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熱田地熱水回灌試驗研究
西安地熱田地熱水回灌試驗研究【摘要】:目前西安市地熱水開采量逐年攀升,地下熱水降位漏斗擴展迅速,地下水位下降較快,地熱水回灌可以解決地下熱水排放到地表而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同時又可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P314.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5
- 1.1 選題依據及意義8
- 1.2 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8-11
- 1.2.1 渭河盆地地熱田研究現狀8-9
- 1.2.2 國內地熱水回灌研究現狀9-10
- 1.2.3 西安市地熱水回灌存在的問題10-11
- 1.3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11-13
- 1.3.1 研究內容11
- 1.3.2 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線11-13
- 1.4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認識13-15
- 1.4.1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13
- 1.4.2 主要取得的認識13-15
- 第二章 西安地熱田概況15-29
- 2.1 渭河盆地構造特征15-17
- 2.1.1 高陵群頂面構造特征15-16
- 2.1.2 藍田灞河組頂面構造特征16-17
- 2.2 地熱儲層特征17-29
- 2.2.1 研究區(qū)概況17-18
- 2.2.2 地層及巖電特征18-20
- 2.2.3 地熱儲層物性特征20-27
- 2.2.4 地熱儲層非均質性及物性影響因素27-29
- 第三章 對井同層位回灌試驗29-43
- 3.1 回灌井組概況29-31
- 3.1.1 構造位置29
- 3.1.2 沉積相特征29
- 3.1.3 回灌井配置29-30
- 3.1.4 取水段儲層特征30-31
- 3.2 同層地熱水水質及配伍性分析31-32
- 3.2.1 水質分析31-32
- 3.2.2 配伍性分析32
- 3.3 回灌方案及回灌試驗32-37
- 3.3.1 回灌方案32-34
- 3.3.2 回灌試驗及動態(tài)數據觀察34-37
- 3.4 示蹤劑實驗37-40
- 3.4.1 實驗可行性37-38
- 3.4.2 實驗原理38
- 3.4.3 示蹤劑的選擇38
- 3.4.4 實驗的實施38-40
- 3.5 回灌試驗堵塞原因分析40-43
- 3.5.1 固體懸浮物粒徑分析40-41
- 3.5.2 化學沉淀物分析41-42
- 3.5.3 細菌分析42-43
- 第四章 對井不同層位回灌試驗43-55
- 4.1 回灌井組配置43-46
- 4.1.1 構造位置43
- 4.1.2 沉積相特征43
- 4.1.3 回灌井配置43
- 4.1.4 取水段儲層特征43-46
- 4.2 異層地熱水水質及配伍性分析46
- 4.2.1 水質分析46
- 4.2.2 配伍性分析46
- 4.3 回灌方案及回灌試驗46-51
- 4.3.1 回灌方案46-48
- 4.3.2 回灌試驗及動態(tài)數據觀察48-51
- 4.4 回灌試驗堵塞原因分析51-55
- 4.4.1 固體懸浮物粒徑分析51-52
- 4.4.2 化學沉淀物分析52-53
- 4.4.3 細菌堵塞分析53-54
- 4.4.4 回灌工藝分析54-55
- 第五章 回灌方案對比分析55-61
- 5.1 水量對比分析55-56
- 5.2 溫度對比分析56
- 5.3 水質對比分析56-57
- 5.4 回灌工藝對比分析57-59
- 5.5 回灌效果及原因分析59-61
- 第六章 西安市進一步回灌方案及建議61-67
- 6.1 回灌方案62-66
- 6.1.1 水質要求62
- 6.1.2 回灌層位要求62-63
- 6.1.3 井口設備及工藝要求63-64
- 6.1.4 回灌操作規(guī)范64-66
- 6.2 地熱井進一步管理建議66-67
- 6.2.1 成井要求66
- 6.2.2 回灌工藝及地面設備要求66
- 6.2.3 加大廢棄及效率低地熱井改造力度66-67
- 結論67-68
- 參考文獻68-71
- 致謝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中水回灌的水質標準比較分析 柳文華;
地下熱水回灌過程中滲透系數研究 何滿潮,劉斌,姚磊華,徐能雄,任紅艷
天津市塘沽低溫熱儲回灌的水-巖相互作用地球化學模擬 陳宗宇
地熱水與回灌水混合的地球化學模擬——以冰島Laugaland低溫熱田為例 畢二平
西安地熱田地熱棄水回灌數值模擬研究 王貴玲,劉志明,劉慶宣,煙獻軍
西安市地下熱水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的瓶頸問題研究 馬致遠;豆惠萍;
新近系熱儲層回灌井鉆探工藝探索 曾梅香;李會娟;石建軍;趙娜;揚永江;田宗寶;
巖溶裂隙熱儲層采、灌井井間連通試驗研究——以天津市王蘭莊地熱田回灌井HX-25B示蹤測試為例 曾梅香;阮傳俠;趙越波;田光輝;
咸陽市地熱開發(fā)與回灌 丁海英;蔚永寧;陳強;
地熱為北京2008奧運會作貢獻——2002北京地熱國際研討會綜述 鄭克棪
西安市地熱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回灌試驗研究 任戰(zhàn)利;陳玉林;李曉輝;劉立萌;田濤;段海礁;崔軍平;
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熱泵源匯井運行特性研究 倪龍
關中盆地中部地壓型地熱流體環(huán)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學特征研究 蘇艷
關中盆地地下熱水水化學特征及其形成機制研究 覃蘭麗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積特征及與構造的關系 夏勇
咸陽地壓型熱儲流體基本特征及補給的研究 余娟
我國地熱資源開發(fā)利用立法研究 陳森森;劉軍弟;胡茜茜;王效華;
地下熱水回灌過程中滲透系數研究 何滿潮,劉斌,姚磊華,徐能雄,任紅艷
地層新能源利用的系統化設計 何滿潮;王建;李啟民;乾增珍;
水源熱泵系統中地下水流貫通及其對溫度場的影響 胡繼華;張延軍;于子望;吳剛;楊瀟瀛;倪福全;
地下水人工回灌過程中多孔介質懸浮物堵塞實驗 路瑩;杜新強;遲寶明;楊悅鎖;李勝濤;王子佳;
渭河盆地富氦天然氣井分布特征與氦氣成因 李玉宏;盧進才;李金超;陳高潮;魏仙樣;
泡沫流體鉆井技術在肯尼亞OW904超高溫地熱井的應用 沈炎;劉俊;程曉年;陳香凱;單正明;黃建國;
采灌條件下中低溫熱儲溫度場動態(tài)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輝;趙越波;朱婧嫄;
地熱發(fā)電技術的發(fā)展現狀 高學偉;李楠;康慧;
洛陽市張莊地熱井地熱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保護淺析 呂志濤
中美地熱資源開發(fā)利用現狀對比 任永飛;潘翠;王海波;黃少鵬;
地熱能在某小區(qū)中的應用分析 田彥法;
地熱能在某酒店工程中的開發(fā)利用 田彥法;
地熱流體回灌對溫度場的影響分析 王連成;沈健;宋美鈺;
天津市地熱井同井垂向異層采灌可行性分析 賈志;楊忠彥;楊永江;陳瑞軍;靳寶珍;
天津市唐官屯地區(qū)霧迷山組地熱流體特征及其利用探討 劉斐;賈志;靳寶珍;賈佩;張子亮;王曦;
淺層地溫能反季節(jié)循環(huán)利用技術在天津地礦珠寶公司改燃工程中的應用 張久潮;王連成;曹鳳蘭;
采灌條件下中低溫熱儲溫度場動態(tài)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輝;
發(fā)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與必須深層次思考的幾個科學問題——非化石能源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滕吉文;張永謙;阮小敏;
試論阿爾山地熱地質特征 郭洪彬;初禹;王鵬;王者平;
魯西北地區(qū)地下熱水的水文地球化學特征及形成條件研究 張保建
關中盆地地下熱水地球化學及其開發(fā)利用的環(huán)境效應研究 趙慧
地震波引起的井水位水溫同震變化及其機理研究 楊竹轉
地下水源熱泵影響下的沈陽城區(qū)地下水系統數值模擬研究 周浩
天津地區(qū)霧迷山組熱儲地下熱水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研究 林黎
大慶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區(qū)水資源人工調蓄關鍵技術研究 杜新強
中低溫地熱熱儲工程研究 張百鳴
松散介質地下水庫設計理論研究 李旺林
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熱泵源匯井運行特性研究 倪龍
干旱區(qū)綠洲地下水水化學成分形成及演化機制研究 姜凌
鄭州市區(qū)深部地熱資源水利用優(yōu)化配置 黃丹
地熱供暖CDM方法學應用研究 張義軍
基于ZigBee無線傳感網和模糊控制的溫室番茄智能灌溉系統設計 張勝
廣州從化新溫泉地熱資源勘查分析與新地熱井開發(fā)設計 許庭武
基于開采條件評價及回灌潛力分析的地熱可持續(xù)開發(fā)研究 龐菊梅
可再生能源發(fā)展對電網管理體制的影響研究 陳立忠
抽灌井群熱交互性及其布控特性研究 陳響亮
開封市超深層地熱水人工回灌補源研究 朱紅麗
南陽盆地地熱田類型劃分及地熱地質特征 王肖鳳
沈陽蘇東地區(qū)地熱地質特征研究 李錦鑫
水源熱泵深井水循環(huán)系統的分析與研究 倪真,賈學斌
美國開式回路地源熱泵利用地下水的若干規(guī)定 李琴云,刁乃仁,方肇洪
地下熱水回灌過程中滲透系數研究 何滿潮,劉斌,姚磊華,徐能雄,任紅艷
地下含水層儲能兩階段熱量運移數值模型研究 王明育,馬捷,萬曼影
氘過量參數及其水文地質學意義——以四川九寨溝和冶勒水文地質研究為例 尹觀,倪師軍,張其春
地下含水層熱儲井位置選擇和布置 王明育,馬捷,郝振良
單相流體在多孔介質中的流動和換熱研究 司廣樹,姜培學,李勐
井間示蹤監(jiān)測確定水驅油藏剩余油飽和度技術應用 郭寶璽,王秀琴,王喜梅
盆山耦合與沉積盆地成因 王清晨,李忠
盆山耦合與沉積作用 李繼亮,肖文交,閆臻
本報記者 林英
地源熱泵地下套管式埋管換熱器性能研究 魏唐棣
渭河盆地的形成演化與東秦嶺的隆升 劉護軍
利用地下水的住宅中央空調系統的研究 付崢嶸
地下水源熱泵系統的實驗與模擬研究 王芳
地下水源熱泵系統匹配的實驗與模擬研究 郭建輝
地源熱泵空調系統的特性研究 戴曉麗
山西省奇村地熱田超采引起的熱水動態(tài)變化 鄧安利,孫和平
鞍山湯崗子地熱田控熱構造分析 燕振芝,李士江,初貴剛
福州地熱田人工回灌模式的探討 何連發(fā)
某地熱田的溫度場特征 陳可聰;
開封發(fā)現6700平方千米的地熱田 周強;嚴珊珊;
云髻山地熱田提高取水溫度的前景探討 楊勇俊;梁海洋;
淺論安徽巢湖半湯地熱田成因及徑流通道問題 劉飛;汪龍虎;洪江生;
臨沂市地熱地質條件及開發(fā)利用效益分析 郭士昌;姚春梅;徐品;劉瑞峰;劉安同;
濟南北部地熱田的成生條件 趙玉祥;李常鎖;邢立亭;
廣東省乳源縣青崗地熱田成因特征探索 何運祥;
漳州地熱田溫度場的數值模擬及成因初探 鐘時杰;徐文躍;
地熱田的預測 鄭克棪;
中煤地質總局在我國東北地區(qū)找到高溫地熱田
增強型地熱系統開發(fā)過程中的多場耦合問題 王曉星;吳能友;張可霓;蘇正;曾玉超;
鞍山湯崗子地熱田控熱構造分析 燕振芝;李士江;初貴剛;
三維電阻率視圖揭示南田地熱田構造形態(tài) 楊興沐;
海南藍洋地熱田開發(fā)利用情況 林智成;
西藏那曲地熱田的勘探與評價 劉時彬;吳方之;
安徽長山地熱田地熱資源潛力和勘查、開發(fā)利用前景 寧金野;項斌;王波華;陳春元;王永生;
二維穩(wěn)態(tài)地下水熱系統模型的建立及福州地熱田的數值模擬 徐文躍;鐘時杰;
合理開發(fā)地熱的對策 中礦聯地熱開發(fā)管理專業(yè)委員會 賓德智
山東東營發(fā)現三大地熱田 記者 陳少蔚
甘肅二勘院做大地熱勘查市場 劉志宏
國土資源廳開始勘查百余個地熱項目 吉桂營 本報記者 劉佳
遼寧百余個地熱項目勘查在即 廖軒
塔什庫爾干發(fā)現中低溫中型地熱田 記者 李輝 通訊員 張琰
莊河城區(qū)發(fā)現儲量豐富地熱田 記者 徐舉
遼寧莊河發(fā)現儲量豐富地熱田 記者 孫旭日 李梅生 朱敏
我省發(fā)現大型深埋型城市地熱田 記者 桂運安 通訊員 呂輝輝
“世界屋脊”尋地熱
地熱田電磁法勘查與應用技術研究 劉瑞德
內蒙古赤峰市熱水鎮(zhèn)地熱田熱資源評價 石卓
云南騰沖熱海地熱田特征及成因研究 郭婷婷
京北地熱田特征及其開發(fā)對地震地下流體動態(tài)的影響 呂金波
威海地區(qū)構造型地熱田成因機制研究 田粟
沉積盆地型地熱田定量評價系統研究 王琦
基于地層形變理論的西安地熱田開發(fā)前景研究 曹海東
云南省安寧溫泉鎮(zhèn)地熱田模型研究 屈麗麗
南陽盆地地熱田類型劃分及地熱地質特征 王肖鳳
中國東北部和也門西部的地熱系統及地熱溫度特性研究 哈扎(Mohammed Hazaea Qahtan)
云南省騰沖熱海地熱田水化學及同位素特征 鄧紫娟
青海省威遠鎮(zhèn)地熱田熱儲特征及其開發(fā)利用潛力評價 尚小剛
騰沖熱海地熱田地質特征及形成機制研究 方娜
羊易地熱田中深井ZK212溫度與壓力分析 劉海洋
-
羊易zk212地熱井清水鉆井技術及其對巖石破碎的影響研究2024-08-19
-
松遼盆地地熱場2024-08-19
-
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地熱資源研究與評價2024-08-19
-
云南地熱資源及開發(fā)利用2024-08-19
-
中低溫對流型地熱系統及其研究方法簡介2024-08-19
-
西安─咸陽地熱田異常地層壓力初步研究2024-08-19
-
遼河斷陷地熱資源研究2024-08-19
-
電法勘探在地熱勘查中的應用2024-08-19
-
天津地區(qū)地熱鉆井及成井技術2024-08-19
-
肯尼亞OLKARIA高溫地熱井鉆井技術應用2024-08-19
-
CSAMT在遼寧錦州深部地熱勘探中的應用2024-08-19
-
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加熱方式2024-08-19
-
磺化瀝青鉆井液在貴州地熱勘探井中的應用2024-08-19
-
理論地熱溫標及其在地熱研究中的應用2024-08-19
-
青海省貴德縣(盆地)地熱資源的開發(fā)利用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