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溫地熱系統(tǒng)形成機制及評價研究
中低溫地熱系統(tǒng)形成機制及評價研究【摘要】:松遼盆地面積62400km2,是我國重要的含油氣盆地,它形成演化的大地構造背景和特殊熱構造特征,決定了松遼盆地不僅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而且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P314
【目錄】:
- 1 引言9-14
- 1.1 選題依據9-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0-13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13-14
- 2 中低溫地熱系統(tǒng)概述14-20
- 2.1 地熱系統(tǒng)分類綜述14-16
- 2.2 中低溫對流型地熱系統(tǒng)16-18
- 2.3 中國地熱資源分布18-20
- 3 構造熱演化特征及其熱源機制研究20-36
- 3.1 區(qū)域地質特征20-24
- 3.2 盆地構造熱演化及其機制模擬研究24-36
- 4 地熱源的形成及大地構造環(huán)境分析36-44
- 4.1 地熱源成因分析36-40
- 4.2 地熱源形成的大地構造環(huán)境分析40-41
- 4.3 深部熱源上升傳送及聚集的主控因素41-44
- 5 地熱水地球化學特征及地熱水運動演化模擬研究44-68
- 5.1 地熱水的地球化學特征44-49
- 5.2 地熱水的水文地質特征49-54
- 5.3 地熱水運動演化數學模擬研究54-68
- 6. 地熱資源的綜合評價研究68-82
- 6.1 資源量的模擬計算68-76
- 6.2 杜蒙地區(qū)地熱資源綜合評價研究76-82
- 7 化學溫標法評價熱儲溫度研究82-108
- 7.1 化學溫標方法在地熱資源評價中的應用83-94
- 7.2 錦州市區(qū)中低溫熱儲溫度的估算94-108
- 8. 結論108-112
- 參考文獻112-119
- 作者簡介119-120
- 致謝120-121
- 查新結論12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由地球化學溫標推算貴陽市烏當區(qū)地熱田熱儲溫度 趙璐;鄔立;羅湘贛;
甕安老墳嘴變質巖區(qū)SK08-2井地熱水熱儲溫度和循環(huán)深度估算 宋小慶;彭欽;夏顏樂;
關中盆地地下熱水地球化學及其開發(fā)利用的環(huán)境效應研究 趙慧
內蒙古赤峰市熱水鎮(zhèn)地熱田熱資源評價 石卓
廣州從化新溫泉地熱資源勘查分析與新地熱井開發(fā)設計 許庭武
沈陽蘇東地區(qū)地熱地質特征研究 李錦鑫
遼河盆地地熱資源定量評價 伍小雄
蒙特卡羅法在中國典型地熱資源評價中的應用 顏英軍
沉積盆地型地熱田定量評價系統(tǒng)研究 王琦
大慶市肇州地區(qū)地熱資源潛力研究 關帥
齊齊哈爾市鐵峰區(qū)地熱資源潛力研究 張陽陽
內蒙古自治區(qū)后河套盆地地熱地質特征及地熱資源初評價 杜海賓
松遼盆地地幔熱流的演化特征 李志安
某些花崗巖型鈾礦床成礦熱液中的含鈾離子和沉淀機理 陳培榮,章邦桐,張祖還
忻州盆地和貝加爾裂谷帶醫(yī)療礦水水化學相似性研究 王焰新,孫連發(fā),陳德隆,王延庚,阿·彼·郝斯托夫,葛·馬·斯貝澤爾,伊.謝.羅蒙諾索夫
中國地熱學研究之進展 陳墨香,汪集,鄧孝
固定鋁log(Q/K)圖解在溫泉中的應用 張展適,孫占學,李滿根,王素娟
隆起與拗陷地區(qū)地溫場的特點 熊亮萍,高維安
中國晚新生代火山和現代高溫水熱系統(tǒng) 佟偉,穆治國,劉時彬
我國大陸地區(qū)大地熱流與地殼厚度的變化 黃少鵬
準噶爾盆地熱流及地溫場特征 王社教,胡圣標,汪集
二氧化硅地熱溫標及其相關問題的處理方法 鄭西來,郭建青
安徽長山地熱初探 寧金野;徐洪苗;
寒區(qū)隧道圍巖導溫系數及其凍深分析 水偉厚,高廣運,韓曉雷,呂康成
隧道工程中水力耦合問題的探討 吉小明;
庫水位漲落對滑坡穩(wěn)定性影響研究進展 莫偉偉;徐平;丁秀麗;
節(jié)理巖質邊坡地下水滲流的離散元分析 王艷麗;王勇;許建聰;伍國軍;
人工地層凍結技術在上海長江隧道工程的應用 凌宇峰;王吉云;
石油污染土體導熱系數變化規(guī)律和變化機制 李興柏;李國玉;畢貴權;穆彥虎;張青龍;
達坂山公路隧道凍土工程問題和工程防治措施 劉國玉;
碎(塊)石路堤孔隙空氣對流運動的Darcy定律適用性 楊麗君;孫斌祥;劉琦;徐祖;
黑龍江科洛晚新生代火山巖K-Ar定年和地球化學 穆治國,劉馳,黃寶玲,侯貴廷,鄭慶道,崔建偉,劉世煒
瑞利數對熱對流的影響——在地幔柱中的應用 王青平;白武明;王洪亮;
四川盆地鉆孔溫度測量及現今地熱特征 徐明;朱傳慶;田云濤;饒松;胡圣標;
阿壩—簡陽地學剖面深部溫度及熱結構 徐明;朱傳慶;饒松;胡圣標;
地球科學新理論、新技術在油氣勘探中的應用 馮志亮;姚亞明;崔樹軍;周繼軍;陳建軍;
低滲透儲層流固耦合滲流規(guī)律研究 劉建軍;劉先貴;胡雅衽;張盛宗;
低滲儲層開發(fā)中孔滲結構變化的數值模擬 劉建軍;劉先貴;
巖石裂隙中非恒定滲流與變形耦合作用的DDA方法 張國新;葛劭卿;陳平;
巖體THM耦合模型控制方程建立 張強林;王媛;
煤層氣運移雙重介質氣-水兩相流數學模型及數值模擬 王起新;孫維吉;梁冰;趙穎;
隧道開挖問題中的流固耦合模型及數值模擬 吉小明;王宇會;陽志元;
水巖耦合作用下軟巖巷道變形機理及其控制研究 李剛
熔融鹽高溫斜溫層混合蓄熱的熱過程特性 左遠志
注漿控制巖溶隧道突水地質災害的機理和模擬方法研究 孫克國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區(qū)奧陶系油氣成藏體系及資源潛力 徐忠美
魯西北地區(qū)地下熱水的水文地球化學特征及形成條件研究 張保建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風化槽襯砌結構穩(wěn)定性研究 郭小紅
砂巖對CO_2的礦物捕獲能力 劉娜
汶川Ms 8.0地震后川西地區(qū)的氣體地球化學 周曉成
徐家圍子斷陷營城組火山巖流體包裹體發(fā)育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肖駿
淺埋暗挖水下隧道管棚作用機理及開挖的擾動效應研究 郭磊
采空區(qū)風流分布數值模擬研究 王海生
礦井熱參數測算方法研究 何權富
淮南礦區(qū)典型煤層水力沖孔技術參數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 趙文武
巷道水分蒸發(fā)處理及風流溫度濕度計算 徐文
礦井地下水流場數值模擬及其應用研究 胡艷卉
礦井熱環(huán)境預測方法研究及數值模擬系統(tǒng)開發(fā) 亓曉
強內熱源多孔介質條通道流動換熱實驗技術研究 丁銅偉
金川二礦井下熱力狀況研究 宋佰超
滲流作用下深部礦場采動圍巖的傳熱機理研究 徐義洪
考慮溫度作用下煤層氣—水兩相流運移規(guī)律的研究 李義賢
天津山嶺子地熱田地下熱水 廖志杰,陳振霞
國內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現狀 朱俊生
基于GIS平臺的中國大地熱流數據庫 管彥武,金旭,韓湘君,陳曉東,趙發(fā)蘭
反向地球化學模擬技術在地下水~(14)C年齡校正中應用的進展與思考 蘇小四;林學鈺;董維紅;萬玉玉;
赤峰南部金地球化學塊體評價 雷萬杉;王淼;張振庭;婁德波;劉亞劍;
中國東部裂谷盆地的演化與石油地質 童崇光
河南沉降盆地地熱資源評價 王繼華;
地熱資源綜合評價方法 曹陽,施尚明,李雪英,王玉華,王桂萍
沉積盆地地下水動力場特征研究——以松遼盆地為例 樓章華;程軍蕊;金愛民;
遼河盆地下第三系層序分析 許坤,潘耀麗,彭峰
黃山
劉育松 馮武軍
馬家鑫
松遼盆地北部沉積盆地型地熱資源研究 朱煥來
松遼盆地構造熱演化及地熱資源定量評價研究——以杜蒙地區(qū)為例 施龍
松遼盆地齊家—古龍凹陷凝析油氣形成機制及資源潛力研究 申家年
松遼盆地東部哈爾濱—綏化地區(qū)構造演化及其對油氣成藏條件的控制作用 崔軍平
碳酸鹽巖熱儲隱伏型中低溫熱水的成因與水—巖相互作用研究 馬瑞
滄州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學與穩(wěn)定同位素 徐彥澤
干旱區(qū)綠洲地下水水化學成分形成及演化機制研究 姜凌
松遼盆地南部紅崗油田沉積特征及含油飽和度研究 李志勇
松遼盆地古龍凹陷中段葡萄花油層精細層序劃分與沉積相研究 黃薇
遼河盆地西部凹陷地熱資源潛力研究 趙國瑞
遼河盆地地熱資源定量評價 伍小雄
大慶長垣北部高臺子油層沉積微相研究 文慧儉
關中盆地環(huán)境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水文地質意義 田華
松遼盆地北部他拉哈地區(qū)薩油層儲層地質研究 許承武
遼河油田地區(qū)地下水水質模擬與預測 李艷梅
鄂爾多斯盆地南區(qū)洛河組地下水演化水文地球化學模擬 曹德福
北京城區(qū)地熱田地下熱水的水化學及同位素研究 于湲
邯鄲東部平原地區(qū)地熱地質特征及開發(fā)利用研究 景成虎
松遼盆地十屋斷陷圈閉評價方法研究及應用 嚴煥榕
基于預測誤差分布特性的風電場短期功率預測不確定性研究 劉永前;史潔;楊勇平;韓爽;王鵬;
阜新市地熱資源前景分析 李瑩瑩;史峻寧;
福建省水文地質學科發(fā)展研究報告 徐書勇;盧曉華;彭文;凌云;
松遼盆地肇州地區(qū)地熱田的形成及資源量 劉玉;
內蒙古赤峰市熱水鎮(zhèn)地熱田熱資源評價 石卓
內蒙古哈素海新近系熱水資源評價 侯俊琳
廣東沿海地熱系統(tǒng)水文地球化學研究 袁建飛
廣州從化新溫泉地熱資源勘查分析與新地熱井開發(fā)設計 許庭武
地熱回灌示蹤技術及熱儲模擬實驗研究 李元杰
廣東從化新溫泉地熱地質特征及地熱資源評價 葉青
寧波中東部地區(qū)地熱資源開發(fā)條件分析 石曉今
齊齊哈爾市鐵峰區(qū)地熱資源潛力研究 張陽陽
克東縣克東鎮(zhèn)地熱熱儲分布特征及資源評價 賀曉平
黑龍江省明水縣地熱田地熱資源評價及開發(fā)利用研究 聶鳳軍
開封市城區(qū)淺層地熱能資源評價研究 阮強
重慶溫泉分布與成因研究 曾敏
新鄉(xiāng)市地熱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 王帥杰
滇緬泰構造域及特殊的新生代火山活動 廖志杰
1986年德都四次中強地震地下水異常 許學禮,郭德明,劉寶恒
藏北高原現代火山的航空象片與地圖分析 羅國祉
天然氣中稀有氣體同位素 徐永昌,王先彬,吳仁銘,沈平,王有孝,何永平
中國東部新生代火山巖K-Ar年代學及其演化 王慧芬 ,楊學昌 ,朱炳泉 ,范嗣昆 ,戴橦謨
某些花崗巖型鈾礦床成礦熱液中的含鈾離子和沉淀機理 陳培榮,章邦桐,張祖還
西藏羊八井地熱田熱儲資源評價 鄭灼華
漳州熱田地溫場分布規(guī)律研究及其成因模式的初步設想 李大心 ,曾陸海
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熱流 王鈞,汪緝安,沈繼英,邱楠生
西藏高原的水熱活動和上地殼熱狀態(tài)初探 佟偉,張知非,廖志杰,朱梅湘,章銘陶
地熱能開發(fā)研究的現狀和趨勢——1985年國際地熱能學術討論會綜述 姚足金
平莊盆地中低溫對流型地熱系統(tǒng)及勘查靶區(qū)研究 王宇林,于常武,張立琴
冰島北部Hamar地熱田開采模型 李成,HTuliniusPArason
西太平洋分會地熱年會在華舉行 鄭克棪;
淺談地熱系統(tǒng)調試問題 張海志;關郁松;
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塞羅普里埃托地熱系統(tǒng)中的活動交代作用——一個疊置的低壓、低溫變質相系 P.Schiffman ,黃林
新西蘭Waiotapu地熱系統(tǒng)中現代金礦化的研究 J.W.Hedenquist;侯濤;
鄂爾多斯盆地地熱系統(tǒng) 尹立河;侯光才;張茂省;王永和;陶正平;李清;
蘇格蘭東北部早泥盆世地熱系統(tǒng)——淺成低溫熱液金礦的勘探目標 Keith Nicholson;權志高;
地熱能源的地震風險 賈丁尼;
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綜述介紹及深部系統(tǒng)建立和循環(huán)的現狀 凱什·依萬斯;
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孔隙/裂隙介質中多場耦合模擬方法 張可霓;許雅琴;
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研究開發(fā):以美國新墨西哥州芬登山為例 蘇正;吳能友;曾玉超;王曉星;
漳州地熱系統(tǒng)基巖裂隙熱水溫度場數值模擬 曾玉超;蘇正;吳能友;王曉星;
新疆塔縣盆地地熱系統(tǒng)基本特征與成因分析 龐忠和;楊峰田;袁利娟;李義曼;
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EGS)的裂隙模擬方法 王洋;張可霓;
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EGS)開采數值模擬研究 陳琦;龔宇烈;徐瓊輝;馬偉斌;
中國地熱系統(tǒng)的類型 陳墨香;汪集旸;鄧孝;
歐洲地熱能委員會2008~2030年地熱能戰(zhàn)略研究議程 孫燕冬;
地熱系統(tǒng)水—巖平衡的水化學計算 姚足金;
生活污水上演“鳳凰涅槃” 記者 秦媛媛
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EGS)發(fā)展前景廣闊 清華大學熱科學與動力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熱能工程系 姜培學 胥蕊娜 地力夏提·吾布力 張富珍
地熱地板保養(yǎng)的特殊之道 魏曉瑜
地熱地板加溫和保濕的注意事項
微軟、谷歌一個忙搜索 一個開發(fā)新能源 于露
地熱采暖最好選用復合木地板 中國消費者報 賈君 高巍
地熱“考驗”樓盤品質
能源綠化 美國城市新的風景線 郎楷淳
地熱資源開發(fā)利用“熱”起來 本報記者 孫潛彤
地熱能里有生意經 詹姆士·奧斯邦 編譯 白晶
廣東沿海地熱系統(tǒng)水文地球化學研究 袁建飛
京北地熱田特征及其開發(fā)對地震地下流體動態(tài)的影響 呂金波
分布式地熱系統(tǒng)雙循環(huán)發(fā)電效率分析與梯級供熱試驗研究 崔俊奎
多相多組分THCM耦合過程機理研究及其應用 于子望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地熱信息系統(tǒng)研究 管彥武
天津地區(qū)霧迷山組熱儲地下熱水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研究 林黎
內蒙古赤峰市熱水鎮(zhèn)地熱田熱資源評價 石卓
關中盆地地下熱水地球化學及其開發(fā)利用的環(huán)境效應研究 趙慧
四川稻城溫泉同位素、元素水文地球化學特征研究 王茜
云南東部地熱賦存規(guī)律及成因模式 程先鋒
平莊盆地地熱地質特征及地熱勘查遠景區(qū)研究 于常武
四川宜賓金沙江河谷區(qū)地熱溫泉地質地球化學特征 陳菁
佳木斯盆地地質特征及地熱勘查遠景分析 董曉偉
山東省地熱資源特征及其分區(qū)研究 吳立進
攀枝花紅格溫泉氡及其環(huán)境地球化學研究 陳召文
碳晶電熱板加溫在日光溫室黃瓜育苗與番茄栽培中的應用研究 趙云龍
北京市小湯山地區(qū)地溫場特征及地下熱水成因模式分析 王澤龍
中國東北部和也門西部的地熱系統(tǒng)及地熱溫度特性研究 哈扎(Mohammed Hazaea Qahtan)
-
地熱換熱器的傳熱分析2024-08-19
-
利用磷灰石裂變徑跡法研究鄂爾多斯盆地地熱史2024-08-19
-
地熱發(fā)電技術及其應用前景2024-08-19
-
云南騰沖熱海地熱田特征及成因研究2024-08-19
-
渤海灣盆地冀中坳陷現今地熱特征2024-08-19
-
高溫巖體地熱鉆井施工關鍵技術研究2024-08-19
-
西藏高溫地熱顯示區(qū)氟分布及富集特征2024-08-19
-
峨眉山玄武巖噴發(fā)在四川盆地的地熱學響應2024-08-19
-
廣東從化新溫泉地熱地質特征及地熱資源評價2024-08-19
-
中國南方現今地熱特征2024-08-19
-
青海共和—貴德盆地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干熱巖)地質—地球物理特征2024-08-19
-
山東省聊城市東部地熱田地熱資源特征2024-08-19
-
高溫地熱區(qū)土壤微滲漏的溫室氣體釋放通量研究:以藏南羊八井地熱田為例2024-08-19
-
AMT與CSAMT在地熱勘查中的應用探討——以貴州省平塘縣平里河地熱勘查為例2024-08-19
-
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研究開發(fā):以美國新墨西哥州芬登山為例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