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廊固凹陷河西務構(gòu)造帶天然氣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9 08:14:50
熱度:

廊固凹陷河西務構(gòu)造帶天然氣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摘要】:廊固凹陷河西務構(gòu)造帶是天然氣富集區(qū)域之一,該區(qū)天然氣成因類型多,天然氣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特征不清楚,因此,開展天然氣成藏作用及主

【摘要】: 廊固凹陷河西務構(gòu)造帶是天然氣富集區(qū)域之一,該區(qū)天然氣成因類型多,天然氣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特征不清楚,因此,開展天然氣成藏作用及主控因素研究對于查明天然氣成藏規(guī)律及下一步勘探方向有重要意義。 作者在充分消化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地質(zhì)、地震、測井等資料分析天然氣成因類型和來源,重點研究烴源巖、斷裂、儲蓋組合和保存條件對油氣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油氣成藏靜態(tài)要素和動態(tài)過程,建立天然氣成藏模式,指明有利勘探方向。 通過天然氣地化特征、伴生油特征和油源對比,將研究區(qū)天然氣劃分為生物氣、低熟氣、成熟氣和混源氣4類,查明了不同成因類型天然氣的分布區(qū)和來源。沙三下亞段、沙四上亞段及石炭-二疊系烴源巖生烴中心分別控制著河西務油田、別古莊油田和永清油田不同成因類型天然氣的分布。河西務斷層和楊稅務斷層長時間活動,溝通兩側(cè)烴源巖,是重要的油氣運移通道,但斷層兩側(cè)油氣聚集較少,油氣多富集在劉其營、半截河、安36等活動性較弱的次級斷層附近。斷層泥比率大于0.6,斷層封閉性好,儲蓋組合排替壓力差大于0.35MPa,儲蓋組合有效,有利于油氣聚集和保存。 通過天然氣成藏地質(zhì)背景和油氣分布規(guī)律分析,建立了廊東構(gòu)造下生上儲成藏模式、中央斷壘帶雙向供烴復式成藏模式、別古莊斷壘帶反向斷塊成藏模式和奧陶系潛山混源成藏模式。最后對研究區(qū)南部中深層、河西務斷層下降盤及奧陶系潛山等重點勘探區(qū)域進行目標優(yōu)選,指出京40、務56北、韓村潛山等目標成藏條件較好。 【關鍵詞】:天然氣 成藏作用 主控因素 河西務構(gòu)造帶 廊固凹陷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P618.1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前言8-11
  • 1.1 研究目的和意義8
  • 1.2 研究現(xiàn)狀和進展8-9
  • 1.3 研究內(nèi)容、技術路線和主要成果9-11
  • 第2章 天然氣成藏地質(zhì)背景分析11-23
  • 2.1 研究區(qū)位置及勘探現(xiàn)狀11
  • 2.2 區(qū)域地質(zhì)背景11-15
  • 2.2.1 地層發(fā)育和沉積演化特征11-12
  • 2.2.2 構(gòu)造背景及演化12-15
  • 2.3 油氣藏基本特征15-17
  • 2.3.1 油氣藏類型及分布15-16
  • 2.3.2 原油性質(zhì)及地層水特征16-17
  • 2.4 天然氣成因及來源分析17-23
  • 2.4.1 天然氣基本特征17-18
  • 2.4.2 天然氣成因類型及分布18-19
  • 2.4.3 伴生油特征及來源分析19-23
  • 第3章 天然氣成藏主控因素分析23-36
  • 3.1 烴源巖生烴中心控制油氣藏的分布23-24
  • 3.2 斷裂特征24-29
  • 3.2.1 斷裂平面及剖面特征24-25
  • 3.2.2 斷層活動性25-26
  • 3.2.3 斷層封閉性26-29
  • 3.2.4 斷層特征與油氣運聚成藏29
  • 3.3 儲蓋組合有效性29-33
  • 3.3.1 儲蓋組合評價模型29-31
  • 3.3.2 重點層段儲蓋組合有效性評價31-33
  • 3.4 保存條件33-36
  • 3.4.1 蓋層封閉性能33-34
  • 3.4.2 斷層活動性特征34-36
  • 第4章 天然氣成藏模式研究36-54
  • 4.1 廊東構(gòu)造36-39
  • 4.1.1 油氣藏分布及油氣來源分析36-37
  • 4.1.2 斷裂特征與油氣運聚成藏37
  • 4.1.3 儲蓋有效性和保存條件37-38
  • 4.1.4 廊東構(gòu)造下生上儲成藏模式38-39
  • 4.2 中央斷壘帶油氣成藏模式39-43
  • 4.2.1 油氣藏特征及油氣來源39-41
  • 4.2.2 油氣運移特征分析41-42
  • 4.2.3 圈閉和保存條件分析42-43
  • 4.2.4 中央斷壘帶復式油氣成藏模式43
  • 4.3 別古莊斷壘帶43-47
  • 4.3.1 油氣藏特征及油氣來源43-44
  • 4.3.2 斷-砂輸導體系特征44-46
  • 4.3.3 圈閉及保存條件46
  • 4.3.4 別古莊斷壘帶反向斷塊成藏模式46-47
  • 4.4 奧陶系潛山47-50
  • 4.4.1 油氣藏特征及油氣來源47-48
  • 4.4.2 油氣成藏期48-49
  • 4.4.3 奧陶系潛山混源成藏模式49-50
  • 4.5 有利勘探方向預測50-54
  • 4.5.1 構(gòu)造帶南部中深層50-51
  • 4.5.2 河西務斷層下降盤51-52
  • 4.5.3 奧陶系潛山52-54
  • 結(jié)論與認識54-55
  • 參考文獻55-5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57-58
  • 致謝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斷層成為油氣有效運移通道的主控因素分析——以東營凹陷南斜坡為例    韓忠義;

天然氣蓋層實驗研究及評價    郝石生,黃志龍

斷裂控烴理論與油氣勘探實踐    羅群

新構(gòu)造運動對中國天然氣成藏的控制作用    秦勝飛;戴金星;趙靖舟;石昕;

低熟氣及我國典型低熟氣田    徐永昌;王志勇;王曉鋒;鄭建京;杜宏宇;

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氣類型、成藏模式及成藏條件研究    梁宏斌,降栓奇,楊桂茹,淡偉寧,王文英

惠民凹陷臨南地區(qū)斷層活動特征及控油作用    趙密福,劉澤容,信荃麟,李亞輝

廊固凹陷河西務潛山帶永清—劉其營潛山油氣成藏時間與成藏模式    鄒華耀,張春華

應用落差分析研究生長斷層    趙勇,戴俊生

油氣成藏作用與系統(tǒng)論    周興熙

廊固凹陷柳泉—曹家務構(gòu)造帶天然氣成藏作用研究    曹倩

南堡凹陷柏各莊斷層活動特征及對沉積的控制    史冠中;王華;徐備;姜華;

南堡凹陷柏各莊斷層活動特征及對沉積的控制    史冠中;王華;徐備;姜華;

泥質(zhì)巖蓋層對水溶相天然氣封閉能力的綜合評價方法及其應用    付廣;康德江;段海鳳;

氣藏蓋儲層壓力配置類型及與儲量豐度的關系    付廣;庚琪;王有功;楊永亮;

徐家圍子斷陷深層天然氣蓋層特征及封蓋性評價    于丹;付曉飛;呂延防;付廣;胡明;

三肇凹陷扶余油層沉積特征及油氣成藏模式    劉宗堡;呂延防;付曉飛;付廣;李迪;李曉偉;

英臺斷陷深層的氣源條件及勘探潛力    盧雙舫;胡慧婷;劉海英;邵明禮;王立武;張世廣;黃文彪;仲維維;吳高平;

勘探早期斷層封閉性快速評價方法及應用    付曉飛;溫海波;呂延防;賀向陽;

東營凹陷南斜坡沙四段混源油地球化學與成藏特征    常象春;韓作振;鄢程鵬;

梁村潛山帶二氧化碳氣成因及成藏機理    柳忠泉,逄建東,徐佑德

泥質(zhì)巖蓋層封閉性能的綜合研究    張小莉;馮喬;

二連盆地含油斷陷巖性油藏主要發(fā)育區(qū)帶與成藏機制研究    王權(quán)

東營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亞段碎屑巖沉積特征與成因研究    劉立安

廊固凹陷古近紀大興礫巖體沉積特征及成因    劉暉

廊固凹陷大興礫巖體天然氣藏評價預測研究    王連山

考慮滲流及時間效應的層狀鹽巖溶腔穩(wěn)定分析    武志德

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主要含氣砂體沉積特征及儲層控制因素研究    李明瑞

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物源及層序巖相古地理研究    王國茹

海石灣井田CO_2成藏演化機制及防治技術研究    李偉

含油氣盆地斷裂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特征及其與油氣運聚的關系    陳偉

東營凹陷“鹽下”深層溫壓場演化與油氣成藏    周振柱

晉縣凹陷趙縣背斜滾動潛力研究    蔡青梅

霸縣凹陷文安斜坡構(gòu)造特征與圈閉評價研究    高仁安

冀中坳陷留58潛山油藏油水倒置機理研究    徐飛

廊固凹陷大興礫巖儲層特征及有利儲層評價研究    周浩瑋

子北油田澗峪岔地區(qū)長6儲集層測井評價    張鵬

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油氣成藏機制研究    雷闖

南海北部富烴凹陷發(fā)育的構(gòu)造控制條件分析    閔慧

貝爾凹陷南部地區(qū)地震資料綜合解釋與構(gòu)造特征研究    魏亞榮

慶新油田葡萄花油藏主控因素研究    劉國振

長嶺斷陷深層地層特征研究    姜宏軍

廊固凹陷陡坡帶古近系砂礫巖體控制因素分析    宋榮彩;張哨楠;董樹義;周文;付恒;任文博;張建鋒;

用測井信息獲取烴源巖的地球化學參數(shù)研究    朱光有,金強,張林曄

中國最古老的氣藏——四川威遠震旦紀氣藏    徐永昌,沈平,李玉成

天然氣蓋層實驗研究及評價    郝石生,黃志龍

塔里木盆地天然氣運聚系統(tǒng)與運聚模式    柳廣弟,黃志龍,郝石生,周興熙

鏡質(zhì)體反射率在重建盆地古地溫中的應用──中國東部、西部中、新生代沉積盆地古地溫特征    鄒華耀,吳智勇

柴達木盆地西部第三系鹽湖相有效生油巖的識別    金強,查明,趙磊

塔里木盆地東部地區(qū)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探討(之二)    陳踐發(fā),徐永昌,黃第藩

含油氣盆地油氣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概述    徐永昌,劉文匯,沈平

高效氣源灶及其對形成高效氣藏的作用    趙文智;王兆云;汪澤成;王紅軍;張水昌;王云鵬;趙長毅;苗繼軍;

利用甲烷碳同位素研究混合氣的混合體積    高先志

廊固凹陷河西務構(gòu)造帶斷裂特征與油氣成藏    曾慶魯;

河西務構(gòu)造帶調(diào)節(jié)構(gòu)造特征分析    勞海港;吳孔友;

靖邊氣田低含硫天然氣成因探討    代金友;何順利;陳安定;

應用天然氣藏的地質(zhì)地化特征綜合判斷天然氣的成因    竇立榮

塔里木盆地東南地區(qū)若參1井天然氣成因初探    張斌;肖中堯;吳英;盧玉紅;李明和;劉永福;

渤中地區(qū)天然氣成因    唐友軍;

85—102—15課題“天然氣成因理論及大中型氣田形成的地質(zhì)基礎研究”通過驗收和鑒定    鄭建京 ,史斗

深部流體對天然氣成藏影響    申寶劍;黃智龍;劉洪文;許成;嚴再飛;陳覓;

鄂爾多斯盆地中部氣田氣源判識和天然氣成因類型    黃第藩,熊傳武,楊俊杰,徐正球,王可仁

廊固凹陷四號塊特殊巖體的識別    王瓊英;

控制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的三大主要因素    趙孟軍;張水昌;宋巖;

湯原斷陷天然氣成因類型劃分    劉遠宏;趙國慶;孫東;

南堡凹陷深層火山巖天然氣成因及其氣源    王政軍;馬乾;趙忠新;朱光有;劉永昌;王建偉;張永超;

大楊樹盆地楊參1井天然氣成因特征    孫永紅;

汾渭盆地富氦天然氣成因及成藏條件初探    盧進才;魏仙樣;李玉宏;姜亭;

測井信息解釋烴源巖有機碳方法在廊固凹陷的應用    國建英;馬順平;安霞;

方正斷陷天然氣成因特征及勘探意義    孫永紅;遲宏;

徐深1井天然氣成因與生氣量計算    劉偉;李景坤;李振廣;宋蘭斌;

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天然氣成因與來源探討    武金云;陳能貴;張潤合;陸俊明;

36項鑒別指標揭示天然氣成因    記者 瞿劍

科學探秘天然氣成因    記者 王巧然

廊固凹陷何以柳暗花明    王振江 通訊員 王會艷

渤海鉆探——井下大修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通訊員 苗洪陽 孫增光

2008年中國石油集團科技十大進展    

華北研究院深化研究碩果滿枝    記者 岳雙才 通訊員 王會艷

科技創(chuàng)新 引領發(fā)展    整理 周琰 萬曉光

開辟油氣勘探新領域    本報記者 孫利民

“只要有1%的可能,就要做好100%的防范”    通訊員 楊世寬

華北油田公司油氣勘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岳雙才

廊固凹陷古近紀大興礫巖體沉積特征及成因    劉暉

川西坳陷中段須家河組流體成因與天然氣動態(tài)成藏特征研究    劉四兵

松遼盆地深層不同類型天然氣成因機理及其成藏貢獻    楊春

廊固凹陷大興礫巖體天然氣藏評價預測研究    王連山

陸相斷陷盆地層序地層學與隱蔽油氣藏模式研究    宋榮彩

徐家圍子斷陷營城組火山巖流體包裹體發(fā)育特征及其地質(zhì)意義    肖駿

塔里木盆地庫車坳陷典型油氣藏成因機制與分布規(guī)律    張斌

川東北飛仙關組高含硫化氫氣藏有機巖石學與有機地球化學研究    胡安平

廊固凹陷河西務構(gòu)造帶天然氣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曾慶魯

松南氣田營城組火山巖氣藏儲層特征及天然氣成因    曹軍

廊固凹陷大興礫巖儲層特征及有利儲層評價研究    周浩瑋

英臺斷陷深層烴源巖評價及天然氣成因分析    劉大為

廊固凹陷古近系層序地層學研究    鄭敬貴

廊固凹陷中岔口南地區(qū)二次三維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    孫志倫

川西坳陷中段須家河組天然氣地化特征與氣源追蹤    黨洪艷

南堡凹陷天然氣成因及有效烴源巖研究    趙杰

合興場—高廟子地區(qū)須家河組流體成因與天然氣成藏地質(zhì)條件分析    張勇

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地區(qū)盒8段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與氣源對比    李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