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青藏高原凍土區(qū)活動帶天然氣水合物異常特征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9 04:35:17
熱度:

青藏高原凍土區(qū)活動帶天然氣水合物異常特征【摘要】:通過對西大灘—安多油氣地球化學剖面的研究表明:土壤樣品酸解氫、酸解甲烷、酸解乙烷、酸解丙烷和熱釋汞異常的綜合解釋有助于對地下是否存

【摘要】:通過對西大灘—安多油氣地球化學剖面的研究表明:土壤樣品酸解氫、酸解甲烷、酸解乙烷、酸解丙烷和熱釋汞異常的綜合解釋有助于對地下是否存在水合物做出推斷;在烴類出現(xiàn)"負異常"時,可能是地下賦存水合物的標志。并結合前人文獻初步建立了多年凍土區(qū)活動帶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和地球化學勘查模式。分析認為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可用于在多年凍土區(qū)活動帶探測水合物,但其異常解釋不能完全照搬油氣藏化探模式,必須把滲透性極差的凍土層對烴類氣體向地表運移的影響考慮進去。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調查院;
【關鍵詞】青藏高原 凍土區(qū) 天然氣水合物 地球化學 勘查
【基金】:中國地質調查局特殊礦種地球化學找礦方法技術研究(200214200033)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引言前人對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活動帶可能存在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了探索[1-3],但尚未從事過專門的勘查。我們首次采用油氣地球化學勘查方法對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活動帶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了實質性試驗,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天然氣水合物(NGH)是天然氣和水在較低溫度和較高壓力條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烴類成因對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控制    付少英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與天然氣水合物    張立新,徐學祖,馬巍

塊石層與碎石層降溫效果室內試驗研究    喻文兵,賴遠明,張學富,肖建章,牛富俊,張淑娟

冬春季青藏高原北麓河多年凍土活動層中氣體CO_2濃度分布特征    趙擁華;趙林;武天云;唐素然;

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技術綜述    劉影,史謌

西藏羌塘盆地鹽相關構造特征與油氣聚集    李亞林,伊海生,王成善,李勇,伍新和,張玉修

羌塘盆地中晚侏羅世旋回地層初步分析    李勇,張玉修

我國東海及鄰近海域氣體水合物可能的分布范圍    欒錫武,初鳳友,趙一陽,秦蘊珊,陳左林

黃河三角洲冰凍沉積構造及其環(huán)境意義    鮮本忠,姜在興,胡書毅,初寶杰,宋修憲

我國有機地球化學的發(fā)展與瞻望    郝石生

天然氣水合物CT實驗方法初步研究    蒲毅彬,邢莉莉,吳青柏,鄧友生

西藏羌塘盆地的深部結構特征與含油氣遠景評價    趙文津;趙遜;蔣忠惕;劉葵;吳珍漢;熊嘉育;

全球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凍土帶氣體水合物穩(wěn)定性影響    趙建忠;康志勤;趙陽升;

氣藏剖面烴類垂向分布帶狀結構    王振平;王子文;付曉泰;陳昕;

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相平衡條件模擬實驗及探測技術研究    趙洪偉

青藏高原航磁測量及雅魯藏布江雙航磁異常帶的性質研究    薛典軍

吐哈盆地含油氣流體動力系統(tǒng)的流體史分析及其石油地質意義    金愛民

黃土滑坡發(fā)育規(guī)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王念秦

羌塘盆地侏羅系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及含油氣遠景    時志強

黑龍江省東部山區(qū)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機理的研究    王慶貴

海底天然氣滲漏系統(tǒng)水合物形成分解動力學及微生物作用    陳多福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斜坡穩(wěn)定性研究    靳德武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氣系統(tǒng)    伍新和

基于數(shù)值仿真試驗的巖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應用研究    常斌

凍土通風管路基優(yōu)化設計神經網絡分析系統(tǒng)研發(fā)    常斌

藏北侏羅紀沉積相及黑色巖系有機地球化學研究    陳蘭

天然氣水合物鉆進時井內溫度分布模型研究    張凌

風積砂土凍脹機理及防凍脹措施的研究    易富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東部中—晚侏羅世沉積相及層序地層分析    張玉修

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qū)片石路基穩(wěn)定性監(jiān)測試驗與溫度場模擬研究    張堯禹

青藏鐵路路基對凍土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    許順國

非震物探直接探尋油氣藏方法技術研究及其在羌塘盆地中的應用    尹航

西藏江雄水庫左壩肩山體穩(wěn)定可靠性分析    許曉慧

天然氣水合物鉆探巖礦樣冷凍裝置的建立及其熱傳導數(shù)學模型的實驗研究    孟祥光

祁連山中東部的凍土特征(Ⅰ):多年凍土分布    吳吉春;盛煜;于暉;李金平;

塔里木盆地東部地區(qū)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探討(之一)    陳踐發(fā),徐永昌,黃第藩

塔里木盆地東部地區(qū)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探討(之二)    陳踐發(fā),徐永昌,黃第藩

神狐—一統(tǒng)暗沙隆起中部新生代地層層序劃分及沉積演化    黎明碧,金翔龍,初鳳友,李家彪,陳漢林

南海中部近代沉積物中烴類氣體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來源    林衛(wèi)東,沈平,徐永昌,周永章

中國陸相成因天然氣同位素組成特征    沈平,徐永昌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帶的發(fā)現(xiàn)及識別    王家豪;龐雄;王存武;何敏;連世勇;

青藏高原凍土帶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條件與分布預測    陳多福,王茂春,夏斌

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研究進展    于曉果,李家彪

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分解與甲烷歸宿研究進展    陳忠;顏文;陳木宏;王淑紅;肖尚斌;陸鈞;楊華平;

青藏高原凍土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王紹令,趙秀鋒,郭東信,黃以職

青藏高原地區(qū)近40年來氣候變化的特征    康興成

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技術綜述    劉影,史謌

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的地球物理探測高新技術    馬在田,宋海斌,孫建國

天然氣水合物的海洋地球物理研究進展    宋海斌,江為為,張文生,郝天珧

天然氣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層的全波形反演    宋海斌,Matsubayashi Osamu,Kuramoto Shin’ichi

海上E區(qū)天然氣水合物地質、地震、地球化學特征綜合研究與成藏遠景預測    孫春巖,牛濱華,文鵬飛,黃永樣,王宏語,黃新武,李佳

AVO技術在水合物調查評價的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吳志強

中國近海四分量地震資料解釋及應用    張樹林,姜立紅

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的地震識別方法研究    馬在田,耿建華,董良國,宋海斌

冰川與凍土    

青藏高原五道梁凍土活動層表面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    林清,金會軍,程國棟,李寧

揭開可燃冰的神秘面紗 專訪我國凍土區(qū)可燃冰項目首席科學家祝有海    王新玲;

凍土區(qū)典型熱融滑塌地溫變化及防治效果模擬    馬立峰;牛富俊;劉建坤;吳軍;

青藏高原地震活動及其構造背景    艾印雙,鄭天愉

青藏高原新生代三階段造山隆升模式:火成巖巖石學約束    賴紹聰

青藏高原錯鄂湖2.8Ma來的孢粉記錄    呂厚遠;王蘇民;吳乃琴;童國榜;羊向東;沈才明;李世杰;朱立平;旺羅;

青藏高原古地理環(huán)境研究    李炳元,潘保田

遺傳算法的改進及其在應力場反演中的應用    朱守彪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凍結強度的影響因素    張文,張衛(wèi)紅,潘起來

青藏高原亞東-格爾木地學斷面    吳功建;肖序常;李廷棟;

序    殷躍平;

青藏高原中東部1:100萬區(qū)域重力調查取得的認識(摘要)    張省舉;

穿過青藏高原的面波偏振異常及其與速度結構的關系    陳虹;黃忠賢;

青藏高原構造熱演化模型研究    沈顯杰;

青藏高原新構造及晚新生代古大湖研究    

青藏高原新生代巖漿活動的大地構造位置——關于青藏高原非對稱陸內俯沖作用的討論    鄧萬明;

青藏高原的P_n波速度及莫氏面的起伏    丁志峰;曾融生;吳大銘;

用天然地震轉換波法對青藏高原的研究    薛光琦;宿和平;史大年;張家茹;

青藏高原莫霍面研究20年綜述    李秋生;高銳;管燁;賀日政;黃立言;白金;

我國確定“可燃冰”陸域找礦遠景區(qū)    徐叢榮

青藏高原區(qū)域地質圖出爐    夏珺

青藏高原存在明顯臭氧低值中心    記者 曉勇

青藏高原隆起之“路”    朱立平 李斌

青藏高原區(qū)域地質調查碩果累累    記者 竇濤

西藏在530萬年前可能是熱帶    記者 趙凡

大陸碰撞全過程都在為青藏高原造礦    趙凡

申報青藏高原世界地質公園    胥波

我國陸域地質調查實現(xiàn)“全覆蓋”    熊熙玲

青藏高原自然資源狀況首次系統(tǒng)摸清    記者 于德福

陸域天然氣水合物遙感探測研究    周強

祁連山東段0.8Ma以來的構造隆升與氣候變化    鄔光劍

青藏高原巖石圈應力分布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鄭英龍

青藏高原湖泊沉積正構烷烴單體氫同位素比值的氣候意義    夏忠歡

~(39)Ar-~(40)Ar定年技術及其在青藏高原多期地質事件年代學中的應用研究    陳文

青藏高原中東部地區(qū)的現(xiàn)今地殼形變研究    丁開華

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凍土分布模擬研究    王坤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過程中的現(xiàn)代熱水活動    李振清

青藏高原的殼幔電性結構特征及其動力學意義    金勝

最近135ka甜水海碳酸鹽元素指標變化與湖泊環(huán)境演化    周厚云

青藏高原運動與現(xiàn)今構造應力場研究及數(shù)值模擬    尉曉瑋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新生代巖漿活動的研究    俞國權

青藏高原凍融過程與東亞夏季風關系的研究    尚大成

青海西寧盆地早中新世磁性地層學研究    武力超

青藏高原主要地體中新生代地殼短縮作用與地體復原    施美鳳

青藏高原及鄰區(qū)泥盆紀構造—巖相古地理研究    焦揚

青藏高原GPS速度場的形變特征及巖石圈形變動力機制    張曉莉

青藏鐵路那曲河地區(qū)凍土區(qū)粉質粘土工程性質及路基穩(wěn)定性研究    王春雷

初論阿爾金山中—新生代走滑隆升史及其對柴西盆地形成的約束    袁四化

托云盆地新生代堿性玄武巖及其構造意義初探    梁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