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氣候變暖對哈密地區(qū)河川徑流的影響分析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8 13:53:29
熱度:

氣候變暖對哈密地區(qū)河川徑流的影響分析【摘要】:哈密地區(qū)高山"永久冰川"是當?shù)亟^大部分較大河流的發(fā)源地,高山冰川、積雪融水、山區(qū)降水共同構成了哈密地區(qū)地表水、地下水徑流的3大補給源。

【摘要】:哈密地區(qū)高山"永久冰川"是當?shù)亟^大部分較大河流的發(fā)源地,高山冰川、積雪融水、山區(qū)降水共同構成了哈密地區(qū)地表水、地下水徑流的3大補給源。然而,隨著區(qū)域氣候的變暖,各類河流徑流過程發(fā)生著較大變化:無冰川消融水補給的河流出現(xiàn)洪、枯水量懸殊,近期年徑流出現(xiàn)減少趨勢;有冰川消融水補給河流的年徑流量變化明顯,其中河源冰川不多、個體面積較小的河流年徑流量在2000年前增加,近年有減緩趨勢;而河源冰川較多、個體面積較大的河流這種增多趨勢仍在繼續(xù),分析結果可供有關部門對哈密河流徑流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參考。 【作者單位】: 新疆哈密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關鍵詞】氣候變化 冰雪融水 河川徑流變化 新疆哈密地區(qū)
【分類號】:P467;P333.1
【正文快照】: 1概況哈密地區(qū)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東部,是新疆聯(lián)系內地的“窗口”,是古時“絲綢之路”和亞歐大陸橋的樞紐,它東鄰甘肅省的酒泉地區(qū),南是新疆巴州,西為吐魯番地區(qū)和昌吉州,北為蒙古共和國。地理位置介于東徑91°06'30″~96°23'00″,北緯40°52'47″~45°05'33″之間[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新疆哈密地區(qū)地表水資源量趨勢分析    駱光曉;吳力平;尹進莉;謝偉;孫建軍;

天山廟爾溝平頂冰川的基本特征和過去24a間的厚度變化    李忠勤;王飛騰;朱國才;李慧林;

西北氣候環(huán)境轉型信號在新疆河川徑流變化中的反映    張國威,吳素芬,王志杰

新疆河流洪水與洪災的變化趨勢    吳素芬,張國威

近40a來新疆河流洪水變化    李燕

西北干旱地區(qū)水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    湯奇成,張捷斌

新疆綠洲當代人地關系緊張情勢與緩解途徑    姜逢清,朱誠,穆桂金,胡汝驥

塔里木河流域冰川變化及其對水資源影響    劉時銀;丁永建;張勇;上官冬輝;李晶;韓海東;王建;謝昌衛(wèi);

新疆瑪納斯湖景觀演化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    程維明,周成虎,李建新

人類活動對塔里木河年徑流影響量的估算    周紅,秦嘉輪,衛(wèi)江益

哈密——一個典型的地下水補給型荒漠綠洲區(qū)    胡汝驥,王亞俊,姜逢清,楊發(fā)相,趙興有

新疆洪旱災害與大尺度氣候強迫因子的聯(lián)系    姜逢清,楊躍輝

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評價系統(tǒng)開發(fā)與應用    左其亭;凌敏華;

干旱地區(qū)內陸河的水文生態(tài)特征及其水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研究——以塔里木河為例    胡安焱

新疆土地承載力問題研究    王霞

和田河流域徑流過程分析與模擬    吳益

全球氣候變化下的新疆濕地演變特征初步分析    何瑛

基于GIS的水資源評價及系統(tǒng)開發(fā)    凌敏華

新疆近45年溫度和降水變化特征    胡春麗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雷達測厚    張祥松,朱國才,錢嵩林,陳吉陽,沈穎

近期博斯騰湖水位變化及其原因分析    王潤,Ernst Giese,高前兆

烏魯木齊河源區(qū)氣候變化和1號冰川40a觀測事實    李忠勤,韓添丁,井哲帆,楊惠安,焦克勤

天山南坡臺蘭河流域冰川物質平衡變化及其對徑流的影響    沈永平,劉時銀,丁永建,王順德

新疆近50a來的氣溫和蒸發(fā)變化    蘇宏超,魏文壽,韓萍

塔里木河流域近40a來氣候、水文變化及其影響    王順德,王彥國,王進,毛煒嶧,沈永平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東支頂部出現(xiàn)冰面湖    李忠勤

利用雪層層位跟蹤法研究暖型成冰作用的年限——以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為例    尤曉妮;李忠勤;王飛騰;

近期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成冰帶及雪層剖面特征研究    李向應;李忠勤;尤曉妮;王飛騰;李傳金;朱宇曼;

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積累區(qū)表面雪層演化成冰過程的觀測研究    王飛騰;李忠勤;尤曉妮;李傳金;

湟水流量變化特征及其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朱西德;李林;汪青春;秦寧生;

黃河源區(qū)地表水資源變化及其影響因子    常國剛;李林;朱西德;王振宇;肖建設;李鳳霞;

黃河源區(qū)地表水資源變化及其影響因子研究    常國剛;李林;朱西德;王振宇;肖建設;李鳳霞;

1975-2008年西藏色林錯湖面變化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邊多;邊巴次仁;拉巴;王彩云;陳濤;

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周亞

氣候變化對中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唐國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

廣東省近40年來氣候變化初探    湯海燕

氣候的過渡:冰期—間冰期和近代氣候變化的制約與反饋機制    Lohmann G ,張光威

2005年Nature雜志刊載的氣候文獻    賈朋群;胡英;

氣象科技動態(tài)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    劉洪蘭;白虎志;張俊國;許愛琴;

氣候變化對江西水稻生產(chǎn)的影響    胡菊芳;

廊坊的氣候變化與冬小麥播期變化的關系    李茜;張紹恢;陳敏;

中國東部海區(qū)經(jīng)向熱力差異對夏季南京氣候變化的影響    孫即霖;叢明;吳德星;高山紅;

氣候變化的全息統(tǒng)一觀    黎清才;楊洪昌;謝考憲;

石河子地區(qū)近48年來氣候變化對棉花產(chǎn)量影響分析    唐湘玲;呂新;

1975-2008年西藏色林錯湖面變化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邊多;邊巴次仁;拉巴;王彩云;陳濤;

氣候變化對河南糧食安全影響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淑香;

近五十年來廣西近岸及海島的氣候特征與氣候變化規(guī)律    何如;黃梅麗;李艷蘭;黃雪松;

近60年長江三角洲氣候變化初步研究    朱超;

氣候變化——柴達木盆地越來越“熱了”    本報記者 金泉才 通訊員 孟偉強

地球正接近氣候變化的轉折點    美國國際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級研究員 郭久亦

金融危機:減緩氣候變化的機遇    本報記者 華凌

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分歧依舊    記者 劉向 魏建華 馬世駿

二〇〇八年聯(lián)合國氣候大會閉幕    記者 劉向 馬世駿

“風云”太空遨游 關注氣候變化    本報記者 王菡娟

氣候變化的危局與中國對策    本報記者 吳紅梅 整理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提高農(nóng)業(yè)適應能力    本期嘉賓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研究員 林而達 采訪人 王麗 單麗靜

實質性技術轉讓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    本報記者 馮潔

氣候和氣候變化業(yè)務工作新思路    記者 楊梅菊 通訊員 郭戰(zhàn)峰

西北干旱氣候變化及其對全球變暖的響應研究    宋連春

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經(jīng)驗及其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王偉男

近100年江河源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氣候演變趨勢研究    胡良溫

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產(chǎn)量的影響評價    姚鳳梅

近50年青藏高原積雪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與大氣環(huán)流因子的關系    馬麗娟

祁連山東段0.8Ma以來的構造隆升與氣候變化    鄔光劍

縱向嶺谷區(qū)氣候變化特征及其生態(tài)影響研究    何云玲

青海湖小冰期以來的氣候變化及其水文效應    楊萍

共和盆地達連海中全新世以來的環(huán)境變化研究    陳英玉

不同天氣系統(tǒng)對海南島降水的貢獻及其變化的研究    吳巖峻

江漢平原氣候變化及其對農(nóng)業(yè)影響的研究    紀道柱

天水地區(qū)氣候變化及對林果生長的影響    馬杰

青藏高原氣候變化風險源時空特征及綜合聚類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區(qū)氣候變化的時空特征及突變性分析    孟丹丹

氣候變化對鄭州市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影響作用研究    涂瑩

重慶氣候變化基本特征與極端氣候事件的研究    陳歡

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研究    馮明

克拉瑪依人工林景觀格局變化與氣候因子關系分析    黃聰

青海省氣候變化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研究    張國勝

氣候變化對阿克蘇河流域徑流量及平原水庫的影響研究    孫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