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shù)論文

塔里木盆地哈得遜油田東河砂巖油藏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及油藏類型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shù)網(wǎng)
時間:2024-08-19 05:28:12
熱度:

塔里木盆地哈得遜油田東河砂巖油藏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及油藏類型研究【摘要】:塔里木盆地東河砂巖是海相油氣的重要勘探領域。為研究東河砂巖天然氣成因、油藏類型及油氣運移方向,以哈得遜油田

【摘要】:塔里木盆地東河砂巖是海相油氣的重要勘探領域。為研究東河砂巖天然氣成因、油藏類型及油氣運移方向,以哈得遜油田東河砂巖油藏原油伴生氣為研究對象,在天然氣組分數(shù)據(jù)可靠性評估基礎上,對烷烴氣組分和非烷烴氣組分的含量、同位素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進行了詳細研究,探討了天然氣組分成因,詳細分析了東河砂巖油藏類型,并對油氣運移路徑進行了推測,形成以下主要認識:①哈得遜油田東河砂巖油藏原油伴生氣為油型氣,總體具有N2含量高、干燥系數(shù)低及CO2含量低的特征;高含量N2為腐泥型有機質(zhì)在成熟階段熱解生成,CO2是有機和無機成因的混合物。②哈得遜油田東河砂巖油藏由西南側(cè)哈得4井區(qū)油藏、東南側(cè)哈得1井區(qū)油藏和北部井區(qū)油藏(哈得113井—哈得111井—哈得4-51井)3個相對獨立的油藏共同組成,油藏類型分別為構(gòu)造油藏、構(gòu)造—巖性油藏和巖性—地層油藏。③與哈得1井區(qū)油藏天然氣相比,哈得4井區(qū)油藏天然氣干燥系數(shù)低,N2和CO2含量高,δ13C1值、δ15 N值和δ13 CCO2值偏高,且烷烴氣δ13 C值部分倒轉(zhuǎn);這可能是成藏后期哈得4油藏天然氣的泄漏導致。④現(xiàn)今哈得遜油田東河砂巖油藏已基本達到平衡,自北向南大規(guī)律油氣運移難于形成現(xiàn)今天然氣組分和同位素分布規(guī)律。推測哈得遜東河砂巖油藏可能是經(jīng)下伏斷裂,由下部奧陶系古油藏調(diào)整而來。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關(guān)鍵詞】哈得遜油田 東河砂巖油藏 天然氣 CO N 穩(wěn)定同位素
【基金】:國家重大專項(編號:2011ZX0500)資助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哈得遜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南坡的哈得遜低幅度背斜構(gòu)造帶上,是我國第一個探明儲量超過億噸的海相碎屑巖整裝大油田[1-2]。它由石炭系中泥巖段薄砂層油藏、東河砂巖油藏共同構(gòu)成,其中東河砂巖為其主力產(chǎn)層。此外,在該區(qū)奧陶系還發(fā)現(xiàn)縫洞型碳酸鹽巖油氣藏。東河砂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shù)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

哈得遜油田成藏研究    米敬奎;張水昌;涂建琪;李新虎;

中國海相油氣田勘探實例之十 塔里木盆地哈得遜海相砂巖油田的勘探與發(fā)現(xiàn)    周新源;楊海軍;蔡振忠;趙福元;胡劍風;

非穩(wěn)態(tài)成藏理論探索與實踐    孫龍德;江同文;徐漢林;單家增;

中國部分盆地原油氮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    陳傳平,梅博文,曹亞澄

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成藏模式探討    趙靖舟,吳保國

中國不同沉積環(huán)境的氮同位素特征    陳傳平,梅博文

天然氣中非烴組分地球化學研究進展    朱岳年

天然氣中氮的來源及塔里木盆地東部天然氣中氮地球化學特征    陳踐發(fā),朱岳年

水溶氣運移成藏物理模擬實驗技術(shù)    劉朝露,李劍,方家虎,胡國藝,嚴啟團,李志生,馬成華,孫慶武

天然氣中氮的地球化學研究進展    劉全有;劉文匯;Krooss B M;王萬春;戴金星;

川西坳陷中段須二段天然氣成藏年代探討    劉四兵;沈忠民;呂正祥;羅小平;

油藏原油微生物降解的氮同位素分餾效應    陳傳平,梅博文

哈得遜與輪南地區(qū)原油碳同位素特征及影響因素    米敬奎;張水昌;陳建平;張斌;李賢慶;

疊合盆地構(gòu)造活動樞紐部位形成及其控油氣原理——以塔里木盆地為例    李建交;呂修祥;范秋海;焦偉偉;伍建軍;

原油生物降解中含氮化合物δ~(15)N變化原因的實驗研究    陳傳平,梅博文,熊濤,易紹金

油氣成藏年代學研究進展及發(fā)展趨勢    趙靖舟

水溶天然氣運移地球化學示蹤——以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氣田為例    秦勝飛;趙靖舟;李梅;劉銀河;

大氣環(huán)境氮同位素示蹤及生物監(jiān)測    肖化云;劉叢強;

塔北隆起西部東河塘油氣來源及分布    張斌;朱光有;蘇勁;盧玉紅;

塔里木天然氣氮同位素組成與分布    陳傳平,梅博文,朱翠山

北冰洋西部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環(huán)境指示意義    陳志華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山前古斜坡油氣成藏特征研究    孔凡軍

蘇北平原的形成與演化    楊競紅

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區(qū)奧陶系與三疊系油氣成藏機制    曠理雄

曲流點壩建筑結(jié)構(gòu)及驅(qū)替實驗與剩余油分析    閆百泉

湘中拗陷 泥盆—石炭系油氣成藏與保存條件研究    劉喜順

煤儲層固—液—氣相間作用機理研究    張時音

低煤級儲層三相態(tài)含氣量物理模擬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    王可新

瓊東南盆地泄壓帶特征及其與天然氣成藏耦合關(guān)系研究    翟普強

樟樹葉片氮同位素指示城市大氣氮沉降    吳亮紅

煤層氣分餾機理    陳潤

川西坳陷須家河組天然氣溶解、脫氣物理化學機理研究    高雅琴

川西坳陷上三疊統(tǒng)成藏年代地球化學特征研究    王玲輝

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上古生界古壓力演化及天然氣成藏機理    羅榮濤

松遼盆地南部長嶺斷陷CO_2氣藏成藏條件研究    汪羽楠

松遼盆地林甸地區(qū)水溶氣資源聚集條件及其潛力    張道闊

西安地熱水伴生富氦天然氣成因研究    柴先平

塔北地區(qū)石炭系海相油氣成藏與控制因素研究    孟書翠

塔里木盆地東部地區(qū)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探討(之一)    陳踐發(fā),徐永昌,黃第藩

塔里木盆地東部地區(qū)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探討(之二)    陳踐發(fā),徐永昌,黃第藩

天然氣中稀有氣體同位素的分析技術(shù)    孫明良

天然氣中氮的地球化學特征    杜建國,劉文匯,邵波

原油運移過程中的氮同位素分餾作用    陳傳平,梅博文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原油混合作用半定量評價    楊杰,黃海平,張水昌,陳發(fā)景

塔里木盆地哈得遜及相鄰地區(qū)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油藏充注方向探討    肖中堯,黃光輝,王培榮,張秋茶,盧玉紅,胡曉勇

硝化和反硝化對湖泊有機質(zhì)沉積成巖前降解作用的研究    肖化云,劉叢強,王仕祿,李思亮

原油生物降解中含氮化合物δ~(15)N變化原因的實驗研究    陳傳平,梅博文,熊濤,易紹金

塔里木輪南地區(qū)原油瀝青質(zhì)的分子結(jié)構(gòu)及其初步應用:熱解、甲基化-熱解和RICO研究    賈望魯,彭平安

塔里木哈得海相油田形成機理研究    李梅;李宇平;李秀明;張秋茶;汪海;盧玉紅;

CO_2注入砂巖后的典型自生礦物組合    李福來;劉立;曲希玉;趙國祥;劉娜;張麗媛;于志超;

海拉爾盆地烏爾遜凹陷含片鈉鋁石砂巖捕獲CO_2總量的估算    張麗媛;劉立;曲希玉;李春柏;趙國祥;

尋找CO_2氣藏的地球化學方法    劉偉,程軍,楊云齡,程正發(fā)

論金礦成礦與CO_2相關(guān)性的實質(zhì)    鄭大中,鄭若鋒

鄂爾多斯盆地CO_2地質(zhì)封存潛力分析    任相坤;崔永君;步學朋;譚永杰;張家強;

鶴壁市新區(qū)CO_2氣藏成因分析及開發(fā)利用前景    袁巧紅,李剛,郭瑩

天然氣溶解過程中組分分餾模型及其應用    程付啟;金強;林會喜;劉文匯;

富含CO_2天然氣偏差因子研究    王剛;楊勝來;吳曉云;劉紅曉;

影響天然氣組分變化的主要因素    宋巖;

松遼盆地北部天然氣組分碳同位素組成特征和成因類型及其氣源探討    黃福堂;

乾安油田幔源CO2充注對砂巖中粘土礦物的改造作用    王力娟;劉立;楊會東;劉娜;王福剛;李福來;

蘇里格大氣田天然氣成藏地球化學研究    李賢慶;王康東;孔龍璽;馮松寶;王娟;黃傳波;王萌;

庫車前陸盆地超高壓氣藏天然氣地球化學與成藏特征    馮松寶;李賢慶;馬小敏;頓亞鵬;孔龍璽;王康東;王娟;

柴達木盆地第三系生物氣的地球化學依據(jù)    張曉寶;吉利明;胡勇;

大慶首口注CO2驅(qū)油井斜測井資料成功錄取    記者 王志田 通訊員 徐建慶

首部天然氣成藏地球化學示蹤體系專著問世    江其勤

哈得遜東河砂巖儲層構(gòu)型模式對剩余油分布的影響研究    李紅波

底水油藏水平井開發(fā)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及挖潛措施研究    朱凱

長嶺斷陷東嶺地區(qū)烴源巖及油氣地球化學特征    劉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