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三柱厭氧反應器處理城市污水及水動力特性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20 13:47:46
熱度:

三柱厭氧反應器處理城市污水及水動力特性研究【摘要】:低濃度城市污水在低溫下厭氧處理是目前學術界和應用領域研究的熱點,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本文在總結分析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現(xiàn)

【摘要】:低濃度城市污水在低溫下厭氧處理是目前學術界和應用領域研究的熱點,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本文在總結分析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現(xiàn)有厭氧反應器的流態(tài)和生態(tài)等方面的理論分析研究,研究出一種新型厭氧反應器,在自然低溫下利用人工配水對不同高經(jīng)比、不同水力停留時間等方面進行試驗研究,確定出最佳處理效果的構型和相關參數(shù)。針對確定出的最佳構型反應器進行提高甲烷量和城市原污水試驗研究,以達到環(huán)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雙贏的目標。 將水動力學原理運用于上流式厭氧反應器流態(tài)方面的研究,驗證了上流式厭氧反應器以最小污泥顆粒沉速進水,反應器的混合程度高、污泥量和污泥活性大;厭氧反應器橫截面為圓形時流體雷諾數(shù)高于方形和矩形。為上流式厭氧反應器進水速度的確定和反應器截面形狀的選擇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對厭氧微生物及其降解有機污染物機理進行了分析研究。厭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分三階段進行——酸化、乙酸化、甲烷化,分別由酸化菌、產(chǎn)乙酸菌、產(chǎn)甲烷菌來完成;三反應器串聯(lián)體積小、經(jīng)培養(yǎng)可實現(xiàn)生物相分離,相分離后處理效果好。 根據(jù)上述研究結果,研究出了三柱式厭氧反應器(Three Anaerobic Cylinder Reactor—TACR)。 對研究出的TACR進行了多個不同高徑比、多個不同水力停留時間等方面的對比性優(yōu)化試驗研究,確定出了TACR最佳處理效果的構型和相關參數(shù)。與其它同類型厭氧反應器相比,TACR具有混合程度高、處理效果好、結構合理、構造簡單等特點。 為提高TACR的甲烷產(chǎn)生量,對分階段多相分離處理工藝的微生物特征及其產(chǎn)物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污水厭氧處理過程中產(chǎn)氫量和產(chǎn)氫速度低于耗氫量和耗氫速度,而分階段多相分離反應器前部酸化作用產(chǎn)生的含氫量較高的消化氣又過早地被排出反應器。為此提出將反應器前部消化氣、消化氣加氫引流到甲烷化作用較強的后部反應器內(nèi),來提高甲烷量。經(jīng)試驗兩種方法都能 【關鍵詞】:三柱厭氧反應器 城市污水 厭氧處理 動力學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河海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X703.2
【目錄】:
  • 第一章 緒論18-35
  • 1.1 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所面臨的問題-18-19
  • 1.2 城市污水處理方法綜述19-30
  • 1.2.1 污水生物處理方法的類型20-21
  • 1.2.2 好氧生物處理與厭氧生物處理的比較21-23
  • 1.2.3 污水厭氧處理技術的發(fā)展23-26
  • 1.2.4 污水厭氧生物處理的局限26-30
  • 1.3 低濃度污水低溫厭氧處理研究及其應用狀況30-33
  • 1.3.1 國外低濃度污水低溫厭氧處理研究及其應用狀況30-33
  • 1.3.2 國內(nèi)低濃度污水低溫厭氧處理研究狀況33
  • 1.4 本課題研究目標及研究的技術路線33-35
  • 1.4.1 研究目標34
  • 1.4.2 技術路線34-35
  • 第二章 新型厭氧反應器的設計研究35-58
  • 2.1 厭氧反應器水力流態(tài)的研究35-43
  • 2.1.1 目前厭氧反應器水力流態(tài)研究中存在的問題35-36
  • 2.1.2 本文研究厭氧反應器流態(tài)的方法36-37
  • 2.1.3 利用河流動力學原理研究上流式厭氧反應器的進水速度37-40
  • 2.1.4 利用水力學原理研究厭氧反應器的流態(tài)40-43
  • 2.2 厭氧微生物及降解污染物特性的研究43-54
  • 2.2.1 厭氧微生物及降解有機污染物的過程43-44
  • 2.2.2 污水厭氧處理的生物相分離44-48
  • 2.2.3 典型分階段多相分離厭氧反應器ABR與USSB48-53
  • 2.2.4 關于分階段多相分離的討論53-54
  • 2.3 新型厭氧反應器設計方案54
  • 2.4 新型厭氧反應器的構型54-56
  • 2.5 小結56-58
  • 第三章 TACR構型試驗研究58-88
  • 3.1 TACR試驗方案58-62
  • 3.1.1 試驗內(nèi)容58-62
  • 3.1.2 試驗程序62
  • 3.2 TACR試驗方法62-68
  • 3.2.1 試驗裝置62-63
  • 3.2.2 試驗過程中樣品的采集63-64
  • 3.2.3 試驗過程中測試的項目及方法64-65
  • 3.2.4 COD_(cr)測試方法的研究65-68
  • 3.3 TACR的啟動68-78
  • 3.3.1 啟動方案68-74
  • 3.3.2 啟動結果與討論74-78
  • 3.4 TACR高徑比試驗研究78-87
  • 3.4.1 高徑比試驗結果78-80
  • 3.4.2 試驗結果分析80-87
  • 3.5 小結87-88
  • 第四章 提高TACR甲烷產(chǎn)生量的試驗研究88-105
  • 4.1 甲烷產(chǎn)生量的確定方法88-92
  • 4.1.1 計算法89-90
  • 4.1.2 實測法90
  • 4.1.3 TACR甲烷產(chǎn)生量的確定方法90-92
  • 4.2 TACR甲烷產(chǎn)生量的試驗92-94
  • 4.2.1 試驗程序92-93
  • 4.2.2 甲烷產(chǎn)生量測試結果93
  • 4.2.3 試驗結果分析93-94
  • 4.3 TACR污泥及產(chǎn)甲烷菌的研究94-97
  • 4.3.1 產(chǎn)甲烷菌的類型94-95
  • 4.3.2 污泥及產(chǎn)甲烷菌的觀測95-96
  • 4.3.3 TACR污泥及產(chǎn)甲烷菌的觀測結果96-97
  • 4.4 提高甲烷量的試驗研究97-104
  • 4.4.1 提高厭氧過程中甲烷量的可行性分析97-98
  • 4.4.2 提高甲烷量的試驗內(nèi)容和方法98-101
  • 4.4.3 試驗程序101-102
  • 4.4.4 試驗結果102-104
  • 4.5 小結104-105
  • 第五章 TACR低溫厭氧處理城市污水的試驗研究105-111
  • 5.1 城市污水水質分析105-107
  • 5.1.1 水質分析指標及測試105-106
  • 5.1.2 采樣頻率及分析結果106-107
  • 5.2 TACR處理城市污水的試驗研究107-110
  • 5.2.1 污泥馴化107
  • 5.2.2 城市污水處理結果107-108
  • 5.2.3 處理結果分析108-110
  • 5.3 小結110-111
  • 第六章 TACR動力學模型的初步探討111-125
  • 6.1 厭氧生物處理模型研究現(xiàn)狀111-113
  • 6.2 TACR動力學模型的建立113-117
  • 6.3 模型參數(shù)的確定117-120
  • 6.3.1 分散系數(shù)D的確定118-120
  • 6.3.2 污泥增長常數(shù)Y的確定120
  • 6.3.3 飽和待定系數(shù)β的確定120
  • 6.3.4 污染物降解系數(shù)k的確定120
  • 6.4 TACR動力學模型分析與檢驗120-124
  • 6.4.1 TACR動力學模型分析120-123
  • 6.4.2 TACR模型檢驗123-124
  • 6.5 小結124-125
  •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125-129
  • 7.1 主要結論和創(chuàng)新125-127
  • 7.1.1 主要結論125-127
  • 7.1.2 主要創(chuàng)新127
  • 7.2 展望127-129
  • 參考文獻129-144
  • 致謝144-145
  • 讀博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專著14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新型兩相兩階段厭氧反應器優(yōu)化設計與處理造紙廢水性能研究    陳云

UASB工藝處理城市生活污水    聶麗君,劉長青,李紅梅

活性污泥法模型的發(fā)展    楊青,甘樹應,陳季華

UASB反應器處理低濃度有機廢水的機理研究    周琪

厭氧─好氧一體凈化器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周琪,顧國維,趙建夫,陳偉德,朱文龍

防治黃河下游粗泥沙淤積的新思路    陳振民,褚君達

厭氧生物反應器的設計、啟動和運行控制方法    周律,錢易

厭氧流化床處理低濃度污水的生物特性研究    何義亮,張文英

中等雷諾數(shù)圓球繞流的數(shù)值研究    任安祿,李廣望,鄒建峰

UASB-接觸氧化-絮凝沉淀工藝處理低濃度生活污水小試研究    戴秋萍,胡勇有

水力作用對顆粒污泥形成的影響    李克勛,徐智華,張振家

對制革工業(yè)污染物處理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    羅云蓮,陳恩平

鄰苯二酚對厭氧微生物的毒性作用    王俊君;俞從正;趙衛(wèi)鋒;易宗俊;王瑞;

ABR中污泥顆?;难芯窟M展    丁紹蘭;秦寧;

有機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性的研究方法    孫丹紅,王震毅,楊卓慧,石碧

氣浮-接觸氧化-混凝沉淀處理制革廢水    牛濤濤;汪建根;閆曉;

新型結構ABR處理皮革染料廢水研究    侯晨雯;俞從正;馬興元;

淺談AB法與IC+活性污泥法處理啤酒廢水的差異    朱敏;

工業(yè)有機廢水高級處理的方法與技術    吳躍輝,吳少林,劉元隆,王承宜

電化學在表面處理行業(yè)廢水治理中的應用    余長亮;鄒霞;高翔;

化學需氧量快速測定法存在問題的改進    雷頡;胡丹;樂萍;

安徽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    諸立新;

人工快速滲濾技術及其水處理應用    崔康平;周元祥;許為義;彭書傳;

四種填料對模擬原位修復太湖水的生化效果研究    王紅專;俞晟;林健;史樂;陳艷艷;劉景明;

EGSB工藝在啤酒廢水處理改造中的應用    邊偉偉;王國懿;王晶日;張華;

污水處理廠臭氣的生物濾床處理    羅春;馬立實;吳堅;周超平;

二級處理水中殘留有機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及適用的膜法預處理技術    王磊;王旭東;劉瑩;段文松;

EGSB反應器中毒后快速恢復活性    黃益平;夏偉;鄒鑫;劉毅;徐景富;劉爽;

乳制品公司廢水處理的研究進展    馬麗衛(wèi);翟海瑞;王倩;張利娟;楊勁松;

三維錨桿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    韋立德;陳從新;

畜禽廢水的處理方法及畜禽養(yǎng)殖的清潔生產(chǎn)    傅學起;譚海周;

中水灌溉對城市綠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及安全性評價    王齊

層狀氫氧化鎂鋁的改性與成型及其對磷/氮陰離子的吸附脫除性能    邢坤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藝的特性及模擬研究    劉紹根

污水生化處理的智能建模與優(yōu)化控制策略應用研究    楊紅

內(nèi)循環(huán)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煉油污水技術研究    秦統(tǒng)福

超高效螺旋式厭氧反應器三相流動特性的研究    陳小光

常溫下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研究    袁志宇

廚余物厭氧產(chǎn)氫過程控制因素優(yōu)化研究    趙明星

人工濕地處理城鎮(zhèn)污水和豬場廢水研究    李淑蘭

農(nóng)村分散式污水處理適用技術及機理研究    張增勝

不同結構氧化錳礦物氧化硫化物動力學特點及影響因素    李倩

煙道氣微生物脫硫反應器研究    馬巖巖

高碳煤矸石與采殘煤礦井下生物轉化可燃氣研究    唐敏

泥布灣污水處理廠除臭工藝設計及研究    郭秀娟

生產(chǎn)性IC反應器的啟動及“酸化”研究    沈小華

多層生物濾塔凈化硫化氫廢氣研究    張華新

林可霉素廢水處理工藝及啟動研究    牛娜

旋流內(nèi)循環(huán)厭氧反應器(EIC)處理酒精廢水的試驗研究    丁玉

一種新型厭氧化反應器的研制與啟動試驗研究    孫延格

UCT工藝脫氮除磷運行優(yōu)化試驗與研究    郭姣

新型高效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反應器研究進展    陳堅,衛(wèi)功元

制漿造紙廢水處理技術    梁拴粉;張安龍;

高濃度有機廢水二相厭氧消化過程特性研究    郭養(yǎng)浩,孟春,石賢愛,陳劍鋒,邱宏端,張景峰

UASB反應器三相分離器的設計方法    胡紀萃;

UASB工藝系統(tǒng)設計方法探討    王凱軍

廢紙造紙廢水的水解酸化處理    馬邕文;吳嬌;萬金泉;王培;王艷;

廢水厭氧處理技術的新進展——IC反應器在造紙工業(yè)上的應用    賀延齡

臺灣廢水處理技術考察報告    余淦申

環(huán)狀管網(wǎng)布水器的水力設計    葉群峰,楊玲霞

用厭氧折流板反應器處理堿法草漿黑液    雷中方,陸雍森,徐慶平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    趙慧君

加強水環(huán)境污染防治基礎研究的若干建議    王曉蓉,郭紅巖,任洪強

UASB反應器處理低濃度有機廢水的機理研究    周琪

UASB反應器中顆粒污泥形成的影響因素    張麗杰,陳建中

IC工藝處理豬場廢水試驗研究    鄧良偉,陳鉻銘

UASB-接觸氧化-絮凝沉淀工藝處理低濃度生活污水小試研究    戴秋萍,胡勇有

斜板上流式厭氧污泥床處理低濃度有機廢水的試驗研究    胡啟春,溫世鼎,韓鑫友,顏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