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熱田熱儲特征及開發(fā)利用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9 05:32:54
熱度:

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熱田熱儲特征及開發(fā)利用【摘要】:以共和縣恰卜恰地熱田地熱地質條件為背景,結合恰卜恰地區(qū)多年地熱資源勘查資料,論述了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熱田熱儲特征,指出了地熱資源

【摘要】:以共和縣恰卜恰地熱田地熱地質條件為背景,結合恰卜恰地區(qū)多年地熱資源勘查資料,論述了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熱田熱儲特征,指出了地熱資源開發(fā)可持續(xù)應用方向,對類似盆地的地熱資源的勘查和開發(fā)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 青海省環(huán)境地質勘查局;
【關鍵詞】共和盆地 恰卜恰地熱田 熱儲特征
【基金】: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國地熱資源調查評價(1212011220842)
【分類號】:TK529
【正文快照】: 恰卜恰鎮(zhèn)位于共和盆地東北部,是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和共和縣政府所在地,為全州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地熱田地理坐標:東經100°31'~100°45',北緯36°10'~36°20',北起尕寺,南至次汗土亥的恰卜恰河谷,宜于開采的地熱區(qū)面積為61 km2。六、七十年代以來,已發(fā)現多處地熱顯示點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論秦—昆構造帶的共和“缺口”    石寶頤;張峻太;

青海共和盆地存在干熱巖可能性探討    孫知新;李百祥;王志林;

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區(qū)地熱資源評價與開發(fā)利用    趙振;陳惠娟;馬建青;梁志祥;

地熱資源的特點與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    廖忠禮;張予杰;陳文彬;彭智敏;熊興國;

中低溫地熱田的地熱資源計算評價——以北京市小湯山地熱田為例    孫穎;許輝熙;劉久榮;薛萬蓉;何政偉;張院;

陜西省地熱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狀況研究    張麗萍;

青海祁漫塔格虎頭崖鉛鋅多金屬礦區(qū)年代學研究及地質意義    豐成友;王雪萍;舒曉峰;張愛奎;肖曄;劉建楠;馬圣鈔;李國臣;李大新;

江漢多旋回疊合盆地形成及沉積充填響應    王步娥;

地熱資源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以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鎮(zhèn)為例    熊璐;

東昆侖萬寶溝巖群古近紀孢粉化石的新發(fā)現    郭憲璞;王乃文;丁孝忠;趙民;王大寧;

渝東構造樣式分析與成因解析    徐政語,李大成,盧文忠,林舸,劉池陽

昆侖造山帶中段蛇綠混雜巖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    尹福光,潘桂棠,李興振,孟德寶,柏道遠,劉偉

四川疊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    姚根順;李大成;盧文忠;徐政語;

東昆侖地區(qū)萬保溝群的解體及早寒武世地層的新發(fā)現    阿成業(yè),王毅智,任晉祁,保光譜

江漢多旋回疊合盆地形成及沉積充填響應    盛賢才;葉建中;陳麗華;

青海祁漫塔格多金屬成礦帶典型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研究    徐國端

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超低滲透大型巖性油藏成藏機理研究    鄧秀芹

鄂爾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關系    王建強

沖擊擠密潛孔錘外表減阻結構優(yōu)化設計及試驗研究    張永光

西昆侖構造地貌與阿什庫勒地區(qū)活動構造研究    潘家偉

關中盆地地下熱水地球化學及其開發(fā)利用的環(huán)境效應研究    趙慧

勉略—阿尼瑪卿構造帶的形成演化與動力學特征    裴先治

青藏高原航磁測量及雅魯藏布江雙航磁異常帶的性質研究    薛典軍

西昆侖造山帶東段地質組成與構造演化    郭坤一

東昆侖造山帶區(qū)域成礦作用與礦產資源評價    丁清峰

青藏高原及鄰區(qū)泥盆紀構造—巖相古地理研究    焦揚

渭河隴西段早更新世河流階地研究    吉亞鵬

東昆侖五龍溝金礦構造控礦特征研究    陸露

東昆侖阿拉克湖—紅水川地區(qū)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層構造特征及其構造演化    劉智剛

東昆侖阿拉克湖—紅水川地區(qū)地質構造演化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研究    張曉飛

東昆侖南緣印支期花崗巖巖石成因及其地質意義    陳國超

澤庫盆地石油地質條件分析    劉樟樂

低溫地熱水用于供暖方案研究    陳少玲

西昆侖其曼于特蛇綠混雜巖帶及地質意義    韓芳林

青海阿尼瑪卿-巴顏喀拉造山帶動力學演化及大場金銻礦床成礦作用研究    陳廣俊

青海鄂拉山斷裂帶晚第四紀構造活動及其所反映的青藏高原東北緣的變形機制    袁道陽,張培震,劉小龍,劉百篪,鄭文俊,何文貴

青海南北向構造問題——并論南北向穿切性斷裂系及其對內生礦產分布的控制作用    石寶頤;張俊太;

論秦—昆構造帶的共和“缺口”    石寶頤;張峻太;

加快地熱資源開發(fā)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黃世毅

地熱資源與開發(fā)地熱研討    周云章,程汝漢,詹必達

地熱資源的利用    劉麗萍

國內外地熱能開發(fā)利用綜述    司士榮

青海共和盆地的挽近構造運動    王吉玉;張興魯;

共和盆地——一個值得研究的新盆地    王昌桂,呂友生

地熱資源及其科學利用    張梅桂,孫法德,譚世燕

文登市地熱資源現狀及開發(fā)建議    劉昌軍;李仁麗;

西安地熱資源開發(fā)方興未艾——專家提醒要加強管理綜合利用    黃振山

北京的地熱資源及其開發(fā)利用前景    丁海華;崔彬;趙磊;

關注地下蘊藏的“大熱源”    赤天;

加快地熱資源開發(fā)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黃世毅

廈門地熱資源開發(fā)模式探討    李紅偉;

養(yǎng)生旅游視角下亳州地熱資源的開發(fā)    劉涵;

地熱——來自地下的綠色能源    曉陽;

我國將從4個方面推進地熱能開發(fā)利用    

河南省開封凹陷區(qū)地熱田地熱資源分析    齊玉峰;

北京地熱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管理    

我國地熱資源中長期戰(zhàn)略研討(2020年、2030年、2050年)    韓再生;鄭克棪;賓德智;

地熱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地質環(huán)境問題探討    林黎;孫寶成;趙蘇民;楊玉新;

我國地熱資源開發(fā)利用狀況、存在問題與建議    姜建軍;陶慶法;胡杰;

地熱資源科學開發(fā)新模式——政企聯手科學開發(fā)是渭河盆地地熱資源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成功之路    王行運;張福禮;孫啟邦;鄒彥榮;

江蘇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及地熱能開發(fā)可行性論證的新技術    孫賢愷;周宏葵;

河南省濮陽市地熱采暖可行性淺析    張國建;

淺層地溫資源的基本內涵與勘查評價的基本理念    王貴玲;藺文靜;

北京地熱資源開發(fā)現狀及21世紀初可持續(xù)利用問題探討    陳建平;于秀琴;

淺層地熱資源的基本內涵與資源勘查評價的基本理念    王貴玲;

熱氣騰騰聚寶盆    記者 郭習松通訊員 胡志喜 實習生 黃興明 楊帆 夏菲婭

牡丹江加快地熱資源開發(fā)    首席記者 邱麗娜

淺層地熱資源開發(fā)要加強規(guī)劃    特約記者 秦幸福 通訊員 張靜 李韶輝

讓淺層地熱“熱”起來    本報記者 李響

為建設陸上三峽提供依據    龔建福王德民

青海啟動太陽能資源評估系統(tǒng)項目    金泉才 鐘祥福

400億噸天然氣水合物在等著我們去開發(fā)    本報記者 梅志清通訊員 劉沛思

冒“煙”的港灣    鄭敏 黃潔

寧夏干旱突變研究與太陽能利用成果喜人    張磊梁旭

銀川研究量化太陽能集熱器氣候指標    楊云

論地方政府在地熱資源開發(fā)利用中的責任    樊智

寧波中東部地區(qū)地熱資源開發(fā)條件分析    石曉今

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tài)農業(yè)技術實踐與應用    鄒劍

黃河三角洲風能資源研究    王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