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shù)論文

確定天然氣水合物飽和度的測井解釋新方法

來源:論文學術(shù)網(wǎng)
時間:2024-08-19 06:01:49
熱度:

確定天然氣水合物飽和度的測井解釋新方法【摘要】:為了豐富和發(fā)展天然氣水合物的定性識別方法和定量解釋技術(shù),研究試驗了由測井資料計算孔隙水的氯離子質(zhì)量濃度并確定水合物飽和度的方法。根據(jù)

【摘要】:為了豐富和發(fā)展天然氣水合物的定性識別方法和定量解釋技術(shù),研究試驗了由測井資料計算孔隙水的氯離子質(zhì)量濃度并確定水合物飽和度的方法。根據(jù)南海某海域水合物儲層的測井特征和孔隙水氯離子質(zhì)量濃度化驗結(jié)果,證實了氯離子質(zhì)量濃度與水合物飽和度有密切關系。利用孔隙度測井和電阻率測井資料,計算了孔隙水的氯離子質(zhì)量濃度,由此確定了天然氣水合物的飽和度。為了提高測井解釋的可靠性,用回歸方法建立了儲層的孔隙度解釋公式,確定了相應的阿爾奇參數(shù)m和a,用濾波和插值的方法得到了目的層的氯離子質(zhì)量濃度的背景值。初步應用表明,由測井解釋氯離子質(zhì)量濃度計算的水合物飽和度與化驗結(jié)果的平均值和分布范圍都有較好的匹配。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廣州海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
【關鍵詞】天然氣水合物 飽和度 氯離子質(zhì)量濃度 測井
【基金】:國家“863”計劃項目(2009AA09A202)
【分類號】:P631.84
【正文快照】: 0引言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氣體分子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通常為低溫和高壓)形成的晶狀物質(zhì),其外形似冰。在自然界中,有多種氣體分子可以與水分子結(jié)合形成水合物,但通常以甲烷為主,故天然氣水合物通常又被稱為“甲烷水合物”。它在凍土帶和海域地區(qū)廣泛存在且資源量巨大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shù)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姚伯初

天然氣水合物的測井識別和評價    王祝文,李舟波,劉菁華

地氣的宏觀效應與微觀效應    周子勇,陶澍

甲烷其它相態(tài)及其意義    吳強,梁棟

超聲波作用于天然氣水合物形成分解研究進展    孫始財,樊栓獅

在井下溫度合成瓦斯水合物的實驗    江傳力,張國宏,吳強,李成林

天然氣水合物的識別標志及研究進展    王慮遠;徐振中;陳世悅;楊淑卿;馬在田;

天然氣水合物的地球物理識別技術(shù)    陳建文,吳志強,龔建明

天然氣水合物的地球物理識別標志    陳建文,閆桂京,吳志強,龔建明,張銀國

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進展    姜輝;于興河;徐文世;

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與識別    師生寶;

天然氣水合物的測井識別和評價    王祝文,李舟波,劉菁華

東海陸坡-沖繩海槽天然氣水合物研究    李培廉;楊文達;

南海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儲層特征研究    王秀娟

東海天然氣水合物地球物理特征及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    徐寧

沖繩海槽天然氣水合物成因及資源潛力評價    龔建明

天然氣等離子體法轉(zhuǎn)化為碳二烴的在線研究    韓媛媛

天然氣水合物地震波場數(shù)值模擬與屬性研究    孫小芳

地震屬性在識別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應用研究    童慶佳

南海北部陸坡冷泉雙殼化石地球化學研究    楊艷

高原凍土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泥漿體系研究    王勝

輸氣管線及生產(chǎn)裝置中氣體水合物形成及防治研究    姚艷紅

川西氣田水合物防治工藝技術(shù)研究    鄧柯

關于孔隙度變化對海底未固結(jié)成巖的疏松地層速度的影響研究    王丹

南海北部陸坡—洋陸邊界特提斯痕跡探討    魯銀濤

天然氣水合物和游離氣飽和度估算的影響因素    王秀娟;吳時國;劉學偉;

地球物理測井在天然氣水合物勘探中的應用    高興軍,于興河,李勝利,段鴻彥

世界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開發(fā)現(xiàn)狀和前景    史斗,鄭軍衛(wèi)

東太平洋水合物海嶺BSR以上沉積物粒度變化與氣體水合物分布    蘇新,宋成兵,方念喬

天然氣水合物飽和度的預測方法    趙洪偉,陳建文,龔建明,王家生

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的地震識別方法研究    馬在田,耿建華,董良國,宋海斌

南海陸坡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構(gòu)造環(huán)境    王宏斌,張光學,楊木壯,梁金強,梁勁,鐘廣見

天然氣水合物的測井識別和評價    王祝文,李舟波,劉菁華

南沙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地震特征    鄧輝,閻貧,劉海齡

南海北部陸緣天然氣水合物初探    姚伯初

漠河盆地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施工中的泥漿冷卻系統(tǒng)及其應用    陳大勇;陳晨;馮雪威;

天然氣水合物儲層測井響應與評價方法綜述    范宜仁;朱學娟;

天然氣水合物儲層地震波振幅屬性研究    李燦蘋;李敏鋒;

我國深海海底甲烷原位探測技術(shù)取得突破    

南海臺西南盆地自生管狀黃鐵礦中納米級石墨碳的發(fā)現(xiàn)及其對天然氣水合物的示蹤意義    張美;孫曉明;徐莉;XU HuiFang;KonISHI Hiromi;蘆陽;陸紅鋒;吳仲瑋;

漠河凍土地區(qū)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施工技術(shù)    于磊;趙大軍;孫友宏;張永勤;郭威;賈瑞;段會軍;

非飽和土實用化研究中的參數(shù)選擇分析    高貴全;楊松;

南海臺西南盆地自生管狀黃鐵礦礦物學特征及其對天然氣水合物的示蹤意義    張美;孫曉明;蘆陽;徐莉;陸紅鋒;

PNN飽和度測井技術(shù)在套管井中識別氣層的應用    劉存輝;趙成忠;胡玲妹;修春紅;

能源新家族——“非常規(guī)”天然氣    薛駿;喬文書;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穩(wěn)定帶初探    金春爽;汪集旸;

勘查天然氣水合物的海洋瞬變電磁法研究    張勝業(yè);楊梅霞;

海底冷泉與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    欒錫武;岳保靜;魯銀濤;

多邊形斷層為通道的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研究    陳端新;吳時國;孫啟良;馬玉波;

海洋中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及其環(huán)境標志    于曉果;李家彪;

地震巖性處理技術(shù)在天然氣水合物識別中的應用研究    吳志強;

天然氣水合物成礦特征與分布    蔣國盛;向先超;湯鳳林;寧伏龍;張凌;

天然氣水合物地震資料處理的關鍵技術(shù)    李斌;

地震資料再處理技術(shù)在東海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的應用    王舒畋;王影;龔定康;李斌;胡津熒;

流體運移的控制作用及其與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關系    王秀娟;吳時國;王大偉;姚根順;龔躍華;楊勝雄;

與國家需求共呼吸 立科學前沿同攀登    

東北開展凍土區(qū)天然氣水合物勘查    曹瑞欣

點燃“冰”火    本報通訊員 肖寶巨

點燃“冰”火    肖寶巨

點燃“冰”火    本報記者 肖寶巨

雪域高原見證    本報記者 劉振國 康維海

中國陸域“可燃冰”    于文吉 本報記者 操秀英

向冰取火(上)    本報記者 祁夢竹

我國形成凍土區(qū)可燃冰鉆探方法技術(shù)體系    記者 于德福 劉振國

“可燃冰”:沉睡的未來能源    實習生 李慧君

天然氣水合物(地球物理屬性)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識別方法及軟件開發(fā)    呂琳

天然氣水合物鉆控泥漿制冷系統(tǒng)及孔底冷凍機構(gòu)傳熱數(shù)值模擬    趙江鵬

臺灣西南海域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及天然氣水合物識別    鄧輝

祁連山木里天然氣水合物鉆孔沉積構(gòu)造特征及與水合物分布關系研究    龐守吉

墨西哥灣—南海海底表層沉積物中有機質(zhì)組成與分布特征研究    王翠蘋

南海北部陸緣深水區(qū)構(gòu)造演化及其資源效應    董冬冬

非飽和土的吸力與強度理論研究及其試驗驗證    李順群

海底原位地球化學傳感器的研制與應用    黃霞

中國邊緣海典型海域沉積物早期成巖過程中硫的循環(huán)    蒲曉強

油氣儲層多孔介質(zhì)的變形理論及應用研究    楊滿平

天然氣水合物測井解釋方法初步研究    周越

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泥漿冷卻系統(tǒng)數(shù)值模擬及應用研究    李國圣

祁連山凍土區(qū)天然氣水合物測井響應特征及評價    郭星旺

天然氣水合物相平衡研究及其應用    胡志興

天然氣水合物孔底冷凍繩索取心鉆具的設計與室內(nèi)冷凍試驗的研究    趙建國

祁連山凍土區(qū)天然氣水合物鉆探區(qū)沉積物及巖心熱釋光特征初探    楊旭

天然氣水合物儲層剪切強度及井壁穩(wěn)定性研究    馬慶濤

祁連山凍土區(qū)天然氣水合物DK-2鉆孔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研究    韓路

漠河盆地MK-1與MK-2井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施工關鍵技術(shù)    張強

高原凍土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泥漿體系研究    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