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側向供烴成藏——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膏鹽巖下天然氣成藏新認識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9 04:29:08
熱度:

側向供烴成藏——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膏鹽巖下天然氣成藏新認識【摘要】:鄂爾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奧陶系發(fā)育巨厚的膏鹽巖地層,其中尤以下奧陶統(tǒng)馬家溝組馬五6亞段膏鹽巖分布范圍為最廣,具有良好

【摘要】:鄂爾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奧陶系發(fā)育巨厚的膏鹽巖地層,其中尤以下奧陶統(tǒng)馬家溝組馬五6亞段膏鹽巖分布范圍為最廣,具有良好的區(qū)域封蓋條件。近期鉆探及研究證實,該盆地東部奧陶系鹽下的自身海相烴源層生烴能力總體較差,在米脂鹽洼中心的鹽下難以形成"自生自儲型"工業(yè)氣藏。但針對鹽洼西側的膏鹽巖下油氣成藏條件的進一步研究結果則表明:鄰近古隆起東側地區(qū)馬五7—馬五10亞段與上古生界煤系烴源巖直接接觸,形成"供烴窗口";燕山運動使得盆地本部構造反轉,東高西低的構造格局有利于上古生界煤系烴源巖生成的天然氣經(jīng)由"供烴窗口"進入膏鹽巖下白云巖儲集體后,會進一步沿著馬五7—馬五10亞段白云巖輸導層向東側上傾高部位運移;膏鹽巖下白云巖中巖性相變帶的存在也為天然氣區(qū)域性的聚集提供了有利遮擋條件。結論認為,位于鹽洼西側的盆地中部地區(qū)奧陶系膏鹽巖下具有上古生界煤系烴源巖側向供烴成藏的潛力,有望開啟該盆地奧陶系膏鹽巖下天然氣勘探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fā)國家工程實驗室;
【關鍵詞】鄂爾多斯盆地 側向供烴 供烴窗口 奧陶紀 膏鹽巖 巖性圈閉 天然氣成藏 勘探區(qū)
【基金】:“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fā)”(編號:2011ZX05004-006)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馬家溝組發(fā)育巨厚的膏鹽巖沉積地層,按照沉積旋回劃分,其主要分布在下奧陶統(tǒng)馬家溝組馬一、馬三、馬五段3個海退期沉積層序中[1-3]。其中馬五段是馬家溝組最后一期蒸發(fā)旋回形成的沉積地層,內(nèi)部又可進一步細分為馬五10、馬五8、馬五6、馬五4亞段等4個主要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馬家溝組鹽下沉積相特征及相模式    郭江南;付斯一;

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鹽下天然氣勘探    姚涇利;包洪平;任軍峰;孫六一;馬占榮;

巖溶高地風化殼有利勘探區(qū)的儲層地震預測技術——以鄂爾多斯盆地蘇5區(qū)塊馬五_4~1層為例    歐陽誠;韓翀;石新;趙輝;陳明江;范增輝;李金璽;

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膏鹽巖下天然氣成藏過程與控制因素    吳偉濤;趙靖舟;任軍峰;郭慶;李軍;肖暉;

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鹽下天然氣勘探新領域研究與認識    姚涇利;包洪平;任軍峰;孫六一;

鄂爾多斯東部地區(qū)巖鹽的發(fā)現(xiàn)、成因及其意義    張吉森,曾少華,黃建松,馬振芳,王澤中

蒸發(fā)巖與油氣生成、保存的關系    李勇;鐘建華;溫志峰;段宏亮;王海僑;

煤型氣碳同位素演化二階段分餾模式及機理    劉文匯,徐永昌

“干化蒸發(fā)”與“回灌重溶”——對鄂爾多斯盆地東部奧陶系蒸發(fā)巖成因的新認識    包洪平,楊承運,黃建松

氣態(tài)烴同位素組成特征及煤型氣判識    沈平,申歧祥,王先彬,徐永昌

我國煤成烴氣的δ~(13)C-R_0關系    戴金星,戚厚發(fā)

鄂爾多斯盆地東部奧陶系鹽下儲層預測    賈亞妮;李振宏;鄭聰斌;王欣;

鄂爾多斯盆地大氣田的烷烴氣碳同位素組成特征及其氣源對比    戴金星,李劍,羅霞,張文正,胡國藝,馬成華,郭建民,葛守國

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海相碳酸鹽巖天然氣勘探領域    楊華;付金華;魏新善;任軍峰;

蒸發(fā)巖沉積與油氣形成的關系    雷懷彥

川西坳陷中段須家河組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與氣源追蹤    沈忠民;潘中亮;呂正祥;劉四兵;王玲輝;

準層序與白云石有序度關系的研究——以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馬家溝組為例    張中欣;王起琮;王乃軍;胡立忠;楊欣;

我國80年代氣體地球化學研究    徐永昌

單因素分析綜合作圖法——巖相古地理學方法論    馮增昭

天然氣的混合類型及其判識    劉文匯,徐永昌

鄂爾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波狀構造及其古地理意義    方國慶,劉德良,馮江

含油氣盆地油氣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概述    徐永昌,劉文匯,沈平

鄂爾多斯盆地中奧陶統(tǒng)馬家溝組沉積環(huán)境與巖相發(fā)育特征    侯方浩,方少仙,董兆雄,趙敬松,盧蜀秀,吳詒,陳婭娜

熱成因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的形成機制    關平,伍天洪

煤巖及其主顯微組份熱解氣碳同位素組成的演化    劉文匯,宋巖,劉全有,秦勝飛,王曉鋒

回流滲透模式白云巖研究歷史與進展    袁鑫鵬;劉建波;

晚二疊世末的生物礁出露及其意義    吳亞生;范嘉松;金玉玕;

混源天然氣的混源比例判識方法    金強;程付啟;劉文匯;

西北地區(qū)下古生界碳酸鹽巖油氣勘探方向    衛(wèi)平生;

阜新盆地王營-劉家煤層氣富集區(qū)的形成模式    王勃;李貴中;王一兵;楊焦生;陳艷鵬;鄧澤;庚勐;

森林沼澤泥炭不同演化階段氣體碳氫同位素演化特征    段毅;吳應忠;姚涇利;劉顯陽;孫濤;何金先;徐麗;夏嘉;張曉麗;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al methodology for adsorbed gases on hydrocarbon-source rocks    SHI Baoguang;WANG Xiaofeng;XU Yongchang;ZHEN Jianjing;

巖石解析氣實驗新方法對氣源對比研究的突破    史寶光;沈平;王曉鋒;鄭建京;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dolomite:A case study from the middle assemblage of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Member 5 of the west of Jingbian Gas Field,Ordos Basin,North China    HE Xunyun;SHOU Jianfeng;SHEN Anjiang;WU Xingning;WANG Yongsheng;HU Yuanyuan;ZHU Yin;WEI Dongxiao;

熱解煤成甲烷碳同位素演化及其動力學研究    段毅;趙陽;曹喜喜;徐麗;

四川盆地寒武系膏鹽巖特征與成藏條件研究    張曉峰

沁南地區(qū)煤層氣排采井間干擾的地球化學約束機理    劉會虎

煤層氣生成過程中的礦物/金屬元素催化作用    吳艷艷

礦井深部裂隙巖溶富水規(guī)律及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研究    喬偉

鄂爾多斯西南緣下古生界巖相古地理研究    陳強

鄂爾多斯盆地東部奧陶系風化殼巖溶古地貌與儲層特征    王建民

鄂爾多斯地區(qū)石炭—二疊系沉積體系及層序地層學研究    魏紅紅

陜西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其與地質(zhì)構造的耦合關系研究    黃建軍

鄂爾多斯盆地構造沉積演化與下古生界天然氣聚集關系研究    黨犇

熱成因天然氣生成動力學模擬及其地質(zhì)應用    張海祖

鄂爾多斯地區(qū)寒武紀巖相古地理研究    李振鵬

鄂爾多斯盆地南緣露頭奧陶系層序地層學研究    劉陣

鄂爾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古巖溶表生期演化模擬與油氣儲層形成    王云

鄂爾多斯東南部地區(qū)下古生界沉積相研究    劉卓

鄂爾多斯南緣奧陶紀生物礁及其沉積環(huán)境研究    郝松立

樓坊坪區(qū)塊延長組主要油層組成藏規(guī)律與有利區(qū)優(yōu)選研究    王海軍

煤層氣分餾機理    陳潤

長深17井單井地質(zhì)評價    陳學海

蘇里格東部奧陶系馬五段儲層特征研究    叢寶華

大牛地氣田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特征    楊立成

中國油氣田古巖溶與油氣儲層    陳學時,易萬霞,盧文忠

應用地震分頻技術預測碳酸鹽巖儲層    龔洪林;王振卿;李錄明;蔡剛;

中國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儲層基本特征    羅平;張靜;劉偉;宋金民;周剛;孫萍;王道串;

鄂爾多斯盆地海相烴源巖的成藏有效性分析    王傳剛;

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烴源巖發(fā)育模式和天然氣生成潛力    金強;黃志;李維振;包洪平;孫六一;單程程;

蘇里格氣田東區(qū)下古生界馬五_4~1儲層綜合評價    李浮萍;盧濤;唐鐵柱;靳福廣;趙忠軍;蔣婷婷;

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模式及氣藏分布規(guī)律    姚涇利;黃建松;鄭琳;李澤敏;

濱里海盆地東南部鹽上層系油氣運聚規(guī)律與成藏    張建球;米中榮;周亞彤;饒軼群;

塔河鹽下地區(qū)孔洞類儲層特征與成因分析    尚久靖;李國蓉;呂艷萍;張德民;顧炎武;陳立祥;彭博;

巴西桑托斯盆地鹽下大發(fā)現(xiàn)及其勘探意義    劉深艷;胡孝林;李進波;

鄂爾多斯盆地早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與物質(zhì)聚集分布規(guī)律    張成弓

中原,華北油氣區(qū)《煤型氣》地化特征初探    徐永昌,沈平

中國最古老的氣藏——四川威遠震旦紀氣藏    徐永昌,沈平,李玉成

鄂爾多斯東部地區(qū)巖鹽的發(fā)現(xiàn)、成因及其意義    張吉森,曾少華,黃建松,馬振芳,王澤中

中國蒸發(fā)巖研究中幾個值得重視的地質(zhì)問題的討論    張彭熹

鄂爾多斯盆地下奧陶統(tǒng)碳酸鹽巖有機相類型及生烴潛力    夏新宇,洪峰,趙林,張文正

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廟與靖邊天然氣單體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付鎖堂,馮喬,張文正

中國油氣田古巖溶與油氣儲層    陳學時,易萬霞,盧文忠

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的地球化學研究    楊華,張文正,李劍鋒,昝川莉

利用生烴動力學和碳同位素生烴動力學探索油氣田氣體來源    米敬奎,劉新華,楊孟達,楊榮豐

蒸發(fā)巖與油氣生成、保存的關系    李勇;鐘建華;溫志峰;段宏亮;王海僑;

淺析膏鹽巖發(fā)育與油氣成藏的關系    高霞;謝慶賓;

膏鹽巖層對油氣成藏的影響    王東旭,曾濺輝,宮秀梅

川東氣田鹽巖、膏鹽巖蠕變特性試驗研究    李萍;鄧金根;孫焱;閆新江;徐顯廣;

東營凹陷沙四段膏鹽巖地層卡取方法    劉海濱;

東營凹陷沙四段膏鹽巖層準確卡取意義淺析    崔秀輝;侯欣欣;

東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鹽巖和膏鹽巖的成因    紀友亮,馮建輝,王聲朗,談玉明,張宏安,王德仁

蘭坪金頂鉛鋅礦床膏鹽與成礦關系初探    李彬;薛傳東;董帥;

四川盆地中寒武統(tǒng)膏鹽巖特征與成因分析    林良彪;陳洪德;淡永;彭勇民;鄒灝;

庫車坳陷膏鹽巖地層頂?shù)捉缑娴目ㄈ》椒?nbsp;   熊正祥;譚超;李麗英;鄭春生;

側向供烴成藏——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膏鹽巖下天然氣成藏新認識    楊華;包洪平;馬占榮;

四川盆地寒武系膏鹽巖特征與成藏條件研究    張曉峰

四川盆地寒武系膏鹽巖特征研究    鄒灝