢棄物采用桶裝簡易漚制15天后,各漚肥中的pH值均在中性附近,可溶性氮占總氮的比例為49~76%(銨態(tài)氮占總氮的42~72%),可溶性磷和鉀分別占總磷、總鉀的比例為26~43%和22~40%。因此在平均氣溫25~29℃條件下,以保護環(huán)境和防止氮的揮發(fā)損失為前提,葉菜類蔬菜廢棄物漚肥中銨態(tài)氮平均含量達漚肥總氮的50%以上時可結束漚制,即漚制時間以10~15天為宜(含水量高的如夏芽白類的葉菜類蔬菜的漚制時間還可提前至10天左右)。 【關鍵詞】:湖南省 農村生活污水 蔬菜廢棄物 土壤—植物滲漏系統(tǒng) 簡易漚制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X799.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9
  • 第一章 緒論9-16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9-10
  • 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0-14
  • 2.1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概述10-13
  • 2.2 農村蔬菜廢棄物的處理技術研究現(xiàn)狀13-14
  • 3 存在問題和研究展望14-16
  • 第二章 研究內容與方法16-19
  • 1 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16-17
  • 1.1 土壤-植物滲濾系統(tǒng)定位水樣采集16-17
  • 1.2 蔬菜廢棄物桶裝自然漚制試驗17
  • 2 測定項目與方法17-18
  • 2.1 水體測定指標與方法17-18
  • 2.2 漚肥測定指標與方法18
  • 3 評價標準與方法18
  • 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處理方法18
  • 5 研究技術路線18-19
  • 第三章 土壤—植物滲漏系統(tǒng)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效果與評價19-27
  • 1 數(shù)據(jù)分析19-25
  • 1.1 pH值19-20
  • 1.2 化學需氧量20-21
  • 1.3 銨態(tài)氮21-22
  • 1.4 總氮22-24
  • 1.5 總磷24-25
  • 2 小結與討論25-27
  • 2.1 小結25-26
  • 2.2 討論26-27
  • 第四章 蔬菜廢棄物桶裝簡易漚制的效果研究27-31
  • 1 蔬菜漚肥中的pH值27
  • 2 蔬菜漚肥中的各養(yǎng)分含量27-30
  • 2.1 包菜漚肥中各養(yǎng)分含量27-28
  • 2.2 芽白漚肥中各養(yǎng)分含量28-29
  • 2.3 混合蔬菜漚肥中各養(yǎng)分含量29-30
  • 3 小結與討論30-31
  • 第五章 全文結論與討論31-33
  • 1 主要結論31-32
  • 2 建議與對策32-33
  • 參考文獻33-36
  • 致謝36-37
  • 作者簡介3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組合工藝試驗研究    向速林;

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研究述評    侯京衛(wèi);范彬;曲波;蔡亮;朱仕坤;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綜述    曹群;佘佳榮;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探討    蘇東輝,鄭正,王勇,羅興章,吳文繼

人工復合生態(tài)床處理低濃度農村污水    劉超翔,胡洪營,張健,盛建武,黃霞,施漢昌,錢易

組合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冉全;呂錫武;

高水分蔬菜廢物和花卉廢物批式進料聯(lián)合堆肥的中試    張相鋒,王洪濤,聶永豐

日本琵琶湖流域的生活污水治理對策    李適宇

湖南循環(huán)農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李志純;謝可軍;

美、日、韓農民怎樣改善生活環(huán)境    舒哲;

鄉(xiāng)鎮(zhèn)生活污水水體高效氨氮降解菌株的篩選    袁征;徐建平;

蘇中地區(qū)農村固體廢棄物的處置現(xiàn)狀及治理建議    周建;丁愛芳;

利用人工濕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應俊輝;

我國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原因分析及改善對策    何學松;

淺談農村面源污染的現(xiàn)狀及其治理措施    牛瑞芹;何榮;

生化一體化反應器的應用及發(fā)展    李英華;孫鐵珩;李海波;李曉東;

熱帶農業(yè)廢棄物資源及沼氣利用    焦靜;王金麗;鄧怡國;李明;歐忠慶;宋德慶;

汽爆技術在農作物秸稈利用中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    楊春和;張愛軍;白曉龍;喬啟成;陳效民;

農業(yè)面源污染及環(huán)境生物防治技術研究    劉蕾;姜靈彥;??×?

我國農田污灌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對作物的影響研究進展    黃春國;王鑫;

青西三鎮(zhèn)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應用研究    趙賢豹;曾艷麗;陳劍中;李祥;

論都市農業(yè)的節(jié)能減排    楊興洪;吳方衛(wèi);

淺議農作物秸稈利用現(xiàn)狀及對策    賈春雨;

我國農村水污染控制對策研究    田瑩;王臘春;霍雨;

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及區(qū)域模式淺談    劉英;郭純青;

復合型生物凈化槽對農村生活污水凈化    徐功娣;張增勝;占達東;李沖;陳季華;

污染物不同濃度對傾斜土槽污水凈化的影響    李方敏;于廣超;高繡紡;

農村地區(qū)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對策    李浩;王順發(fā);熊兵;田先鋒;

人工濕地在生活污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    陸繼來;趙璇;王惠中;夏明芳;王琳;王志良;

沱江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源調查    付永勝;陳俊敏;范興建;

有機廢棄物CO_2施肥發(fā)酵過程中基質理化性狀變化及殘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規(guī)模化畜禽養(yǎng)殖廢棄物處理的技術經(jīng)濟優(yōu)化研究    馬永喜

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適用技術及機理研究    張增勝

農林有機廢棄物堆腐生產花卉栽培基質研究    欒亞寧

海河流域農業(yè)非點源污染負荷估算與評價研究    朱梅

玉米秸稈及其纖維素的改性和吸附水體鎘離子的機理研究    鄭劉春

減排降污控制稻田面源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技術研究    馮國祿

中國主要生物質廢物環(huán)境影響與污染治理策略研究    羅鈺翔

中國農村戶用沼氣區(qū)域適宜性與可持續(xù)性研究    陳豫

城鎮(zhèn)生活污水楊樹林地慢速滲濾生態(tài)處理研究    白保勛

丹江口庫區(qū)代表性水源地農村水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    王華玲

農業(yè)廢棄物熱解特性的研究    唐京禧

利用亮斑扁角水虻轉化畜禽糞便工藝條件的優(yōu)化及應用    平磊

土壤滲濾處理小城鎮(zhèn)污水的試驗研究    田立

污水灌溉對苜蓿生長、品質及土壤相關理化性質的影響    張志華

人工濕地修復沈撫灌渠污水研究    姜曉峰

生物濾池除磷填料的篩選及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吳瑛瑛

生物質炭的制備及對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研究    張璟慧

我國農村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研究    向菲

云南高原人工濕地脫氮除磷效果對比分析研究    杜瀟

城郊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梁卓;何國富;劉偉;王凡;

沈陽市典型農村生活垃圾狀況調查及污染防治研究    李悅;

三峽庫區(qū)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特征分析    魏星;彭緒亞;賈傳興;劉斌;張鵬;袁榮煥;

水源保護區(qū)農村生活污染排放特征研究    馮慶;王曉燕;王連榮;

農村地區(qū)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研究    胡恒祥;呂偉婭;梁磊;王曉玲;

不同pH值和溶解氧對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基質去除率的影響    馬秀蘭;田嬌;曹國軍;王曉龍;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新工藝    張悅,姚念民

廢水處理與利用生態(tài)工程Ⅱ—類型及一些案例    趙思平,顏京松

厭氧水解-高負荷生物濾池處理城鎮(zhèn)污水的中試研究    楊健,吳一蘩,王樹乾,施鼎方

土壤毛管滲濾污水凈化綠地利用研究    楊麗萍,田寧寧,褚富春

巢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染源產排污特征與規(guī)律研究    孫興旺

生物生態(tài)組合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研究    劉晉

湖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水量水質調查與分析    孫瑞敏

農村生活污水(太湖流域)水質水量調查研究    徐洪斌;呂錫武;李先寧;荊肇乾;

佛岡縣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現(xiàn)狀及對周圍水質的影響和對策    張水芹;

植物-土壤滲濾法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工藝研究    楊佘維;謝可軍;趙婷;李冀;

塔式蚯蚓生態(tài)濾池處理集中型農村生活污水工程設計    李軍狀;羅興章;鄭正;李培培;孟卓;

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王暉;

上海用厭氧技術處置農村生活污水    

上海浦東投入7.96億元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凹土陶粒固定微生物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    馬喜君;

農村生活污水生態(tài)發(fā)展思路探討    廖凌;趙榮樂;溫美華;

淺析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適用技術    張家煒;周志勤;

健全管理制度、研發(fā)實用技術是盡快解決農村生活污水防治問題的當務之急    

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技術模式及案例分析    沈豐菊;張克強;張艷麗;宋成軍;楊鵬;黃治平;

農村地區(qū)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對策    李浩;王順發(fā);熊兵;田先鋒;

國內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模式探討    張克強;李軍幸;張洪生;宋紹奎;

關于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策的研究    王軍;王淑燕;鄭飛;翟帆;

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及區(qū)域模式淺談    劉英;郭純青;

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技術與一體化裝置    賈曉競;張亞雷;周雪飛;

青西三鎮(zhèn)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應用研究    趙賢豹;曾艷麗;陳劍中;李祥;

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調查研究    郭雪松;鄒娟;梁瀚文;劉俊新;

科學應用“凈化沼氣+人工濕地”技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王永智;彭慶;王虎;王健;彭俊;陽運春;

海南:加強對廢棄物處理的監(jiān)管    王有生 賀瀾起

3年內處理10萬戶農村生活污水    記者 邵珍

農村生活污水有了治理系統(tǒng)    記者 俞其軍 通訊員 吳錫英

寶山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置工程    通訊員 尹曉信

市領導到豐南和唐海調研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    季寧 麗雪

太倉投6600萬元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駐太倉首席記者 徐允上 通訊員 李華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走上生態(tài)建設前臺    首席記者 英潔

綿竹市研發(fā)新技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王永 智彭慶 王虎

藥廠廢棄物處理不當 傷害小學生重金賠償(法在身邊)    本報記者 馬岑

農村廢棄物能否循環(huán)使用?    通訊員  陳勝偉 記者  艾丹青

潛流人工濕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工藝研究    張迎穎

廢棄物在建筑和環(huán)境營建中的利用    唐浩

油田廢棄物全過程管理技術與管理體系研究    丁曉

廢棄物的環(huán)境責任界定與治理機制研究    彭玉蘭

高效藻類塘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機理及工藝研究    何少林

規(guī)?;笄蒺B(yǎng)殖廢棄物處理的技術經(jīng)濟優(yōu)化研究    馬永喜

重金屬在水泥熟料煅燒和水泥水化過程中的行為研究    蘭明章

城市生活垃圾減量與資源化管理研究    趙麗君

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系統(tǒng)及應用研究    崔育倩

稻田濕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脫氮除磷及其徑流試驗研究    李松

土壤—植物滲漏系統(tǒng)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效果與蔬菜廢棄物漚制研究    郭琪

快速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的研究    郭思

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探討    陳燕霞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技術處理湖南省農村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    李冀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優(yōu)化研究    曲麗麗

強化混凝—接觸氧化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試驗研究    李超

生物生態(tài)耦合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焦金亮

農村生活污水與垃圾調查及其處理技術選擇    盧金濤

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氮磷排污定量化測算研究    周鋒

南四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現(xiàn)狀調查與處理工藝研究    吳召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